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输血前后血清钾的变化和输血后高钾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

合集下载

大量输血导致血钾变化的临床分析

大量输血导致血钾变化的临床分析

·医学检验·大量输血导致血钾变化的临床分析斯看德尔·艾白都拉,夏米斯努尔·米尔卡米力,李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输血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1)0 引言临床当中,大量输血是指患者一次性输血量超过了患者自身血容量的1-1.5倍,而临床当中在对患者进行输血治疗时,大多数患者都会由于输血而使血钾水平提升,临床分析这可能与血液标本在保存时红细胞遭到了破坏,释放出了细胞内的钾,使血红细胞采用的枸橼酸钾保存了下来[1]。

本次就对大量输血导致血钾变化进行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40例非挤压伤大量输血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将40例非挤压伤非输血患者作为对照组,时间为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

对照组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为20-75岁,平均(56.5±11.1)岁;受伤程度:危重伤26例,重伤14例。

实验组中男3例,女10例;年龄为21-76岁,平均(55.3±12.2)岁;受伤程度;危重伤和重伤分别有25例和15例。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中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分析两组患者输血前后血钾的变化规律,在手术前、手术结束和术后12 h分别检测患者血糖、动脉血PH和血钾水平。

剔除实验室确定溶血的标本。

党患者血清钾浓度水平高于55 mmol/L时确定为高钾血症。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患者高钾血症情况。

手术后12 h,实验组高钾血症发生率为20%(8/40),对照组高钾血症发生率为5%(2/40),实验组高钾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χ2=4.1143;P=0.0425;P<0.05)。

外伤患者大量输血后血钾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探析

外伤患者大量输血后血钾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探析

外伤患者大量输血后血钾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探析目的探讨外伤患者大量输血后血钾的变化情况以及相应的影响因素。

方法抽取2011年1月~2013年7月本院收治的外伤患者98例,将其按照是否接受大量输血分为输血组与非输血组,对这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钾、血糖以及血pH情况进行监测,并对比分析。

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血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与血pH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血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与血pH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内输血组患者高钾血症发生率较非输血组显著升高(P<0.05)。

结论外伤患者出现高钾血症的主要原因为受血糖与血pH值的影响,与大量输血治疗无显著相关性,值得关注。

标签:外伤;大量输血;高钾血症;血糖;血pH值随着经济的进步,交通水平得到了良好的发展,然而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在逐渐增高,使得外伤患者比例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1]。

外伤患者多数存在大出血现象,在抢救过程中需接受大量输血治疗,在传统观念中,大量输血后会造成高钾血症的发生,这主要是由于所输血液的红细胞经枸橼酸钾进行保存,并且在红细胞遭到破坏后会释放大量的钾元素,从而增加了患者体内血钾水平。

近几年的临床研究发现,大量输血并非是造成外伤患者血钾水平升高的主要原因[2]。

本研究探讨外伤患者大量输血后血钾的变化情况以及相应的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资料来源于本院收治的外伤患者,抽取其中的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输血将其分为输血组和非输血组后,每组49例。

输血组中男34例,女15例;年龄18~69岁,平均(45.7±12.8)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9例,高处坠落伤13例,跌倒致伤7例;其中轻伤24例,重伤19例,危重伤6例。

非输血组中男33例,女16例;年龄19~68岁,平均(46.1±13.2)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8例,高处坠落伤15例,跌倒致伤6例;其中轻伤23例,重伤19例,危重伤7例。

研究尿毒症患者输血发生高钾血症原因及护理

研究尿毒症患者输血发生高钾血症原因及护理

研究尿毒症患者输血发生高钾血症原因及护理姜美【摘要】目的研究尿毒症患者输血发生高钾血症原因及护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尿毒症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在输血时发生高钾血症,分析患者高钾血症发生的原因,并为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尿毒症患者输血发生高钾血症的原因,多表现在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匮乏,红细胞寿命较短等方面.输血后患者红细胞膜上K+/Na+泵影响下,K+快速吸收到细胞中,血清中K+值上升不显著.肾功能衰竭患者自身血中K+浓度不足,则会发生高血钾症.综合护理干预方式下,29例患者均在30 min后临床症状改善,胸闷、气短等临床症状消失,血压水平稳定,无患者由于高钾血症死亡.结论尿毒症患者输血时发生高钾血症的原因,突出表现在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匮乏,红细胞寿命较短等方面,需要通过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式,降低患者高钾血症发生率,真正发挥临床护理干预的价值.【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7(011)016【总页数】2页(P166-167)【关键词】尿毒症;输血;高钾血症;临床护理【作者】姜美【作者单位】116021 大连市中心医院透析室【正文语种】中文尿毒症患者尿量减少, 肾功能降低, 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 ml/min的情况下, 尿中排钾的能力显著降低。

