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奥数题之行程问题教案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教案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如行程、速度、时间等。
2. 培养学生解决行程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 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介绍。
2. 行程问题的解决步骤和方法讲解。
3. 典型行程问题案例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行程问题的解决步骤和方法。
2. 教学难点:行程问题的灵活应用和解决。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行程问题。
3. 采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典型行程问题案例。
3. 练习题。
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如行程、速度、时间等。
培养学生解决行程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介绍。
行程: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所经过的路线长度。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路线长度。
时间:物体完成一段行程所需的时间。
2. 行程问题的解决步骤和方法讲解。
步骤一:明确行程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
步骤二:根据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列出方程。
步骤三:解方程,求解未知量。
步骤四:检验解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3. 典型行程问题案例分析。
案例一:一个人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了3小时,求他行驶的距离。
案例二:两辆火车相向而行,第一辆火车以4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第二辆火车以5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两火车相遇需要多长时间?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行程问题的解决步骤和方法。
2. 教学难点:行程问题的灵活应用和解决。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行程问题。
3. 采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教案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教案教案标题:小学奥数行程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并能够应用基本的数学运算解决行程问题。
2. 学生能够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解决行程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3. 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白板、黑板笔、教学PPT等教具。
2. 学生准备纸笔,课前复习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一个简单的行程问题,如小明从家里骑自行车到学校,全程5公里,他骑了3公里后又骑了2公里,问他离学校还有多远?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Step 2: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向学生讲解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如:行程是指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路程;行程问题是指通过已知的行程信息,计算未知行程的问题等。
Step 3:解题方法(15分钟)教师通过示例向学生介绍解决行程问题的常用方法,如:方法一:已知行程之和求未知行程:未知行程 = 已知行程之和 - 已知行程。
方法二:已知行程之差求未知行程:未知行程 = 已知行程 - 已知行程之差。
Step 4:练习与讨论(20分钟)教师出示几个不同类型的行程问题,让学生自主尝试解答,并进行讨论。
教师可提供不同难度的问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Step 5:拓展应用(10分钟)教师通过生活实例或趣味问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行程问题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Step 6:小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总结所学的知识和方法。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行程问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解决更复杂的行程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编写自己的行程问题,交流分享,提高表达和交流能力。
3. 鼓励学生参加奥数竞赛,提高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行程问题教案初中
行程问题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如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解决行程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行程公式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二、教学内容:1. 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速度、时间和路程。
2. 行程公式:s = vt,v = s/t,t = s/v。
3. 行程问题的解决步骤:分析问题、列出公式、计算解答。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行程公式的运用。
2. 难点:分析问题、列出公式、计算解答。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行程知识。
2. 运用实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行程问题。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行程问题,引发学生对行程问题的兴趣。
2. 讲解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如速度、时间和路程,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 介绍行程公式,并解释每个字母代表的含义。
