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牯岭起源
庐山地处于江西省九江市境内,京九线和长江的交汇点,北临长江,南接鄱阳湖。庐山处于亚热带季风区,降水丰沛,气候温和宜人,年降水量也是非常丰富。山中温差大,云雾多,千姿百态,变幻无穷。有时山巅高出云层之上,从山上往山下看,脚下云海茫茫,犹如腾云驾雾一般。庐山在1996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最好的世界地质公园之一。庐山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块段山,长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绵延的90余座山峰,犹如九叠屏风,屏蔽着江西的北大门,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
庐山特色奇景众多,而其中一处显的尤为独特,便是一座海拔1167米的公园式的美丽繁荣的独特的“云中山城”——牯岭。牯岭镇面积46.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1.3万,为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所在地。要说到牯岭的来历,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便是李德立,一位英国传教士,1864年出生在英国苏格兰肯特郡。而其与庐山的故事源于1886年,已是他成年之时。
1886年的冬天,当时的庐山还未被世人关注,人迹罕至,冷冷清清的。然而有一天,来了两个身穿传教士服装的人,其中一个就是李德立。李德立仅带;了一本世界地图、一本英国传教士编写的《来华指南》就只身来到中国。虽然山上的路崎岖难行,再加上天气恶劣,但他们丝毫没有退缩。谁都没想到,他们登临庐山的目的,其实是要在山上建造一个避暑胜地。
100多年前,李德立从长江边重要的口岸——九江出发登上庐山。1860年,九江被迫成为对外开放口岸,许多西方的冒险家来到中国淘金,李德立也不例外。和其他淘金者不同的是,22岁的他,身上穿着却是传教士的衣服。李德立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传教士。到中国寻找商机的李德立发现,那个年代长江边的许多城市每到夏天,就酷热难耐,瘟疫横行。许多在华的西方人都希望有一个避暑胜地。就在这个时候,李德立把目光瞄向了鄱阳湖边的庐山。李德立想在荒僻的庐山上买地建房,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当时的清朝政府对洋人在中国买卖土地控制得还很严。
李德立找到了当时九江道台官府中的二把手,一个叫童芝的人,这个人略懂英文,比较喜欢西方的一些家具、饰品。李德立就送了一个电铃给他,还送了一个银杯,都是英国产的。这样关系一下就拉近了。果然是钱能通神,在九江道台的施压下,李德立只找了一个中国人代理,就将庐山4500亩土地承租了下来。正当李德立踌躇满志,准备圆他的心中梦想时,一把大火烧到了他的头上。一天夜晚,庐山上的百姓突然举着火把,出现在了李德立位于汉口峡的住处。原来,得知清政府把土地租给了洋人,当地百姓以开发会破坏龙脉为由,义愤填膺地前来找李德立的麻烦,由于语言障碍,双方难以沟通,结果越闹越僵,于是愤怒的百姓一把火烧了他的别墅。混乱中,李德立孤身一人,出庐山。无奈之下,李德立找到了当时的英国领事替他出面。这一场纷争,一拖就是十年。就在李德立对他的别墅梦感到绝望时,一个转机出现了。
1894年,清政府在甲午海战中败北,李德立乘机请英国政府再次施加压力,这一招果然奏效,这一次,已经焦头烂额、自顾不暇的清朝政府终于屈服了。1895年11月29日,英国驻九江领事与浔阳道台双方签订协议,了结了这场十年未决的土地纠纷案。根据协议,李德立以极低的价格租得长冲谷一带,共约4500亩土地,租期居然长达999年。得到庐山的李德立想给这个地方取一个英国名字,那里原来的名字叫牯牛岭,于是,李德立给它取了一个英文名,Cooling,也就是凉爽的意思。
渐渐的,李德立的梦想便付诸了实践,越来越多国家的商人,传教士乃至中国的各界人士竞相到牯岭兴建避暑别墅,到1928年别墅总数达712栋。其中属于外国人的有518栋,属于中国人的有194栋。宛如万国建筑博物馆。每年夏天就有大批的外国人顺着长江流域,
来牯岭避暑。也因此以李德立为首的基督教势力一时甚嚣尘上,泛滥起来,庐山上仅教堂就有13座,教会派别16个。每年夏季,基督教传教士云集庐山,常达数百人。这些教会组织或举办讨论会,或开办培训班,或商议教会事宜,或传输宗教信义,或创立学校、医院和慈善机关,将宗教的触角延伸到庐山的每一个角落。
而今,牯岭街商店鳞次栉比,有邮局、银行、电影院、大会堂等,有接待国际国内旅游者的庐山大厦、云中宾馆、芦林饭店等,共有宾馆饭店、招待所、休养所30余处,还有西式别墅1400余栋,拥有接待旅客的床位13000多张,其中高档床位380张,仅1983年就接待了中外旅游者220万人次。牯岭——庐山的梦幻之城,它别具特色,也向我们展示了当时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历史遗留下来的美景,总是带着历史的厚重感,向我们静静的表达曾经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