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钢铁市场的贸易的发展趋势分析

世界钢铁市场的贸易的发展趋势分析
世界钢铁市场的贸易的发展趋势分析

世界钢铁市场贸易的发展趋势分析

在第四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上,美国国际钢铁协会主席Davidphelps就世界钢铁市场发展趋势发表了看法

大事件概览

市场预测通常以展望钢铁需求的趋势开始?然而,本文将首先关注我们的主要兴趣点,即全球钢铁贸易,包括未来几年的贸易量?消费份额及其在今后几年的走向?接着,我们将对过去,尤其是最近5年来的钢铁消费趋势以及中国对世界需求的影响进行探讨?第三个话题将着眼于全球钢铁市场的供应变化,特别强调钢铁工业在世界各地的产业联合问题?本文的最后一个话题将是钢铁工业的产业联合与寻求价格稳定之间的关系,欧盟和美国的经验将作为参照

全球钢铁贸易的过去与现状全球钢铁贸易量(不包括欧盟内部贸易,包括钢铁半成品)从1950年的1300万吨迅猛增长到1974年的9000万吨?经过几年的停滞,全球钢铁贸易恢复其增长势头,到2000年时已增长到2.2亿吨?经历再次下滑之后,继续发展并于2005年突破2.5亿吨大关?欧盟内部的钢铁贸易均不计算在这些数字以内,这是因为,从贸易商的观点看来,欧盟内部的贸易与一个国家的内部贸易几乎没有什么不同?欧盟禁止任何针对联盟内部其他成员国出口的排外?歧视或实行反倾销程序?而在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问或其它自由贸易区成员国之间的钢铁贸易,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钢铁贸易量在成品钢材产量中所占的百分比已经从1950年的10%增加到

1974年的18%,预计在2005年将进一步增加到26%?同时,国际钢铁贸易的产品结构也在慢慢发生改变?在20世纪70年代,冷轧薄板?中厚板和管材是主打产品?而目前贸易量排在第一位的是半成品钢材,热轧薄板紧随其后排在第二位,两者均将冷轧薄板和中厚板远远甩在了身后?镀锌板也同样赶超了中厚板,并且在几年后还可能赶上冷轧薄板?长材类产品尽管仍有相当的生产规模,但其在整个贸易量中所占的比例,已经从上个世纪70年代的四分之一下降到2005年的大约五分之一

全球贸易的预期结构变化我们没有理由怀疑今后五年中,无论是钢材贸易总量还是其在全球成品钢材产量中的份额都会持续增长?然而,正如随后将详细说明的那样,大型合并的形成以及钢铁企业在世界矿石丰富的区域建造大型半成品厂都将影响独立钢铁商的作用?这些变化将会产生以下结果:首先,钢材生产商与客户间的直接贸易比例将增加;其次,在半成品交易中,企业内部转移将比通过国际交易所进行贸易出现更快速度的增长

周期性波动多年来,无论是钢材生产还是贸易都未能稳定增长,而是经历了周期性的波动?就钢材贸易而言,长期趋势的偏离有时会被过多的贸易事件放大,这一现象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钢材表观消费量和钢材贸易量也会受到钢材生产商?服务中心以及钢材使用部门的库存量的大幅波动的影响?无需多言,这些波动也会对主流价格产生重大影响

全球钢材消费/生产趋势详解有些时候,全球钢材产量的趋势走向是迫于强

大的结构变化的压力?这样的变化在20世纪70年代的后五年发生过?主要成因是全球钢材消费的增长率猛然下跌并随后导致供应方面的严重混乱?这一下跌趋势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早期?供应商必须适应经常性的需求停滞,这就强迫主要的钢材生产商,尤其是在美国和欧洲,进行艰难的改组?幸运的是,在20世纪90年代的后五年中,全球钢材消费再次上扬,主要归功于中国经济的神奇扩张?但是1998年,由于一些东亚国家的金融危机,全球钢材市场的供应经历了一次恐慌?那些国家用出口淹没了世界市场,引发了主要进口国的防御行为

尽管如此,全球钢产量于1999年恢复增长,虽然没有能够超越两年前已经达到的水平?2000年,产量创造了空前的纪录,随后两年中再次回落,这期间传统钢材生产区域的紧缩并未能抵消中国的快速增长?然而,在2002年后,全球产量以惊人的速度上升,中国居首位?无人相信这一速度将会保持到2007/2008后,主要原因如下:(1)如果要提高国内市场价格并且减少对国际市场的出口压力,中国的消费必须与产量持平;(2)全球主要的钢材生产资源出现紧张态势,而新资源的开发需要时间和大量的资金投入?当然,如果中国政府能够致力于消除所报道的8000万一1亿吨的低效产能,这一状况将被改变?

专题:印度钢材的未来一一消费?产出和贸易?即使全球钢材生产在以后五年中能保持2.5%一3%的适度增长速度,按历史标准计算,这也是有力的增长?这其中考虑了印度较快增长的钢材消费的可能性,相比较而言,该国过去六年中的表现平平?在钢材消费方面,印度不可能追随中国的步伐?从1999年到2005年这6年来,印度的钢材消费量从2510万吨上升到3450万吨?要在2012年达到预想的

6000万吨,印度的国内经济发展必须有显著增长?即便达到这一目标,全部的增加量还是少于从这个世纪开始后每年中国钢材消费的增加量?此外,中国钢材消费的飞速增长极大地依赖于进口钢材?中国仍在进口高质量的薄板产品?相反,印度提高产量的长期雄伟计划中设想增加的产量中25%是用来出口的?

考虑到近来铁矿石价格的飙升,印度拥有铁矿的钢材生产商完全能够在低成本投入的基础上提高出口量?然而,铁矿石广泛分布于地球表面,长期来说,发现新的铁矿将会破坏目前由于印度国内铁矿石矿藏的比较优势?另外,像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一样,从印度的钢材出口虽然上涨,但大部分局限于所谓的商品出口?要生产像汽车面板这样的高质量钢材产品,还需要多年经验的积累以及大量的额外资金投入?2005年日本和几个欧洲国家钢材生产商所获得的高额利润表明,高质量产品的溢价可以抵消要支付的膨胀的铁矿石?炼焦煤以及运费成本?

全球钢材需求及贸易,1999/2000—2004/2005

1999/2000年消费预测与实际消费的比较?如果我们回顾以往这些年所做的钢材市场预测,“人无完人,孰能无过?”这句古老的格言是再真实不过了?这些预测所犯的共同的严重错误是未能料想到中国需求和产出的巨大增长?请看下面的两个例子:

(1)在其年会上,国际钢铁协会发布了全球以及主要钢材消费地区及国家未来五到六年的钢材消费预测?2000年秋公布的预测比当年的实际消费略低,与

2001年的实际消费量持平,比2005年的实际消费量要少1.5亿吨?按区域来看,这一预测也低估了独联体国家以及中东国家的需求?国际钢铁协会曾预测 2005年消费量(指的是钢材产品)将达到 1.65亿吨,包含中国在内,但是,实际数字接近2.9亿吨,相差了1.25亿吨?

(2) 2000年7月,钢铁信息咨询机构世界钢动态公司公布,2005年中国(以及北朝鲜)成品钢材的消费预计将达1.325亿吨?按照国际钢铁协会的说法,当时北朝鲜的钢材消费不足50万吨,这样计算可知中国的消费量为1.32亿吨,远低于国际钢铁协会给出的数字?这也再次表明,在对中国的预测上,自认为处于领先地位的观察家们离预测的目标差了很大一截?

展望鉴于以上的情况,我们将尽量避免在对今后五年的全球消费的展望中涉及任何数字?我们的总体预测是全球钢材消费和产出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要比近年来的速度放缓?另外,就钢材市场本身而言,仅观察趋势很难做一个五年的短期可靠预测?主要是因为钢材需求的周期性,像之前指出的,这一周期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钢材使用者?分销商和服务中心库存的显著变动的影响?不幸的是,这些波动的发生时间并不能被准确预知?

展望今后五年中,世界钢材贸易量将稳步增长,预计增幅略大于3000万吨?然而,这一增长将减少三分之一,如果计算时不包括扩大后的欧盟内部钢材贸易?贸易/消费比率将继续保持25%的水平,或者稍低于此水平,如果排除扩大后的欧盟内部钢材贸易?