4. 讲解行程问题的解决步骤,让学生明确解决行程问题的方法。
5. 进行实例分析,让学生跟随步骤解决问题,并总结经验。
6.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行程问题的解决方法。
六、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题,巩固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公式运用。
2. 收集生活中的行程问题,下节课分享。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解决行程问题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思维发展,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行程问题教案
行程问题教案教案:行程问题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和掌握出行过程中出现的行程问题。
- 学会解决行程问题的基本步骤。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 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行程问题的概念与特点。
- 学习解决行程问题的基本步骤。
2. 教学难点:- 运用第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解决行程问题。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与目标呈现(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上次学习的内容,提问:“你们还记得什么是行程问题吗?”2. 提问学生:“你们平常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行程问题?可以举个例子吗?”3. 介绍本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步骤二:知识讲解与概念解读(15分钟)1. 通过将学生自由选择一个行程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了解行程问题的概念。
2. 讲解行程问题的特点和解决方法。
特点:- 行程问题是一个含有变量的数学问题,通常涉及到时间、距离和速度等概念。
- 行程问题可以用第一次函数或者二次函数来建立一个关系式。
解决方法:- 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数。
- 建立数学方程式,通过解方程得到未知数的值。
- 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实际意义。
步骤三:实例分析与讨论(20分钟)1. 给学生浏览一些行程问题的实例,让学生分析问题的关键条件和解题思路。
2. 引导学生对每个实例进行讨论,提出解决的具体步骤和过程。
步骤四:合作探究与练习(25分钟)1.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自由选择一个行程问题分析和解决。
2.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汇报:解题思路、关键步骤和结果分析。
3. 教师对学生的解题过程进行点评和总结。
步骤五:小结与拓展(10分钟)1. 小结行程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 拓展思考:行程问题的运用范围有哪些?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行程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反思与总结:本节课通过对行程问题的引入和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了行程问题的概念和解决方法。
行程问题教案(共五篇)
行程问题教案(共五篇)第一篇:行程问题教案课题名称:行程问题教学目标:1:理解相遇、追及问题的中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2:能准确地画出线段图3:能结合线段图来抓住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来求解教学重点与难点:1:掌握把题意转化为线段图来解题2:掌握相遇、追及、行程问题中时间、路程、速度的数理关系教学内容知识点一:相遇问题1:两个物体在同一路段上两个不同的地点相对而行时,如果同时到达某一地点,通常叫做相遇。
2:基本公式:速度和×相遇时间=距离3:解题时的关键在于理清运动过程,抓住两者同时行驶的路程及速度和,同时结合线段图求解。
例题1:例1: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2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
两人几小时后相遇?分析与解答:这是一道相遇问题。
所谓相遇问题就是指两个运动物体以不同的地点作为出发地作相向运动的问题。
(基本相遇问题)练习:1,一辆货车和一辆客车同时从相距45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货车每小时行40千米,客车每小时行50米,问:几小时后两车在途中相遇?2.两艘轮船分别从A、B两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船每小时行驶18千米,乙船每小时行驶15千米,经过6小时两船在途中相遇。
两地间的水路长多少千米?3.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分别从相距900千米的甲、乙两地出发,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50千米。
8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例2:小明住东村,小牛住西村,小明和小牛同时从东村、西村出发到对方家走去,2小时后在途中相遇,小明每小时走3千米,小牛每小时走4千米,东西村相距多少千米?练习二:1,甲车每小时行5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0千米,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经过3小时两车可以相遇,两地之间相距多少千米?2,两辆汽车从相距450公里的两地相对开出,3小时后相遇,一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80公里,求另一辆汽车的速度?课后作业:1、小明家和小牛家相距14千米,星期六小明和小牛同时从自己家出发向对方家里走去,小明每小时行3千米,小牛每小时走4千米,经过几小时两人在途中相遇?2、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480千米的A、B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车从A城到B城需6小时,乙车从B城到A城需12小时。
行程问题解决问题教案 -
“行程问题解决问题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包括路程、速度、时间等。
2. 培养学生运用行程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及行程公式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行程问题,灵活运用行程公式。
三、教学准备1. 课件:行程问题相关图片、案例。
2.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
