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7.黑颈鹤图片
属于鹤形目鹤科,拉丁学名Grus nigricollis,英文名black-necked crane。
大型涉禽。全长约120厘米。体羽银灰色至近白色,羽缘沾棕色。头顶暗红色,具稀疏黑色发状羽。头、颈的三分之二为黑色,眼下有一白斑。飞羽黑褐色,三级飞羽黑色,延长而弯曲呈弓形,羽端分枝成丝状。尾羽灰黑色。嘴淡绿色,脚黑色。雌鸟上背有淡棕褐色的蓑羽。栖息于海拔2500~5000米的高原,是世界上唯一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通常生活在沼泽地、湖泊及河滩地带。以绿色植物的根、芽为食,兼食软体动物、昆虫、蛙类、鱼类等。每年3月离开越冬地云贵高原,集群北上,飞抵青藏高原的草甸、沼泽地带,4月下旬开始繁殖,筑巢于沼泽地带地势较高的草墩或泥墩上,每窝产卵l~2枚,孵卵期31~33天。
在四川、云南、贵州越冬,青海、西藏,甘肃等地繁殖。
68.黑颈长尾雉图片
别名地花鸡、松毛鸡、哑巴鸡,属于鸡形目雉科,拉丁学名Syrmaticus humiae,英文名black-necked long-tailed pheasant。
中型鸡类。全长55厘米左右。雄鸟头顶褐绿色,两侧有白色眉纹。上体背羽紫栗色具黑斑,肩羽具宽阔的白色块斑,下背、腰、尾上覆羽白色具蓝黑色斑。翅羽暗褐色。尾长,尾羽灰色具有黑栗二色并列的横斑。下体腹部与两胁栗色。嘴、脚黄灰色。雌鸟体羽棕褐色,满布黑色斑纹,上背有白色矢状斑。外侧尾羽大都栗色。
栖息于海拔1000~3000米多岩山坡上的开阔草地、疏林内。以橡实、浆果、嫩芽、树根及昆虫等为食。3~4月间多见一雄二雌结群活动,并开始筑巢产卵,巢筑于地面,每窝产卵多为7~9枚,浅肉色或略带枯叶色,光滑、无斑点。孵卵期约28天,雌鸟单独孵卵。
69.黑长尾雉图片
别名帝锥,属于鸡形目雉科,学名为Syrmaticus mikado,英文名Taiwan Long-tailed Pheasant,Mikado Pheasant。
雄鸟全长86厘米左右。体羽几乎全为紫蓝色,背、胸具金属光泽。尾长,尾上覆羽黑色具显著白色横斑。雌鸟体羽大都呈橄榄褐色,尾羽栗色或棕色,具黑色横斑。嘴黑色,脚暗灰至绿褐色。
栖息于海拔2000~3000米的针叶林、疏林峭崖间。主要取食野草莓、蕨类等绿色植物,兼食昆虫。3~5月间繁殖,筑巢于密林地面上或树干上,以干树叶为材。每窝产卵5~8枚,乳白色。
中国特产种。分布于台湾岛的中部及东部。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70.黑头角雉图片
属于鸡形目雉科,拉丁学名Tragopan melanocephalus,英文名Western Tragopan。
全长648~735毫米。雄鸟上体黑色,杂以棕灰色,各羽端具有白色大型卵圆斑。头黑,具冠羽,羽端红色,尾羽为棕色具黑色横斑及端斑,翼上覆羽似背羽。脸部裸皮鲜红,眼下有数行蓝斑,喉部深蓝。下体黑色,具鲜明白色眼状斑。雌鸟以褐灰色为主。
栖于海拔3000~4000米的针阔混交林内。以植物嫩芽、根、叶及种子等为食。
分布于西藏阿里地区狮泉河流域。为留鸟。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71.黑鹳图片
别名乌鹳,属于鹳形目鹳科,拉丁学名Ciconia nigra,英文名Black Stork。
大型涉禽。全长约110厘米。嘴长而粗壮。上体、翅、尾、胸部羽毛黑色,泛有紫绿色光泽。眼周裸皮红色。胸以下的下体白色。嘴和脚红色。
栖息于河流沿岸、沼泽山区溪流附近。涉水取食鱼、蛙、蛇和甲壳动物。4月份开始繁殖,在岩崖缝隙中或大树上筑巢,每窝产卵3~6枚,乳白色,有少量浅橙黄色隐斑块。孵卵期31~34天。幼鸟65~70日龄既有飞翔能力。
在东北、河北、新疆及甘肃北部繁殖,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越冬。
72.黄腹角雉图片
属于鸡形目雉科,拉丁学名Tragopan caboti,英文名Yellow-bellied。