患者自身代谢能力不足, 易于出现高钾血症。

高钾血症会致使患者短时间内体液失衡, 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综合护理、及时处理是预防尿毒症患者高钾血症发生与发展的重要方式。

本文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7年5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29例尿毒症患者的资料, 所有患者均在输血时发生高钾血症, 分析患者高钾血症发生的原因与护理干预方式, 现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7年5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29例尿毒症患者的资料, 所有患者均在输血时发生高钾血症, 男女比为19∶10, 年龄29~74岁, 平均年龄(48.43±8.53)岁。

大量输血前后血清钾的变化和输血后高钾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探讨

大量输血前后血清钾的变化和输血后高钾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探讨

大量输血前后血清钾的变化和输血后高钾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探讨【摘要】目的探讨大量输血前后血清钾的变化和输血后高钾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

方法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6例非挤压伤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非输血治疗)和观察组(大量输血治疗),每组各33例,通过多因素分析方法,对两组输血前后血钾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因素,进行观察和比较。

结果手术、输血前后,两组血钾水平没有明显差异,但术后12h内,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高钾血症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术后12h后,两组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

术后高钾血症的主要致病因素为术前高血钾和术后低PH值,而与大量输血治疗没有明显相关性。

结论大量输血不是非挤压伤患者术后高钾血症的直接致病原因,但仍需对输血前后血钾变化,做好动态监测。

【关键词】大量输血;血钾;高钾血症;相关性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6例非挤压伤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非输血治疗)和观察组(大量输血治疗),每组各33例。

33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3例,女10例,年龄19.5~54.0岁;3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2例,女11例,年龄19.0~54.5岁。

在年龄、性别和原发病等方面,两组患者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大量输血标准及方法观察组患者入院后直接进行手术治疗,24h 内输注红细胞悬液超过10U。

1.3研究方法对术前、术后、术后12h患者肾功能、电解质,以及动脉血PH值,进行常规监测。

血钾浓度>5.5mmol/L即为高钾血症。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两组术前、术后、术后12h血钾、PH值比较与对照组相比,术前、术后、术后12h,观察组血钾水平没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

大量输血治疗后患者血液检验指标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大量输血治疗后患者血液检验指标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大量输血治疗后患者血液检验指标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目的对患者经过大量输血治疗后其血液检验指标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初步了解与分析。

方法对52例于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进行大量输血治疗的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前后血清钾(K+)、血清钠(Na+)、血清钙(Ca++)、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凝血酶原时间(PT)等基本指标进行观察记录与分析。

结果输血治疗前后患者K+和Na+以及FIB 变化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经过输血治疗后,其PLT与Ca++水平降低,PT与APTT有所增加,与输血治疗前相应指标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P<0.05)。

结论对于大量输血治疗患者进行血液检验指标以及影响因素的监测,有利于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与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具有较为积极的临床意义。

标签:大量输血治疗;血液检验指标;影响因素于12~24 h内快速的向患者体内输入达到其全部血容量或以上的输血操作称之为大量输血,在此过程中患者机体可能会出现某些生理性或病理性的变化,给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1]。

本研究对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52例进行大量输血治疗的患者血液检验指标变化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检测与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以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因突发性失血而进行大量输血治疗(24 h内输注红细胞的总量均超过10 U,且采用新鲜冰冻血浆以进行辅助),且排除存在血液性疾病、肝功能衰竭以及患有出血性疾病等相关疾病的52例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

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4例;年龄范围为17~86岁,平均(48.2±5.21)岁;疾病类型方面:25例为外科创伤出血,11例为产科出血,手术中出血以及急性消化道出血各8例。

1.2 输血情况24 h内患者以5~10 mL/min的输血速度输注红细胞悬液总量的范围为10~18 U,平均12 U;血浆量总量的范围为350~1000 mL,平均745 mL。

大量输血治疗前、后血液指标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大量输血治疗前、后血液指标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大量输血治疗前、后血液指标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大量输血治疗前、后患者凝血和电解质指标的变化以及主要影响因素。

方法:选择2017年1月到12月在我院接受大量输血治疗5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输血0小时、24小时血小板、凝血相关指标及电解质。

结果:大量输血治疗前、后血小板(PLT)计数、血清钙浓度较前下降,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较前延长,上述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纤维蛋白原(FIB)、血清K浓度+、血清Na+浓度较前无明显变化即(p>0.05)。