3. 练习题:涵盖不同类型的行程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行程问题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行程问题。
2. 基本概念讲解:介绍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如路程、速度、时间等。
3. 行程公式讲解:讲解行程公式S = V ×T,并解释其含义。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行程问题,并运用行程公式解决。
5. 练习巩固:让学生独立解决练习题,巩固行程问题的解决方法。
五、作业布置2. 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行程公式解决。
“行程问题解决问题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包括路程、速度、时间等。
2. 培养学生运用行程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及行程公式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行程问题,灵活运用行程公式。
八、教学准备1. 课件:行程问题相关图片、案例。
2.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
3. 练习题:涵盖不同类型的行程问题。
九、教学过程1. 复习:回顾上一节课讲过的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行程公式。
2. 例题讲解:讲解一些典型行程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行程公式解决。
3. 练习巩固:让学生独立解决练习题,巩固行程问题的解决方法。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决行程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十、作业布置2. 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行程公式解决。
“行程问题解决问题教案第三部分”十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包括路程、速度、时间等。
《行程问题》教案
《行程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数量关系。
2. 培养学生解决行程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通过对行程问题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行程、速度、时间、路程。
2. 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3. 行程问题的解决方法:画图法、公式法、比例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数量关系,解决行程问题的方法。
难点:行程问题的解决方法,尤其是比例法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行程问题的解决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行程问题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行程问题,引发学生对行程问题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数量关系,让学生初步认识行程问题。
3. 实例讲解:通过具体实例,讲解行程问题的解决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公式法和比例法解决问题。
4.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行程问题的解决方法。
5. 拓展提升:引导学生思考行程问题在不同情境下的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题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学生对行程问题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沟通交流能力等。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通过课件展示行程问题的情境,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2. 练习题:提供一些行程问题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行程问题小升初奥数综合教案及练习
行程问题(一)教学目标:1. 理解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公式。
2. 掌握行程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行程、速度、时间、路程。
2. 行程问题的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3. 行程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教学步骤:1. 引入行程问题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行程问题的基本元素:行程、速度、时间、路程。
2. 讲解行程问题的基本公式,让学生理解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
3. 通过例题讲解行程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学会如何解决行程问题。
4. 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学生对行程问题基本概念和公式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解答:评价学生对行程问题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行程问题(二)教学目标:1. 理解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公式。
2. 掌握行程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行程、速度、时间、路程。
2. 行程问题的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3. 行程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教学步骤:1. 引入行程问题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行程问题的基本元素:行程、速度、时间、路程。
2. 讲解行程问题的基本公式,让学生理解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
3. 通过例题讲解行程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学会如何解决行程问题。
4. 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学生对行程问题基本概念和公式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解答:评价学生对行程问题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行程问题(三)教学目标:1. 理解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公式。