中国钢材贸易的世界影响力如前所述,中国钢材产能的迅速形成并没有导致泛滥其他钢材生产国市场的出口浪潮?尽管诸多带钢厂仍在建设中,中国薄板的出口于 2004年增加了三倍,2005年又有进一步增加,这引起了包括日本在内的东南亚国家的关注?到目前为止,中国的薄板贸易仍有1500万吨的赤字,虽然2005年的赤字要低于2004年,并且只有2003年的一半?总的来说,中国在扁平材方面的赤字并不能使这些产品的未来进口国放心?同样地,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也在增长?就标准输油管这一品种而言,美国生产商根据贸易法案(该法案专门针对从中国的进口)的421.条款提出了贸易诉讼?然而,布什总统拒绝对这些进口强加配额,尽管这在贸易法案中是允许的?我们认为,中美之间热轧薄板价格的巨大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从中国出口到美国市场的增加?

回顾以往数据,展望未来需求虽然我们并不能信心十足地预知未来,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需求和供应两方面来得出市场的走向?具体包括近期发展?当前形势以及引起重大变化的任何因素?某些因素可以暗示市场的未来走向,更加重要的是,可以暗示这一走向对整体钢材贸易的未来特别是专业化的国际贸易商意味着什么?

因果关系链开始于需求证明这一点的例子有很多,但只选择一个就够了?2004年到2005年间,需求奇高使得世界许多地区的钢材生产商以惊人的速度提升价格?钢材的高需求和高价格又使得采矿公司过度提高铁矿石和炼焦煤的价格?然而,如果不是当时强大的钢材市场,任何大幅度提高原材料价格的尝试都将以

失败告终?可能肯定的是,钢材生产商更愿意颠倒起因一结果的次序?在他们的声明中,总是将较高的钢材价格归因于材料和能源价格的上涨,而不考虑是他们试图将价格在成本提高前提升,以将其利润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换句话说,钢材生产商和采矿公司的巨额收入都得益于近年来全球钢材消费的显著增长,这一增长是由中国对钢材的无限需求促成的?

全球钢材市场的供应变化

1997年的秋天,一些东南亚国家遭遇了一场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经济发展并最终影响了钢材的消费?由于急需现金周转,他们不顾一切地开始大量出口到美国?欧盟和其他地区?迫于前苏联(多年来,前苏联国家致力于恢复其大型钢厂的产能)的钢材生产商的日益增加的压力,同样的市场也出现了?

美国钢铁产业合并的典型案例?美国的联合钢铁企业已经处于财务不稳定的状态,原因包括来自大量在建短流程钢厂的激烈竞争以及许多与员工相关的障碍?这其中,最主要的是所谓的遗留成本,比如大量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和医疗费用?另外,运行费用也因为严格的工会工作制度和大量的工作分类而增加?

1999年和2000年,受大量钢材的支撑,美国钢厂的产品成交量以及半成品钢材(由美国钢厂加工成成品钢材)的进口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不过,价格下降了,部分是由短流程钢厂产能的快速扩大造成的?但总体而言,价格的下降是因为一些联合生产商——急需资金周转——开始互相挤压直到某些生产商被迫破产?同

时,进口发挥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作用,填补了美国钢材需求和其国内生产力不足之间的缺口?这与美国市场上的价格下跌没有关系?

详细提及这一案例的原因是因为破产为美国钢铁产业的合并中大量的合并以及成本的猛然下降创造了条件?成本的节省是有代价的,包括现在和以往钢铁产业工人的利益以及对破产钢铁企业将其未完成的职工养老金债务转移到的共同基金做出贡献的美国其他产业的利益?

产业合并如何帮助稳定价格?高需求和近来的产业合并是2004年美国以及其他地区的钢材生产商可以大幅度提高价格的关键因素?随后的那一年,新合并的钢铁产业设法防止价格在2005年中期疲软市场中急速下跌?对于由高度集中的工业部门卖出的产品,包括回火中厚板?大型材?硅板坯和某些管材产品,价格全年保持强劲?

钢材生产商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他们任何时候都无法控制钢材采购商的需求量?对钢材的需求很不稳定而且不可预知?即使是市场需求与供应量之间的微小差距都会导致价格的不稳定?在需求稳定时对市场投放额外的量将会使价格(和供应商的利润)大幅下跌?相反,在需求稳定时保留一些数量不投放市场会提高价格以及供应商的收入?

库存能够缓冲价格波动造成的影响?但是,如果经销商和钢材消费者错误判断了疲软市场的持续时间,他们就会惊慌并因为将库存投放市场而加剧价格的下

滑?解决价格的重复不稳定的妙方就是高度的产业合并?当主要的生产商联合将综合销售量调整到市场的需求量水平,价格的不稳定性将被消除?这不仅要求高度的产业集中,而且是要求销售商有丰富的经验并且相互信任?

在一个高速扩张的市场里,消费者对钢材有额外需求,保持价格稳定——甚至是保持稳步上升—一将不需要技巧和外交能力?但是稳定物价在市场低迷时期将不再稳定?在疲软的市场中,主要的销售商不仅需要由于需求的减少降低自己的销售量,而且需要留出一定额度便于边际生产者提高产量?并且,他们还需进一步减少销售量以补偿几个月前市场活跃时预订进口的延迟?困难在于所有销售商要根据需求的波动迅速调整总体供应量?

普遍的钢铁产业合并

如前所述,大型钢铁企业间合并的主要目的是应用数量法则达到价格的稳定?在紧随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的损失惨重的价格变动以后,欧洲和美国的钢材生产商终于认识到,激烈的价格战将对他们的收入产生极严重的负面效应?这两个地区的有作为的企业家意识到想要控制价格的唯一途径就是高度的产业集中(或合并)?

美国由于沉重的社会成本?繁琐的工作制度以及来自短流程钢厂的有力竞争,几家联合公司走向了破产?一个国外的金融家从这次危机中看到了机遇?他成功地以低价收购了破产公司的资产,并且通过摆脱大部分的社会义务和工会工作制

度大幅度减少了经营成本?米塔尔(MittalSteel)在世界各地都有其经营的钢铁厂,并且已经控制了位于芝加哥东部的内陆钢厂(InlandSteel)后来完全收购了由这位金融家组合的国际钢铁集团(ISG)的全部?同样地,美钢联 (USS)与工会协商大幅降低成本?未组织工会的纽柯(Nucor)并购了一些美国的短流程钢厂?盖尔道(Gerdau),本部在巴西的一家大型长材和半成品钢材的生产商也采取了同样的做法?结果是两到三家主要生产商控制了美国钢铁输出总量中从热轧卷板到钢筋的每一种主要产品类别的75%到90%?

欧盟不佳的市场条件和较低的利润率促使法国?西班牙?比利时和卢森堡的主要扁平材生产企业合并组成了欧洲钢铁巨人阿赛洛(Arcelor)?在米塔尔(Mittal)收购了国际钢铁集团(ISG)之前,阿赛洛一直是世界最大的钢材生产商?阿赛洛通过控制巴西长材公司BelgoMineira并于 1998年收购半成品以及热轧卷材的大型生产商(图巴朗)CST和专业生产商Acesita,一举成为巴西最大的钢材生产商?在德国,合并的结果是产生了蒂森克虏伯(ThyssenKrupp)?一些先前由联合公司控制的法国和德国长材生产商被卖给意大利的短流程钢厂,其他卖给了米塔尔(Mittal)?

其他地区日本和巴西也发生了大型的并购,结果是这两个国家内出现了两个主导扁平材市场的大型钢材生产商?许多东欧国家的钢铁产业被国外商家收购,以米塔尔 (Mittal)为首,还包括美钢联(USS),俄罗斯和意大利的公司?在大部分的长材市场上,包括型材和铁轨,日本?欧盟和巴西的产业都出现了同样的集中化?前面提及的巴西Gerdau公司不仅收购了美国的长材厂,还包括加拿大?南美和

欧盟的长材厂?目前,长材主要由短流程钢厂生产?发达国家的大部分联合钢厂(除了米塔尔)撤销了长材生产部门,专门生产高质量板材?在巴西,阿塞洛一家控制了扁平材和长材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国际合并和财团在历史上,钢铁生产被认为是涉及国家利益的?跨国界的钢铁投资?收购和合并仍然是外国钢材生产商和投资者的禁忌?然而,也有例外?85年前,卢森堡的 Arbed投资了巴西MinasGerais州的一个钢铁厂,生产线材和盘条?在20世纪50年代,德国的管材专家Mannesmann在同一个州建造了一个钢管厂,意大利的得兴(Techint)在阿根廷和墨西哥建造了无缝管和焊管厂?随后的10年中,德国短流程的先驱WillyKorf在巴西?美国和特立尼达岛修建了短流程钢厂的同时,新日铁(NipponSteel)和川崎在巴西投资了联合钢铁企业?印度的L.Mittal于20世纪70年代在印度尼西亚建造了一家钢铁厂,并于20世纪80年代收购了WillyKorf建于特立尼达岛的Iscott线材厂?这就是收购热的开始,并最终使得米塔尔 (Mittal)成为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商,在亚洲?非洲?欧洲(西欧和东欧)和北美都有附属钢厂?20世纪90年代,得兴将总部迁至阿根廷,控制了意大利钢管制造商Dalmine,在巴西?加拿大?日本?罗马尼亚以及委内瑞拉收购或修建了钢管制造厂?近些年来,得兴成立了Ternium财团,它是由阿根廷?墨西哥和委内瑞拉的中型钢厂联合组成的?该公司还购买了一些钢铁厂和钢铁设备制造商?