结论:大量输血治疗可导致血小板计数下降、凝血时间明显延长以及低钙血症。

【关键词】大量输血;血液;指标;检验;影响因素;变化大量输血治疗是指在12h—24h之内为受血患者快速输入相当于其自身全部血量或者更多血量的输血治疗方式[1]。

在美国患者24h内接受输血量超过75ml/kg,就可认定为大量输血治疗[2]。

而患者接受大量输血治疗后,体内会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导致部分患者出现凝血障碍、酸中毒、低体温等情况,如果上述情况未能及早发现并给予合理治疗,将会给患者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3],故医护人员迫切需要了解大量输血治疗前、后血常规、凝血常规、电解质等指标的变化。

基于此,本研究拟探讨大量输血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入选病例:选取2017年1月-12月在我院接受大量输血治疗的55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30例,女25例;年龄18-73岁;其中,外伤性出血31例,产科出血13例,急性消化道大出血6例,术中大出血5例。

本研究经长沙市八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得到了所有患者或患者家属的知情同意。

入选标准:24h内输注超过10U红细胞和350-1000ml新鲜冰冻血浆。

排除标准:精神功能障碍者、无家属监护者、补充电解质、升血小板治疗、输注冷沉淀、发生输血反应、合并血液病、肝病、出血性疾病、家属拒绝入组者。

大量输血前后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清电解质的变化分析

大量输血前后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清电解质的变化分析

大量输血前后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清电解质的变化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大量输血前后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清电解质的变化。

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60例大量输血患者为对象。

分析输血前后血常规、凝血功能、电解质水平。

结果输血后Hb、PLT水平低于输血前(P<0.05)。

输血后APTT、PT、TT水平高于对照组,FIB水平低于输血前(P<0.05)。

输血后TCa、K+水平低于输血前(P<0.05)。

结论大量输血可影响患者的血常规水平,降低凝血功能,影响电解质指标。

关键词:大量输血;血常规;凝血功能;电解质随着社会发展,交通事故、大手术创伤等事件的增加,患者经常因丧失大量血容量,导致组织的供氧不足,缺少凝血因子,产生失血性休克,若干预不及时,可危及患者生命[1]。

大量输血为临床治疗大量失血的主要手段,输血可补充血容量与凝血因子,改善缺氧状态。

大量输血是一次性输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1.0~1.5倍,在输血过程中若管理不当,忽视血小板及凝血功能的检测,可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等[2]。

低血容量休克患者主要采用大量输血治疗,然而大量输血可引起发热、凝血功能障碍、溶血反应、低钙血症等,导致治疗安全性降低。

本文探究在24 h内输注红细胞悬液≥10U的患者大量输血前后血常规、凝血功能及血清电解质的变化,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60例大量输血患者为对象。

年龄22~75(49.67±5.20)岁,男性36例,女性24例,失血原因:消化道大出血25例、车祸伤12例、高空坠落伤10例、妇产科出血8例、其他出血5例。

纳入标准:(1)符合大量输血诊断标准;(2)无凝血功能障碍者。

排除标准:(1)患有精神系统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2)患有出血性疾病;(3)药物引起的血小板减少;(4)患有血液系统疾病。

1.2 方法采集患者静脉血4 mL,部分全血样本进行输血前和输血后24 h的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检查,另一部分样本离心分离,取上层血清,检测电解质指标。

外伤患者大量输血后血钾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外伤患者大量输血后血钾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外伤患者大量输血后血钾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作者:林燕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6年第10期[摘要] 目的分析外伤患者大量输血后血钾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统计分析2012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外伤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各时间点严重受伤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外伤评分表(revised trauma score,w-RTS)、血pH和血糖水平进行对比统计。

并对影响血钾变化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ISS、术中、术后12 h平均输注RBC量分别为(26.5±3.2)分、(15.2±4.2)U、(9.4±3.1)U,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10.3±2.1)分、0U、0U,P[关键词] 外伤;大量输血;血钾;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 R45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10-0070-03[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hange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erum potassium in the traumatic patients having received massive blood transfusion.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80 traumatic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2 to May 2015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 The injury severity score (ISS), revised trauma score (w-RTS), blood pH and blood glucose levels of the patient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were compared statisticall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hanges of serum potassium. Results The ISS and the average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12-hour RBC amount of the study group were(26.5±3.2) points,(15.2±4.2) U and (9.4±3.1) U, all of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10.3±2.1)points, 0U and 0U of the control group (P[Key words] Trauma; Massive blood transfusion; Blood potassium; Influencing factors通常情况下,严重创伤患者为碰撞、撕裂等多种形式的损伤,造成组织渗出水肿,破坏细胞,细胞内钾离子转移到细胞外,提升细胞外液钾离子浓度[1]。

