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连续墙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连续墙的设计
2021年1月
2021/1/21
一、常见的支锚形式和特点 二、设计理论和方法 三、构造要求 四、两墙合一
2
一、常见的支锚形式和特点
(一)水平多支撑式
按计算每隔一段深度和宽度设 一道支撑,适用于宽度不大的坑槽 支护。 右图: 1-地下连续墙 3-支撑
一、常见的支锚形式和特点
(二)锚杆式
(四)工程实例的计算
二、设计理论和方法
(四)工程实例的计算
上图为广州珠江过江隧道深基坑开挖某一槽段的地质剖面和开挖 、加撑过程,基坑开挖深度为17.8m,地面标高为7.5m,基坑底 标高为-10.3m,地下水位标高为6.7m,在标高为4.5、-1.5、7.5m处各设一弹性支撑,支撑由工字钢组成,各层支撑的刚度分 别为K1=4160t/m,K2=9650t/m,K3=9650t/m。地下连续墙采用T形 截面的槽段,开挖和支撑的顺序为:①从7.5m开挖到3.0m;②在 4.5m处加上第一层支撑K1,由3.0m开挖到-3.0m;③在-1.5m处加 上第二层支撑K2,由-3.0m开挖到-8.5m;④在-7.5m处加上第三层 支撑K3,由-8.5m开挖到-10.3m。
二、设计理论和方法
(二)水土侧压力的计算
1、 对地下水位以下的黏性土、黏质粉土,可采用土压力、 水压力合算方法。水土合算,其实质就是不考虑水压力的作 用,认为土空隙中的水都是结合水,没有自由水,因此不形 成水压力。土颗粒与其空隙中的结合水是一整体,直接用土 的饱和重度计算土体的侧压力即可。 2、 对地下水位以下的砂质粉土、砂土和碎石土,应采用土 压力、水压力分算方法。水土分算,其实质就是分别计算水 、土压力,以两者之和为总侧压力。计算土压力时用土的浮 重度,计算水压力时按全水头的水压力考虑。
二、设计理论和方法
(五)支撑形式的平面布置
支撑杆件的井字形布置
二、设计理论和方法
(五)支撑形式的平面布置
支撑杆件的角撑加对撑布置
二、设计理论和方法
(五)支撑形式的平面布置
上述两种形式的支撑体系各有优缺点: 1.“井”字形布置整体刚度大,受力明确,稳定性好,但材料量大, 造价高,而且立柱多,施工挖土很不方便;围檩的内部轴向力很小, 可以忽略,设计时不予考虑。 2. 角撑加对撑形式材料用料少,造价较低,立柱少,施工挖土方便。 但整体刚度差,设计中应特别注意整体稳定性问题,结点尤应认真分 析处理;由于角撑轴向力的一个分力传给了围檩,特别当角撑比较多 时,这个分力叠加到围檩上时是相当大的,设计时不能忽略这个轴向 力。带角撑的支撑系统设计时应尽量使角撑对称布置。
当基坑槽较宽,采用支撑不便 时,常采用边开挖边分层,设岩土 锚杆(锚杆宜预应力)。 右图: 7-破裂线 8-锚杆 (粗黑线为 有效承力段)
一、常见的支锚形式和特点
(三)基底支撑与上部支撑 结合式
利用岩石或人工加固基底做地下墙 下端的支撑,至于上部则根据计算 可加设支撑或锚。这种做法能较好 地改善地下墙的下端支撑力。 右图:1-地下连续墙
二、设计理论和方法
(六)常用的支撑系统
钢支撑
混凝土支撑
二、设计理论和方法
(六)常用的支撑系统
同层支撑平面内钢 和混凝土组合支撑
钢支撑平面与混凝土支撑 平面的分层组合的形式
二、设计理论和方法
(七)立柱的设置
立柱主要是做支撑水平支撑的重量及增强其垂直方向稳定 性用的,但立柱的设置会给底板配筋带来麻烦。目前,在基 坑围护设计中,立柱采用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将钻孔灌注的工程桩坑底以上加高作为立柱; 2. H型钢打入坑底以下一定深度作为立柱; 3.打入钢管桩作为立柱; 4.坑底以上是格构式柱,坑底以下用钻孔灌注桩。 第4种立柱在底板配钢筋时,钢筋可以在立柱里穿过,很方便 ,底板浇好,拆支撑后可以把底板上面部分的格构柱割去。
5-支撑
一、常见的支锚形式和特点
(四)斜撑式
先挖土至虚线位置,设好斜支撑后 ,再挖去该部分土至基底,这种斜 撑根据计算确定可设多层。 右图: 1-地下连续墙 2-冠梁 4-斜撑 6-支撑点
二、设计理论和方法
(一)水平荷载
