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专题四: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每课名题4)-教师版)

合集下载

二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

二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

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探究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交通和通讯工具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通过掌握交通和通信工具发展的状况,思考分析推动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搜集老照片、文字资料,建立橱窗板报,以此形成对百年来交通和通信发展的直观认识,并加深对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中逐步认识到,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是以整个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作为前提的,体现了时代发展的必然性。

探究指导历史宫殿【基础知识解析】一交通工具的更新1、中国近现代交通工具的演变特点进入近现代社会之后,交通工具的更迭加快了速度。

轿子、马车等传统的代步工具,逐渐被新式交通工具如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取代。

与此同时,由机械动力牵引的火车、汽车、电车也日趋重要,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

不过,交通工具的更新在城市比较显著,在乡村则迟缓的多。

2、人力车人力车是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仅北平、天津、上海三市就有数万辆之多。

3、自行车的演进自行车于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

20世纪初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50年代以后,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自行车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代步工具。

4、电车和汽车的演进1906年,天津创办了有轨电车交通系统。

公共汽车运行较晚,上海是1924年,北京则是1935年。

5、火车、轮船和飞机等交通工具1865年4月,中国建成了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中国近代轮船业得以发端。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铁路建设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中国民航事业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30年代中期已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

1949年以后,中国现代交通获得快速发展,全国绝大部分省份实现了火车、飞机的运营。

6、现代中国交通的特点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同时也受具体环境的影响,各种层次的交通工具,从马车、各种人力车,到现代化的电车、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在现代中国得到广泛的应用。

例题1:下列关于中国近代以来交通工具变迁的表述,错误的是()A、19世纪中叶中国的交通工具主要依赖机械牵引B、民国时期,人力车是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C、电车和汽车的出现,是中国交通发展史上的重大进步D、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铁路建设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思路与技巧:19世纪中叶,中国的交通工具仍然依赖于原始的人力与畜力。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二历史】高中历史 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过关训练 +答案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二历史】高中历史 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过关训练 +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二过关训练: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1.了解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更新的过程和突出表现。

2.认识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对民众生活的影响。

课标回顾1.由机械牵引的与的出现,是中国交通发展史上的重大进步。

1906年,天津创办了交通系统,1924年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

、与是更为先进的工具。

1865年,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中国近代造船业得以发端。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蓬勃发展推动了中国铁路建设进入一个时期。

中国的民航事业起始于。

2.年,海关开始试办邮政,1896年改为正式办理,通信范围包括了全国各主要和中心城市。

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改称为。

3.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电报线。

成为中国人自办的开端。

无线电报自年创设。

1882年,传入中国。

1949年11月,成立,开创了和合一的新时代。

截止2003年第三季度末,中国电话用户总数超5亿户,居世界第位。

基础自评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民国时期,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是()A.黄包车 B.自行车 C.汽车 D.电车2.中国近代轮船业发端于()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铁路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洋务运动的开展B.辛亥革命的影响C.收回利权运动的蓬勃发展D.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4.中国近代航空事业起步于()A.清政府 B.南京临时政府 C.北洋军阀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5.1872年,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发表了著名作品《八十天环游地球》。

当时环游地球实际上可以乘坐的交通工具有()①火车②轮船③汽车④飞机A.①② B.②③C.①②③ D.①②③④6.中国试办邮政是在()A.1866年 B.1887年C.1896年 D.1949年7.1844年5月24日,莫尔斯在华盛顿国会大厦里,向巴尔的摩发出了:“上帝干了些什么?”一语———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二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精品教学案例_11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二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精品教学案例_11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分析《课程标准》要求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因此,本课对于近代交通和通信工具原因及影响掌握就尤为重要。

(2)本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课《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是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的第2节课。

它上承第1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下启第3课《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同时又相对独立,共同反映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各个层面。

在近现代史上,中国的社会结构在近现代处于急剧的变革中,社会生活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巨大的变化。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进步,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一方面体现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进步,另一面给人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带来的巨大变化。

