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说唱及戏曲音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说唱音乐的形成与发展
• 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它是
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 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 “曲艺”所包括的说唱艺术形式,如大鼓、 相声、评书、快板等 。“曲艺”所包括的艺 术形式,既有说的,又有唱的,还有说唱兼 有的。说的如相声、评书、故事等。唱的有 大鼓、琴书、单弦、时调等。说唱兼有的有 两种情况:一种叫做“韵诵体”。如快板、 快书等;另一种叫“半说半唱”,如大鼓、 单弦等。
• 2、念与白:戏曲中的念和白,具有节奏性、旋律性和 •
韵律感的特色。 念,包括人物上场后所吟诵的引子、定场诗、下场诗等 韵文,音乐性较强,与唱腔衔接时易于和谐统一。念的 形式多种多样,各个剧种的吟诵腔调亦不尽相同,一些 无旋律的念诗,则强调其节奏性。 白即道白,一般是无韵的长短句,富有节奏感。白有 “韵白”(并非押韵)和“京白”(或“本白”)之分。 老生、青衣、净角用韵白;。“京白”即北京日常语 言,“本白”即各剧种本地的方言,这类道白生动活泼,多 用于花旦、小丑等角色。
2、豫剧《花木兰羞答答施礼拜上》
• 豫剧《花木兰》中“花木兰羞羞答答施礼
拜上”这一段说的是花木兰荣归故里,在 家中向贺元帅和众将士讲述自己的女扮男 装替父从军的过程。此时的她已经恢复了 女儿妆扮,不仅唱腔优美、柔和、动人, 就是身段动作的表演也是一会儿男儿架式, 一会儿女儿姿态,生动有趣。通过唱腔与 动作的巧妙配合、传情达意,把一身闺秀 装束的花木兰拜见贺元帅的羞涩之情表现 得恰如其分,一个羞答答又透着朴实的女 孩形象跃然台上。
•
戏曲音乐的组成及其功用
• 3、器乐:器乐在戏曲中不仅用于唱腔的伴
奏,还要配合舞蹈、武打表演,并有控制 舞台节奏、渲染戏剧环境气氛的重要作用。 一出戏的前后连贯,也与器乐有直接的关 系。 • 在传统戏曲乐队中,文场,一般用2、3件 或6、7件乐器;武场,一般用4、5件乐器 (有的剧种乐器多达20余件,如川剧)。 乐队一般由7、8人组成;许多乐师兼司2、 3种乐器,司鼓者是乐队指挥。
第五章
第一节 说唱音乐概述及作品欣赏
一、说唱音乐的形成与发展
• 中国的说唱音乐,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
《荀子· 成相篇》。此外,许多先秦两汉的 诗词如汉乐府诗《陌上桑》、《孔雀东南 飞》等,也与说唱音乐有着密切联系。在 《墨子》及刘向《列女传》中,也有对说 唱表演形式的记述。四川成都出土的汉代 “说书俑”,更加证明当时可能已有说唱 形式存在。 但说唱音乐真正有史可查、有 实据可考的形成期乃是唐代。唐代创作出 一种新的表演艺术形式—说唱“变文”, 变文是说唱音乐产生的标志。
第二节 戏曲音乐概述及作品欣赏
• 一、戏曲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 二、戏曲音乐的来源和特点 • 三、戏曲四大声腔的特点 • 四、戏曲音乐作品欣赏
一、戏曲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 我国19世纪以前的戏剧形式主要是戏曲。
从先秦到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戏曲的酝酿和 萌芽时期。发端于唐代形成于宋金。元杂 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戏曲进入成熟时期。 明清是我国戏曲的发展时期。辛亥革命前 后十几年间,戏曲界经历了一场戏曲改良 运动。40年代延安解放区开展了蓬勃的戏 剧运动,《白毛女》等民族新歌剧的诞生, 使传统戏曲的改革有了良好的开端。
二、戏曲音乐的来源和特点
• 中国戏曲剧种繁多,每个剧种的音乐,风
格各异。 • 戏曲音乐的组成及其功用: • 戏曲音乐包括声乐和器乐两大部分: • 声乐部分主要是唱腔和念白; • 器乐部分包括不同乐器组合的小型管弦乐 (文场)和打击乐(武场)。
戏曲音乐的组成及其功用
• 1、唱腔: • 唱腔是戏曲音乐的主体部分,是表达人
4、河南坠子
• 源于河南,由流行在河南和皖北的曲艺道情、莺歌
柳、三弦书等结合形成,曲艺 的一种。约有一百 多年历史。流行于河南、山东、安徽、天津、北 京等地。因主要伴奏乐器为“坠子弦” ,且用河 南语音演唱,故称之为河南坠子。演唱者一人, 左手打檀木或枣木简板,边打边唱。也有两人对 唱的,一人打简板,一人打单钹或书鼓。还有少 数是自拉自唱的。唱词基本为七字句。伴奏者拉 坠琴,有的并踩打脚梆子。初期大 多演唱短篇, 也有部分演员演唱长篇。现代题材曲目都是短篇。 河南坠子创始人是清代嘉庆开封的乔治山。