计算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水平荷载时,应考虑下列因素: 1 基坑内外土的自重(包括地下水); 2 基坑周边既有和在建的 建(构)筑物荷载; 3 基坑周边施工材料和设备荷载; 4 基坑周边道路车辆荷载; 5 冻胀、温度变化 及其他因素产生的作用。
二、设计理论和方法
(三)对设计工况进行结构分析
支护结构设计状况,是指设计时就要拟定锚杆和支撑与基坑 开挖的关系,设计好开挖与锚杆或支撑设置的步骤,对每一 开挖过程支护结构的受力与变形状态进行分析。因此,支护 结构施工和基坑开挖时,只有按设计的开挖步骤才能满足符 合设计受力状况的要求。
二、设计理论和方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设计理论和方法
(四)工程实例的计算
不考虑施工过程的计算简图
考虑施工过程的计算简图
二、设计理论和方法
(四)工程实例的计算
不考虑施工过程的弯矩和支撑反力 考虑施工过程的弯矩和支撑反力
二、设计理论和方法
(四)工程实例的计算
比较以上两图的结果可见,考虑施工过程的墙体弯矩远大于 不考虑施工过程的墙体弯矩,可见按不考虑施工过程的计算 结果进行墙体设计是不安全的,而其计算的支撑反力是不合 理的,偏大的,以K3 为例,对K3 产生力仅是从-8.5m开挖到10.3m这一增量过程,这一过程的增量荷载仅为70t,这一增 量荷载由开挖面以下的土体和K1、K2、K3三个支撑共同承担 ,结果应为右图中的12.5t,而左图中的K3的反力达52t,结果 显然是偏大和不合理的,这将对支撑和锚杆的设计造成浪费 ,而右图的结果比较合理。
二、设计理论和方法
(六)常用的支撑系统
常用支撑系统
支撑类型
特点
钢筋混凝土支撑
钢支撑
钢与混凝土组合支 撑形式
系统布置形式多种多样,可用于平面形状较复杂的基坑。 混凝土支撑刚度相对较大,对于减小周边土体变形有利。 在混凝土支撑上架设施工栈桥也相对简单。缺点是需要 在强度达到一定值后方可形成支撑,工期长,爆破拆除 对周边有一定影响。
通常情况下采用相互正交、均匀布置的对撑或对撑桁架 体系。钢支撑系统构件可以回收重复利用,减少资源浪 费。施工架设速度快,拆撑方便。施加预应力可以在一 定程度上根据监测情况调控基坑变形。基坑长度超过 100米时施工难度大。
充分利用两种材料的特性,采用钢与混凝土组合支撑形 式,在确保基坑工程安全前提下, 可实现较为合理的经济和工期目标。
2021年1月
2021/1/21
一、常见的支锚形式和特点 二、设计理论和方法 三、构造要求 四、两墙合一
2
一、常见的支锚形式和特点
(一)水平多支撑式
按计算每隔一段深度和宽度设 一道支撑,适用于宽度不大的坑槽 支护。 右图: 1-地下连续墙 3-支撑
一、常见的支锚形式和特点
(二)锚杆式
(四)工程实例的计算
二、设计理论和方法
(四)工程实例的计算
上图为广州珠江过江隧道深基坑开挖某一槽段的地质剖面和开挖 、加撑过程,基坑开挖深度为17.8m,地面标高为7.5m,基坑底 标高为-10.3m,地下水位标高为6.7m,在标高为4.5、-1.5、7.5m处各设一弹性支撑,支撑由工字钢组成,各层支撑的刚度分 别为K1=4160t/m,K2=9650t/m,K3=9650t/m。地下连续墙采用T形 截面的槽段,开挖和支撑的顺序为:①从7.5m开挖到3.0m;②在 4.5m处加上第一层支撑K1,由3.0m开挖到-3.0m;③在-1.5m处加 上第二层支撑K2,由-3.0m开挖到-8.5m;④在-7.5m处加上第三层 支撑K3,由-8.5m开挖到-10.3m。
二、设计理论和方法
(二)水土侧压力的计算
1、 对地下水位以下的黏性土、黏质粉土,可采用土压力、 水压力合算方法。水土合算,其实质就是不考虑水压力的作 用,认为土空隙中的水都是结合水,没有自由水,因此不形 成水压力。土颗粒与其空隙中的结合水是一整体,直接用土 的饱和重度计算土体的侧压力即可。 2、 对地下水位以下的砂质粉土、砂土和碎石土,应采用土 压力、水压力分算方法。水土分算,其实质就是分别计算水 、土压力,以两者之和为总侧压力。计算土压力时用土的浮 重度,计算水压力时按全水头的水压力考虑。
二、设计理论和方法
(五)支撑形式的平面布置
支撑杆件的井字形布置
二、设计理论和方法
(五)支撑形式的平面布置
支撑杆件的角撑加对撑布置
二、设计理论和方法
(五)支撑形式的平面布置