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小组合作的办法,指导各小组学生阅读教材、搜集材料,制作课件。

课前将学生分为铁路公路组、水运航空组、通讯组等八小组完成各组任务(搜集材料、制作课件、课堂展示)。

要求展示时间5--7分钟左右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中国近代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的主要情况,并理解这一变化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它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掌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特征,认识到它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

过程与方法(1)搜集老照片,引用相关历史材料,引导学生归纳中国近代交通运输方式变化的特点。

(2)从学生最熟悉的事例出发,提出历史问题让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对近代交通、通讯的变化做一个正确的结论。

通过学习,使学生逐步认识到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世界文化的交流等,人类的生活必会发生重大变化。

教学重难点:交通工具发展的表现;交通工具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用图片展示古代、现代交通与通信,给学生视觉形成强烈冲击。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四第2课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44)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四第2课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44)
最早的电车 近代上海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任何一为件一新节式车事厢, 物的引进,上海人或许都有过惧怕、抵制车,速但很更慢多, 的是刺激、羡慕,等到其显示了巨大的优乘越客性可,随如时 实用、高效、便捷、舒适,人们才会由最初上的下排。斥 态度向接触、接受的回应方式转变。
1902年 3月,上海 人议论最多 的是一种能 够在街上自 动行驶的四 轮怪物,这 就是汽车。
正式办理
大清邮政改为中华邮政,邮路进一 步扩展信事业发展 ——电报、电话
(1)电报:
时间
电报发展成就
1877年 1906年
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自办有 线电报开端
无线电报创设并得到发展
1932年
除国内无线电报外,还开设国际无线电 报业务
(2)电话: 时间
我国最早的铁路--沪淞铁路。光绪二年 (1876)沪淞铁路通车,中国人就是在这儿,
第一次听到了火车的汽笛声。
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唐山—胥各庄铁路 由唐山到胥各庄的唐胥铁路
铁路上的“马拉火车”
为了运输煤炭,清朝政府同意在唐山到胥各庄 之间修建一条长10千米的铁路。
这条铁路于1880年兴建,1881年通车。
(2)机械动力牵引的交通工具日趋重要 (3)更新过程城市显著,乡村则比较缓 慢
(4)对象上逐步的平民化、普及化 (5)从引进到自研自制
中国交通事业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1)外来交通技术传入的推动。 (2)政府的大力提倡; (3)群众反帝斗争的推动; (4)中国人民聪明才智的推动; (5)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
成就
1882年 民国成立后 20世纪80年代后
电话传入中国
电话线路与电话营业 局继续增加 通信技术迅猛发展

必修二专题四第二节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必修二专题四第二节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缓慢的原因: ① 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控制; ②政局动荡; ③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的性质所决定。
发展的原因:收回利权运动的蓬勃发展。
铁路事业的发展不仅体现在铁路的延伸,而且还 表现在火车机车和火车运行速度。火车机车的变 化较大,我国现在基本告别了蒸汽机车,普遍使 用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高速列车和磁悬浮列车 已经崭露头角。2007年4月18日,中国铁路第六 次大面积提速调图正式付诸实施,主要干线开始 “时速200公里”的高速运行,中国铁路开启 “追风时代”。
古代的交通工具
木船、马车、轿子
链式传动自行车 发明不久就传到了中 国,首先拥有它的是 在沿海做生意的西商。 上海第一个拥有 脚踏车的华人, 据埃米莉· 哈恩 《宋美龄传》说, 是宋氏三姐妹的 父亲宋耀如。
延伸:自行车是何时传入中国的? 在中国发展的概况如何? 1)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 2)20世纪初,自行车出现在城市 的大街小巷; 50年代以后,中国有了自己的 自行制造厂。
电话:
时间 1882年 民国成立后
20世纪80年代后
成就
电话传入中国 电话线路与电话营业局所 继续增加 通信技术迅猛发展 电话用户总数居 世界第一位 (固话和移动各占一半)
截止2003年
探究:近现代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更新发展给生产、生活带来了怎样的 影响? ①促进了人员、商品的流通与信息的传递。 ②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加快了生活节奏, 提高了生活质量。 ③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④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①但城市交通拥挤,交通事故频发 ②环境污染加重③导致石油等不可再 生资源的大量消耗④青少年沉溺于手 机游戏、上网,影响学业。⑤引发手 机犯罪、攀比之风。 ……
中国人民聪明才智的推动。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优质教学设计(6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优质教学设计(6页)