本年度,阿赛洛其在巴西的收购前面已讨论过,在对加拿大联合生产商多发斯科(Dofasco)投标中战胜德国的蒂森克虏伯,竞标成功?这家加拿大公司年产能

达到500万吨,最为吸引人的是,它控制着几家大型铁矿?阿赛洛本身成为米塔尔恶意收购的对象,如果成功,米塔尔将成为历史上首个亿吨钢铁生产商?阿赛洛的一些意大利大客户已经提出他们的焦虑,并购一旦成功,他们将再也享受不到阿赛洛的长期合同的可靠性以及研发支持?米塔尔以其现货市场交易以及突然的价格变化闻名?对米塔尔而言,这次并购将要求其经营方式的巨大转变,但钢铁产业中有谁认为这家公司经不起挑战?好象不多?

亿吨钢铁企业在何种程度上能帮助稳定全球出口价格还很难预测?国际市场上定价一直以来都极富竞争性,主要归因于甩掉暂时国内盈余的“机会主义”钢铁生产商的不断进入?这些企业必须与“专注的”出口商分别开,后者是指传统的西欧和日本企业,他们保持着全球供应商的永久地位?一些拉丁美洲和东南亚的国家也加入进来,成为“1/2或3/4专注的”出口商,这一比例要看国内需求的强势?

海外钢铁投资的另一特征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早期,那时,欧洲生产商建议将钢铁生产的"热端"转移到钢铁生产资源丰富的国家去?后来全球钢铁消费的减速将这些建议划上了句号,只有一个除外,即在巴西图巴朗建造一家联合板坯厂一一由日本川崎?意大利Finsider和巴西政府的Siderbras组成的合资企业?该公司现在的名称为CST(在Arcelor控制下)?

近年来,铁矿石价格的迅猛上涨引发了在铁矿藏丰富的两个国家巴西和印度修建大规模板坯厂工程的热潮?韩国的Dongkuk?意大利的建厂商达涅利

(Danieli)和巴西铁矿石生产商CVRD达成协议要在巴西北部的Ceará州修建一家以直接还原铁为基础的150万吨板坯厂?蒂森克虏伯也承诺要在里约热内卢附近的一个深海港口修建一家400万吨的板坯厂?浦项?米塔尔和塔塔也宣布将在印度一些省份修建在1000万一1200万吨范围内的更大的工程?

中国目前粗钢的产量几乎是美国的四倍,扩大后的欧盟(25个成员国)的近两倍?不幸的是,2005年产量似乎超过了需求?由于中国是世界剩余的少数几个由供求关系决定钢铁定价的地区之一,所以国内价格垂直下跌(至少到2005年秋天),利润率也陡降,并在有些情况下,甚至变为负数?

中国钢铁产业结构的另一问题是工厂位置?年代以及规模的不平衡?生产力过剩的区域处于水资源缺乏的北方,以及污染严重的河北省?同时,快速工业化的东南部,如浙江——福建——广东一带,钢铁制造的生产力?不足?由于铁路运输和船运系统不能满足扩张的钢铁工业的运输需求,钢铁企业不得不选择花费更高的卡车运输,这加重了地区间的不平衡?这不仅仅是将钢铁产品运送给较远客户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涉及到如何将原材料(铁矿石?炼焦煤和废料)从中国的生产地或港口拖运?运输量很大,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中国运输体系目前的紧张态势?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钢铁工业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考虑到中国出现的一些合并,再参考世界范围内合并的等级和公司的规模,我们可以明显看到中国还需要更多的合并?我们注意到中国的一些并购已经是跨省的,这是合并过程中的必要一步?但是,省级政府似乎是真正的掌权者,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权限内可以更

直接地控制钢材生产商的作为,并利用其法律和政治影响推动或阻挠公司的计划?

然而,这看起来又似乎合乎道理,中国将根据自己的历史和国情找出解决的办法?目前最迫切要做的可能就是缓解过去五年里一直占主导的扩张再扩张的紧张状态?在这段缓冲时间内,效率高的企业有机会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和收入,而效益差的企业会被否定并逐渐失去财政支持,甚至是省政府的支持?生存下来的企业迟早会观察到稳定的价格对收入的积极作用?从而,这些企业将不愿再通过攻击本国市场的竞争者来将自己的销售额最大化?如果企业并没有认识到这点,报复行为就会不断发生,尤其是当两到三个竞争者结成报复联盟?这种方式可以允许20个大公司并存?他们仍然会竞争客户,但不会再像强盗似地从竞争者手中抢客户?

同时,市场上剩余的竞争对手足够多,也推动经营者进行加工程序和产品的创新?外商投资的中国钢材生产商以及以协助技术改进和产品升级为目的的参股形式都可以作为选择?这样做的结果是保持中国钢铁工业的持久活力,而不至于变得僵化,毕竟这是由三到四个大型企业长期控制市场后不可摆脱的命运?无疑,高度的产业合并也有缺点,包括决策的官僚主义,对变化的市场条件反应速度慢,也可能不能及时回应客户的需求?我们只需要观察电子产品巨人西门子?索尼和东芝在日新月异的消费产品市场上与弱小但灵活的对手竞争时表现的无力就可以明白?

欧盟和美国稳定钢铁价格的实践

将销售者看成一个集体,价格永远优先于数量?所以,主要的销售商之间发扬集体精神是很重要的?美国和欧盟的主要钢材生产商似乎在某种程度上认识到了这一点?不过,他们是否在市场下滑时能齐心协力保持价格不下跌还不得而知?

欧盟的价格规则由于2004年10个新成员国的加入受到了影响?目前美钢联?米塔尔和俄罗斯钢铁公司都加入了薄板和中厚板产品的定价过程,结果便不如扩大前明朗,那时四个大生产商控制了大部分的扁平材销售?长材市场也一样,欧盟市场上参与竞争的公司要比美国市场上多?欧盟的多数钢材产品售价比美国的低?

美国也同样面临在市场疲软时保持价格稳定的问题?其中一个原因是对原材料和能源的附加费征收体系的不一致?联合和未联合的薄板生产商采用不同的价格计算原理,最后结果往往不匹配?因此,2005年中期板坯价格的陡降就导致热轧卷材的价格猛跌,虽然板坯价格主要是影响短流程钢厂的成本?不过,某些产品线如剪切板和大型材,两到三个生产商占据了美国市场的多数份额,这些产品的价格一直保持是中国价格的两倍高的水平?

这一高于国际水平的高价引起大家的质疑,钢铁工业的合并对一国的钢铁使用部门将会产生怎样的长期影响呢?比如,美国钢铁生产商是不是将价格推得太高,对美国制造业的某些部门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伤害呢?难道美国钢铁生产商眼

光短浅,只看到了下一季度的利润吗?难道他们常常提及的对服务于客户的完美“供应链”的关注只是充当大会和公共演讲内容的空泛言辞?

针对2004年对高扬的钢材价格的种种抱怨,美国钢材生产商给出的一种慷慨激昂的回应是钢铁购买者长期以来都是在生产商的损失基础上享受了低价格,现在应该由生产商来享受这种优待了,购买者只是得到了自己应得的?另一种回应提到了钢铁使用者的警告,说他们的客户拒绝接受高价格并威胁要从钢铁价格相对合理的国家购买钢铁产品?美国的钢铁生产商表示很同情使用钢铁的厂商输给国外竞争者造成的商业损失,但却将这损失归罪于国外厂商的不公平竞争?他们宣称问题的根源在于国外政府特别是中国政府所给的补贴以及对货币的操控?

幸好,2003年末201条款取消后,美国总统办公室并未答应钢铁工业要求增加贸易干涉的请求?美国国会中有相当多的人支持保护主义,所以并不能保证总统会在长时间内,甚至是下一个五年内不愿更多地保护钢铁工业?中国钢铁出口商应该充分考虑美国贸易政策的政治背景,不要突然问大量出口,以免打破自由贸易的脆弱安宁?