2. 掌握行程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行程问题(一)(教案)
行程问题(一)
教学目的
1.掌握基本公式。
2.锻炼理解能力,掌握行程问题的基本题型。
教学内容
行程问题的三个基本量是距离、速度和时间。其互逆关系可用乘、除法计算,方法简单,但应注意行驶方向的变化,按所行方向的不同可分为三种:(1)相遇问题;(2)相离问题;(3)追及问题。
行 程问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距离=速度×时间。它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乙、丙相遇时间:(68+72)×2÷2.5=112(分钟)
东、西两镇相距的千米数:(70.5+72)×112÷1000=15.96(千米)
练习5:
1、有甲、乙、丙三人,甲每分钟行70米,乙每分钟行60米,丙每分钟行75米,甲、乙从A地去B地,丙从B地去A地,三人同时出发,丙遇到甲8分钟后,再遇到乙。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例题1:
两辆汽车同时从某地出发,运送一批货物到距离165千米的工地。甲车比乙车早到8分钟,当甲车到达时,乙车还距工地24千米。甲车行完全程用了多少小时?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已知甲车比乙车早刀8分钟,当甲车到达时,乙车还距工地24千米”。这句话的实质就是:“乙48分钟行了24千米”。可以先求乙的速度,然后根据路程求时间。也可以先求出全程165千米是24千米的多少倍,再求甲行完全程要用多少小时。
(1)相向而行:相遇时间=距离÷速度和
(2)相背而行:相背距离=速度和×时间。
(3)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在环形跑道上,速度快的在前,慢的在后。
追及距离=速度差×时间。
解决行程问题时,要注意充分利用图示把题中的情节形象地表示出来,有助于分析数量关系,有助于迅速地找到解题思路。
《行程问题》教案
《行程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如路程、速度、时间等;(2)学会运用行程公式解决问题;(3)掌握行程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感受行程问题的生活情境;(2)引导学生运用图示、方程等方法解决问题;(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2)培养学生面对实际问题,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态度;(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及公式;2. 行程问题的常见类型及解题思路;3. 行程问题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及公式;(2)行程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 教学难点:(1)行程问题的转化和建模;(2)灵活运用行程公式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感受行程问题;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行程问题的解题方法;3.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行程问题的实例、图片等;2. 教学道具:计时器、图表等;3. 练习题:不同难度的行程问题题目。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行程问题,引发学生对行程问题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3. 课堂讲解:讲解行程问题的常见类型及解题思路和方法。
4. 实例分析:分析典型行程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图示、方程等方法解决问题。
5. 练习巩固:让学生独立解决一些简单的行程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堂练习2. 选做题:从给定的几个行程问题中,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问题进行解答。
八、课堂小结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行程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2. 强调学生在解决行程问题时,要注意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答案。
九、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十、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2.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后续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3.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小升初行程问题一教案
小升初行程问题一时段:日期:课时:3教学内容:行程问题教学目标:熟练掌握行程问题的几种类型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相遇和追击综合、环形路线的行程问题等教学重点: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中各量的关系以及应用教学难点:环形路线中的行程问题教学工具:ppt教学过程:第1课时在这一讲当中,我们会学习到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相遇与追及综合、环形路线中的相遇和追及问题等。
首先我们来回忆一下,行程问题中的几个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首先我们来看有关相遇问题,相遇问题中涉及的几个量是什么呢?相遇时间,路程和、速度和。
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路程和=速度和*相遇时间速度和=路程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路程和/速度和练习:1.甲乙两列火车从相距120千米的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甲车的速度为每小时133千米,乙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17千米,问:出发多长时间两列火车相距24千米?2.A、B两地的公路长436千米,甲、乙两辆汽车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42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6千米,甲车开出2小时后,乙车才出发。