二、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课标要求】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掌握中国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的情况;②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①引用相关历史资料,再现历史,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促进学生掌握交通工具的发展过程;②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讨交通工具变化发展的原因和影响;③从学生最熟悉的事例出发,提出历史问题让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从而得出“只有新中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才能实现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的结论。

【重点难点】重点:交通工具发展的表现难点:交通工具发展的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谈话法、图文教学法【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向长辈了解过去的交通和通讯工具【教材教法分析】本课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近代以来我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交通工具的发展,通讯工具的变迁。

这些内容一方面说明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另一方面也说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同时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

由于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和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所以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用PPT展示图片,指出:古代是“南方舟楫,北方马车”,而现在,人们出行方便,自行车、摩托车是最基本的代步工具。

飞机、火车都可以乘坐,私家车越来越多。

从而得出结论:从古至今,交通工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由此导入新课。

一、交通工具的更新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

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史蒂芬孙的火车头拖着一长列客车和货车前进,时速达25公里。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第二课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测试题及答案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第二课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测试题及答案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第二课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测试题及答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四第二课练习题及答案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二课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一、课标要求
 基本要求:1、了解中国近代以来出现的交通工具:轮船、铁路、汽车、飞机等。

了解电报、电话等通信工具的发展。

2、认识交通和通信技术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3、体会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是以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为前提的,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感受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会考梳理
 ▲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①交通近代化的趋势和中国近代出现的交通工具(ab)
 交通近代化的趋势:牵引动力由、畜力向的演进。

 近代交通工具更新的特点:传统的代步被、、等人力作为牵引的交通工具取代,牵引的交通工具也日趋重要;更新过程较乡村显着。

 中国近代出现的交通工具:人力车、(在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20世纪50年代后,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制造业,中国逐渐成为“王国”)、(出现1906年创办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出现于1924年的,解放前车少人多;20世纪50年代以后,成为城市的重要交通工具)、、轮船。

 新中国成立后交通工具发。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导学稿(教师版)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导学稿(教师版)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历史学科导学稿(教师版)一、课题:必修二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二、课型分析:复习课五、学习内容及程序:(一)知识回顾(二)知识梳理Ⅰ、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1、表现变化总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多样化;中西方服装并存。

(2)饮食:①中餐——四大菜系(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②西餐——19世纪40年代传入(3)建筑:传统民居四合院——鸦片战争后租界出现西式住房——20世纪30年代前后全欧化的新式住宅(4)习俗:【合作探究1】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留辫本是女真人的风俗,满清入关后,多尔衮于顺治二年规定“剃发”之制:限旬日(十天之内)内一律遵行,违者杀而无赦。

可当时许多汉人“宁愿留发不留头,不愿留头不留发”,出现因不剃发而出现的惨剧如“扬州十日,永嘉三屠”。

材料四:时髦的高跟鞋“三寸金莲”绣花鞋思考: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些习俗变化①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恋爱、婚姻自主②礼仪——跪拜、作揖→点头鞠躬、握手③剪辨易服、迫令放足、破神权、反迷信、公历、思想观念④葬礼——厚葬→殡仪馆、公墓、火葬(文明、简洁、卫生)(补充)【合作探究2】P125、127(1)探讨影响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主要因素?(2)变迁的主要特征:【自主检测一】1、 (2011浙江)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 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 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解析】选A。

