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钢城四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

1.宋代农学家陈敷说:“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元代农学家王祯说:“凡人家营田,皆当量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明代农学家沈氏说:“作家第一要勤耕多壅,

少种多收。”该材料主要表明从宋代到明朝的农业生产中( ) A.人地矛盾的显现 B.精耕细作的传承

C.稻麦种植的减少 D.技术交流的增加

2.《大清律例》载:“若有将兑换现银票存该铺钱文侵蚀,或托故借人银两闭门逃走者,立将铺户拘拿押追。逾期不归,杖一百、徙三年”。此规定主要反映了清朝( ) A.法律带有野蛮特征 B.钱庄、票号已较普遍

C.仍然推行抑商政策 D.重视规范商业行为

3.英国文学家菲尔丁(1707~1754)描述当时的英国时说:“当贵族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竞争时,乡绅们翘首企盼获得贵族那样的地位,而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

空出的行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贵族阶层日趋没落 B.阶级斗争空前加剧

C.商业资本发展迅速 D.产业革命成效显现

4.随着城市化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的现象剧增。

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有( ) A.新式交通工具得到广泛使用 B.联邦政府在郊区兴建大批住宅

C.普通劳动者的基本收入得到法律保障 D.大型国有企业多位于郊区

5.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

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上述现象说明( ) 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 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

C.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 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

6.有学者在论述科技发展时说:“知识边疆的自主扩张不仅产生了各种各样无法想象的实际成果,而且工业界现在可以作为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需要得到之物,就像工厂发货

一样。”这种现象的普通出现始于( ) A.18世纪中后期 B.19世纪前期 C.19世纪中后期 D.20世纪前期

7. 有学者断言:“没有美洲这片海外给养地,没有在其上辛勤耕耘的非洲奴隶,或许根本

就不会有‘欧洲奇迹’和工业化革命。”其主要观点是()

A.“工业化革命”开始于美洲

B.殖民扩张推动“工业化革命”

C.“欧洲奇迹”成就“工业化革命”

D.“工业化革命”在全球扩展

8. 19世纪早期法国思想家傅立叶说:“任何一个劳动者都由于个人利益而与群众处于斗争

状态,对群众不怀好意。医生希望自己的同胞患寒热病,律师则希望每个家庭都发生诉讼……在文明制度的经济体系中,每一个人都这样处在蓄意与群众斗争的状态中。”这

种现象表明()

A.社会转型中人们精神的扭曲

B.经济危机中社会秩序的混乱

C.工业革命加剧人们私利观念

D.资本家对剩余价值无限追求

9. “英国棉制品在英国本土直接与印度棉制品进行了竞争,完全击败了其印度对手。英国

人还把其产品输出到地中海。1820年到1860年间,英国棉纺织品在世界其余地区的销售量持续上升。其棉纺织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1760年的200万磅,剧增到1850年的不下

3.66亿磅!”材料中英国棉制品数量急剧增长主要得益于()

A.棉纺织领域机器发明的使用

B.英国已取得了世界殖民霸权

C.交通运输革新拓宽产品销路

D.英国纺织工厂工人数量增加

10.《全球通史》中有这样的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

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

楼和作坊。”作者要强调的是()

A.工业革命是科学技术推动的结果

B.工业革命时国家对科技发明投入不足

C.第二次工业革命诞生了许多科学家

D.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产物

11. 1870年至1913年,德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7%,工业生产增长4.6倍。同期英国

增长1.3倍,法国增长1.9倍。1913年德国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为16%,英国为

14%。这反映了()

A.德国的经济工业化已完成

B.世界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性

C.英国已失去殖民帝国地位

D.德国与英法的矛盾面临激化

12. 下表是“1870-1900年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这一时期的世界贸易获得巨大发

展是因为()

A.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跨国公司的发展

13.《齐如山回忆录》记载:“这种学生也站不住,或将被革,倘若到同文馆,或者还可以混一个时期。”“这些学生入了同文馆后,亲戚朋友对于本人,因为他是小孩,还没有什么鄙视,对于学生们的家庭,可就大瞧不起了,说他堕落,有许多人便同他们断绝亲戚关系,断绝来往”。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同文馆招生中的艰难困境 B.同文馆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C.民众相对落后的思想意识 D.近代以来中国教育的窘境

14.清末某官员谈到铁路修建时说:“内开未尽之地宝,外收已亏之利权。是铁路之利,首在利民,民之利既见,而国之利因之。利国之大端,则征兵转饷是矣。”这一言论的含义是( )

A.“求富”“自强” B.“师夷长技” C.“中体西用” D.“民生主义”15.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 )

A.开始开眼看世界 B.坚持“中体西用” 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 D.关注西方科技16.1865年,李鸿章在《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中说:“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求利益者,官法无以为之区处。”这说明李鸿章()

A.认为洋务运动会诱导近代工业的兴起 B.认为洋务运动没有实行的必要

C.反对向西方学习D.主张政府立法阻止国人创办近代工业

17.“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迨欧战告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

①世界棉纺织业渐趋萎缩②西方列强经济侵略

③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④商人投资规模过度

A.①③B.②④C.①④ D.②③

18.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

A.19世纪70年代B.19世纪8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 D.20世纪20年代19.据初步统计,1913年至1921年,我国面粉工业23.5%集中在上海,22.7%集中在哈尔滨,原料主要产地河南、河北、山东却极少。1922年全国共有150万枚纱锭,41.8%集中在上海,37.9%在天津、武汉、无锡、南通、青岛。材料主要表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

A.原料供应不足 B.发展速度迅猛 C.资本明显短缺 D.地区分布失衡20.《论北洋政府之经济立法》指出:“据统计,1912—1913年,北京政府颁布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6项。”这些经济法规和政策()

A.扭转了工业布局不合理的局面 B.维护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秩序

C.激发了实业家投资的热情 D.健全了中国的经济法律体系

21.1952年1月—10月,党和政府在资本主义工商业者中开展了“五反”运动。通过这场运动,一方面开始建立工人监督生产、参与管理的制度;另一方面,资本家们不敢再进行违法活动,大多实际上已丧失了控制其企业的权力。这场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