这些评论并不是想要警告大家?唯一的目的就是提醒大家不能放松对美国保护主义的警惕?这一领域与政治和传统是相关联的?对美国钢铁贸易的预测应该不仅仅限于趋势走向和周期性变化?还应该判断将对未来美国贸易政策产生影响的政治力量的强弱?就像在中国,对贸易的政治性有充分的了解对任何想要成功的出口商都是非常必要的?

高一历史世界贸易组织的由来和发展

世界贸易组织的由来和发展 ●历史回眸 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是成立于1948年的关贸总协定。在关贸总协定主持下共举行了八轮多边贸易谈判,有力地促进了成员国内部的贸易发展。在关贸总协定的第八轮谈判即乌拉圭回合中,涉及的一些在货物贸易以外的问题很难在关贸总协定的旧框架内谈判,而必须成立一个正式的国际贸易组织来分别谈判解决。因此,在1994年摩洛哥举行的关贸总协定部长级会议上正式决定成立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和基本原则旨在通过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等原则的实施,来达到推动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它比关贸总协定有更宽的管辖范围,而且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组织,在调解成员争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世贸组织的主要职能是协调各国贸易关系,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 世贸组织的总部设在瑞士的日内瓦,其最高决策权力机构是部长级会议,下设理事会和秘书处,负责世贸组织的日常会议和工作。1995年还成立了争端解决机构,负责对世贸组织成员之间的分歧进行仲裁。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潮流是全球化,而参加世贸组织是各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渠道之一。世贸组织通过贸易政策审议机制和争端解决机制来协调各成员国的贸易关系,从而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世贸组织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列为当今世界三大国际性经济机构。 ●合作讨论 发现问题 1.你知道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历史由来吗?试叙述之。 2.世贸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有何关系? 3.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4.尽管在关贸总协定及世贸组织的协定、协议中没有十分明确的规定“互惠贸易原则”,但在实践中,只有平等互惠互利的关税减让才可能在成员间达成协议。那么,你知道世贸组织的互惠原则主要是通过什么形式体现的吗? 5.世贸组织的基本职能有哪些? 6.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逐步形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世界贸易组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影响和作用如何? 开启思维 1.我的思路:建立世贸组织的设想是在1944年7月举行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提出的。当时设想在成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同时,成立一个国际性贸易组织,从而使它们成为二战后左右世界经济的“货币—金融—贸易”三位一体的机构。1947年,联合国贸易及就业会议签署的《哈瓦那宪章》同意成立世贸组织,后来由于美国的反对,世贸组织未能成立。同年,美国发起拟订了关贸总协定,作为推行贸易自由化的临时契约。1986年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启动后,欧共体和加拿大于1990年分别正式提出成立世贸组织的议案。1994年4月在摩洛哥马拉喀什举行的关贸总协定部长级会议上才正式决定成立世贸组织。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关贸总协定的历史使命随即宣告结束。

钢铁行业分析报告

钢铁行业分析报告|2010年一季度" 2010年一季度,我国钢铁行业整体回升向好的势头进一步发展,全行业运行情况如下: 1.钢铁生产总量高增长,品种结构优化显著,2.钢铁产品进出口双增长,出口增幅大于进口,3.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高增长,将加剧产能过剩的矛盾,4.全行业节能减排取得新的进步,5.国内市场钢材价格和钢材社会库存双增长,6.钢铁生产成本上升, 2010年一季度中国钢铁行业分析报告——中国传动网 2010年一季度,我国钢铁行业整体回升向好的势头进一步发展,全行业运行情况如下: 1.钢铁生产总量高增长,品种结构优化显著,2.钢铁产品进出口双增长,出口增幅大于进口,3.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高增长,将加剧产能过剩的矛盾,4.全行业节能减排取得新的进步,5.国内市场钢材价格和钢材社会库存双增长,6.钢铁生产成本上升,企业盈利水平不高, 2010年一季度,我国钢铁行业整体回升向好的势头进一步发展,全行业运行情况如下:钢铁生产总量高增长,品种结构优化显著2010年一季度生产粗钢15801.0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3111.2万吨,增长24.52%;一季度粗钢日产水平175.57万吨,相当于年生产粗钢6.41亿吨的水平,比2009年粗钢平均日产水平155.57万吨,提高12.86%,一季度粗钢生产总量明显过高。2010年一季度钢材生产的品种中,螺纹钢筋生产3014.9万吨,同比增长14.8%,同比增幅回落6.2个百分点;线材2490.3万吨,同比增长22.4%,同比增幅加快14.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一季度生产冷轧薄板469.0万吨,同比增长34.81%;冷轧薄宽带钢714.2万吨,同比增长66.6%;镀层板634.1万吨,同比增长58.9%;涂层板110.9万吨,同比增长36.7%;电工钢板135.4万吨,同比增长47.8%,上述高附加值产品产量上年同期均为负增长,今年一季度同比增幅大幅度提高,说明钢材品种结构优化进展显著2010年一季度国内GDP同比增长11.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9%,外贸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8.7%(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长31.5%)。一季度三大动力的增幅均明显高于今年初的预期,对国内市场钢铁产品需求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一季度国内市场粗钢表观消费量15326.27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2748.45万吨,增长21.85%,保持国内市场需求高增长的态势,这是造成粗钢生产总量高增长的根本原因。钢铁产品进出口双增长,出口增幅大于进口2010年年一季度进口钢材411.14万吨,钢坯15.65万吨,折合粗钢进口453.0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8.34万吨,增长4.22%;2010年一季度出口钢材870.95万吨,钢坯1.22万吨,折合粗钢出口927.7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381.29万吨,增长69.75%。2010年一季度出口与进口相抵,粗钢净出口474.7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362.75万吨,增长3.24倍。 今年一季度我国钢铁产品出口的趋势向好,但下一步的发展态势并不乐观。由于当前国际市场需求增长缓慢,而各国钢铁生产总量大幅上升,全球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状态,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加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级,特别是美国、欧盟限制我国钢铁产品出口,下一步我国钢铁产品的出口态势依然严峻。固定资产投资高增长,将加剧产能过剩的矛盾2010年年一季度钢铁行业(含矿山在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7%,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22.4个百分点。目前,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势必增加全行业的总体产能,将加剧产能过剩的矛盾。全行业节能减排取得新的进步2010年年1-2月对钢协会员企业进行统计,吨钢综合能耗613.38千克标煤/吨,比上年同期下降2.85%;吨钢耗新水量4.18立方米/吨,下降8.44%;企业外排污染物总量中,化学耗氧量外排总量下降2.17%,二氧化硫下降4.46%。另一方面,由于粗钢生产总量增加,1-2月企业烟尘外排总量上升0.66%,工业粉尘上升1.51%。5.国内市场

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的基本特征与认识

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的基本特征与认识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科学技术进步的日新月异是当代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基本趋势和特征,对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中国来说,这一国际环境既是历史的发展机遇,又是现实的严峻挑战。 一、多极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一大趋势 1、两极的终结有利于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世界格局是指主要国家与国家集团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结构及其表现形态。世界格局是有关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最根本的特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框架,也是对世界形势具有决定影响的国际关系。正确观察和分析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和大国关系的战略调整是21世纪初我们准确把握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确立新世纪对外战略的重要前提。 早在1988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未来的世界是一个多极的世界。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完全证实了邓小平同志关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英明预见。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则进一步指出:“多极化趋势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新的发展,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① 从冷战结束以来的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情况来看,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利于多极化的发展。 第一,趋于缓和的国际形势,为多极化趋势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在冷战时期,僵硬的两极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全面对峙不仅抑制了新生政治力量的生长,而且消耗了主要政治力量的实力。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总体趋于缓和,这既有利于现存的政治力量得以充分显示,又有利于新生政治力量的崛起,形成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的良好环境。因为,冷战的终结解除了约束政治力量成长的集团政治框架,扫清了政治力量壮大的障碍。各主要政治力量在新旧格局的转换中,以强化经济科技实力为主要途径,以谋求在未来国际战略新格局中的有利地位为基本目标,集中主要精力于内政外交战略的调整与谋划,使世界舞台呈现出各种政治力量此消彼长的活跃局面。 第二,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为世界多极化奠定了基础。从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苏联的解体、格局的演变、经济和科技地位的提升等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世界经济与政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战后初期,美苏经济实力无与伦比,这是构成两极政治格局的客观经济基础。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和多元化步伐加快,WTO、IMF等全球性国际经济组织和欧盟、亚太经合组织、俄白哈吉四国关税同盟、十国大东盟等地区一体化组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尽管经济全球化是以国别经济的开放和参与为基础的,但是,其最大特点是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公司,而非国家,生产要素的流动超越了国界的限制,并在国际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而且,在许多情况下,公司的利益并不总是与一个国家的战略利益一致。这样,国家对国际经济事务的控制力相对减弱。尽管美国作为世界经济超强国家具有控制和影响世界经济的巨大能力,但是,它要建立经济霸权会遇到更多的制约和阻力。经济全球化使封锁、控制等传统手段逐渐失去效力,促使它们在对别国实施经济制裁的时候采取更为审慎的态度。而经济的区域化的本质在于经济权力的板块化,那些在经济上已经形成了巨大力量的区域经济集团必然会在政治上发挥更大的国际作用,这是国际关系史的一个重要的客观规律。世界经济的区域化在实践上是世界格局多极化的温床。