因为婚姻习俗的总体趋势是删繁就简,旧式婚姻强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相当繁琐。

习俗的演变,城乡差异巨大,B项是正确的推断;C项正确地表达了婚姻习俗演变的历史过程;从材料中“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可以推断出D项的合理性。

必修二专题四.2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复习)

必修二专题四.2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复习)

5、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 “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 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6、近代,上海《申报》曾发表以下竹枝词: “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两地 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火树千株照 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洋楼更比蜃楼好, 谁读坡仙海市诗”。这反映了 A.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入中国社会 B.民主革命思想起到了开启民智的作用 C.中西文明在碰撞中相互渗透 D.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
上海第一个拥有脚踏车的华人, 据埃米莉·哈恩《宋美龄传》 说,是宋氏姐妹的父亲宋耀如。
2、近现代交通工具: ⑶汽船—航运
第一次工业革命 汽船是最先传入的 近代交通工具。 1865年4月,中国 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 “黄鹄”号轮船;1872 年上海轮船招商局是近 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 (洋务运动)
2、近现代交通工具: ⑷火车-铁路
2、近现代交通工具:⑹电车-城市公交
第二次工业革命 城市公共交通
1908年上海最早引进的公共 交通工具是有轨电车。最早 的电车为一节车厢,车速很 慢,乘客可随时上下。
城市公共交通 商业化运作
1924年上海开始由公共汽车运行
1969年北京⑹地铁开始运营(最早)
2003年上海⑻磁悬浮列车是世上第一条商业性的专线
1、交通通信工具的发展更新对人们、
对社会生活产生了那些影响?
P70:促进了、加速了、改变了、推动了
补充①改善了我国的交通运输条件,打破 了自然经济的束缚。 ②加强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 ③在近代,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掠夺,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总:推动了中国近现代化

高中历史 4.2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教案 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 4.2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教案 人民版必修2

4.2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教案(人民版必修2)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设计】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主要从近现代以来我国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来说明历史是向前发展的,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同时也说明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

由于交通、通信工具和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第一目“交通工具的更新”,教材从两方面进行阐述:一方面是交通工具发展的历程如:轿子、马车到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再到机械动力的电车、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

另一方面是各种层次的交通工具,从各种人力车到现代化的电车、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在现代中国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同时也受具体环境的影响。

第二目“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教材主要介绍了邮政和电信事业的发展历程。

1866年开始试办邮政,辛亥革命后邮局邮路进一步扩展。

新中国成立邮电部,开创了邮政和电信合一的新时代。

1877年丁日昌开办有线电报,1906年中国出现无线电报,1932年,开设了国际无线电报业务。

1882年电话传入中国,目前,中国电话用户世界第一。

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各地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各地信息的交流,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私家车的拥有量和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的普及率迅速增长。

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人们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大,我们生活的地球却越变越小了。

教学思路:历史课程标准: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历史学科考试大纲》: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火车、汽车等交通、邮电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它们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学习要求: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火车、汽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的进步与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列举邮政、电报、电话等邮电通讯工具的进步。

从出行方式、思想观念、经济发展、同世界联系等方面归纳交通通讯工具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人民历史必修2专题四第二节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共24张PPT)