再经过几小时两车相遇?3.王华和李英两家相距1200米,两人分别从自己家中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约去动物园游玩,10分钟后两人相遇,王华每分钟走55米,李英每分钟走多少米?4、培优教材P72--- 练习题10、13、14、15、16例1: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A、B两地的距离是100千米,甲每小时行28千米,乙每小时行22千米。
甲带着一条狗,狗每小时行10千米。
这只狗同甲一起出发,碰到乙的时候,它就掉头朝甲这边走,碰到甲时又往乙这边走……直到两人相遇。
这只狗一共走了多少千米?分析:1、要想求狗的总路程,需要知道什么?速度和时间哪个已知?哪个是未知?2、时间和什么有关?甲乙走狗走,甲乙停,狗停3、所以狗所用的时间就是相遇时间4、相遇时间怎么求呢?过程:100/(28+22)=2(小时) 2*10=20(千米)总结:三量同时出发并相遇的问题,相遇时间相同。
小学初中行程应用题教案
小学初中行程应用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如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等。
2. 行程问题的解决方法:如画图法、公式法、比例法等。
3. 行程问题的实际应用:如设计路线、计算时间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行程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讲解:讲解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练习:让学生通过自主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4. 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5.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布置作业。
四、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行程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训练。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访谈: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收集反馈意见。
4. 单元测试:定期进行单元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合适的数学教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
2. 多媒体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行程问题。
3. 练习题库:准备一定数量的练习题,供学生课后自主练习。
4. 合作学习工具:如白板、投影仪等,方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
七、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八、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讲述一个行程问题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
《行程问题》教案
《行程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掌握行程问题的解题方法。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行程问题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行程问题的定义及分类。
2. 行程问题的解题步骤及方法。
3. 行程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行程问题的解题方法及实际应用。
2. 教学难点:行程问题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行程问题的解题方法。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行程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课件、教案、练习题等教学资源。
2. 准备实际生活中的行程问题案例,以便进行实例分析。
3. 准备小组讨论的材料,如白板、记号笔等。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行程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行程问题的定义及分类:解释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区分不同类型的行程问题。
3. 讲解行程问题的解题步骤:引导学生掌握解决行程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4.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行程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行程问题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七、课堂练习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2. 解答疑问:在学生练习过程中,解答他们遇到的问题。
3. 批改作业: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反馈。
八、课后作业1.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行程问题的解题方法。
2. 提醒截止时间:告知学生课后作业的提交时间。
3. 鼓励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提高能力。
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练习作业:评价学生的练习成果,了解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课后学习情况,了解巩固程度。
【AAA】行程问题小升初奥数综合教案及练习.doc
第二讲行程问题1基本公式1.1路程(和、差)=速度(和、差)×时间1.2时间=路程(和、差)÷速度(和、差)速度(和、差)=路程(和、差)÷时间1.3速度差=快速–慢速速度和=慢速+快速1.4慢速=(速度和–速度差)÷2 快速=(速度和+速度差)÷22三类基本行程问题:相遇、追及、环形跑道。
2.1相遇的含义:如果出发时间相同,则所走的时间相同;相遇时,两方都处于同一个位置。
在超过2人的行程问题中,相遇就是时间和距离的等量代换点;如果一方先出发或者有一方中间停止,则这一方还要算上先出发的时间或去掉停止的时间。
2.2相遇:速度和,对应路程和,相遇时,有公式:路程和=速度和×时间时间=路程和÷速度和速度和=路程和÷时间。
2.3追及:速度差,对应路程差,相遇时,有公式:路程差=速度差×时间时间=路程差÷速度差速度差=路程差÷时间。
2.4环形跑道的同向追及,速度差,每相遇一次,路程差1圈。
距离差=圈数×跑道长=速度差×时间时间=(圈数×跑道长)÷速度差速度差=(圈数×跑道长)÷时间2.5环形跑道反向碰头,速度和,每相遇一次,路程和等于1圈。
距离和=圈数×跑道长=速度和×时间时间=(圈数×跑道长)÷速度和速度和=(圈数×跑道长)÷时间2.6再次相遇问题相当于环形跑道,跑道距离相当于2倍总路程如果到对方出发点都又返回,再次相遇,与第一次相遇相比,二次相遇所走的总路程相当于环形跑道的总路程,即2倍总路程和2倍时间。
再次相遇与第一次相遇相比,共走3倍的总路程,花费3倍的总时间。
以后每次相遇,总路程等于环形跑道的距离即2倍总路程。
