《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新技术新应用安全评估管理规定》给互联网新闻信息安全再上一道安全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新技术新应用安全评估管理规定》给互联网新闻信息安全再上一道安全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新技术新应用安全评估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下简称《网络安全法》)关于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提高网络安全保护能力,强化网络信息安全风险监测防御处置等相关要求,细化了《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令第1号)关于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以下简称“服务提供者”)应当具备有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可控的技术保障措施的有关要求,尤其是第十七条第二款关于服务提供者应用新技术、调整增设具有新闻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应用功能应当进行安全评估的具体要求,将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新技术新应用安全评估(以下简称“新技术新应用安全评估”)作为服务提供者运用新技术新应用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前置性要求,规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调整增设新技术新应用在具有新闻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情况下,在新技术新应用功能在用户规模、功能属性、技术实现方式、基础资源配置的改变导致新闻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形时,需要按照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的要求,对新技术新应用进行安全评估。

《规定》还对服务提供者自行组织开展新技术新应用安全评估或报请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组织开展的基本程序、评估办法及评估过
程中出现的相关情况的处理等,做出了相应的规定。

对于指导服务提供者组织实施新技术新应用安全评估工作,提出了完整的行动方案。

规定的颁行实施,丰富了监管机构和服务提供者的信息安全管理措施和保障手段,给服务提供者规范了新闻信息服务流程,确保信息安全,尤其是给新技术新应用的合规、安全,提供了保障。

一、给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新技术新应用定向
互联网新闻与传统新闻相比,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便是技术驱动,由技术发展的速度和规模来推动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不断升级和拓宽。

科技的发展为互联网新闻的及时性、互动性创造了越来越好的条件,为广大用户享用内容丰富、业态多样的新闻信息内容带来了便利,也极大地推动了新闻信息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有人提出了“技术中立”的主张,认为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行业由技术主导、驱动的发展模式,应当成为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应当成为互联网信息流动的主流。

这本身没有问题,但以此为借口来盲目弱化或忽视新闻服务的信息安全管理,淡化新闻服务的政治属性,抹杀其价值观主导的现实,并进而以新闻服务中越来越多的技术成份而逃避必要的监管,则可能会使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偏离正确的航道,打着“算法新闻”或“技术中立”的旗号,放任互联网新闻信息生产、分发乱象,放任违法有害信息大肆传播扩散,极大损害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近年来这种过分偏重技术甚至将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越来越多地交给技术来完成的作法,已经并且还将会在实践中产生越来越明显
的危害,它会导致新闻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会使新闻服务、产品的社会影响变得更不容易把控,也有使新闻从业人员丧失新闻的政治嗅觉的危险,使广大的用户逐步沦为机器新闻的奴隶,失去对新闻传播正向舆论主导权。

因此,在技术主导、算法新闻大行其道的情况下,在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应用被投入到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实践的过程中,亟需对技术本身、应用本身,对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前置性评估和预判。

对可能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或可能带来信息安全问题、安全隐患进行安全评估,是确保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道德价值属性、安全属性的前提,也是确保新技术新应用固有的风险威胁不至于将互联网新闻信息生成、分发、传播的有序轨道带偏的保证。

二、给互联网新闻信息平台更好履行平台责任把关
《网络安全法》和近年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统筹制定的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当中,从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社会效果来看,始终强调通过落实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平台企业主体责任来提升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规范化、合法化水平,避免给国家、社会和个体带来不应有的伤害。

企业在提供新闻信息服务的时候,不能只顾商业利益而不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而是要维持企业经济效益、社会责任之间的平衡。

服务提供者要学会用技术手段解决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通过不断采用新技术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的方式,及时回应服务提供过程中遇到的常规性问题和突发性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