人民历史必修2专题四第二节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共24张PPT)
……
三 交通和通信工具进步的影响
材料一 :
2018年5月1日重庆交通
三 交通和通信工具进步的影响
材料二:中国的机动车现在是每年增加近3000万辆, 占全世界年增长量的30%左右,而且持续在增长,现 在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3.1亿辆了,其中汽车是2.17 亿辆,增长速度和排放量确实比较大,氮氧化物和 VOCs的排放是比较大的。......机动车排放已成为许多 大中城市的首要空气污染来源。
——《中国,一次经济调查1923年》美国银行分会
三 交通和通信工具进步的影响
▪ 材料二:哈尔滨原为松花江右岸的渔村,光绪二十四 年(1898年)后因沙俄开筑铁路一跃而起,发展成
为东北地区的一个中心城市。青岛昔日也是胶州湾 东岸的一个荒僻渔村,1904年胶济铁路的修筑直接 缔造了它的繁荣,至1910年,青岛人口已达16.5万 人,进出口贸易激增,成为华北地区第二港。
高:现在去武汉要好长时间?
妈:现在快的很,做你哥哥车,1个小时不到就到了。
1978年后农村交通工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变化:过去:步行、轮船 注释:①现高老在师:的自姑婆行在车湖、北武小汉轿车
2 、妈妈口述史二
高:以前不能到武汉的时候,怎么和姑婆他们联系? 妈:主要靠你屋的爸爸与他们写信联系。 高:我们屋滴什么时候有电话呢? 妈:九几年装的第一部座机 高:现在我们人在黔江,通过手机都可以随时跟爸爸视屏,方
——《环境保护部2018年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实录》
三 交通和通信工具进步的影响
材料三: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交通运输部(2017年) 12月19日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虽然近年来我国 道路交通事故降幅明显,但依然高发。目前,我国道 路交通事故年死亡人数仍高居世界第二位,遏制道路 交通事故高发、降低交通事故伤害仍然任重道远。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后同步强化训练专题四:第2课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后同步强化训练专题四:第2课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后同步强化训练专题四:第2课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第2课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1.人力车是日本人在1869年创制,1871年引进上海。

《申报》1874年7月报道:“东洋来之顺利小车,沪上依式置造者已多,租界共约有一千有零。

”该报道表明,上海( )A.开启了交通近代化B.积极仿制日本机器C.崇洋媚外之风盛行D.代步工具发生变化答案 D 据题干材料中的人力车盛行,可知人力车成为上海的重要交通工具,故D项正确。

人力车不是以机器为动力的,不能体现上海开启交通近代化,A项错误;从材料“沪上依式置造者已多”,可知上海仿造的是人力车不是仿制日本机器,B 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崇洋媚外之风盛行,C 项错误。

2.1876年,有文章记载上海当时出现的一种交通工具“若用时,骑坐其中,以两足踏镫”,当时流行的竹枝词也记载道:“路车两制亦开行,包用包修费独昂。

来往飞人尽慕,趋时骑坐意洋洋。

”这表明( )A.自行车尚属于新奇奢侈之物B.上海新式交通工具大量使用C.交通进步呈现中西合璧特色D.机动车引进方便了民众出行答案 A 根据材料中“骑坐其中,以两足踏镫”“包用包修费独昂。

来往飞人尽慕,趋时骑坐意洋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上海出现了自行车这种新式交通工具,且费用昂贵,故A项正确。

3.据1923年北京电车公司第二届董事会报告书记载:“本公司以事属公众交通,一切建设力求美备,与各方往返商榷,不厌精详。

从电杆电线的安装,路轨的铺设,到挪移水管等诸多事项无不受阻,乃至‘文书盈箧’,颇费时日。

”这说明当时( )A.城市社会问题的凸显B.西方科技传播快速C.城市设施建设的艰难D.交通管理急需解决答案:C。

材料强调的是城市设施建设的问题而不是城市社会问题,故A错误;西方科技传播快速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据材料“本公司以事属公众交通,一切建设力求美备,与各方往返商榷,不厌精详。

从电杆电线的安装,路轨的铺设,到挪移水管等诸多事项无不受阻,乃至‘文书盈箧’,颇费时日”得出城市设施建设的艰难,故C正确;材料未涉及交通管理问题,故D错误。

人民历史必修2专题四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共18张PPT)

人民历史必修2专题四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共18张PPT)

