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故居导游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霞客故居导游词
尊敬的各位老师,你们好,我已经准备好了,请问可以开始了吗?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非常欢迎大家来到徐霞客故居参观游览,我是大家的导游员小XXXX,我很荣幸陪同大家一起参观游览,下面将由我来为大家讲解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故居是徐霞客出生以及青少年时代居住的地方,它座落在江阴马镇南岐村,现有三进、两厢房,为明式建筑。1985年7月由国家拨款按原貌进行了修复,现存有三进十七间。1987年11月故居正式对外开放,徐霞客故居和晴山堂在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区由徐霞客故居、仰圣园、晴山堂及晴山堂石刻和徐霞客墓组成。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第一进——门厅。中间悬挂的是陆定一同志的亲笔题匾,这屏风上刻有北京大学著名教授侯仁之先生撰写的纪念文章。
这里是第二进——轿厅。堪称“一介布衣,千古奇人”的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生于万历十四年(1587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卒于崇愤十四年(1641年)正月二十七日,是我国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探险旅行家、游记文学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之一。他自幼便立下了“穷五岳”之志,从22岁开始出游直到53岁鸡足山病归,足迹踏遍我国今19个省、市、自治区,发现了黄果树瀑布,发现了茶陵麻叶洞,发现了长江正源是金沙江,提出了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三十多年间,他一路走来,就破壁枯树下,即燃脂拾穗记之,留下了60余万字的《徐霞客游记》,徐霞客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我们可以用四个精神来概括,那就是爱国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献身精神。
这是电子手翻书,它从领导评述、史海钩沉、霞客故居、霞客神韵、霞客艺苑、徐学活动这六个方面介绍徐霞客的整个情况。我们看到有《徐霞客游记》的电子书籍展台,大家可以用手指来翻看其书的内容,《徐霞客游记》之所以被称为奇书,首先徐霞客更注重山川地貌的忠实记录,内容来自于他的亲身实践,另外游记以优美的散文语言和日记体裁写成的野外考察,文字形象鲜明,文学色彩浓郁,与此同时又精确地描述了岩溶地貌和洞穴,还有峰林的形态,纠正了《禹贡》的错误,对当时的典籍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这里是第三进——正厅,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客厅。后院设置一组“游子见慈母”的雕塑,体现了徐霞客和母亲之间的深厚感情。徐霞客数十年的野外旅行考察,和母亲对他的鼓励和支持是分不开的。每次霞客远游归来,来不及卸去行装,就把沿途所带回的各种奇花异草、嶙峋怪石献给母亲,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及感激之情。
这是恢复的徐霞客卧室。徐霞客出生于一个封建家庭,他的婚姻嫁娶规则是极重门第的。他的一生中有四个妻妾,原配夫人许氏为江阴有名学者许学夷的侄女,但30岁就去世了,又续娶了罗氏,还有两个小妾。他与侍妾周氏最情投意合,周氏怀孕后,罗氏害怕她生子动摇自己的地位,以嫁婢女的方式把她嫁到了姓李的人家,儿子生下来后姓李,且由于他介于两朝之间,两姓之间,所以名
寄字介立。李寄对于徐霞客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徐霞客游记》的最后收集和整理是由李寄来完成的。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仰圣园。该园位于徐霞客故居和晴山堂之间,并将两者连为一体,形成占地20亩,内涵丰富、品位高雅,具有一定规模的徐霞客故里景观区。仰圣园是典型的江南园林,园内湖面开阔,体现了徐霞客故乡地处江南水乡的特点。环湖有曲廊、水榭、扇轩、廊桥及厅、亭等仿明式建筑,格调简洁朴素,追求文气雅致,体现了徐霞客“一介布衣”的身份和学养深厚的人文气息。而“徐霞客游记碑廊”就镶嵌于曲廊之中。碑廊集中展示了《徐霞客游记》中的名段佳句,由启功、沈鹏等为代表的当代著名书法家书写,共132个条目135块碑刻,书体以小字楷、隶书为主,兼及草、篆。碑廊的书法家阵容强大,代表了当今中国书法的最高水平。徐霞客游记碑廊是《游记》的精选本,是“会动”的《游记》,是赋予了艺术生命的《游记》。它与明代的《晴山堂石刻》古今合璧,互相辉映,必将成为中华民族的又一文化瑰宝而流传永久。
徐霞客故居文化最为深厚的当属晴山堂及晴山堂石刻。晴山堂始建于明泰昌元年(1620年)六月,徐霞客35岁时,徐母王氏身患重病,长久不愈,徐霞客四处求医,后偕同族人徐芳若入浙,过江山县清湖至福建兴化府之九鲤湖,于九鲤湖之西,见有仙祠,便问母寿,祁梦祠中,结果乃“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谶语。第二年,徐母的病经治疗果见转好,他就于当年为祝母寿而建了新的堂舍,并请人绘制了《晴转南山图》,题堂名为“晴山”,这就是“晴山堂”的来历。晴山堂建成不久,适逢徐母八十大寿,徐霞客又邀四方文人墨客如董其昌、黄道周、高攀龙、王思仁、张大复、陈继儒、陈仁锡、陈函辉等题诗作图,共庆母寿。
《晴山堂石刻》是明代262年间,由88位诗文书法大家用隶、楷、行、草为徐霞客及其先辈所题赠的94篇诗文墨宝汇集而成的。原为纸书,是年徐霞客开始请人镌刻于石,以示纪念。徐母逝世后,徐霞客为纪念贤母,又请人将表彰他祖辈而提撰的诗文、记、序、传志编次,并刻石砌嵌在晴山堂内壁,故称为《晴山堂石刻》。石刻内容可分为三大部分:称誉徐霞客祖上的诗文;赞扬徐母教子的颂词;记述徐霞客生平的史料。这是徐霞客除了游记之外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增添的又一光辉夺目的文化遗产。
现在晴山堂除了保存有76块石刻外,这里还塑了一尊“徐母教子像”,古人称“父母在,子不远游”,而徐霞客的母亲从小就教导徐霞客“志在四方,男子事也。即《语》称:‘游必有方’,不过稽远近,计岁月,往返如期,岂令儿以藩中雉、辕下驹坐困为?”可以说徐霞客的成就和他母亲的教导是分不开的。
徐霞客墓在晴山堂后院。仿明式移葬墓。1978年从前马桥中村头东首迁入,1985年按《徐氏宗谱》所附墓制图重建。墓地面积754平方米,墓圈青石砌就,高1.50米,墓围7.93米,土堆坟尖高0.37米。墓坐西朝东,竖有清初花岗石原碑,碑高1.20米,宽0.40米,碑顶横书阳刻“十七世”3字,中间直书阳文“明高士霞客徐公之墓”。碑前有青砖侧砌铺成的祭台,长6.20米,宽4.90米。墓园内遍植松柏花卉,并有鹅卵石小径环绕。
徐霞客故居还有一处不能忘却的遗迹——胜水桥。在徐霞客故居东南约100米处,有一座横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