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学习汉语时间表达的漏用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学习汉语时间表达的漏用分析

由于汉语的时间系统复杂以及母语对目的语迁移的影响,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间表达方式时常常产生偏误。本文以HSK动态语料库中母语是英语的留学生作文为分析语料,针对“漏用”这一情况进行汉英对比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标签:汉语时间表达对比分析漏用

“时间”和“时”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时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客观存在的。“时”是人们为了学习语言,人为规定用来表示时间区别的动词形式。语言使用者通过动词词形变化来获取或传达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信息。“时”是表达“时间”的语法形式,“时间”是语法形式所涉及的内容。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时间表达时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汉语和英语的语言形式是截然不同的。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就动词而言,汉语中词形没有形式的变化,英语则有动词词形变化。因此,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肯定会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在使用汉语表达时间的时候会产生偏误。本文选取HSK动态语料库中,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时间表达的语料进行分析,以期将复杂的汉语知识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地讲解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漏用”指在句子中缺少了一个在语法上必需的成分。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的表达方式时,这样的错误很普遍。漏用有下面几种情况:

一、动态助词“着”的漏用

(1)而且随()这个变化,男女间最理想的相识方式也有所改变。①

(2)可是在我国也许可以说广播台、录音机平常放的歌曲就是流行音乐,因为它代表()当天老百姓在购买什么唱片。

(3)当然母亲影响孩子是个十分普遍的现象,一般我们都从小跟母亲有()最亲密的关系。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着”一直是教学的难点。汉语中的“着”可以表示动作或状态持续,还可以表示动作正在进行。从汉语表“时”方式的角度来看,留学生之所以出现这些错误,是因为“着”不能简单等同于英语里的“be+doing”形式,而且其使用范围很广,它既可以用在绝对时制里,又可以用在相对时制里;可后附“着”的动词既可以是动态动词,又可以是静态动词,所以“着”表示现在或相对现在的时候,它的使用规则对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来说就很复杂、很模糊。因而,他们在使用的时候会采取回避的原则。

陆俭明(1999)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为使“着”的教学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最好采用“‘着’表示行为动作持续的说法”。肖奚强将“动态动词和静态动词后面的‘着’看作一个”,也将“着”归为表示动作持续。我们赞同这样的说法,可后附“着”的静态动词加上“着”以后表示静态的持续,比如:“有着、爱着、体会着、注意着”等。动态动词又可以再划分为持续性动态动词和瞬间性动态动词。持续性动态动词加上“着”以后表示动态的持续,比如:“插着、盖着、挂着、种着”等。瞬间性动态动词加上“着”以后表示动作结束后留下的状态的持续,比如:“开着、扔着、停着”等。在教学中,对初级阶段的学生,教师应该告知他们绝对不能后附“着”的特殊动词有哪些,比如像表示生死之类的动词。记住不能后附“着”的特殊动词应该是最简单可行的办法。对高级阶段的学生,教师应该让他们了解可后附“着”的动词的分类及用法。

二、动态助词“过”的漏用

(4)我的父亲是政府交通部门官员,在我很小的时候已经带我去()巴士厂……

(5)婴儿就像一张白纸那么单纯和洁白,没有受()任何的污染。

动态助词“过”表示曾经有过这样的事情或经历时,可以用在绝对时制里,也可以用在相对时制里。例(4)和例(5)中动词后附的“过”都被漏用了。

汉语中的助词“过”不能与英语中的一般过去时态“V+ed”形式简单等同。例(4)中“在我很小的时候已经带我去巴士厂”中的“在我很小的时候”已经指明了该事件发生的时间是在说话时间之前,是小时候的经历。但是该句子是由连动短语作谓语,这样便造成了留学生漏用“过”。我们不妨从留学生的母语中来找寻原因。例(4)连动谓语“带我去”中,“已经”放在第一个表动作的动词“带”前面,表明该动作发生在过去,这和英语里连动结构的表达方式相似。并且“带”和“去”两个动作发生的先后关系并不十分清晰和突出,前一动词“带”属于持续性动词,它的动作时间包含后一动词表示的动作时间,我们把这种连动关系归为“同时”关系。汉语连动句在英语中有很多种对等的表达形式。英语在这一类连动意义的表达中,往往由前一动作的动词发生词形变化,承担表“时”功能,后一动作可以用不定式短语,或者介词短语表示。“带我去过巴士厂”可以说成“brought me to go to the bus factory”,或者“brought me to the bus factory”。留学生母语的语法体系中不定式短语和介词短语没有词形变化,所以遇到汉语中类似的表达,留学生会把母语和汉语对应,在表示第二个动作的动词后漏用表示经历的动态助词“过”。

“过”表示曾经有过的经历,用在动词之后,句子里可以不用时间词。其否定式“没有+动+‘过’”表示未曾有过这样的经历。例(5)中“就像一张白纸那么单纯和洁白”是因为“没有受过任何污染”。前一句是“结果”,后一句是“原因”。前一句中的事件是作为参照时间,后一句中的“过”呈现出相对时制的功能,表示相对过去时。

例(4)、例(5)两个句子,从整个句子的时制来看,都是以说话时间为参

照点,属于绝对时制。两个句子中,相对时制不受绝对时制的支配,我们可以看出汉语的相对时制比英语的相对时制灵活。因此留学生受母语的影响,不能把握在没有过去时或将来时标记的句子中,使用具有相对时制功能的“过”,所以才会漏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强调“过”表示经历的含义,以及“过”的否定搭配形式,安排阅读一些回忆性的文章,以增强学生的语感。三、动态助词“了”的漏用

(6)我现在也总算理解()他为什么对我那么严厉。

(7)报纸上,有登夫妻因为离婚,而杀()对方,这不是令人伤心吗?这样的家庭破裂了。

“了1”作为动词后缀,用在动词后宾语前,表示动作的完成。例(6)表示到“现在”这一时刻为止,“理解”这一动作已经完成,所以在“理解”后应该用“了1”。此类偏误是由于英语为母语者对助词“了1”的作用以及“了1”可以在一般现在时的句子中呈现相对时制功能不熟悉造成的。另一种是因为“动+‘了1’+宾”结构不独立成句,必须要和小句结合使用。当前一小句叙述原因,并且导致了后一小句中“动+‘了1’+宾”结构表示的某种结果时,助词“了1”不能省略。例(7)中位于后一小句的“杀”一词表示“离婚”所造成该动作的完成,所以其后应使用助词“了1”。

四、“从……起/开始”中“起/开始”漏用

(8)绝对认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小孩一张眼睛(),父母便担起了这份责任。

(9)从那时候(),我爸爸的思想有了一些变化。

(10)原因是从孩子出生的第一天(),父母就是他们最亲近的人。

时间短语“从……起/开始”结构中,“从”是介词,后面接续时间短语、动词短语或小句组合,指明时间起点,并且表明状态从那一刻开始延续的时候,必须要和“起”“开始”连用,否则语义不完整。英语中可以用介词“from”,连词“since”指明时间的起点。比如:from now on(从现在开始),from that day on(从那天开始),或者“since they met”(自从他们相识)。留学生出现以上错误,是因为受母语的影响,介词“from”指明时间起点,本身就含有“从……开始”之意,后面接续介词“on”则是强调动作或状态的开始,“on”可以省略掉。“since”连接句子来表明时间起点,后面无须再接续任何表示开始的单词。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汉语和英语在时间表达上的差异。如何纠正留学生在时间表述方面的漏用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重视学生正确的汉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学习一门语言并不是单纯的词汇和语法知识的学习,语言作为思维的载体极大地体现出了语言学习者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