190人6年力第车一,个又有称轨作电黄车包交车通,系或统在天津建成,最早 者的东电洋车车为,一是节一车种厢人,力车的速交很通慢工,乘客可随时上下。 具1,92一4年般上有海两引个进轮公子共,汽上车有。座位 可坐一到二人,由一个人在前面 拉行。黄包车起源于19世纪后期 的日本,被称作人力车,传入中 国以后因为1913年在上海租界规 定公共人力车必须漆成黄色,所 以后来黄包车一词反而较为常用。
分析、归纳其发展特征
动力: 人力、自然力
机械力
技术: 引进
自制自研
地区发展差别: 城市显著,乡村缓慢 对象: 平民化、普及化
进程: 先慢后快
种类: 海陆空
各位同学,知道古代的通讯手段有哪些吗?
鸿雁,曾寄托着 无数家庭的思念
电报
电话
通信 工具
网络
影响中国近代交通、通讯发展的 原因有哪些?
(1)外来技术传入的推动;
民航拉开序幕
③新中国初期: 发展有限
④改革开放后: 成为民航大国
1行9车61发99年明世不纪,久中北就后传期京到链地了式铁中传国动开。自始运营, 结上海束第了一中个拥国有没脚踏有车城的华市人地,铁的历史
据埃米莉·哈恩《宋美龄传》 说,是宋氏三姐妹的父亲宋耀 如。
中国航空业发展简史 ①1909年:
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开始 ②1920年: 首条航线北京至天津,
方式: 坐火车到上海,然后坐城市交通工具。
坐火车/飞机到天津,从天津坐轮船到上海。
பைடு நூலகம்
互动二:终于回到了21世纪,2017年10月31日, 宋仲基、宋慧乔在首尔新罗酒店举行婚礼 。
你作为宋仲基的好友接到两人 婚讯最可能的方式是什么?
手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二专题四: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每课名题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0分)1.(2011年3月南京市二模5题)右图为上海造币厂2004年铸造的上海铁路博物馆纪念章,图案为130多年前淞沪铁路上运行的“先导号”机车。

选择此图案是为了纪念( )A.中国出现的第一条铁路B.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条铁路C.中国近代铁路网基本格局奠定D.中国的第一条干线铁路顺利通车【答案】A【点拨】1876年,上海怡和洋行英商在未征得清政府同意的情况下,采取欺骗手段在上海擅筑,擅自修建了淞沪铁路(从吴凇到上海),于1876年7月建成通车,全长15公里,经营了一年多时间,这是中国最早办理客货运输业务的第一条铁路。

后来清政府用28万两白银将其赎回,全部被清政府赎回拆除了。

【结束】2.(2011年3月江门市一模16题)1865年,两广总督毛鸿宾致总署涵:“此(铁)路一开,遂为外国火车独行之路,中国马车既难与之之并驾齐驱,更不堪其横冲直撞,势将断绝往来,商民交割。

……且内地股匪未靖广……必乘机煽动,作梗生端,即外国人在中国者,亦不能平安无事”。

此函隐含的正确历史信息是()A.毛鸿宾属于顽固派的代表人物B.当时修路受到帝国主义势力的阻碍C.修筑铁路不利中国马车事业和商业往来D.义和团运动威胁到筑路安全【答案】A【点拨】材料反映毛鸿宾是反对修铁路的,B、D两项均与时间不符;C项说法错误,铁路固然会打击中国传统运输业,但明显有利于中国商业往来;当时修铁路是时代潮流,毛鸿宾反对说明他是顽固派的代表,选择A项。

【结束】3.(2011年4月杭州质检19题)中国近代有人曾赞叹一种西方发明:“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人手而能用,着而能得声。

坐一室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声咳。

此亘古未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

其始之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

”这项发明是()A.电话B.有线电报C.无线电报D.广播电台【答案】A【点拨】从材料中的信息:人手能用、能得声可以判断是电话。

【结束】4.(2011年3月东北三校联考26题)“1830年以后的英国,公路和水路受到了铁路的挑战……短短数年内,铁路支配了长途运能够以比在公路或运河上所可能有的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运送旅客和货物。