大量输血治疗后患者血液检验指标变化特征分析

大量输血治疗后患者血液检验指标变化特征分析

大量输血治疗后患者血液检验指标变化特征分析【摘要】目的:观察大量输血治疗后患者血液检验指标的变化特征。

方法:2019年5月-2021年5月收治24h内接受异体输血量(红细胞、血浆)≥自身血容量患者51例,输血前抽取血液标本,输血后以同样的方式获取标本,行血液指标检测,观察结果。

结果:输血后钙离子(Ca2+)、钾离子(K+)水平均低于输血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前后钠离子(Na+)、氯离子(C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计数(PLT)与输血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大量输血后,患者血液检验指标变化较大,明确其变化特征,对并发症防治有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变化特征;血液指标;临床分析;输血治疗在12~24h内患者所接受的输血量与自身全部血容量相当,或超过自身全部血容量,即为大量输血治疗,此种治疗方式在急性大出血、严重创伤等疾病中应用较广,可为失血过多的患者进行血液补给,维持生命体征的正常运转。

但输血时的新血液多是医院的库存血液,经静脉输注治疗时会有相应的病理反应、生理反应,造成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碍等并发症,不仅无法提供血液补给治疗,还可能加速自身疾病进展,导致死亡率增加,严重降低医院社会形象[1]。

有学者指出,大量输血后并发症的出现会引起血液指标的异常变化,对输血者前后血液指标行相应检测,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评估,能预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让医生提前制定防治措施,对减少并发症、加速病情恢复有明显的推动作用[1]。

基于以上所述,2019年5月-2021年5月收治24h内接受异体输血量(红细胞、血浆)≥自身血容量患者51例,重点观察患者血液检验指标在输血前后的变化特征。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9年5月-2021年5月收治24h内接受异体输血量(红细胞、血浆)≥自身血容量患者51例;女22岁,男29岁;年龄21~68岁,平均(39.40±7.02)岁;血浆输注量11~19U,平均(13.01±1.62)U;产后大出血14例,术中大出血23例,消化道大出血10例,多发性骨折4例;A型血15例,B型血20例,AB型血11例,O型血5例。

外伤患者大量输血后血钾变化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外伤患者大量输血后血钾变化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2 h 抽血测心 肌酶谱 至溶 栓后2 4 h ;⑤观 察颅 内、皮肤 、黏膜 、咯痰 、 呕 吐物 、大便 及尿 内有 无出血 。 ⑥严 密观 察生命 体征 监测血压 、心
脉 ,恢复有效 的心肌灌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 治疗的结果最主要 的影 响 因素是 发病 到溶 栓实施时间 ,缩短S T E MI  ̄ I ] 溶栓治疗时 间是提高溶
【 关键 词】 输血 ;血钾 ;外 伤
中 图分 类号 :R 6 4 1 ;R 4 5 7
文献标 识码 :B‘
文章编 号 :1 6 7 1 - 8 9 4( 2 0 1 3 )3 1 - 0 4 7 0 - 0 2
外伤 患者 常需大量输血 ,传统认为外伤后 大量输血可 引起高钾 血
4 7 0 ・临床研究 ・
N o v e m b e r 2 0 1 3 . V o 1 . 1 1 . N o . 3 1睡 m 哑
外伤患者大量输血后血钾 变化及影 响因素的分析
黎 畅
( 岳 阳市一人 民医院输血科 ,湖南 岳 阳 4 1 4 0 0 0 )
【 摘 要 】 目的 分析外 伤 患者 在 大量输血 后 的血钾 变化 规律 情况 ,并探 讨 高钾 血症 发生 的影响 因素 。方法 收 集 2 0 0 9年 1 月至 2 0 1 2 年1 2月
症 ,主要是 由于在保 存红细胞时需使用 枸橼酸钾或者在保存 过程 中部 分红细胞破坏 而释 放出钾 。但也有研究 资料显示 ,外伤后大量 输血可 引起低血钾 。为分析外伤 患者大量输 血 以后血钾变 化规律 以及 高钾
血症 发生危 险因素 ,本 文收集 了1 4 4 例外伤 患者 的临床资料进行 了分 析和研究 ,现 报道如下 。
率 、脉搏 ,尿量 ,皮肤色泽及末梢 循环 ,及时采取抢救 措施 。 2 结 果

大量输血前后血清钾的变化和输血后高血钾症的影响因素

大量输血前后血清钾的变化和输血后高血钾症的影响因素

大量输血前后血清钾的变化和输血后高血钾症的影响因素摘要】目的探讨大量输血前后血清钾的变化和输血后高血钾症的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非挤压伤患者大量输血的临床资料将其设为大量输血组,选择同期外伤无输血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血液生化分析仪分析输血前后血钾变化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结果手术和输血前后两组血清钾水平无明变化,但术后12小时内大量输血组的高钾血症发生率高于非输血组的血钾水平,而12h后两组高血钾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高血钾(OR=2.83,P=0.038)和术后低pH值(OR=0.029,P=0.021)是导致术后高钾血症的主要原因,而与大量输血治疗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非挤压伤患者大量输血并不是导致高钾血症发生的直接原因,输血前后的血钾变化应及时监测,出现高血钾要及时纠正。