上述两种形式的支撑体系各有优缺点: 1.“井”字形布置整体刚度大,受力明确,稳定性好,但材料量大, 造价高,而且立柱多,施工挖土很不方便;围檩的内部轴向力很小, 可以忽略,设计时不予考虑。 2. 角撑加对撑形式材料用料少,造价较低,立柱少,施工挖土方便。 但整体刚度差,设计中应特别注意整体稳定性问题,结点尤应认真分 析处理;由于角撑轴向力的一个分力传给了围檩,特别当角撑比较多 时,这个分力叠加到围檩上时是相当大的,设计时不能忽略这个轴向 力。带角撑的支撑系统设计时应尽量使角撑对称布置。
当基坑槽较宽,采用支撑不便 时,常采用边开挖边分层,设岩土 锚杆(锚杆宜预应力)。 右图: 7-破裂线 8-锚杆 (粗黑线为 有效承力段)
一、常见的支锚形式和特点
(三)基底支撑与上部支撑 结合式
利用岩石或人工加固基底做地下墙 下端的支撑,至于上部则根据计算 可加设支撑或锚。这种做法能较好 地改善地下墙的下端支撑力。 右图:1-地下连续墙
二、设计理论和方法
(六)常用的支撑系统
钢支撑
混凝土支撑
二、设计理论和方法
(六)常用的支撑系统
同层支撑平面内钢 和混凝土组合支撑
钢支撑平面与混凝土支撑 平面的分层组合的形式
二、设计理论和方法
(七)立柱的设置
立柱主要是做支撑水平支撑的重量及增强其垂直方向稳定 性用的,但立柱的设置会给底板配筋带来麻烦。目前,在基 坑围护设计中,立柱采用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将钻孔灌注的工程桩坑底以上加高作为立柱; 2. H型钢打入坑底以下一定深度作为立柱; 3.打入钢管桩作为立柱; 4.坑底以上是格构式柱,坑底以下用钻孔灌注桩。 第4种立柱在底板配钢筋时,钢筋可以在立柱里穿过,很方便 ,底板浇好,拆支撑后可以把底板上面部分的格构柱割去。
5-支撑
一、常见的支锚形式和特点
(四)斜撑式
先挖土至虚线位置,设好斜支撑后 ,再挖去该部分土至基底,这种斜 撑根据计算确定可设多层。 右图: 1-地下连续墙 2-冠梁 4-斜撑 6-支撑点
二、设计理论和方法
(一)水平荷载
计算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水平荷载时,应考虑下列因素: 1 基坑内外土的自重(包括地下水); 2 基坑周边既有和在建的 建(构)筑物荷载; 3 基坑周边施工材料和设备荷载; 4 基坑周边道路车辆荷载; 5 冻胀、温度变化 及其他因素产生的作用。
二、设计理论和方法
(三)对设计工况进行结构分析
支护结构设计状况,是指设计时就要拟定锚杆和支撑与基坑 开挖的关系,设计好开挖与锚杆或支撑设置的步骤,对每一 开挖过程支护结构的受力与变形状态进行分析。因此,支护 结构施工和基坑开挖时,只有按设计的开挖步骤才能满足符 合设计受力状况的要求。
二、设计理论和方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设计理论和方法
(四)工程实例的计算
不考虑施工过程的计算简图
考虑施工过程的计算简图
二、设计理论和方法
(四)工程实例的计算
不考虑施工过程的弯矩和支撑反力 考虑施工过程的弯矩和支撑反力
二、设计理论和方法
(四)工程实例的计算
比较以上两图的结果可见,考虑施工过程的墙体弯矩远大于 不考虑施工过程的墙体弯矩,可见按不考虑施工过程的计算 结果进行墙体设计是不安全的,而其计算的支撑反力是不合 理的,偏大的,以K3 为例,对K3 产生力仅是从-8.5m开挖到10.3m这一增量过程,这一过程的增量荷载仅为70t,这一增 量荷载由开挖面以下的土体和K1、K2、K3三个支撑共同承担 ,结果应为右图中的12.5t,而左图中的K3的反力达52t,结果 显然是偏大和不合理的,这将对支撑和锚杆的设计造成浪费 ,而右图的结果比较合理。
二、设计理论和方法
(六)常用的支撑系统
常用支撑系统
支撑类型
特点
钢筋混凝土支撑
钢支撑
钢与混凝土组合支 撑形式
系统布置形式多种多样,可用于平面形状较复杂的基坑。 混凝土支撑刚度相对较大,对于减小周边土体变形有利。 在混凝土支撑上架设施工栈桥也相对简单。缺点是需要 在强度达到一定值后方可形成支撑,工期长,爆破拆除 对周边有一定影响。
通常情况下采用相互正交、均匀布置的对撑或对撑桁架 体系。钢支撑系统构件可以回收重复利用,减少资源浪 费。施工架设速度快,拆撑方便。施加预应力可以在一 定程度上根据监测情况调控基坑变形。基坑长度超过 100米时施工难度大。
充分利用两种材料的特性,采用钢与混凝土组合支撑形 式,在确保基坑工程安全前提下, 可实现较为合理的经济和工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