规律就是1、3、5、7倍的总路程(时间)时相遇。
3其它边界问题三角形面积;三角三边种树;4×4的方形每边平均方块;共10页书,读了3页,从第几页开始;3到50的自然数是49个数;锯木头,锯3下,成4节。
五年级《行程问题》奥数教案
备课教员:第五讲行程问题一、教学目标:1、能通过画线段图或实际演示,理解什么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等术语,形成空间表象。
2、掌握两个物体运动中,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会根据此数量关系解答求路程的相遇应用题。
能用不同方法解答相遇求路程的应用题,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3、通过阐明数学在日常生活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掌握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弄懂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两物体的变化,并能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解相遇求路程的应用题。
三、教学难点:理解行程问题中的“相遇求路程”的解题思路四、教学准备:PPT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40分钟)一、外星游记(5分钟)师:老师遇到了困难,需要同学们帮忙,你们要不要帮忙?生:要。
师:今天我和妈妈打赌,晚上回家我要和她同时到家,但是我妈妈比我下班早。
生:那老师可以走得比老师妈妈快点。
师:那要快多少呢,我妈妈平时一分钟能走40米,她的公司到家里有1000米,而且她是5点钟下班的,我到家的距离是810米,我是5点10分下班。
生:不知道。
师:那你们想到了再告诉我好不好?生:好。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与我这个问题有关。
【出示课题:行程问题】二、星海遨游(30分钟)(一)星海遨游1(10分钟)甲、乙两地相距450千米,快慢两列火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
3小时后两车在距中点12千米处相遇,快车每小时比慢车每小时快多少千米?师:快车和慢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3小时后两车距中点12千米处相遇,哪辆车行得更多?生:快车。
师:快车多行了多少呢?生:多行了12×2=24(千米)师:这里要计算快车每小时比慢车每小时快多少千米,那我们是不是只要用快车比慢车多行的距离除以时间就能算出了?生:是。
板书:12×2=24(千米)24÷3=8(千米)答:快车每小时比慢车每小时快8千米。
(一)星海历练1(5分钟)甲乙两辆摩托车同时从东与西两地相向开出,甲每小时行40千米,乙每小时行32千米,两车在距中点8千米处相遇,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分析: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两车在距中点8千米处相遇。
《行程问题》教学设计(精选5篇)
《行程问题》教学设计《行程问题》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行程问题》教学设计(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行程问题》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能通过画线段图或实际演示,理解什么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等术语,形成空间表象。
2.弄通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
3.掌握两个物体运动中,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会根据此数量关系解答求路程的相遇应用题。
能用不同方法解答相遇求路程的应用题,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4.通过阐明数学在日常生活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弄通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两物体的变化,并能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解相遇求路程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理解行程问题中的”相遇求路程“的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一、激发1.口答:(1)张华从家到学校每分钟走60米,3分钟走多少米?(2)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6小时行多少千米?要求:读题列出算式并说出数量关系。
板书:速度×时间=路程提问:这两题研究的是什么?2.揭题:以前研究的行程应用题,是指一个物体、一个人的运动情况,今天我们根据这个数量关系研究两个物体或两个人运动的一种情况。
(板书:应用题)二、尝试1.出示准备题:张华家距李诚家390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
李诚每分钟走60米,张华每分钟走70米。
(1)读题看线段图,汇报你知道了什么?(回答:这题是两个人同时出发,对着而行;是两个人共同走这段路程的。
)60米60米70米70米张华李诚390米(2)边看演示边说明:象这样两个人对着而行,我们叫它相向而行或相对而行。
(3)看多媒体或实物演示:汇报你发现了什么?(1分钟,张华走了60米,李诚走了70米;2分钟张华走了120米,李诚走了140米,两人的路程和是260米,两人还距离130米;两人走3分钟分别走了180米、210米,两人间的距离变成了0米。
行程问题解决问题教案
行程问题解决问题教案第一部分教学目标:1. 理解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公式。
2. 学会运用行程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行程问题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行程问题的解决步骤和方法。
3. 行程问题的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1. 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2. 行程问题的解决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1. 行程问题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
2. 教学素材和案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讲解行程问题的实际意义和应用场景。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学习行程问题解决方法?二、基本概念(10分钟)1. 讲解行程问题的定义和相关术语。
2. 解释行程问题的基本公式:S = vt,其中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
3. 通过示例解释行程问题的解决步骤。
三、解决步骤和方法(10分钟)1. 讲解行程问题的解决步骤:明确问题、建立公式、求解、检验。
2. 介绍行程问题的解决方法:图解法、代数法、列表法。
3. 通过案例演示行程问题的解决过程。