”关于铁路运输业的发展表述正确的是()A.内燃机的发明是人类进入铁路时代的先决条件B.美国人为铁路交通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C.本身速度快、成本低的特点是其迅速发展的原因D.第二次工业革命为其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科技环境【答案】C【点拨】本题考查工业革命中铁路事业的发展,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铁路时代到来的先决条件是蒸汽机的发明,排除A。

最早的火车是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的,早期的铁路事业最发达的是英国,排除B。

铁路事业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就,排除D。

铁路运输具有速度快、低成本的特点,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结束】5.(2011年4月海口调研14题)1865年,两广总督毛鸿宾致总署函:“此(铁)路一开,遂为外国火车独行之路,中国马车既难与之并驾齐驱,更不堪其横冲直撞,势将断绝往来,商民交割。

……且内地股匪未靖……必乘机煽动,作梗生端,即外国人在中国者,亦不能平安无事”。

此函隐含的正确历史信息是()A.毛鸿宾属于顽固派的代表人物 B.当时修路受到帝国主义势力的阻碍C.修筑铁路不利中国马车事业和商业往来 D.义和团运动威胁到筑路安全【答案】A【点拨】考材料信息提取、理解能力。

题干中叙述了“此路一开”的后果,从这一角度来看,毛鸿宾是反对建铁路。

因此,A项正确。

【结束】6.(2011年1月龙岩市高三质检14题)下表是《上海研究资料》记载的1889年和1926年上海外白渡桥通行的交通工具的变化情况(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1926年数字则是2天平均所得)。

该表反映了近代上海()①汽车制造业有所发展②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③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④传统的交通工具仍占有重要的地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B【点拨】【结束】7.(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4题)右图为1878年天津首发的中国第一套邮票中的一枚。

与该邮票设计理念无关的是A.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B.近代西方佛手影响C.“师夷长技”的思想D.兴民权、倡新学思想【答案】D【点拨】本题考查维新变法思想,意在考查考生正确分析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

解题时注意“1878年”这一关键信息,而兴民权、倡新学思想出现在维新变法时期,故D项与邮票的设计理念无关。

邮票既体现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要素,又是西学传入的结果,所以其他三项都能体现邮票的设计理念。

【结束】8.(2011年4月潮州市二模17题)1789年7月14日巴黎巴士底狱遭市民攻陷,这个消息在十三天之内已经传抵西班牙的马德里,但在距离法国首都只有133公里的皮隆尼(P6ronne),却是在第二十八天才获悉这件事情。

当时导致消息传播速度差异的最可能原因是什么?( )A.巴黎与其他地区的革命分子意见不合,有意封锁消息B.城市间的海上交通比城乡间的陆上交通更为便利快速C.巴黎革命分子为迅速获得西班牙支持,积极向外求助D.法国各地区发生的许多暴动和革命行动影响交通传播【答案】B【点拨】本题考察世界近代通讯的传播。

根据题干信息“1789年”分析,属于法国大革命时期,人们的消息传递主要是传统的方法。

A项说法错误,法国大革命是各阶层参加个革命活动。

C项史实错误,D项在材料中分析不出。

【结束】9.(2011年4月天津市河北区一模4题)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老百姓乘飞机出行将越来越普遍。

拉开中国民航序幕的标志是开通了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A.上海B.广州C.南京D.天津【答案】D【点拨】本题单纯记忆。

【结束】10.(2011年5月苏、锡、常、镇二模6题)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的《字林西报》报道了美国研制“飞船”的新闻。

由于报纸上并没有“飞船”的照片或图像,《点石斋画报》的画师把“飞船”画成一只“带有4只鸟翼的船”(右图)。

从上述图文材料中,我们能得到的历史信息不包括A.近代中国的绘画受到了注重写实的西洋画法的影响B.当时中国人对西方科技的认识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C.近代中国的航空事业在西方影响下拉开了序幕D.近代中国的一些报刊具有时效性足、可看性强的特点【答案】C【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从图中获取后效信息的能力。