2019年钢铁行业分析报告

钢铁行业分析报告 一、行业拐点得到确认,钢铁行业投资价值凸现 2002年国际、国内钢材市场虽历经风波,但钢材价格总体上呈稳步回升的趋势。亚洲地区已经成为世界钢铁产品的主要消费地区,由于亚洲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中国、韩国和东南亚的经济增长迅速,拉动了对钢铁产品的需求。2002年是我国加入WTO 的第一年,也是我国钢铁行业不平静的一年。由于高关税、配额制等钢材贸易壁垒的取消,市场经营环境急剧变化,钢材市场行情跌宕起伏。2002年,我国钢铁行业经受了WTO 带来的压力和冲击、经历了运用世贸规则实施临时保障措施和最终保障措施。在和国际接轨的步伐中,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联动性在进一步加强,而我国的钢铁行业政策更是紧扣国际脉搏。从钢材市场价格运行态势看,我国钢材价格伴随国际价格脚步,在2002年初创出近20年的低位,经过这一年多的国际、国内市场考验,行业拐点得到确认。2003年3月份以来的钢材价格下跌,可以认为是价格涨幅过大的合理回归。 图1、近年我国主要钢材综合价格走势 资料来源:钢材信息。 WTO 恐慌期和消化 临时保障措施期 拐 点 最终保障措施

从世界范围看,全球经济已经度过最困难时期,正处在恢复之中。据国际钢铁协会调查资料,2002年国际钢材表观消费量(实际估算)为7.84亿吨,比上一年增加2.0%。而中国2002年达1.82亿吨,比2001年增加7.0%。国际钢铁协会(IISI)在罗马召开的第36次年会上,发表了如下的预测:2003年世界的钢铁的表观消费预计是8.41亿吨,比2002年增加4.9%。特别是消费增加显著的中国,预计2003年表观消费1.9亿吨,比上一年增加4.5%,维持高增长。中国将会成为世界钢铁消费的牵引车。IISI预测世界GDP的增长率为2003年2.9%(2001年1.1%,2002年1.7%),中国GDP的增长率为2003年7.8%(2001年7.3%,2002年7.5%)。而根据目前国际、国内经济和钢铁行业实际运行情况看,2003年钢铁行业的生产和消费增长将完全可能再次超过IISI的预测。 2003年一季度全球钢材消费量为20124.4万吨,同比增长7%。除独联体外,世界主要地区钢材消费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一季度,北美钢材消费量为2916.3万吨,同比增长6%;欧盟为3657.7万吨,增2.7%;独联体为816.9万吨,降5.5%;亚洲为8410.6万吨,增16.6%。其中,中国为5194万吨,增23.7%;日本为1734.5万吨,增6.7%;韩国为10108.6万吨,增3.6%;中国台湾为463.4万吨,增13.6%。从一季度主要地区钢材消费所占的比重来看,北美、欧盟、独联体等地区都有所降低,只有亚洲增加。一季度亚洲地区钢材消费占全球消费比重已达到41.8%,比去年同期上升3.4个百分点,主要是中国占全球消费比重已达到25.8%,比去年同期上升了3.5个百分点。中国在2002年被国际公认为世界钢铁消费的牵引车后,2003年对国际钢铁行业的影响力在进一步加大,我国钢铁行业到了“不是中国看世界,而是世界看中国”的时候了。 图2、2002年世界各区域钢产量

钢材贸易行业现状分析

前言 我国钢贸企业众多,据钢铁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经营钢贸的企业有20万家,各类钢材交易市场1500 家左右。目前钢贸企业集中度低且多数规模偏小,国内年销售量能够达到500万吨以上的只有4家,100万 吨以上的只有6家,而绝大多数钢贸企业的经营规模都在几万吨至几十万吨,行业竞争较为激烈。2012年 每个季度中国钢铁业都在亏损,这也是该行业史上首次全年亏损。我司本年项目审查中钢贸企业无一通过 ,作为担保业务中还会接触到的行业,有对其进行深度研究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钢材品种依照用途可以分为建筑及工程用钢、结构钢(机械制造用钢、弹簧钢、轴承钢)、工具 钢、特殊性能钢、专业用钢(桥梁、船舶、锅炉、压力容器、农机)。与钢贸相关的房地产及固定资产投 资、制造业钢材用量占钢材总消费量的77.3%,房地产及固定资产投资用钢量超过50%,钢贸企业作为销售 环节与上述信息有关联。 钢贸行业具有下列特点①企业数量多,集中度低,实力偏弱。②功能相对比较单一。③缺乏避险机制, 钢价大起大落风险较大。④定价机制是以供应商为主,话语权不足。⑤经营模式固定、资金需求量大。 钢贸企业未来发展应在于①争夺话语权,与钢厂利益共享、风险共担。②优化产品结构,不断优化钢材 品种规格,定需定量的同时拓展市场占有率。③实施规模经营,通过重组并购产生年销售量超过100万吨 的大型钢贸企业。 我们认为作为钢贸企业上游的钢铁业多次提速进行跨越式发展,而全国钢材消费量受国际金融危机、房地 产调控、固定资产投资减少等原因增速明显低于产量,2003年以来产量与消费量缺口明显拉大,2011年实 际产能已达6.6亿吨。由此造成短期内钢铁生产企业大面积亏损。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的2012年1至

对中国钢铁行业组织分析

对中国钢铁行业组织分析 abstract: this paper assesses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organization in china, based on analysis of market concentration and entry barriers. keywords: iron and steel industry;market concentration;entry barriers 一、introduction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is engaged in such activities as smelting and processing black metal, what is more, it is a fundamental pillar of national income. opportunities such as the low price human resources, large quantities of raw materials and enormous demand help the industry in china grow fast. however, finance crisis in 2008 caused the industry to desolate so seriously that price of iron material decreased and profit of the industry went down. although, series of policy which regulated and promoted ten industries including iron and steel make matter better for a short time. however,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as follows: profit rate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average industry in china all over the world, china have few right to determine the price of ore, product is low-value and identical promotion also is a out of the question.

中国加入WTO后保险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论加入WTO后我国保险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历经十几年的谈判,2001年中国终于加入了WTO,入世后的中国在迎接机遇与挑战的过程中,经济蓬勃发展,保险业,作为金融方面的一个重要领域,也在得到不断的完善。 回首入世前与入世后近十年间的中国保险市场,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中国保险业的不断进步,但同时也看到仍需不断完善。入世前,我国保险业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保险市场处于一种寡头垄断状态。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四大保险公司已经占有目前中国保险市场份额的96%。而其中,国有独资的人保、中国人寿则几乎占去保险市场份额的70%。中国人寿占去了寿险市场份额的77%,人保占去了产险市场的78%。而机动车险市场中仅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就占82%。国有独资保险高度垄断。二、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还处于一个低水平。保费仅占GDP的百分之一点几,远低于当时西方国家的8%—10%,世界排名仅占80位左右。三、中国保险市场结构分布不均衡。从当时中国保险公司机构的分布而论,30家中外保险公司的总部基本上都设置在北京和中国沿海城市。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虽然在大陆已普遍设立,但多数又集中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四、保险业的专业经营水平不高,保险从业人员中真正受过系统保险专业教育又有保险专业水平的保险专业人才不到30%,其中既了解国际保险市场又懂得精算和计算机技术的高级人才更是毛凤鳞角。五、保险市场还未形成完整体系,保险市场相对来说两头大中间小,即保险主体与保险市场发展很快,而中介组织发展缓慢。 六、再保险市场发展滞后和保险监管亟待加强。 入世后,中国的保险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克服以往缺陷,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创新,加快与国际保险业接轨的步伐,提高市场开放程度等方面都有很大提高,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一、垄断格局打破。保险市场经历着由寡头垄断到多方竞争的过渡阶段。目前,中国共有保险公司一百多家(包括许多外资公司),以往的国有保险公司几家独大现象也得到了改善。二、发展迅猛,保险业务总量持续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02年以来,保险业务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6%左右,2009年,全年保费突破一万亿。三、经营逐步规范。近年来,保险公司的经营逐渐规范化、现代化,产寿险分业经营,电脑和网络在公司日常经营中的普遍运用已初见端倪。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国内各家公司都已意识到原来只注重扩大规模、抢占市场的弊端而纷纷寻求走效益型道路,向内涵式发展,在抓住机遇扩大规模的同时又抓好管理,以期适应长期的发展和竞争。四、.中介机构不断发展。代理人队伍不断扩大,并已开始通过经纪人进行销售的方式,其他各种提供保险服务的咨询、公估机构也在增多。五、监管体系不断健全。《保险法》得到修改,相关配套法律的出台,监管体系逐步向法制化、规范化方向发展。监管机构、同业公会和公司自律的三级监管架构得到形成。保监会、行业协会等的成立在规范市场,改善市场环境等方面也取得了成效。 在保险业得到一些改善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它所存在的问题:一、保险市场结构仍然分布不均衡,从总部设在辖内的保险公司数量来看,东部地区占了绝大多数;从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数量来看,东、中、西大体持平;从保费总量看,东部占了将近一半,中、西大体持平。二、保险服务水平仍有待提高。风险发生后,理赔方面不及时,态度傲慢,纠纷不断等问题时常出现。三、消费者保险意识也许得到提高。例如,我国的农村消费者对保险认识不足,思想意识相对落后,

