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 盾 及 其《 子 夜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篇小说《第一阶段的故事》、中篇小说 《走上岗位》和在此基础上创作的长篇小说 《锻炼》、《腐蚀》,以及他惟一的剧作《清 明前后》等。
.
14
(五)未能按计划完成的作品:
❖《虹》、《第一阶段的故事》、 《走上岗位》、《锻炼》、《霜叶红 于二月花》以及《子夜》等。
(六)为追求社会功利目的硬写的失败之作:
茅 盾 及 其《 子 夜 》
.
1
一、茅盾的生平
在了解茅盾的生平时,要特别注意三点:
他是一位土生土长的中国现代作家 他在不同时期有着明显的不同身份 他的一生与中国革命的联系十分紧密
.
2
(一)简历 生于
1896年,(比鲁迅小15岁, 比郭沫若还小4岁),卒 于1981年(终年85岁), 浙江桐乡乌镇人。原名沈 德鸿,字雁冰。在新文学 初期一直以“沈雁冰”的 名字著称于世,被誉为 “二十世纪的巴尔扎克” 和“二十世纪的别林斯 基”。
.
12
(二)在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中受 到创造社等革命文学倡导者们批评的小 说:
《蚀》三部曲、《虹》,以及《路》、 《三人行》等。
.
13
(三)主要体现出“社会剖析小 说”: 《子夜》、《林家铺子》和“农村三部曲” (《春蚕》、《秋收》、《残冬》),以及 《多角关系》、《当铺前》、《小巫》等。
(四)抗战后的“急就章”:
.
10
➢写于1929年,描写从“五四”时期到 1927年近十年时代面貌和思想发展历程的 的《虹》;写于1932年至1933年,描写30 年代初中国江浙农村小城镇商人破产和农 民“丰收成灾”以及农民觉醒反抗的《林 家铺子》和“农村三部曲”(《春蚕》、 《秋收》、《残冬》);
.
11
➢写于1931年至1932年,发表于1933年,描 写1930年春夏间发生在上海的政治经济事件 的《子夜》;写于1941年,描写1940年9月 至1941年2月间“皖南事变”前后国民党反 共卖国的《腐蚀》; ➢写于1945年,描写当年重庆“黄金案”内 幕的话剧《清明前后》等。
.
16
茅盾的文学个性,善于进行长篇小 说的创作。即使是短篇小说,其结 构也是长篇小说式的。可以说茅盾, 是20世纪长篇小说创作的开拓者之 一。
茅盾在三十年代,还是社会剖析小 说的最著名的作家。茅盾是社会剖 析小说的开创者。他的小说,都是 社会剖析小说。
.
17
所谓社会剖析小说,就是把认识社 会作为目的的小说。这种小说要剖析、 揭示社会现实的本质,探索社会发展 趋势,甚至力图总结历史规律。社会 剖析小说作者,主要是左翼作家,或 者说社会剖析小说,是左翼主流小说。 它基本上以阶级理论为武器,揭示社 会生活中的阶级关系。就是用阶级理 论为核心去观察社会,认识社会。
.
3
(二)求学入行 1913年(17岁)中学毕
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三年后的1916年 (20岁)在北大预科毕业后,因家庭经济原 因未能继续在北大学习,而是经朋友介绍进 入在当时的文化界十分著名的“上海商务印 书馆编译所”工作,受《新青年》倡导文学 革命的影响开始翻译介绍欧洲文学。
.
4
(三)崭露头角 1921年(25岁),
.
5
(四)酝酿期 从1922年到1927年,
沈雁冰在文学上虽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
成就,但始终没有离开文学的圈子,不
仅是“人生派”文学的重要理论家和批
评家,而且还是革命文学的最早倡导者,
并在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解释文学与社
会、革命和人生的关系方面处于先锋地
位。在政治方面,沈雁冰则是当时最为
活跃的文学家。
❖《虹》、《三人行》、《第一阶段 的故事》、《走上岗位》、《清明前 后》等。
.
15
在20世纪的许多有影响的作家中,茅盾在 文学史上的评价是最具戏剧性的一个。在 80年代以前,茅盾是公认的20世纪文学巨 匠。但是,在90年代,却遭到许多学者的 质疑,甚至被排出优秀的小说家的行列。 虽然茅盾文学奖是中国最大的长篇小说创 作奖,但是,茅盾本人的创作成就却被普 遍怀疑。茅盾的文学特色和文学成就究竟 应该怎样评价呢?对于茅盾的评价,为什 么会发生这样巨大变化呢?
.
6
(五)彷徨期 1927年8月,从牯岭回到上海
后,立即将自己参加革命的经过写成小说《幻
灭》,这是沈雁冰的第一篇小说,并在这篇小
说于《小说月报》连载时第一次使用“茅盾”
的笔名。紧接着他又完成了另两篇小说《动摇》
和《追求》。1930年,这三篇带有连续性的小
说结集为《蚀》出版单行本,故《蚀》又称
“《蚀》三部曲”,被看作是茅盾的第一部长
篇小说。这部作品以“矛盾”的基调贯穿始终,
正暗含着作者在大革命失败后的彷徨苦闷心情,
而沈雁冰最初为自己取的笔名就是这“矛盾”
二字(后被叶对陶改为“茅盾”)。1929年,
茅盾在日本还创作了另一部长篇小说《虹》。 .
7
(六)爆发期 1933年前后,茅盾的小说 创作进入了爆发期。1930年,从日本回 到上海后不久即参加了“左联”,1931 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子夜》,并陆续 创作和发表了他最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 《林家铺子》和“农村三部曲”(《春 蚕》、《秋收》、《残冬》)。1933年, 《子夜》由开明书店出版,被看作是中 国文坛上的一件大事,有人甚至称这一 年为“子夜年”。
.
8
(七)辗转流徙 从1937年抗
战爆发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 茅盾的生活一直处于动荡之中。
.
9
茅盾一生著述甚丰,我们这门课主要 要求了解其小说等作品中的下列内容:
(一)具有“大事记”和“编年史” 特点的作品:
➢ 写于1927年至1928年,描写1927年 “四·一二”蒋介石反革命政变及第一 次国内革命战争经验教训的《蚀》三部 曲 (《幻灭》《动摇》《追求》)
沈雁冰同时在文学和政治两个舞台上崭露
头角,一出现便显示出领袖的风范。在这
年1月,沈雁冰与叶绍钧、郑振铎、王统
照、周作人、耿济之、郭绍虞、孙伏园、
许地山等12人共同发ຫໍສະໝຸດ Baidu成立了新文学史上
第一个重要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
并将他所在的《小说月报》由一个“鸳鸯
蝴蝶派”的刊物改革为新文学的第一个
“纯文艺”刊物。
.
18
社会剖析小说,实际上是把认识价值和 社会价值当作文学最高意义。社会剖析 小说,就是要实现文学的认识价值和社 会价值。通常文学的作用是以审美为核 心的,在审美的基础上,获得认识价值 和教育价值。但是,社会剖析小说却把 认识价值放在首位。在很大程度上偏离 了文学的主体。茅盾遭到质疑,或者茅 盾的文学地位受到否定,关键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