【关键词】大量输血高血钾大量输血是指一次输血量超过患者自身血容量的1到1.5倍,或1小时内输血大于1/2的自身血容量,或输血速度大于1.5ml/(kg.min24h内用库存血细胞置换患者全部血量或数小时内输注血量超过4000ml[1]。

适用于低血容量性休克,创伤或者手术引起的快速大量出血是大量输血的指征。

现将我院80例大量输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10年1月-2011年12月共收治80例非挤压伤患者大量输血的患者,男性58例,女性22例,年龄在22岁—71岁;急性出血性疾病输血患者24例、严重创伤40例、颅脑外伤16例,全身多发创伤骨折5例,出血量在3000ml-6000ml,平均输血速度为1500-3500ml/h。

2 方法立即给患者建立两条静脉通路,一条为输血专用通路,必须用输血器输入,在手术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血压,中心静脉压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失血量大的患者,采用加压快速输血法快速输入,并在输血前,输血中和输血后采取动脉血和对侧肢体静脉血,采用血液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电解质指标。

大量输血治疗后患者部分检验指标检测值变化及相关因素探讨

大量输血治疗后患者部分检验指标检测值变化及相关因素探讨
[5]余明超,严莉.肿瘤手术患者大量输血后部分血液检验指标变化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3):175-176.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中2016年7月至2019年4月间接受大量输血的所有患者进行统计常用指标检测,按照实验要求录入71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中含有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33例,患者年龄信息区间介于21-65岁,患者平均年龄(39.6±4.1)岁。所有患者中包括产后大出血11例、消化道大出血19例、急性多发损伤患者23例、术中大出血患者18例。所有患者在发病后,其失血量均在2000ML以上,并且患者在接受大量输血治疗时期,输注血量在2100~4600ML。所有患者均无精神异常和其他慢性疾病。所有患者在开展手术前未见血液性疾病或肝脏功能疾病。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进行对比,未发现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3评价标准
本次研究中主要记录患者的凝血因子4项检查主要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同时统计患者血液中血小板计数并记录患者的K+、Na+、Cl-、Ca2+。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作为本次实验的数据处理软件。本次实验期间,t值用于检验文中患者的年龄信息数据和各项血清学指标计量资料,以P<0.05说明实验结果中统计学意义存在。
关键词:大量输血;血液指标;检验指标变化;相关因素探讨
大量输血是指患者在12~24小时内患者快速接受了,相当于全身自身血液量,甚至更多血量的输血,虽然临床上大量输血手段主要应用于患者发生大出血或重度损伤等疾病的救治中,对于患者的抢救来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短期内对患者进行大量库存血液的输入,会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常见的主要以血清电解质紊乱和凝血功能障碍为主。所以在患者接受大量输血后,对其部分指标进行检测,能够有助于明确患者的具体病症状况,也能够为患者疾病治疗制定相应的方案,从而达到疾病并发症预防效果。本次研究中,探究对患者进行大量输血后,患者体内部分检验指标的变化状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取得了一定成果,现将方法与结果总结如下。

探讨大量输血前后血清钾的变化和输血后高钾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

探讨大量输血前后血清钾的变化和输血后高钾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

探讨大量输血前后血清钾的变化和输血后高钾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发表时间:2019-03-15T13:32:09.55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1月上第1期作者:李家宾[导读] 对大量输血前后血清钾的变化情况进行探讨,并对输血后发生高钾血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方法 48例非挤压性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李家宾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医院 154100【摘要】目的对大量输血前后血清钾的变化情况进行探讨,并对输血后发生高钾血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方法 48例非挤压性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8例外伤无输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输血后发生高钾血症的影响因素。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以及术后12 h的血钾水平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高钾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两组患者的高钾血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致术后发生高钾血症的危险因素为术后pH值相对危险值与术前血钾水平。