WTO(世界贸易组织的组织机构)

WTO(世界贸易组织的组织机构)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给大家介绍第18讲,介绍一下WTO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就是我们讲的世界贸易组织,我们在上一讲给大家谈到,随着世界经济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正式的多边的世界贸易组织它实际上是一个呼之欲出的产物,所以我们讲在GATT时代,所主持的第八轮回合上,所有参与的国家和地区,都认为,有建立这样的正式的多边贸易组织的必要。所以我们讲,实际上世界贸易组织它的建立,有两个最重要的原因。一个是国际经济贸易的蓬勃发展,第二就是关贸总协定它本身的局限性,使得世界贸易组织这样的组织必须要诞生才能管理世界贸易组织向良性的健康的方向发展。 我们来了解一下,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知识。世界贸易组织的组织机构有这样的几个层次,世界贸易组织最高的决策机构,叫世贸组织部长会议,这个部长会议就是世界贸易组织有多少贸易部长,他们每两年所召开的部长大会所做出的决议就是最高的决策机构,我们知道,世界贸易组织从1995年1月1号正式诞生到今天它经历了新加坡会议,日内瓦会议,西雅图会议,卡塔尔多哈会议,和2003年的墨西哥坎昆会议,在这个会议的过程中,今天给中国人印象最深的就是2001年,10月9号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世贸组织第四届部长大会。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一次部长会议。 我们讲这一次部长会议它所以重要,是因为就两项会议的主题,达成了协议,第一就是接纳中国,和中国台北,为世贸组织的成员,第二,决定重开新一轮的回合。我们知道,关贸总协定第八轮回合是1993年结束,从93年到新的一个世纪在这么长的过程中,没有重开新一轮的回合,而这段时间,整个的世界贸易组织的发展,更加地迅速,出现了更多的新的情况,所以,需要新一轮回合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在是否举办一轮回合这个问题上,很多的世贸组织的成员,意见并不一致。主要是发达国家包括美国它非常积极,搞这个新一轮的多边会谈,但是,以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它们不希望启动新一轮回合,印度的意思是什么呢?首先在乌拉圭回合上,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这种全面的承诺,你先检讨一下,你做到没有,做到了多少,也就是说,你先把乌拉圭回合我们跟你谈判的成果,你先给我们落实了,落实了以后,我们再跟你谈。如果前一轮回合你不能落实再跟你谈,也是白谈,所以,在世贸组织当时所主持的第三届部长大会西雅图会议上,最后是印度的谈判代表,组织这些发展中国家,以集体敲桌子以示抗议。结束了这次会议。 所以,在卡塔尔多哈会议上,就这个议题能否达成一致,实际上大

中国钢铁进出口数据分析

2017-2021年中国钢铁进出口数据分析 中国钢铁进出口总量数据分析 一、2015-2017年中国钢铁进口分析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钢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15-2016年,我国钢铁进口总量由18,692,984,235千克增长到19,423,686,323千克,增长了3.9%;2017年1-6月,我国钢铁进口总量为10,311,662,369千克,比上年同期增长10.2%。 2015-2016年,我国钢铁进口总额由18,195,325,855美元下降到16,927,280,489美元,下降了7%;2017年1-6月,我国钢铁进口总额为10,712,259,812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7%。 图表2015-2017年中国钢铁进口分析 单位:千克,美元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二、2015-2017年中国钢铁出口分析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钢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15-2016年,我国钢铁出口总量由100,367,629,310千克下降到97,000,539,171千克,下降了3.4%;2017年1-6月,我国钢铁出口总量为36,044,053,225千克,比上年同期下降29.7%。 2015-2016年,我国钢铁出口总额由49,218,885,922美元下降到43,262,095,976美元,下降了12.1%;2017年1-6月,我国钢铁出口总额为22,297,878,246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

图表2015-2017年中国钢铁出口分析 单位:千克,美元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三、2015-2017年中国钢铁贸易现状分析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钢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15-2016年,我国钢铁对外贸易总量由119,060,613,545千克下降到116,424,225,494千克,下降了2.2%;2017年1-6月,我国钢铁对外贸易总量为46,355,715,594千克,比上年同期下降23.6%。 2015-2016年,我国钢铁对外贸易总额由67,414,211,777美元下降到60,189,376,465美元,下降了10.7%;2017年1-6月,我国钢铁对外贸易总额为33,010,138,058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4%。 图表2015-2017年中国钢铁贸易现状分析 单位:千克,美元

山东省钢材市场分析报告

山东省钢材市场分析报告 一、山东省主要钢铁企业 1、济钢:济钢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58年,现有职工3.8万人,资产总额422亿元,产品以中板、中厚板、热轧薄板、冷轧薄板为主,现是山东是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监管的省属大型企业集团。2007年生产钢1212万吨、钢材1147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09.7亿元、利税60.9亿元、利润30.1亿元;出口创汇8.1亿美元,进出口贸易总额17.2亿美元。 2、莱钢:莱钢始建于1970年1月。原属山东省委、省政府管理,现划归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并由山钢控股管理。经过40年的建设发展,现已成为具有年产1300万吨钢以上综合生产能力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2005年进入全国十大钢,列第六位。2007年列全国制造业500强第31位。截至2008年底拥有总资产643亿元,职工3.9万人,其中钢铁主业2万人,控股莱钢股份、鲁银投资两个上市公司和齐鲁证券等子公司14个,参股辅业改制单位10个。莱钢是全国规模最大、规格最全的H型钢精品生产基地,全国产销量最大的齿轮钢生产基地,全国规模最大的粉末冶金生产基地。钢铁主业主要产品有:型钢、板带、棒材、优钢等系列,其中,热轧H型钢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齿轮钢和轴承钢获“国家冶金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螺纹钢获“山东省免检产品”称号。非钢产业主要产品有:铁矿石采选、钢结构建筑、房地产、粉末冶金、水泥、耐火材料、运输物流、化工产品等。莱钢是中国冶金行业首批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S18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国家认证企业。莱钢先后被授予全国名优产品售后服务优秀企业、国家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全国再就业先进企业、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山东省管理创新优秀企业、山东省AAA级信誉企业等荣誉称号。2005年莱钢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3、日照:日照钢铁又名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一

钢铁行业分析报告完整版

钢铁行业分析报告2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 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钢铁行业分析报告 钢铁行业特点钢铁工业 钢铁工业指从事铁、镒、锯及其合金的金属矿的采掘、洗选、烧结、冶炼并加工成材的工业。乂称黑色金属工业,是冶金工业的一部分。钢铁工业属于资金、劳动力密集型工业,也属于基础工业,它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原材料的重要工业部门。 随着科技的进步,钢铁材料向高、精、轻、薄耐用方向发展。随着一些非金属材料和新型化学材料的广泛使用,主要产钢国家从70年代后,钢产量有所下降,而发展中国家的产量不断增长。 2000年,中国钢铁行业主要产品,钢、铁、成品钢材产量再创历史新记录,分别达到12723. 61万吨,13103. 42万吨和13146万吨;比上年同期净增388. 90万吨, 1115. 56万吨和1320. 04万吨,同比增长3. 15%, 9. 31%和11. 16%;增长幅度比1993 - 1999年年均增长5. 8%有一定回落。扣除增加出口和以产顶进的产量后,基本实现了把钢产量控制在1. 1亿吨的总量控制U标。其中,13家特大型钢铁企业全部按计划实现了总量控制U标。钢铁联合企业 钢铁工业的基本生产过程是在炼铁炉内把铁矿石炼成生铁,用生铁水炼成钢,再铸成钢锭或连铸坯,经轧钢等方法加工成各种用途的钢材。拥有上述全过程生产设备的企业就是钢铁联合企业。以下简称联合企业。H前,世界上90%以上的生铁和70%以上的钢是联合企业生产的。 钢铁联合企业组成