三、说唱音乐的特征
• 1、以“说、唱”为主要的艺术表现手段。 • 2、曲艺由不装扮成角色的演员,以“一人
多角” 的方式,通过说、唱,把人物和各 种各样的故事,表演出来,告诉给听众。 • 3、曲艺表演的简便易行,使它对生活的反 映快捷。曲目、书目的内容多以短小精悍 为主,因而曲艺演员通常能自编,自导, 自演。 • 4、为使听众享受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如临其境的艺术美感,曲艺演员必须具备 坚实的说功、唱功、做功,并需具有高超 的摹仿力。
•
5、四川清音《布谷鸟儿咕咕叫》
• 原名“唱琵琶”、“唱月琴”。成都在30
年代成立“清音职业工会”,后更名为 “清音曲改会”,即得现名“清音”。四 川清音于清乾隆年间由民歌小调发展而成, 属于歌唱体牌子曲类的曲艺说唱艺术形式, 曲调丰富,唱腔优美 。 • 李月秋系四川清音的著名演员 。她的演唱 风格独特,对清音演唱的改革与发展有很 大的贡献,特别是她将前辈的“呵呵腔” 发展为“哈哈腔”自创体列,如这段《布 谷鸟儿咕咕叫》中的“哈哈腔”特点十分 突出,唱段脍炙人口,影响广泛。
四、戏曲音乐作品欣赏
• 1、京剧《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 • 2、豫剧《花木兰羞答答施礼拜上》 • 3、昆曲《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 4、越剧《楼台会》 • 5、黄梅戏《满工对唱》 • 6、吕剧《李二嫂改嫁》
1、京剧《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
• 京剧《空城计》选段。诸葛亮驻西城,闻听司
马懿乘胜攻取西城,所部精锐已俱被遣出,西 城空虚。在万分危急中,诸葛亮定空城计,令 将城门洞开,自坐城头,抚琴饮酒以待司马。 • 曲词: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评阴阳如反掌 保定乾坤。先帝爷下南阳御驾三请,算就了汉 家的业鼎足三分。官封到武乡侯执掌帅印,东 西战南北剿博古通今。周文王访姜尚周室大振, 汉诸葛怎比得前辈的先生。闲无事在敌楼我亮 一亮琴音,我面前缺少个知音的人。
2、二人转《洪月娥做梦》
• 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
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 方戏等。表现形式为:一男一女,服饰鲜 艳,手拿扇子、手绢,边走边唱边舞,表 现一段故事,唱腔高亢粗犷,唱词诙谐风 趣。二人转属走唱类曲艺,流行于东北三 省、内蒙古等地。 • 此曲内容描写唐代洪月娥爱恋罗毅之子罗 章,梦中与其成亲的故事。
二、 说唱音乐(曲艺) 的分类
• 曲艺有400种左右 ,可大约划为十类 : • 1、大鼓类 :如山东大鼓,湖北大鼓、铁片大
鼓(又称乐亭大鼓)等 • 2、渔鼓类 :如河南坠子 • 3、弱词类:广东、福建有“木鱼书”,江苏, 浙江有“宝卷”,江苏还有“苏州弹词”、 “扬州弹词”,湖南有“长沙弹词”。 • 4、琴书类。主要伴奏乐器是扬琴,故称“琴 书”。山东有“山东琴书”,江苏有“徐州琴 书”,山西有“翼城琴书”、“武乡琴书”, 四川、云南的“四川扬琴”、“云南扬琴”, 湖南的“常德丝弦”也属这一类。
“骆派”京韵大鼓创建者—骆玉笙
• 《剑阁闻铃》是骆玉笙的成名作,也是骆
派京韵大鼓的代表作。《剑阁闻铃》以抒 情为主,用哀婉凄凉的曲调,极力渲染秋 风秋雨中行宫的萧条寂寞,骆玉笙基于对 唱词的反复品味,运用娴熟的演唱技巧, 细腻勾画出唐明皇抚今追昔,悔、愧、怨、 恨交织的复杂心情。使人听后如饮醇醪, 不觉醉入其中,堪称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6、京韵大鼓《丑末寅初》
• 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
发展而来,形成于京津两地。京韵大鼓唱 词的基本句式是七字句,有的加入了嵌字、 衬字及垛句 。京韵大鼓是唱中有说,说中 有唱 。表演形式是一人站唱。 • 《丑末寅初》又名《三春景》,作品以极 简练的笔触,形象地描述了在丑末寅初这 一时辰里,中国古代人民的生活景况,犹 如一幅生动古朴的画卷。它的腔调流畅, 节奏活泼,短句大腔搭配巧妙。
“骆派”京韵大鼓创建者—骆玉笙
• 骆玉笙(1914-2002) 全国