四、实际应用(10分钟)1. 提供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行程问题解决方法进行解答。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行程问题解决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五、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行程问题解决方法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解决步骤和方法,以及实际应用,使学生掌握了行程问题解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行程问题解决问题教案第二部分教学目标:1. 掌握行程问题的三种类型: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相对运动问题。
2. 学会运用图解法、代数法和列表法解决行程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相遇问题的定义和解决方法。
一对一教案----小升初专题行程问题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学科:数学任课教师:老师授课时间: 2014年 2月 11日(星期二) 13:00 ~ 15:00 姓名年级小六性别男教学课题相遇行程问题(一)教学目标熟练撑握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进而对应用题类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提升。
重点难点相遇问题课前检查作业完成情况:优□良□中□差□建议_(两次课完成)________________课堂教学过程过程行程问题(一)讨论有关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路程三者关系的应用题叫做行程应用题。
行程问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路程=速度×时间如果用字母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v表示速度,那么,上面的数量关系可用字母公式样表示为:s=vt。
行程问题内容丰富多彩、千变万化。
主要有一个物体的运动和两个或几物体的运动两大类。
两个或几个物体的运动又可以分为相遇问题、追及问题两类。
这一讲我们学习一个物体运动的问题的一些简单的相遇问题。
例题与方法例1小明上学时坐车,回家时步行,在路上一共用了90分。
如果他往返都坐车,全部行程需30分。
如果他往返都步行,需多少分?例2.甲、乙两城相距280千米,一辆汽车原定用8小时从甲城开到乙城。
汽车行驶了一半路程,在中途停留30分。
如果汽车要按原定时间到达乙城,那么,在行驶后半段路程时,应比原来的时速加快多少?速度从乙站开出,当天下午6时两车相员。
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例4.苏步青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
一次出国访问,他在电车上碰到了一位外国数学家,这位外国数学家出了一道题目让苏步青做,题目是: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距离是100千米。
甲每小时行6千米,乙每小时行4千米。
甲带着一只狗,狗每小时行10千米。
这只狗同甲一道出发,碰到乙的时候,它就掉头朝甲这边走,碰到甲时又往乙那边走,直到两人相遇。
这只狗一共走了多少千米?苏步青略加思索,就把正确答案告诉了这位外国数学家。
小朋友们,你能解答这道题吗?例5.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两辆汽车在距中点32千米处相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升初之行程问题
(5)甲车每小时行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千米,两车于相隔1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背而行,几小时后两人相隔65千米?(6)东西两镇相距20千米,甲、乙两人分别从两镇同时出发相背而行,甲每小时的路程是乙的2倍,3小时后两人相距56千米.两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2、追击问题(同向异速而行相遇)
(1)小强和小英从相距80米的两地同时同向行走,小英在前面每分钟走50米,小强在后面每分钟走70米。
两分钟后小
强和小英还相隔多少米?
(2)甲、乙两艘轮船从相距60千米的码头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轮船每小时行驶25千米,乙轮船在后每小时行38千米,
几小时后两轮船还相距21千米?
(3)娟子和小平从相距140米的两地同时同向而行,小平在前每分钟走45米,娟子在后每分钟走65米,即分钟后娟子可
以追上小平?
(4)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速度是每小时50千米,在汽车开出1小时后,一辆摩托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同一地
点出发沿同一行驶路线去追这辆汽车,几小时可以追上?追上时距出发地的距离是多少?
(5)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出发去货场运货。
甲车每小时行64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
途中甲车因出故障,停车修
理3小时,结果乙车比甲车早1小时到达货场,问出发地到货场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3、环形跑道问题
(1)一条环形跑道长400米,小强每分钟跑300米,小星每分钟跑250米,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经过多长时间小强第一
次追上小星?
(2)光明小学有一条长200米的环形跑道,亮亮和晶晶同时从起跑线起跑.亮亮每秒跑6米,晶晶每秒跑4米,问:亮亮第
一次追上晶晶时两人各跑了多少米?
(3)一环形公路周长是24千米,甲乙两人从公路上的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出发,背向而行,3小时后他们相遇。
已知甲每小时
比乙慢千米,求甲、乙两人速度各是多少?
4、顺风顺水问题
(1)一艘轮船的静水速度为每小时18千米,水流速度为每小时3千米,这艘船从相距千米的两个港口间来回一趟至少需要
多少小时?
(2)一架飞机在两城之间飞行,风速为24千米/时。
顺风飞行需要2小时50分,逆风飞行需要3小时,求无风时飞机的航速
和两城之间的航程。
(3)两码头相距360千米,一艘汽艇顺水航行行完全程要9小时,逆水航行完全程要12小时。
这艘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多
少千米?这条河水流速是多少千米?
5、火车过桥问题
(1)一列匀速行驶的火车通过800米长的隧道用时50s,通过600米长的大桥用时40s,求这列火车的长度为多少米?列车的速度为多少km/h?
(2)有一列客车长190米,另有一列货车长290米。
客车的速度与货车的速度比为5:3,已知它们同向行驶时,两车交叉时间为1分钟,问:它们相向行驶时,两车交叉的时间是多少?
四、练习+作业
1.甲、乙二人以均匀的速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他们第一次相遇地点离A地4千米,相遇后二人继续前进,走到对方出发点后立即返回,在距B地3千米处第二次相遇,求两次相遇地点之间的距离.