钢铁联合企业的组成,因具体条件而异。靠近矿山的企业可与矿山合成一个单位;炼焦设施一般设在联合企业内,但也可单独经营;热电、耐火材料、备件制造,可设在联合企业内部,也可单独设置,向联合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联合企业一般由以下儿个部分组成:原料处理选矿厂一般与矿山构成一个采选联合企业。粉矿经球团或烧结造块。球团厂可在矿山, 也可在钢铁厂内。烧结厂一般均设在钢铁厂内。钢铁厂内都设原料场,贮存铁矿、钢铁冶炼辅料和焦煤、燃料,并将原料分级、混匀。近年,普遍重视精料问题,原料处理已是钢铁联合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炼铁LI前世界上93以上的生铁是用高炉冶炼的。。 2. 1. 1炼钢 60年代以前,在联合企业中一直是以平炉炼钢为主,50年代氧气顶吹转炉炼钢兴起,逐渐取代了平炉。最大的氧气顶吹转炉容量达400吨。新建的大型转炉车间年产能力达500?700万吨钢。这两种车间均以高炉铁水为主要原料,废钢供应较多以及有直接还原铁作原料的联合企业也采用电弧炉炼钢。 2. 1. 2轧钢 过去,钢锭首先经初轧机轧成钢坯,再经大、中、小型轧钢机组轧制成各种钢材。初轧机的能力决定了联合企业的规模。大型板坯初轧机的年产能力达500万吨钢。自70年代起,连续铸钢工艺大规模发展后,新建的初轧机减少了。现代大型联合企业的主要加工设备为宽带钢轧机。这种轧机发展很快,产品应用范围广。世界热轧宽带钢轧机约有230台,新建的这种轧机每座的年产能力可达400?500万吨钢材。为进一步进行宽带钢的加工,多数配有冷轧宽带钢轧机。联合企业根据产品结构配备其他轧机,这些轧机的共同特点是生产能力大,适于大批量生产。1. 1. 3能源

《第20课 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教案1

第20课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教案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联合国与国际安全;世界贸易组织。 教学难点: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和原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6年,英国决定退出欧盟;2017年6月2日,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协定》,甚至

扬言美国要退出世界贸易组织(WTO)和联合国;2018年3月9日,特朗普正式签署关税法令,拉开了中美贸易战的序幕。舆论一致认为美国在反全球化的路上越走越远。如果说二战以来世界经济格局是一个QQ群,美国是群主,那么如今这个QQ群面临着解散的危险。 世界贸易组织是怎样的一个组织?经济全球化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面对美国发起的贸易战,我们该怎么办?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联合国与国际安全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资料,了解联合国的建立与机构设置。 设问:图片是哪一国际组织的旗帜?这一国际组织成立于何时?该组织由哪些机构组成? 提示:联合国。1945年10月。联合国主要机构有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联合国秘书处等。联合国大会简称“联大”,由全体会员国组成,每年举行一届大会。 【图解机构】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说说联合国安理会的责任以及对国际安全的作用。 设问:图中维和行动是由哪一机构授权的?它的目的是什么?联合国在国际安全中发挥了

怎样的作用? 提示:由联合国安理会或联大决议。恢复或维持和平。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许多国家和地区避免了一些可能发生的战争。 归纳总结:安理会及权利 安理会由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 联合国秘书处是联合国的行政秘书事务机构。 目标导学二: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史料,分析经济全球化出现的原因和表现。 材料展示:“跳出国界,走向世界,哪里有市场、哪里生产成本低,就在哪里生产经营,这种现象已经越来越普遍……” 设问: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材料反映了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主要表现为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和资本的全球化。 归纳总结:(1)背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局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2)出现的原因:各国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3)主要表现: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和资本的全球化。 【知识拓展】阅读下列漫画:

某钢铁行业发展现状与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某钢铁运输企业 --行业发展现状与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21世纪是物流挂帅的世纪。物流发展的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热点和亮点。现代物流的发展方兴未艾,预计将在新世纪里得到更快的发展。 (一)发展我国物流业的重要性 当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竞争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企业竞争的焦点开始由生产领域转向流通领域。世界经济贸易一体化趋势的加速发展,导致了现代物流这一货运流通领域全新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高新技术的突飞猛进和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日益普及,促使传统物流在不断向现代意义上的物流转变。许多国家政府以及有关业界纷纷开始意识到:现代物流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物流费用是我国工业企业仅次于原材料采购成本的最大支出。我国的流通费用约占GDP的20%,而发达国家如美国仅占10%左右。我国2001年GDP总量为95933亿元,当年全社会的物流费用支出为19186亿元,如果将这笔物流费用平均每降低1个百分点,全社会就能节约190亿元,而要达到发到国家的10%左右的水平,还有10个百分点的发展空间,粗略的估计也有9000亿元。 由此可见,发展现代化的物流产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举措。 对于我国企业来讲,物流管理不仅在提高运输效率,降低库存水平和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方面卓有成效,更重要的是,物流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打破部门本位主义思想,协调各部门的努力,使之方向一致。因此,物流管理问题对于企业来讲,应该放到战略角度来考虑,发挥企业的整体优势,充分发掘第三利润源。 (二)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 现代物流在中国已经起步,标志主要有以下三点: (1)工商企业已经不满足于传统储运企业的单一、单项、分散的储运服务,正在向社会、向市场寻求现代物流服务。 (2)传统储运(运输、仓储、货代、邮电等)企业纷纷包装,改换门庭,向现代物流企业发展;工商企业内部的储运机构也有独立化的趋势,向物流企业发展。 (3)陆续产生了一批三资、民营或股份制的现代物流企业。 1.物流需求市场现状

调研报告:钢材市场分析报告

钢材市场分析报告 九月份并没有出现钢市金九的迹象,相反国际国内的市场行情并不乐观,主要的经济体所发布数据显示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际方面,美联储并没有如期出台qe3,只是选择4000亿美元的“扭转操作”。加上欧债危机再起波澜,欧元区财政部长会议4日宣布,是否向希腊发放第六笔、80亿欧元援助贷款将推迟至11月初决定,国际方面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到全球金融及大宗商品市场,九月份国际股市及商品期货重挫,其中美股、原油等创下三年来最大月跌幅,道指跌5.6%,国际原油跌10.8%,伦铜下挫22%。国内方面,有色、钢材等也受到国际大宗持续下跌的波及,其中期螺9月累计跌幅10%。铁路投资下滑以及保障房建设进入尾声均将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度, 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下滑导致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速明显回落,种种迹象显示九月份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总之九月份钢材市场受国际债务危机和国内钢市需求低迷双重影响,并没出现金九的迹象,甚至创下某些钢种市场年内最低价格。 总结市场调差的情况,各采访对象到本季度的钢材价格走势看法不一。看跌者认为四季度钢市将延续下行的趋势,国际方面,①国际形势依然严峻、欧债危机爆发存在可能,②铁矿石价格出现松动,钢厂生产成本降低,助推国内钢价继续下跌。国内方面,保障房建设接近尾声、铁路建设投资加快下滑、工业季节性转强力度减弱、钢厂纷纷降价、库存维系高位等因素促使四季度钢材价格进一步的下挫。看

升者认为受国内需求和国际美欧债务危机的影响,九月份钢材的价格已经出现了大幅下跌,但是认为下跌幅度已经超过了正常跌幅,十月份价格有回调的可能,国内受钢厂的成本推动和价格周期性波动的影响,止跌趋势比较明显,后续两个月价格可能企稳且向上发展。并且在国庆期间国际金融环境相对比较稳定,货币基金组织、欧盟可能采取措施解决欧债问题;但我预计十月份跌势将放缓,且部分品种存反弹可能,但力度都不会很大,后两个月可能摆脱跌势,开始出现回稳的趋势,但是大幅度反弹的几率并不大。下面我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面分析一下目前市场发展趋势。 一、国际经济及金融环境仍面临巨大挑战 1、德克夏银行倒闭。十月四日,德克夏银行由于欧债危机再次陷入困境,合资方比利时当天宣布拆分该公司。该银行成为欧债危机以来倒下的第一家银行。该集团持有的希腊等欧元区重债国债券规模高达950亿欧元, 超过希腊国内生产总值两倍。而欧债危机又进一步降低了集团融资能力,导致资金链断裂。法比两国政府目前正在加紧制定救援方案,一场银行保卫战再次在欧洲打响。德克夏银行只是个开始。 2、希腊10月获救希望破灭。欧元区财政部长会议4日宣布,把向希腊发放80亿欧元援助贷款的计划将推迟至11月初决定。这项决议使希腊财政部长的“贷款及时发放”的希望落空。十月份希腊政府不能按时偿还到期债务,政府运转可能受到影响。 3、欧盟提议对银行进行资本重组。目前由于欧洲债务危机,投