全长46~61厘米。雄鸟上体大部栗褐色,散布具黑边的淡黄色卵圆形斑,下体淡黄色。头黑,具黑色与栗红色的羽冠。尾羽黑褐色,密布不规则黄斑,有宽的黑色端带。翼上覆羽色似背羽,飞羽褐色,杂有黄斑。脸部裸皮朱红色,喉部裸皮翠蓝及朱红色。雌鸟体羽灰褐色,密布黑、棕黄斑纹及白色矢状纹。
栖息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混交林等原始森林中。喜欢单独活动,冬季结成小群体。以乔木、灌木、竹、草本植物和蕨类的嫩芽、嫩叶、青叶、花、果实和种子等为食,也吃少量动物性食物。筑巢于树上。每窝产卵3~6枚。孵化期为28天。
分布于中国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等地,为留鸟。野外数量非常稀少,总数仅存4000只左右。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73.雉鹑图片
别名黑鸡,属于鸡形目雉科,拉丁学名Tetraophasis obscurus,英文名Pheasant Grouse。
全长44~54厘米。上体大都褐色,头顶与两侧深灰,头顶与枕羽中央有黑褐色纵纹。飞羽暗褐色,羽缘具白色和棕色端斑。中央一对尾羽灰褐色具白色端斑,外侧尾羽灰裼色具黑褐斑,近端部为深黑色,羽端纯白。颏、喉、前颈至尾下覆羽红栗色,胸腹褐灰色,胸羽具黑褐色纵纹,腹羽杂以淡黄和棕色。
栖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针叶林、灌丛及裸岩地带。以植物根、茎为食。
74.金雕图片
别名洁白雕、老雕,属于隼形目鹰科,拉丁学名Aquila chrysaetos,英文名Golden Eagle。大型猛禽。全长86厘米左右。体羽主要为栗褐色。未长成时,头部及颈部羽毛呈黄棕色,除初级飞羽最外侧的三枚外,所有飞羽的基部均缀有白色斑块,尾羽灰白色,先端黑褐。长成后,翅和尾部羽毛均不带白色,头顶羽毛加深,呈现金褐色。嘴黑褐色,基部略蓝。趾、爪黄色。
多栖息于高山草原和针叶林地区,平原少见。性凶猛而力强,捕食鸠、鸽、雉、鹑、野兔,甚至幼麝等。繁殖期在2~3月间,多营巢于难以攀登的悬崖峭壁的大树上,每窝产卵1~2枚,青白色,带有大小不等的深赤褐色斑纹。孵卵期44~45天,育雏时雌雄共同参加,雏鸟77~80天离巢。
遍布于中国东北及中西部山区,为留鸟,偶见于安徽滁州、江苏镇江、浙江温州等地。
中国的特产属。分布于甘肃、青海、西藏东部、四川和云南西北部。为留鸟。
75.遗鸥图片
属于鸥形目鸥科,拉丁学名Larus relictus,英文名Llttle Gull。
中型水鸟。全长44厘米左右。上体灰色。头、上颈黑色,眼上下各有一半圆形白斑,颈项、腰、尾白色。初级飞羽,以白色为主,具黑斑,次级飞羽银灰色。下体纯白。嘴、脚暗红色。
栖息于大型水域。主食鱼类、水生无脊椎动物及草叶。筑巢于沙岛上,常与燕鸥、噪鸥、巨鸥的巢混在一起。以枯水草为材。5月中下旬产卵,每窝2~3枚,灰绿色具黑斑,卵色变异大。孵卵期24~26天。雏鸟约40天后具飞翔能力。
产于内蒙古、河北、山西、北京、甘肃。遗鸥为世界濒危物种,近年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发现比较稳定的繁殖种群,为世界已知最大的群体之一,应严加保护。
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76.赤颈鹤图片
属于鹤形目鹤科,拉丁学名Grus antigone,英文名sarus crane。
大型涉禽。全长约150厘米。体羽浅灰色。头、喉及上颈裸出部分为橘红色。初级飞羽和初级覆羽为黑色,内侧飞羽白色,修长而垂盖尾部。嘴灰绿色,脚粉红色。
栖息于多草的平原、水田、沼泽湿地及森林边缘。以稻谷及水生植物的根、块茎为食,也取食鱼类和蛙类。7~12月份繁殖,筑巢于沼泽地带成团的植物丛中,以水生植物茎、叶筑成。每窝产卵2枚,绿色或粉红白色,具褐色和紫色斑点。雌鸟孵卵,雄鸟守卫,孵卵期30天,由双亲共同照料幼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