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教学基本形式——活动化教学PPT教学课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德与生活(社会)的基本教学形式 ——活动化教学
2020/12/10
1
内容提示:
一、新课程视野中的活动化教学 二、品德课活动化教学的基本类型 三、品德课活动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四、如何提高品德课活动化教学的实效性
2020/12/10
2
一、新课程视野中的活动化教学
(一)传统的思品课 “活动”与新课程倡 导的“活动”之差别分析
2020/12/10
15
三、品德与生活(社会)活动化 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主体参与:实施活动化教学的前提 与保证
主体参与策略要求明确学生在学习中的 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形式, 变教师中心为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
2020/12/10
16
实施主体参与策略的基本要求:
1.要根据学生道德学习的兴趣和需要,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参与氛围,形成一种 轻松、自然、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 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身心参 与。
2020/12/10
9
(二)操练类活动
操练类活动是以学生自己动脑动手为主 的一种实践活动,重在学生自我操作技 能的发展。
包括“演练、竞Biblioteka Baidu、绘制、办报”等活 动。
2020/12/10
10
在采用操练类活动方式时需要注意:
1.借助操练活动,经历生活技能的形成 过程。
2.提倡以学生实践为主,促进学生的情 趣和操作技能的发展。
2020/12/10
5
(三)活动化教学与其他教学形式间的关系
在品德与生活(社会)新课程中倡导活动 化教学并不排斥其他教学形式 ,与传统意 义上的接受式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在 儿童成长的过程中,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的获取是同样重要的。
2020/12/10
6
二、品德与生活(社会)活动化教
学的基本类型
《课程标准》提出和列举的活动形式多达 20余种,如观察、评价、模拟、表演、演 练、办报、举办展览、广播、写标语、竞 赛、收集整理、参观、辩论会、绘制、游 戏、调查、讨论,报告会、观看影片、学 唱歌曲等。
2020/12/10
7
(一)体验类活动
体验学习和认知学习是学习的两种基本 形式。
体验是学生身临其境的一种心理感受, 与个体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
小组活动强调的是小组间的竞争、小组 内的合作,进而保证小组成员的共同进 步,为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提供了机会。
2020/12/10
21
(四)创新发展:实施活动化教学的归宿与灵 魂
创新发展策略解决的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共性 与个性发展的问题。
应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道德选择能 力上,要指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在多元化的社会中“学会选择”;要鼓励学 生质疑和求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
2020/12/10
11
(三)交流类活动
交流是师生间及生生间互相学习的一种 特殊活动,是教学中发展学生综合素质 的一种手段。
包括讨论、辩论、评价、报告会、展览 等。
2020/12/10
12
在采用交流类活动方式时需要注意: 1.恰当选择交流形式。 2.注意交流的平等性和互动性。 3.对学生的交流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引导。
19
(三)合作探究:实施活动化教学的基本形式
合作探究策略解决的是教学过程中学生道德 发展的自主建构问题。
实验证明,学生间的小组合作学习要比个别 学生自己学习效率高出30%。
2020/12/10
20
实施合作探究策略的基本要求:
由于小学生受认知能力的限制,在活动 化教学的组织中一般不主张个体的探究 活动,而主张通过小组活动或群体活动 展开。
2020/12/10
13
(四)探究类活动 这里主要的是指直接探究。其功能在于
“问题归纳,问题发现”。
包括“观察、调查、搜集、整理”等。
2020/12/10
14
在采用探究类活动方式时需要注意:
1.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创设探究 和发现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及时鼓励那些“与众不同”、“标新 立异”的探究行为。
包括“游戏、表演、模拟、参观、观看 电影、学唱歌曲”等活动。
2020/12/10
8
在采用体验类活动方式时需要注意:
1.强调教学中的体验是学生的主动体验。
2.明确体验活动的外部行为一定要引起学 生内部的心理变化 ,没有心理过程的变化 不能称其为体验。
3.将体验作为学生个性形成和个人成长的 基础。要尊重和接受学生在活动中的不同 感受,以促进他们个性的成长。
(案例《团结力量大》)
1.活动目的不同 2.活动形式不同 3.活动主体不同 4.活动结果不同
2020/12/10
3
总之,传统教学意义上的活动有两个显著特征:
一是被动活动。学生作为活动主体的地位没有得 到落实,学生活动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精神 得不到充分发挥。
二是片面活动。只重视学生间接经验过程中的内 在观念活动,忽视甚至排斥学生以获取直接经验 和感性体验为目的的物质操作活动和社会实践活 动,是一种观念活动与实践活动相脱离的不完整 的活动。
新课程倡导的“活动” ,重视儿童的学习兴趣和 直接经验,鼓励儿童通过自主活动和主动学习获 得身心和谐发展。
2020/12/10
4
(二) 活动化教学概念的界定
广义上讲:活动化教学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 它是通过活动促进学生认知、情感、个性全面 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教育观念。
狭义上讲:活动化教学是指以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活动为主线,以学生主 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操作为特征,以活动 促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
2.要鼓励学生树立积极参与的意识,勇 于质疑,大胆提问,把活动中产生的情 感体验积极表达出来并相互迁移。
2020/12/10
17
(二)体验感悟:实施活动化教学的重要 内化机制
体验感悟策略是指学习主体通过对具体 事物的感知和情境的感染,来领悟道德 知识,接受道德观念,践行道德规范。
包括实践亲历体验(如角色扮演体验、 亲身实践体验)和心理亲历体验(如移 情性体验、反思性体验)
2020/12/10
18
实施体验感悟策略的要求:
1.注重学生的主体感悟。要为学生提供 充分感悟和体验社会生活的机会,在教 学的内容和形式上贴近学生的生活。
2.把握好学生自我感悟与教师引导之间 的“度”。以学生的自我感悟为主,但 在学生有“感”而不能“悟”时,教师 要进行适当的引导。
2020/12/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