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区别
一
学习方法与学习任务有关,记笔记、重复口述、分类和比较等都是学习方法,但与学习者的人格特质等无关,是学习者对环境的适应。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为了有效达成学习目的有意识采用的学习行为或方法。
学习策略是对学习方法选择和综合运用,是伴随着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而发生的一种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是一种对学习过程的安排,这种过程可以成为经验,与学习者的特质、学习任务的性质以及学习发生的时空均密切相关。
二
一、学习方式
1、学习方式的内涵
对于什么是学习方式,目前学术界对它的解释并不完全一样。
一般认为,学习方式指的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它是一个组合性的概念,学习策略:学习的一系列步骤。
其中某一特定的步骤称之为学习方法。
学习倾向:学习的态度、动机、情感以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认知方法的取向。
学习方式不仅包括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
在涵义理解上,也有学者认为,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
从这一定义中看出,学习方式主要是一种行为和认知取向,反映了学生倾向于以什么样的行为和认知方式去完成学习任务的。
因此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
而是高于策略和方法层面,影响并指导学生对具体策略和方法作出选择的有关学习行为的基本特征。
华东师范大学庞维国教授还结合课改的要求,从心理学角度对学习方式作如下界定:学习方式泛指学习者在各种不同的学习情境中所采取的具有不同动机取向、心智加工水平和学习效果的一切学习方法和形式。
这一定义有三层含义:其一,学习方式既包括学习方法,也包括学习形式。
其二,学习方式具有情境依赖性。
其三,评判学习方式的主要依据是学习者的动机取向、心智加工水平和学习效果。
2、学习方式的分类及主要表现形式
从不同角度划分,学习方式有不同的类型:从主体发挥的作用看,可以划分为被动学习和自主学习;从学习合作程度看,可以划分为个体学习和合作学习;从学习的深度看,可以划分为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从学习范围看,可以划分为单一学习和综合学习;从学习途径看,可以划分为媒体学习和实践学习;从学习反应看,可以划分为认知学习和体验学习;从学习灵活性看,又可以划分为统一学习和选择学习等等。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当前从教学环节上来看,学习方式目前突出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以教师灌输为主体,学生以识记、模仿、练习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方式,这是比较
传统的学习方式,但也是当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使用率较高,影响深远的一种学习方式,
此方式要求学生要处在一个完全被动的、接受的、封闭的学习环境中;另一种是以教师引领、点拨,学生在自主、合作、体验、探究中学习,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从而实现
学习目标任务的学习方式。
此方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能动作用,是当前新课标倡导
的学习方式,是积极、主动、合作的学习方式。
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合理性,关键是在
学习过程中以哪种学习方式为主,哪种为辅。
3、影响学习方式的因素
①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角色定位有关。
教育者的素质、教育理念、学生观直接会影
响学生学习方式的选择。
如果教育者把自己仅仅定位为传道、授业、解惑。
那他就会把学
生看作为被动学习者,他的“直接灌输”会让学生采取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如果
教师把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组织者、辅导者、促进者,那么他就会把学生看作
为主动学习者,他的“主导作用”会让学生采取更为积极的、自主的、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这一方式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彰显学生学习的价值,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②与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学方式有关。
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于教师的教学行为,在班
级授课制条件下,教学的关键性决策最终由教师做出的,因此,只有教师为学生提供适宜
的环境,使学习过程符合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成就水平,才有可能谈学习方式的转变。
课堂上,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过程。
通常教师教的方法会直接影
响学生学的方法。
有人说:学习方式是学生对一种或若干种教学方式的偏爱。
可见,教学
方式是影响学习方式形成、完善以及改变的重要因素。
此外,每个学生的生理结构及机能不同,受到特定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对