结论对非挤压伤患者进行大量输血不是导致发生高钾血症的直接原因,但要对输血前后患者的血钾变化情况进行动态监测。

【关键词】非挤压性损伤;输血;血清钾;高钾血症;影响因素[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serum potassium before and after massive transfusion,an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hyperkalemia after transfusion. Methods 48 patients with non-extrusion injury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and 48 patients without blood transfusion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hyperkalemia after blood transfusion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lood potassium level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after and 12 hours after operation(P > 0.05);the incidence of hyperkalemi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 < 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hyperkalemi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12 hours after operation(P > 0.05). The risk factors of hyperkalemia were the relative dangerous value of postoperative pH value and preoperative blood potassium level. Conclusion Large amount of blood transfusion is not the direct cause of hyperkalemia in patients with non-crush injury,but the changes of blood potassium in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ansfusion should be monitored dynamically. -Non-extrusion injury;Blood transfusion;Serum potassium;Hyperkalemia;Influencing factors为探讨输血后发生高钾血症的影响因素,作者对本院收治的48例非挤压性损伤患者和48例外伤无输血患者的大量输血前后血清钾的变化与输血后高钾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严重创伤患者早期血钾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严重创伤患者早期血钾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分析 , 输血与血糖值和高血钾无关 , 血p H值与高钾血症密切相关。结论 : 严重创伤患者早期血钾低于正常
值, 需尽早干预 , 大量输血能提高血钾浓度。 [ 关键词】 严重创 伤 ; 低钾血症 ; 输血 ; 血糖
【 中 图分 类 号】 R 4 4 6 . 1 【 文 献 标 志码 1 B
1 - 3 统 计 学处 理 采 用 S t a t a l 0 . 0软 件 进 行 统 计 学 分析 , 计 量数据 以均数 4 - 标准差( 元 ) 表示 , 差 异性 比
较采 用 t 检验 ,多 因素分 析采 用 L o g i s t i c回归 分 析 ,
胞破坏 , 细胞 内钾离子 向细胞外转移 , 可使细胞外液
严重创伤 患者早期血钾 的变化及影 响因素
胡爱浩 , 宋 轶, 邱 一 真
( 苏州市 中西 医结合 医院 、 苏州 市木 渎人 民 医院 I C U, 江苏 2 1 5 1 0 1 )
『 摘 要】 目的: 研究严重创伤患者人院前后 , 手术 与非手术者 , 输血量多少 , 对血钾浓度变化 的影响并分析其原

5 5・
果: ( 1 )手术组与非手术组入院时血钾均值低于正常水平 ,经 2 4 h治疗后两组血钾水平 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 义 ( 1 9 > 0 . O 5 ) 。( 2 ) 血糖 、 p H值 与血钾关 系 , 治疗 2 4 h后 p H值正 常 , 血糖 明显 降低 , 入 院前后 比较差 异有 统计学 意义 ( P < 0 . 0 5 ) ; 入院时低血钾 发生率 明显高于人院后 2 4小时。 入 院前后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 0 5 o ( 3 ) B组输血后 血钾 浓度高于 A组 , 血钾 上升值 高于 A组 , 两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 尸 如. 0 5 ) 。( 4 ) 采用 L o g i s t i c回归模型多高钾血症

高血钾(超钾血症)的原因与治疗手段

高血钾(超钾血症)的原因与治疗手段

高血钾(超钾血症)的原因与治疗手段高血钾,也称为超钾血症,是指体内血液中钾离子浓度过高。

正常人体血液中的钾离子浓度应该控制在3.5-5.0 mmol/L范围内。

当血液中的钾离子浓度超过这个范围时,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一、高血钾的原因1. 肾脏功能障碍:正常情况下,肾脏能够调节体内的钠和钾离子平衡。

然而,若肾脏出现功能障碍,会导致尿液排出受限,从而使体内多余的钠和钾无法及时排除,引发高血钾。

2. 细胞损伤:细胞受到外界刺激或损伤时,细胞内储存的大量含有高浓度的钾离子的细胞内容物可能会释放出来。

这种释放使得体内的总体积缩小,并增加了环境抵抗力。

这样一来,已被存储在细胞外间隙混合液中的钾离子就会占比例增加。

3. 高钾摄入量过高:摄入含有高浓度钾的食物过多,亦可导致高血钾。

常见的含有较高钾离子的食物包括香蕉、土豆、西红柿等。

此时,健康人体内正常排泄范围无法及时将多余钾离子排除,从而导致血液中的钾浓度超标。

二、高血钾的治疗手段对于已经确诊为高血钾或存在高血钾潜在风险的患者来说,积极有效地控制和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1. 药物治疗:对于轻度和中度高血钾,医生通常会选择減少体內鉀離子生成与運输影响腎功能用药以及清除掉体内残存的过剩鉀离子。