政协第七、八届委员,原中国 曲艺家协会主席,著名曲艺表 演艺术家。1931年,17岁的 骆玉笙正式演唱京韵大鼓,就 这样,继刘宝全、白云鹏、张 小轩、白凤鸣之后的又一位名 家——骆玉笙,从此出现在中 国的曲艺界,并且在后来独领 风骚达半个多世纪。
二、 说唱音乐(曲艺) 的分类
• 5、牌子曲类:如北京的“单弦”,甘肃
“赋子腔”,青海“平弦”,山东“聊城 八角鼓”,河南“鼓子曲”,四川“清 音”,广东“粤曲清唱”等 • 6、杂曲类 :如广西“零零落”,山东“四 平调”等,天津“靠山调”、北京“拉合 调” 等 • 7、走唱类。载歌载舞。如东北二人转,西 北二人台、云南花鼓灯、西南车灯等。 • 8、快板快书、 9、相声、 10、评书
3、昆曲《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 选自昆剧《游园》,曲调十分细腻百度文库转,
是剧中人物杜丽娘与丫环春香同唱的一首 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戏曲片段。杜丽娘至 后园游春,见断瓦 颓墙,引起伤春之感。 曲调委婉缠绵,倾 吐杜丽娘无限惆怅与哀 惋的心情。
4、越剧《楼台会》
• 越剧是中国五大戏曲种类之一,是目前中
国第二大剧种。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 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 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 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主要流行于 江浙闽沪等江南地区 。 • 是越剧传统剧目《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片 段,描写的是梁祝二人在楼台相会,叙别 情,明心迹,互诉相思相约之情 。
戏曲音乐的组成及其功用
• 4、戏曲音乐的体式:戏曲音乐品种繁多,就其
结构而言,分曲牌体和板腔体两大类。 • 曲牌体,又称联曲体。一出戏若用单一曲牌反复 演唱,称为“单套”;若用几个曲牌联接演唱, 则称“联套”。这些可统称“套曲”。组成套曲 的曲牌可以反复。 • 板腔体:以某一曲调为基础,通过速度、节拍、 节奏、宫调、旋律等要素的变化,在旋律、曲体 上采用扩充和紧缩的手法,从而逐渐演变出一系 列不同的板式,形成一套具有多种戏剧表现功能 的唱腔,这种唱腔结构的总体称为板腔体。
物思想感情、刻划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 也是决定一个剧种风格特点的主要因素。 戏曲的演唱形式主要是独唱,用以表现人 物的思想感情和个性;也有少量的对唱和 齐唱,对唱用于对答,齐唱用于群众场面。 高腔剧种中帮腔的群唱,与演员的独唱在 音色、音量和音乐性格上形成鲜明对比, 具有特殊的艺术效果。
戏曲音乐的组成及其功用
四、说唱艺术作品欣赏
• 1、山东琴书《梁祝下山》 • 2、二人转《洪月娥做梦》 • 3、苏州弹词《林冲踏雪》 • 4、河南坠子《老来难》 • 5、四川清音《布谷鸟儿咕咕叫》 • 6、京韵大鼓《丑末寅初》
1、山东琴书《梁祝下山》
• 是山东重要的地方曲艺品种, 又称“小曲
子”、“唱扬琴”、“山东洋琴”、“改 良琴书”等。发源于鲁西南的菏泽地区, 产生于清代乾隆初年。原为农民自娱的庄 家耍。清末兴盛,名家辈出,流传地区日 益广泛。 • 《梁祝下山》 取材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 事。山伯送英台下山回家,英台想把自己 的终身当面相许,但为封建礼教所拘束, 难于启齿,只好借物暗喻,吟诗诉情。
3、苏州弹词《林冲踏雪》
• 简称“弹词”,俗称“小书”。曲艺的一
种。以说、噱、弹、唱为主要艺术手段。 说的部分融合叙事与代言为一体,既有第 三人称的表叙,又有第一人称的脚色。脚 色较多吸收借鉴戏曲的表演程式,于说法 中现身,塑造各种人物,间以说书人的衬 托、评点。 • 中篇评弹《林冲》 中林冲唱篇。前段为表 唱,述林冲自酒店出来,冲风踏雪的英雄 形象;后段抒述林冲冤仇未报,怅恨满腔 的心绪。音乐形象生动,气势豪迈 。
三、戏曲四大声腔的特点
• 1、高腔:音调高亢唱腔比较自由,口语化,
具有帮腔和用锣鼓伴奏的基本特征。 • 2、昆腔:又名昆曲、昆山腔,曲调柔婉优美、 圆润舒缓,人称“水磨腔”,擅于细腻地表达 人物的思想感情。 • 3、梆子腔:又名秦腔、陕西梆子。因伴奏乐 队使用两根长20厘米的枣木梆相击出声,以增 强唱腔的节奏性而得名。 • 4、皮黄腔:继高腔、昆腔、梆子腔之后出现 的重要的板腔体戏曲声腔,包括西皮和二黄两 种声腔。其旋律丰富,节奏复杂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