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门增大的CT表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门增大的CT表现

发表时间:2013-08-08T09:58:36.6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8期供稿作者:关荣

[导读] 肺动脉狭窄后扩张,往往引起肺动脉主干及左肺动脉增大。

关荣 (大兴安岭地区第二人民医院 165000)

【摘要】目的讨论肺门增大的CT表现。方法对患者进行CT检查并依据图像表现进行诊断。结论肺门肿大的诊断必须结合临床资料及CT表现。

【关键词】肺门增大 CT 表现

肺门肿大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纵隔和肺门淋巴结肿大,因此必须充分熟悉胸部纵隔各组淋巴结的位置并配合增强扫描,才能对肺门淋巴结病变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

肺门肿大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肺门血管即肺动脉、静脉的扩大,见于左向右分流的心脏病及具有肺动脉高压的肺源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左心衰竭的病人。

肺门肿大的诊断必须结合临床资料及CT表现。如年轻患者单侧淋巴结肿大,往往是结核、炎症或其他感染。成年患者大多考虑淋巴瘤或结节病。前纵隔淋巴结肿大多为霍奇金病或淋巴瘤的表现。结节病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的特点是与纵隔胸膜线有清晰分界,病灶质软,对支气管一般不产生压迫征象。恶性病变的肺门淋巴结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往往会压迫上腔静脉、肺静脉和支气管。先天性左向右分流心脏病除肺门肿大外,临床上有特殊的病理性杂音和心电图改变,可帮助诊断。

常见病变

一、肺血管增大

可分为肺毛细血管前、后两组。前组包括先心病、肺心病、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后组包括高血压心脏病、心衰及二尖瓣病变。

1.先天性左向右分流心脏病

包括房、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艾森曼格综合征等。它们共同的特点是由于左心腔压力高于右侧,左向右分流血液,使肺动脉血液过度充盈,分流量以房间隔缺损为最大。CT表现为肺动脉主干和两侧肺动脉主支呈圆形扩大,同时两肺野的血管纹理普遍增多、增粗2~3倍,并伸人肺外带。病变后期肺动脉高压严重时,虽左、右心腔压力相等,无左向右分流,但肺门区的左、右肺动脉影增大更为突出明显,而肺纹理及肺小血管影反见纤细变小,呈“截断”现象。

2.肺心病

由于肺组织内或肺动脉及其分支内原发性病变,使肺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动脉高压,最后导致右心增大及右心衰竭的一组疾病。一般为慢性过程,大部分继发于肺气肿、肺纤维化、慢支、哮喘、支扩、肺结核、尘肺以及广泛胸膜病变及胸廓畸形等。CT表现除了肺间质有条索状或结节状小病灶外,两侧肺门之肺动脉主支明显扩大。尤其在肺气肿对比下更为明显。有时,心影不一定增大,常呈滴状外观。

3.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有家族史,年轻女性多见。临床上肺功能正常,但心搏输出量少,可闻右房奔马律、肺动脉关闭不全杂音或分裂音。CT表现为两肺纹理稀少,有缺血感,两肺动脉主支扩大、充血,其远端肺动脉细小,呈截断状。心影显示右室增大。

4.其他肺动脉病变

肺动脉狭窄后扩张,往往引起肺动脉主干及左肺动脉增大。肺动脉栓塞病变,不论其栓子来自何处,都可引起肺动脉高压,肺门增大。手术或枪弹外伤,也可引起肺门部动脉瘤样扩张,表现为单侧肺门增大,以上所述CT表现均需要作CT增强扫描才能明确诊断。

5.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

一般有风湿病史,二尖瓣区可闻及特征性杂音。单纯狭窄者左房明显增大,兼有关闭不全则左室也会增大,不难诊断。病理上,因血回流受阻而致肺静脉淤血,上肺静脉及肺动脉增粗。大部分血液经过肺上部完成肺循环,故出现下肺静脉相反地细小。毛细血管后组病变的肺淤血后期,必然引起继发性肺动脉高压。CT表现上,除见上叶静脉扩大、下叶静脉缩小以外,同时具有肺动脉主干的扩大与周围肺动脉的收缩、变细征象。肺静脉淤血严重时,常伴有肺间质水肿或肺实质水肿、少量胸腔积液等。

二、肺门淋巴结增大

1.原发型肺结核

为初染结核,多见于儿童或青年。临床症状多不明显,阳性体征不多。初染时表现为原发综合征,在原发病灶吸收后表现为胸内淋巴结核。当原发病灶的结核杆菌沿淋巴管侵入所属的肺门淋巴结时,可产生结核性炎症反应和干酪坏死等病理改变。CT表现为单侧肺门淋巴结肿大,右侧多于左侧,双侧肿大者少见。薄层增强扫描时,一般规律是淋巴结无强化或仅包膜强化,而纵隔内大血管影显著强化,两者可以区分。但原发综合征亦可表现仅有肺门淋巴结肿大而无肺实质的渗出性病灶。极少数成人原发综合征,也可引起肺门淋巴结肿大。抗痨后肿大的淋巴结吸收、缩小、消散比原发渗出灶要慢。最后干酪性物质通过钙化而愈合。若淋巴结内干酪物质破溃,也可造成支气管播散或血行播散。成人纵隔型淋巴结核并非罕见。当肺门淋巴结核压迫支气管时可造成右中叶不张或右中叶综合征。