2020年度钢铁行业分析报告

201年度钢铁行业分析报告 201*年度钢铁行业分析报告 行业年度分析报告钢铁行业201*年2月1/6需求疲软钢价高位钢 材市场运行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钢铁行业201*年度分析报告 201*年钢铁行业回顾 1、201*年世界和我国钢铁长江三角洲地区产销量均创历史新高 国际钢铁协会的数据资料统计,201*年全球64个主要产钢国家和 地区粗钢总产量为14.9亿吨,增长6.8%,再创历史新高。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出口量,粗钢产量也创新非常高,达到6.955亿吨,同 比增长8.9%,占全球粗钢总产量的45.5%,四分之一比提高近个百分点。 我国201*年上半年化肥粗钢生产还处于较高水平,但进入下半年,受国内经济增速下降,市场需求下降影响,粗钢产量继续减少。由于 铁矿石等原料价格相对于钢价格下降有滞后效应,中国钢厂陷入了 “用高价格矿石生产,以低价格销售钢”的困境,更为重要去年四季 度以来,由于供求累积累积和成本增高等因影响,导致放缓我国钢铁 行业出现利润大幅下滑,亏损面扩大。据中才钢协布的数据显示, 201*年77家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875亿元,比201*年减少42亿元,同比下降4.51%。亏损企业扩大到8家,共计亏损32.8亿元,亏 损面达10.4%。 2、201*年钢价格波动较大,产品结构性矛盾进步突出由于国际国 内经济环境变化,受需求增长趋缓、产能释放较快的双重拉伸,钢铁 行业产品系统性矛盾进步突出。建筑较,加工较差的局面依旧,这与 前强调指出几年我国过度强调板带比,引导国内钢厂超前发展加工有关。具体表现为:线和表观消费量分别增长近成五以上,

行业年度分析报告钢铁行业201*年2月2/6而加工用中厚宽钢带表观消费高速增长不足百分之二,两本人相差较大。 3、钢厂资金成本大幅增加 由于国内整体永盖省,致使全产业链企业产业链资金资金紧张,钢厂应收、应付账款额大幅度上升。据中钢协统计,1-11月77大中型钢铁企业应收账款净额同比上升19.82%,应付账款净额同比上升 23.86%。部分企业为保证生产经营正常运行,不得不放缓或是停止暂停部分项目的投资建设。1-11月固定成本同比上升37.18%。因股份制银行取消对企业贷款利率银行间优惠,严控新增贷款,加之钢铁行业使用的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利率升高,债券融资导致钢厂股权融资成本快速上升,盈利能力下降。同时中钢协会员焦化厂钢厂长期贷款下降6.17%,短期贷款大幅上升,企业短期偿债压力加大。 二、201*年钢铁行业发展战略状况预测 从国内外市场需求看,预计201*年中国粗钢增速减半,总体产量将超7亿吨,增长4%左右。 钢铁作为实体木材经济重要的原料,其需求低迷所反映出的是我国整个制造业、甚至整体经济政策的低迷。去年末,中央经济组织工作会议提出“稳中求进”,明确今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目标,这为今年钢铁行业平稳发展创造了定理论依据。 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201*年世界经济将继续震荡和不稳定。国内经济发展减速,内需增长缺少下行压力,房地产、汽车、造船、铁路基建等主要钢行业的发展趋势都充满不确定性。需求不振将迫使钢厂 行业年度分析报告钢铁行业201*年2月3/6减产,钢厂通过阶段性限产杰列来拉低谋求压低矿价,钢铁企业盈利状况给与有望局部得到定改善。

中国加入WTO后的对外贸易发展形势

WT0“后过渡期”中国对外贸易形势预测与分析从20xx年开始的后三年,中国“入世”后前三年发展的态势将继续下去,但进入到调整和提高阶段。贸易可能呈现如下的发展态势:进出口贸易额将保持在1.1万亿美元到1.2万亿之间,贸易顺差进一步减少;货物贸易在世界货物贸易出口中的比重将从20xx年的6%提高7%以上,贸易地位仍保留在第三位;服务贸易出口将从20xx年的450亿美元增加到500亿美元以上;在世界服务出口贸易中的比重从20xx年的2.6%提高到3%以上,贸易地位从20xx年的第6位提高到第4位,贸易逆差有所减少;利用外资将保持在500亿美元以上,对外投资将有较快的发展。贸易的发展将进一步带动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的和平崛起奠定基础。一、“入世”后后三年的有利因素中国各级政府已采取有力的措施应对“入世”后的机遇和挑战。1.中国政府在日内瓦世界贸易组织总部设立大使馆,为我国深入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活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2.中国认真履行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做出的承诺,赢得了声誉。3.重新组建商务部,统一管理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保障对应措施的顺利执行。4.各地省市政府在大力培训干部的同时,还设立各种世界贸易组织事务中心和机构,为企业提供各种服务,出谋划策,排忧解难。5.重视对世界贸易组织的研究与人才的培养。一些研究世界贸易组织的国家级和地方的社团纷纷成立;一些大学调整学科建设,开设世界贸易组织方面的课程。熟悉、运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到参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制定。“入世”三年来,我国对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从熟悉、运用到参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制定。1、学会运用反倾销协议应对外国反倾销投诉和对别国进行反倾销投诉。从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建立到20xx年年底,世界各国反倾销立案共2416起,其中对我国反倾销立案366起,成为受到反倾销投诉的最多国家。但“入世”以来,我国也运用反倾销协议对进口的倾销产品开展了反倾销立案已近30起。我国在反倾销的应对与运用上从被动走向主动。2、在接受审议的同时也对别国行使审议权利。“入世”以来,世界贸易组织的17个机构分别对我国履行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情况进行了过度性审议。与此同时,我国也参与对世界贸易组织成员贸易政策审议。我国先后参与了对墨西哥、印度、欧盟、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南非关税同盟、印度尼西亚和美国等9个成员的贸易政策审议。3、运用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维护我国的经济贸易权益。“入世”以后,我国在“钢铁保障措施案”中,第一次运用了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并获得胜诉。此外,,我国还以第三方身份参与了世界贸易组织其它成员之间的19个诉讼案件,维护了自身的正当权益。4、全面积极参与多哈发展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直接参与国际多边贸易规则的制订。20xx年启动的多哈发展回合涉及农业、货物、服务、知识产权、发展和电子商务等领域,各项议题都与我国的经济贸易发展密切相关。除去一般权利,我国在以下方面的权利进一步扩大。1、按照世界贸易组织负责实施管理的《纺织品与服装协议》所确定的分四个阶段的“回归”的程序,世界贸易组织发达国家成员对发展中国家成员所实施的纺织品与服装进口配额数量限制,到20xx年12月31日,将全部取消。“入世”以来,按此协议,美、欧等发达国家成员取消了87个类别的纺织品的配额限制,涉及的金额达到40亿美元,使我国纺织品与服装行业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得到发挥。20xx年后,随着纺织品与服装配额限制的全部取消,我国纺织品与服装的优势会得到进一步的展现。2、一些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对我国保留的限制措施的期限逐步到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议定书》附件7中,有7个世界贸易组织成员(6个国家,1个集团)对我国具有竞争优势的出口产品保留的反倾销与数量限制,在“入世”后的前6年内逐步取消。欧盟承诺20xx年前取消从我国进口的工业品(非纺织品)的配额,这些产品包括:鞋靴、瓷餐具、厨房器具、陶瓷具或厨房器具。波兰承诺20xx年底前取消从我国进口一些产品的保障措施。这些产品包括:橡胶或塑料制外底及鞋面的其他鞋靴,橡胶、塑料皮革或再生皮革制外底,皮革制鞋面的鞋靴,橡胶、塑料皮革或再生皮革制外底,用纺织品材料制鞋面的鞋靴,其他鞋靴,蒸汽电熨斗,其他电熨斗。斯洛伐克承诺20xx年取消从中国进口的鞋靴数量限制。土耳其承诺20xx年1月1日前取消从我国进口的瓷餐具、厨房器具、陶瓷具或厨房器具的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