2. 如图,有一个圆,两只小虫分别从直径的两端A与C同时出发,绕圆周相向而行。
它们第一次相遇在离A点8厘米处的
3.A,B两地相距540千米。
甲、乙两车往返行驶于A,B
车同时从A地出发后第一次和第二次相遇都在途中P
4、小明每天早晨6:50从家出发,7:20到校,老师要求他明天提早6
那么,每分钟必须比往常多走25米才能按老师的要求准时到校。
问:小明家到学校多远?
5.小张与小王分别从甲、乙两村同时出发,在两村之间往返行走(到达另一村后就马上返回),他们在离甲村千米处第一
次相遇,在离乙村2千米处第二次相遇.问他们两人第四次相遇的地点离乙村多远(相遇指迎面相遇)?
6.王的步行速度是千米/小时,小张的步行速度是千米/小时,他们两人从甲地到乙地去.小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千米/小时,从乙地到甲地去.他们3人同时出发,在小张与小李相遇后5分钟,小王又与小李相遇.问:小李骑车从乙地到甲地需要多少时间?
7.车和慢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开出,相向而行.经过5小时两车相遇.已知慢车从B到A用了小时,慢车到A停留半小时
后返回.快车到B停留1小时后返回.问:两车从第一次相遇到再相遇共需多少时间?
8.辆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车速提高20%,可以比原定时间提前一小时到达;如果以原速行驶120千米后,再将速度提高25%,则可提前40分钟到达.那么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9.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车速提高20%,可以提前1小时到达。
如果按原速行驶一段距离后,再将速度提高30%,也可以提前1小时到达,那么按原速行驶了全部路程的几分之几?
10.水航行2小时,行了120千米,返回原地用了4小时.甲船顺水航行同一段水路,用了3小时.甲船返回原地比去时多用了几小时?
11.的一条与铁路平行的小路上,有一行人与骑车人同时向南行进,行人速度为千米/时,骑车人速度为千米/时,这时有一列火车从他们背后开过来,火车通过行人用22秒,通过骑车人用26秒,这列火车的车身总长是多少?
12.道长360米,某列火车从车头入洞到全车进洞用了8秒钟,从车头入洞到全车出洞共用了20秒钟。
这列火车长多少米?
13.返于相距180千米的两港之间,顺水而下需用10小时,逆水而上需用15小时。
由于暴雨后水速增加,该船顺水而行只需9小时,那么逆水而行需要几小时?
千米,甲船往返两港需105小时,逆流航行比顺流航行多用了35小时。
乙船的静水速度是甲船的静水速度的2倍,那么乙船往返两港需要多少小时?
15.甲、乙之间的水路是234千米,一只船从甲港到乙港需9小时,从乙港返回甲港需13小时,问船速和水速各为每小时多少千米?
16.某列车通过250米长的隧道用25秒,通过210米长的隧道用23秒,若该列车与另一列长150米.时速为72千米的列车相遇,错车而过需要几秒钟?
17.甲、乙二人同时从A地去280千米外的B地,两人同时出发,甲先乘车到达某一地点后改为步行,车沿原路返回接乙,结果两人同时到达B地。
已知甲、乙二人步行的速度是5千米/小时,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55千米。
问甲下车的地点距B
还有多少千米?
18.猎犬发现在离它10米远的前方有一只奔跑着的野兔,马上紧追上去,猎犬的步子大,它跑5步的路程,兔子要跑9步,但是兔子的动作快,猎犬跑2步的时间,兔子却要跑3步。
猎犬至少跑多少米才能追上兔子?
、B是一圈形道路的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现有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点同时沿相反方向绕道匀速跑步(甲、乙两人的速度未必相同),假设当乙跑完100米时,甲、乙两人第一次相遇,当甲差60米跑完一圈时,甲、乙两人第二次相遇,那么当甲、乙两人第十二次相遇时,甲跑完几圈又几米?
20.甲、乙两人同时从山脚开始爬山,到达山顶后就立即下山,他们两人的下山速度都是各自上山速度的倍,而且甲比乙速度快,两人出发后1小时,甲与乙在离山顶600米处相遇,当乙到达山顶时,甲恰好下到半山腰。
那么甲回到出发点共用多少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