2.结节病

病理上是非干酪性肉芽肿,可侵及肺、肝、脾、全身淋巴结、皮肤及骨骼等处。50%患者无症状,可有低热、疲乏、体重减轻及所侵犯部位的有关症状,如盆腔淋巴结肿大压迫下腔静脉分支引起下肢软组织肿胀。结节病在胸部的CT表现是大部分结节病患者有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及纵隔内双侧各组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肿大的特点是呈中等大小、密度均匀,与周围脂肪间隙界限清楚,很少互相融合,很少压迫周围气道。这些特点都是纵隔恶性淋巴瘤所不具有的,能帮助鉴别。由于CT只能反映淋巴结的大小与形态,故需纵隔镜活检做病理确诊。

3.支气管肺癌

是肺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成年男性居多。无论是何种组织学成分的肺癌,无论是何部位发生的肺癌,在中晚期,除了肺癌的原始病灶外,还可出现阻塞性肺炎、肺不张、肺气肿、胸水及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CT所见纵隔淋巴结大小及肺癌与纵隔的界限与估计手术根治率有相当重要的关系。术前对14组纵隔淋巴结有无转移的估计是胸外科十分重视的问题。另外,淋巴结转移对术后生存率的影响关系极

大。可见淋巴结的转移是影响术后生存的一个重要因素,而CT检查则是在术前作出TNM临床分期的一个重要方法和依据,以估计手术切除根治的适应证和估计预后。CT所见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特异性各家报告不一。。假阳性的肿大淋巴结在病理上属反应性增生,而非转移。以鳞癌较腺癌多见。所以,发现纵隔淋巴结增大并不意味肯定是肺癌转移,从而放弃手术根治的可能性。

4.淋巴组织恶性病变

包括淋巴肉瘤、霍奇金或非霍奇金病、淋巴性白血病等。霍奇金病有90%患者侵及胸部,有50%患者的肝、脾亦累及,因此是全身淋巴系统的病变。淋巴肉瘤约有36%的患者有纵隔淋巴结肿大,而白血病引起肺门淋巴结肿大则占25%,以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为多见,而粒细胞性少见。这些淋巴组织恶性病变所产生的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的CT表现共同特征是:单侧或双侧肿大淋巴结,大小不一,密度均匀,与周围脂肪间隙界限不清,大多可以互相融合,质硬可压迫周围气道及血管,从而产生颈静脉怒张、声哑、气促等局部症状。并有间歇性长期发热、肝脾肿大、贫血消瘦等恶液质的症状。增强扫描过程中,融合肿大的淋巴结密度可由均匀到不均匀,大多呈环形边缘强化,偶尔因血供异常也可呈整个淋巴结均匀增强,但钙化少见。确诊病理性质应根据纵隔镜所作的淋巴结活检为金标准。其他如PET等核素检查也有肯定的参考价值。

5.矽肺

系呼吸道吸入高浓度矽尘而引起的肺胶原结节和肺间质纤维化,好发于采矿、冶金、机械制造、翻砂等作业工人。当矽尘吸入肺部后,肺内结缔组织增生,呈洋葱样分层包围矽尘,形成矽结节。同时,含矽尘吞噬细胞向肺门淋巴结引流,导致肺门淋巴结水肿和纤维增生。CT表现为两肺有广泛矽结节存在,单侧或双侧肺门淋巴结中等度肿大,淋巴结周边出现蛋壳样钙化为其特征,但出现率仅5%。偶尔肺门淋巴结肿大可成为矽肺的主要影像表现,而肺内的矽小结节常不明显。诊断主要依靠f临床的职业病史,需了解接触粉尘时间和粉尘环境浓度等。矽肺晚期常并发肺气肿、肺心病、结核和肺癌,诊断时也需提请注意,不应误判。

6.细菌、病毒和霉菌感染

以上感染,首先是导致肺部炎症。临床上肺部呈一般炎性症状及体征。在儿童,除了实质性大片状渗出灶或小片状支气管周围灶外,还可见单侧或双侧性肺门淋巴结轻度或中度增大的CT征象。成人肺部感染仅有肺内炎性病灶影,而罕见肺门淋巴结肿大。因此一般不易误诊。诊断分类需依各种病原体的分离结果。

参考文献

[1]周康荣.胸部颈面部CT[M].第1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