图片所展示的素材除“飞船”外直接取于现实生活,体现了绘画的现实性。

依据时间判断,材料中的“飞船”应当是飞机,图中的“带有4只鸟翼的船”反映了当时国人对西方科技认识存在局限。

通过画报报到西方的科技,体现了近代中国一些报刊的时效性和可看性特点。

近代中国的航空事业拉开序幕是在20世纪20年代。

答案C。

【结束】11.(2011年3月江门市一模15题)因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李鸿章遭到了士大夫阶层的抗议和朝臣弹劾,迫于压力,清政府将其解职。

但到1896年,李鸿章又被清政府委派出访欧洲,对于这一历史事件的下列言论与历史事实较为接近的是()A.《民报》抢先透露了李鸿章此次的出行计划B.清政府为李鸿章专门包租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C.李鸿章坐轮船游历了伦敦的泰晤士河D.同盟会会员准备趁李鸿章出访之际暗杀他【答案】C【点拨】本题主要考查时间的记忆。

关键词1896年,《民报》创办于1905年;客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同盟会建立与1905年,故选择C项。

【结束】12.(2011年5月北京朝阳区二模16题)阅读下列近代西方科技在上海、重庆出现的时间表,从中得到的正确结论是()A.科技传入引发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次高潮B.充分吸收了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C.西方科技推动了社会生活的渐进性变化D.民族工业主导了两地近代化进程【答案】C【点拨】从图表中反映西方科技传入中国,重庆(内地)传入时间要晚于上海(沿海),而纵向比较天气预报等技术从西方发明到传播到中国的时间越来越短,由沿海到内地的时间也是越来越短,ABD三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C项正确。

【结束】13.(2011年1月吉安市期末质检7题)近代诗人黄遵宪曾作诗《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该诗反映了()A.中国近代居室建筑的西化倾向B.交通工具近代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C.西装传人对中国服饰改革的推动D.西方饮食文化传人对中国传统食俗的影响【答案】B【点拨】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一刻转万周”应该指的是火车。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结束】14.(2011年4月浙江上虞调研15题)阅读“张一元”企业大事年表(部分),以下结论相符合史实的是()①企业创办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时清政府放松了“民间办厂”的限制②在第二家茶店开业初期,经常有穿着改良的旗袍的女子和穿着西服的男子出入茶店③二十年代开始中国人自办的电台与商业活动密切相关,非常重视广告播报④“张一元”企业还可以通过商情类报刊进行广告宣传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答案】B【点拨】本题通过“张一元”企业的发展,考查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根据所学,第①项说法错误,企业创办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清政府放松了“民间办厂”的限制;第②项改良旗袍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后,西服是在鸦片战争后,1906年改良旗袍还没有出现。

③④项符合所学,本题选B项。

【结束】15.(2011年3月湖南高三十二校联考6题)这两年,我国高铁发展迅速,创造两车重联情况下的世界高速铁路最高运营速度。

作为新型交通工具的火车在19世纪末传入中国,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有()①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②带来了一些城镇的兴衰③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经济④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A.①②③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A【点拨】考查交通运输的发展对社会生活、生产带来的影响。

交19世纪末,中国正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火车传入中国,这是交通运输的发展,便利了人们的出行,可促进信息的交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交通便利地区,特别是交通枢纽中心,发展迅速,带来了一些城镇的兴衰;交通便利,也有利于西方列强的军事、经济入侵,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

【结束】16.(2011年3月淄博市一模16题)清朝黄遵宪曾作诗曰:“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这是在描写()A.电话B.汽车C.电报D.火车【答案】D【点拨】考查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

电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是于1882年,时间与题干不符;汽车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是在20世纪初,与题意不符合;电报在中国发展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与题意不相符;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于19世纪中期传入中国,与题干中的诗所述特点相符,正确选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