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壤区划资料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与环境学院
资源与环境学院
17
土壤区
面积

万km2 %
通过上
一节指
标分析, 并采用 土壤区
东部森 林土壤
426
44.4
域、土
区域
壤地区、
土区三
级分区
制,把
全国共
分为3 个土壤 区域、 12个土 壤地区
西北
草原、 荒漠土 338 35.2 壤区域
和72个
土壤区
青藏高
山草甸、 草原土 196 20.4
(二)土壤利用的自然环境条件 :①区域水热气候 条件 ;②区域土壤类型组合 。
(三)社会经济属性:①区位因素 ,②土壤生产力 , ③人地关系 。
资源与环境学院
第四节 主要分区简介
• 一、土壤区域 • 二、土壤地区 • 三、土区
资源与环境学院
一、土壤区域
土壤区域是土壤区划一级单元。它反映我国 土纲组合群体结构与大农业生产的概括特征, 体现我国生物气候条件大范围的不均衡性, 及其所影响到的土壤性状与农、林、牧业布 局的重大差异,据此将全国分为三个不同的 土壤区域:Ⅰ.东部森林土壤区域;Ⅱ.西北草 原、荒漠土壤区域;Ⅲ.青藏高山草甸、草原 土壤区域。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高级单元的分布规律》
龚子同
在土壤分类的基础上对土壤进行了区划。
资源与环境学院
二、土壤区划的目的
土壤区划是根据土壤群体在地球表面组合的特征, 按其相似性或差异性以及在空间的构型进行地理区 域的划分。它是自然区划和农业区划的基础资料和 组成部分,为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发展农、 林、牧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土壤区划来认识各种土壤的性状和特点,并且 分析它们的地区特征,探讨不同地区土壤组合的规 律,以便我们在进行农业生产时能够做到因土利用 改良和因土经营管理。
完成1∶400万中国土壤区划图和中国土壤区划
资源与环境学院
3
一、土壤区划概况
年代
1982 1984
1996 1999
代表人 作品
席承藩、张 俊明 席承藩、张 俊明
龚子同
《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概要》将全国分为4大土壤区域、 15个土带、64个土区,
《我国的土壤》一书中,把全国土壤划分为两级,即土 壤区域和土壤区。全国共分为3个土壤区域和12个土壤 区
资源与环境学院
二、土壤地区
全国土壤区划二级单元。反映土壤区域内部生物、 气候条件不同引起较大范围地带性土纲或土类组合 的差异。据此将东部森林土壤区域划分出华南、滇 南砖红壤、水稻土(Ⅰ1)等6个土壤地区;西北草 原、荒漠土壤区域划分出内蒙古黑钙土、栗钙土、 棕钙土(Ⅱ1)等3个土壤地区;青藏高山草甸、草 原土壤区域划分出青藏东部亚高山、高山草甸土 (Ⅲ1)等3个土壤地区,共计12个土壤地区。
资源与环境学院
三、土区
国土壤区划三级单元。反映土壤地区内部生 物、气候条件或地域性因素(地形、水文等) 不同引起的土类或土类组合的差异。同一土 区内,具有比较一致的水热条件和土地生产 力,农、林、牧生产的配置和改良利用也相 近似。据此东部森林土壤区域共分44个土区, 西北草原、荒漠土壤区域共分20个土区,青 藏高山草甸、草原土壤区域共分8个土区,共 计72个土区。
资源与环境学院
二、土壤区划的特点
(一)技术性 (二)社会性 (三)具体性 (四)实用性
资源与环境学院
第三节 中国土壤区划的分区原则和 指标体系
• 一、分区原则 • 二、指标体系
资源与环境学院
一、分区原则
(一)土壤组合类型的结构和功能相似。 (二)制约或影响土壤地域分布的自然和社会经济
条件基本相同。 (三)改造、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提高土壤利用
资源与环境学院
三、土壤区划作用和任务
1、总结土土壤科学研究成果,全面认识土 壤的发生、特性、生产力、分类和分布规 律; 2、为农业生产服务,着重阐述生物气候特 点和地带性土类的地域差异,来估计土壤 资源和拟定农业发展方向; 3、推动土壤科学发展。发现理论问题的空 白点,从而提出新的概念与理论。
资源与环境学院
壤区域
土壤地区
华南、滇南砖红壤、赤壤土、水稻 土地区
江南、台北红壤水稻土地区 西南红壤黄壤水稻土地区 汉江、长江中下游黄棕壤黄褐土水
稻土地区 辽东、华北棕壤褐土潮土地区
东北暗棕壤白浆土黑土地区 内蒙古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地区 黄土高原黄绵土黑炉土灰钙土地区 甘新灰漠土棕漠土风沙土地区 青藏东部亚高山,高山草甸土地区
率和生产率的途径基本相同。 (四)自上而下多级分区与应用。高级分区级别以
土壤区域为基础,在区域以下可分地区、土区、 亚区、土片,最后至土壤样块。
资源与环境学院
二、指标体系
(一)区域土壤利用结构反映区域土壤利用的总体 格局,通常以各类用地土壤占土壤总面积的百分 比表示。主要指标包括农业土壤利用率和非农业 土壤利用率、复种指数、森林覆盖率等
第二节 中国土壤区划的内容与特点
• 一、土壤区划的内容 • 二、土壤区划的特点
资源与环境学院
一、土壤区划来自百度文库内容
(一)区划系统拟定 (二)自然条件分析 (三)土壤类型划分 (四)土壤资源评价 (五)区划方法选择 (六)区划原则确定 (七)区划图件说明
高等 级——产业部署; 低等 级——利用规划
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
第五章 中国土壤区划
• 第一节 中国土壤区划研究概况、目的及作用 • 第二节 中国土壤区划的内容与特点 • 第三节 中国土壤区划的分区原则和指标体系 • 第四节 主要分区简介
资源与环境学院
第一节 中国土壤区划研究概况、目 的及作用
• 一、土壤区划概况 • 二、土壤区划的目的 • 三、土壤区划作用和任务
资源与环境学院
一、土壤区划概况
年代 代表人
作品
公元 《尚书•禹贡 前5世 篇》 纪
《周礼》
1934 1946
《管子•地员 篇》
侯光炯和马 溶之
马溶之
1954 1959
《中华地理 志》
中国科学院
《尚书•禹贡篇》一书,就阐述了九州的土壤地理分布特 征、分类和肥力等级。
在《周礼》中,又根据地形、地势,在九大类的基础上, 进一步划分了五个类型区。 稍后,《管子•地员篇》进一步划分全国为3大类和25类土 地。 提出了研究土壤复区的概念,当时命名为土域。嗣后,逐 渐发展到区划系统 编制黄河流域土壤图和全国土壤区划图时,提出了土壤生 物气候区、土壤亚区、土壤复域和土链的区划系统,首次 将全国土壤划分为14个土区, 将全国土壤划分为7个土壤带,38个土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