如丙戊酸、利尿剂(如呋塞米)、进口氨基酸肽等。

2. 透析治疗:对于严重和急性高血钾症患者,采取透析治疗是一种有效而迅速的方法,可以通过透析器将过多的钾离子从血液中清除掉。

3. 饮食调控:对于患有潜在高血钾风险的人来说,饮食调控也是非常重要的。

减少高钾食物摄入量是防止高血钾的关键措施之一。

建议避免或限制摄入香蕉、甘薯、番茄、豆类等富含钾离子的食物。

同时,饮食中添加低钾食物如苹果、白花菜等,有助于平衡体内钾离子浓度。

4. 临床监测:及时进行临床监测十分关键,在治疗过程中随时观察果体内是否出现临床症状表现(如心动过缓),确保任何紧急情况都能够得到及时处理。

三、高血钾的预防与注意事项1. 合理用药:如果您正在服用可能引起高血钾的药物(如ACEI抑制剂、ARB拮抗剂和某些利尿剂等),请不要自行停止服药,请咨询医生并按照指导进行用药。

大量输血者血钾水平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大量输血者血钾水平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doi :10.3969/j.issn.1002-7386.2023.18.027·论著·大量输血者血钾水平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史玮 邓虹艳 张梦作者单位:213300 江苏省溧阳市人民医院输血科 【摘要】 目的 分析大量输血患者输血后血钾水平的变化以及高钾血症影响因素。

方法 选择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患者150例,接受大量输血治疗的7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未接受大量输血治疗的7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对比2组患者术前、术后以及术后12h 的血钾、血pH 值以及血糖水平,统计2组患者高钾血症发生情况,使用多因素Logistic 分析发生高钾血症的影响因素。

结果 2组在术前、术后及术后12h 的血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术前、术后血pH 值低于对照组(P <0.05);2组术后12h 血pH 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术前、术后血糖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2组术后12h 血糖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 >0.05)。

研究组术后高钾血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2组术后12h 高钾血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大量输血、术前血pH 、术前血糖、术后血糖与术后高钾血症的发生无相关性(P >0.05);术前血钾、术后血pH 是术后发生高钾血症的危险因素(P >0.05)。

结论 大量输血患者血钾水平未出现明显上升,并且大量输血也不是导致患者发生高钾血症的直接原因。

但在大量输血过程中,仍要注意对血钾水平的监测,观察肝肾功能指标改变,减少由于肾功能损伤导致血钾上升所引起的相关并发症。

【关键词】 大量输血;血钾;高钾血症;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 R 826.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7386(2023)18-2834-03Changes in serum potassium level after massive blood transfusion and analysis of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SHI Wei ,DENG Hongyan ,ZHANG Meng.Department of Blood Transfusion ,Liyang People ’s Hospital ,Jiangsu ,Liyang 213300,China【Abstract 】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hanges in serum potassium level in patients with massive blood transfusion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hyperkalemia in them.Methods A total of 150surgically treated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recruited ,and 75patients with massive blood transfusion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group ,the remaining 75patients without massive blood transfusion were included in the control group.Serum potassium ,blood pH and blood glucose before surgery ,immediately after surgery and 12h postoperatively were compared between groups.The incidence of hyperkalemia in the two groups was calculated.The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hyperkalemia were analyzed by multivariate logistic analysis.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erum potassium level before surgery ,immediately after surgery and 12h postoperatively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tudy group (P >0.05).The blood pH value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which ,at 12h postoperatively was comparable between groups (P >0.05).The blood glucose level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which ,at 12h postoperatively was comparable between groups (P >0.05).The incidence of hyperkalemia after surgery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which ,at 12h postoperatively was comparable between groups (P >0.05).Multivariate logistic analysis showed that age ,gender ,massive blood transfusion ,preoperative blood pH ,preoperative blood glucose ,postoperative blood glucose and postoperative hyperkalemia were not correlated with postoperative hyperkalemia in surgically treated patients with massive blood transfusion (P >0.05),while the preoperative blood potassium and postoperative blood pH were the risk factors for postoperative hyperkalemia (P <0.05).Conclusion Serum potassium level does not significantly increase in patients with massive blood transfusion ,and massive blood transfusion is not the direct cause of postoperative hyperkalemia.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massive blood transfusion ,blood potassium level ,and changes in liver and kidney function indexes should be monitored to reduce the risk of complications caused by the increased blood potassium due to renal dysfunction.【Key words 】 massive blood transfusion ;serum potassium ;hyperkalemia ;influencing factors 输血是临床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在大量输血的过程中,常常出现血钾水平升高的情况[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量输血前后血清钾的变化和输血后高钾血症发生的影响
因素
【摘要】目的对大量输血前后血清钾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探讨输血后高钾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本院近年来收治的45例非挤压伤大量输血患者作为观察组, 同
期收治的外伤而未输血45例患者作为参考组, 分别在治疗
前后对患者血钾浓度的变化进行观察, 同时观察分析输血后高钾血症变化的影响因素。

结果输血前两组患者血钾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血钾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高钾血症发生率明显大
于参考组(P<0.05);Logistic回归性分析显示术前血钾水平过高、术后pH过低等是导致输血后高钾血症发生的重要因素。