选择学习方式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二、学习方法
1、学习方法的内涵
对于什么是学习方法,大多是这样描述其定义的,学习方法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
义指在学习过程中,为达到学习目的、掌握学习内容而采取的手段、方法、途径,以及学
习所应遵循的一些操作性原则、组织管理等环节。
狭义指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所采取的具体
活动措施与策略。
通常我们所讨论的是广义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表现的是一系列的小技巧,但在本质上体现的是一个人
的大智慧。
2、学习方法的分类及主要表现形式
①直观模仿法。
这是当前体育教学过程中最常见,使用率较高的一种学习方法。
主要
是是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听教师的讲解或者观看相关动作图解、动作录像,在头脑
中先形成动作表象后,再反映到动作上,不断重复到掌握完整动作。
②口诀记忆法。
这是一种便于记忆、有趣的学习方法。
练习过程中把复杂的动作要领,简化成朗朗上口、有趣的顺口溜来记忆。
如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编成口诀为:放松跨步迎
接球,上步踏跳快举球,眼看球蓝臂上伸,轻轻压腕指拨球。
③想练结合法。
这是一种在技术动作相对复杂的项目学习过程中经常采用的学习方法,有利于重复练习和比赛。
学生练习之前,静心在头脑中回忆整个动作要领和过程,象过电
影一样再现情境。
此法在体操、武术、跳高等项目的学习中,效果尤为显著。
④循序渐进法。
这是最符合认知规律,体现由简入难原则的一种学习方法。
主要是把
一些复杂动作先分解成简单的技术动作,再整合衔接,形成完整动作。
如“急行跳远”重
点先注意技术关键的踏跳,然后再逐步掌握助跑、腾空、落地技术。
最后再掌握完整技术。
⑤正误对比法。
这是最利于改进动作,提高效益的的一种学习方法。
通过正、误动作
的对比,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不足和错误,及时改进,减少练习的盲目性,尽快形成正确
动作的动力定型。
⑥游戏和比赛法。
这是一种深受学生欢迎的练习方法。
在遵守一定规则前提下,通过
游戏和比赛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掌握和合理运用动作技术、技能的
能力。
此外,还有一些练习方法限于篇幅不再列举。
三、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的联系与区别
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都是体育教学环节中值得关注和深入研究的课题。
从教学实践角
度来,二者之间都具有相同科学性和有效性。
科学性在于快速掌握学习内容,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有效性在于满足个体差异的需求,因人而异,选择适合自己的
学习方式方法。
如:在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学习过程中,学习方式上,学生可采用听教
师示范讲解等被动灌输式学习方式,也可采用体验、合作、探究等主动性学习方式。
学习
方法上,学生可采用直观模仿法、正误对比法、循序渐进法等等。
1、概念内涵不同。
有人说两者类似战略与战术的关系,这反映出两者存在包含与被
包含关系。
从概念上说,学习方式包含学习方法、学习形式,还涉及学习者情感状态等方面。
一旦学习方式发生改变,伴随的不仅是学习方法的改变,还有学习者情感态度及其品质、习惯等方面的改变。
对学生而言,学习方法就是指如何提高学习效果及效率的方法,
而这个方法也往往是带有学生个性倾向和经验性的策略。
2、本质属性不同。
学习方式的本质属性是稳定而独特。
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学生一
旦认可和接受某种学习方式,就会形成常规,以后不会因学习内容、学习环境等因素的改
变而改变。
当然,接受一种学习方式也需要学习者的长期思考,训练和教学方式等因素影响。
而学习方法的本质属性是灵活多变、因人而异。
不同的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
每个人都有较适宜自己的学习方法。
就好比,有人喜欢通过观察示范后来学习,有人喜欢
解读动作要领后来学习,还有的喜欢在体验与合作中来学习。
这需要学习者自己体会和琢磨。
3、评价标准不同。
在评价学习方式的标准上,大多认为:不同学习方式之间虽存在
差异性,但无优劣之分。
每一种学习方式都有其优势、长处,也有其不足。
如:传统的学
习方式虽使学生处在一个完全被动的、接受的、封闭的学习环境中,但在特定的教学实践
中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开放、民主、自觉、合作的课堂也同样会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
学习方式无优劣,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
而学习方法有“质”的“优劣”和“量”的“多少”之分,好的方法可以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不好的学习方法只能是起到
事倍功半的效果。
三
学习方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不是学习技巧的简单罗列。
学习方法,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和技巧,为了达到目的而采取的
途径、步骤和手段,是对一定阶段内学习策略的战略统筹。
而学习技巧则是针对课本中的概念、定理、定律和过程的学习技能。
学习方法包含了学习技巧。
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技巧不可能充分发挥出来。
那种
很用功但收效甚微的同学就是没有好的学习方法。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