结论术后高钾血症的发生于非挤压伤大量输血无直接关系, 然而术中通过严密监测患者血钾水平及肝肾功能的变化有
助于减少输血后高钾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大量输血;血清钾;输血;高钾血症;影响因素传统临床认为在大量输血治理后, 患者血钾水平会出现相应的升高, 并认为这可能是由于红细胞在保存过程中受到破坏, 细胞内钾离子被释放所导致, 而保存血液时采用的枸橼酸钾有关。

近年来随着人们临床研究的深入及对输血后血
钾浓度研究的进展, 发现大量输血并非术后出现高钾血症的直接原因, 为对大量输血前后血清钾的变化和输血后高钾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 作者对本院收治的45例非挤压伤大量输血患者与45例外伤而未输血患者进行研究, 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本院自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45例非挤压伤大量输血患者作为观察组, 男26例, 女19例, 年龄21~63岁, 平均年龄(4
2.3±
3.5)岁;同期收治的45例外伤未输血患者, 男25例, 女20例, 年龄22~65岁, 平均年龄(41.7±
4.3)岁,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外伤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进行比较。

1. 2大量输血判定患者在入院24 h内, 红细胞悬液输注量>10 U, 红细胞库存<20 d, 则确定为大量输血。

1. 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观察组与参考组输血前、后血钾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输血后12 h两组患者血钾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见表1。

表1两组患者输血前、输血后、输血后12 h
血钾浓度比较( x-±s, mmol/L)
组别n 输血前输血后输血后12 h
观察组45 3.8±0.3 4.4±0.3 4.4±0.6
参考组45 3.7±0.2a 4.3±0.2a 4.3±0.4a
注:与观察组比较, a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2观察组术后出现7例高血钾症患者, 发生率为15.6%, 参考组术后出现1例高血钾症患者, 发生率为2.2%,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Logistic回归性分析显示, 术前血钾水平过高、术后pH值过低等与输血后高钾血症发生有着较大相关性(P<0.05), 具体见表2。

3讨论
外界创伤及创伤性手术操作均可导致患者血液的大量
流失, 因此需要通过输注晶体液、胶体液及全血等各类血液制品维持患者血容量及血液功能。

大量输血是指患者24 h内快速输血量等与患者自身血容量甚至超出血容量, 在3 h内输血自身血量血液的1/2。

大量输血可能导致凝血功能障碍、电解质平衡紊乱、血液稀释、代谢型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 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患者大量失血时, 快速输注的库存血温度相较体温较低, 患者体温快速降低, 并导致机体出现血小板功能障碍及凝血因子活性降低, 非凝血因子缺乏性凝血
障碍出现。

机体失血较为严重时, 大量的凝血因子流失, 在应激状态下肝、脾、骨髓可释放血小板, 同时血小板计数可出现消耗性下降, 因此血液中血小板数量变化存在误差。

本次研究中, 在对患者进行研究时, 多次重复对血小板计数进行检测, 有效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

高钾血症主要发生在严重外伤患者手术后, 患者预后受到较为显著的影响, 严重者可出现死亡, 因此临床重视度逐渐提高。

除烧伤、严重挤压伤患者外, 严重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时, 亦可出现高钾血症, 甚至心脏骤停等, 导致猝死现象的出现。

而普通外伤患者输注大量血液后, 血钾浓度不会出现显著变化。

本次研究中, 两组患者输血前、输血后、输血后12 h血钾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然而输血后观察组患者高钾血症发生率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

经Logistic回归性分析显示, 术前血钾水平高、术后pH值较低等是导致输血后高钾血症发生的重要原因(P<0.05), 与大量输血与高钾血症发生无相关性, 由此可见, 大量输血前后血清钾无显著变化。

有研究显示, 输血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亦能对血钾水平产生影响, 从而引起高钾血症的发生, 因此在血液输注时, 医护人员要严格控制输血速度, 动态观察患者血钾浓度, 同时对肝肾功能变化进行观察, 及时发现意外事件并进行有效处理。

参考文献
[1]陈爱蓉.外伤患者大量输血后血钾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实用医学杂志, 2011, 27(13):2374.
[2]颜颂旭.大量输血患者的血液学指标和血气变化的对策思考. 中国输血杂志, 2006, 19(4):296.
[3]赖国忠.剖宫产大量出血患者的输血策略.广东医学, 2011, 32(22):2911.
[4]刘芬.大量输血时血浆与浓缩红细胞不同比例输注对产后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实用医学杂志, 2010, (6):1000.
[5]刘燕. 329例大量输血患者成分输血分析.重庆医学, 2009, 38(12):1433.
[收稿日期:2014-03-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