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孔坚的生态景观与国外景观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俞孔坚:为中国城市景观建设号脉
来源:《中国地产市场日期:[2006-3-26]
-----------------------------------------------------------------
21世纪是城市化世纪。世界城市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这一趋势,将是新世纪的重要特征之一。大会主题“边缘上的景观”的提出表明,景观规划设计力求适应并促进21世纪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和历史进程,维护可持续的生态平衡环境。
不要将自己都不喜欢的景观垃圾倒在中国
俞孔坚教授是国际景观设计师,联盟世界大会举办近半个世纪以来的首位被作为演讲嘉宾出席大会的中国景观设计师。他用长达1小时30分钟的时间,作了《城市化与全球化边缘上的中国景观》的主题演讲。
他在演讲中批评并警告西方景观设计师和建筑师,在中国大地向他们敞开欢迎的胸怀的时候,不要对中国大地上的自然、人民、文化和“土地之神”视而不见,甚至藐视。将他们自己都不喜欢的、形式主义的“景观垃圾”倒在中国土地上。他告诫设计师们应该保持自己的职业道德。因为,当他们的服务对象,尤其是中国的开发商和市长们,目前还没有很明确的甄别能力的时候,很容易被张扬的、形式主义的建筑和景观设计所迷惑。他指出,西方景观设计师比中国设计师更有责任和义务,将他们自己国家的经验和教训,而尤其是教训,坦白地告诉给中国城市的决策人和开发商。
俞教授用大量出现和即将出现在中国大地上的西方设计师的作品,来说明上述警告,其中包括国家大剧院。俞教授说:“不要把你们的汉堡包、麦当劳、热狗、炸薯条等来应付和填塞处在景观饥饿中的中国大地。”
俞孔坚的演讲提出了“边缘上的中国景观”的三种含义:一是转变和过渡性。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价值观的转变,强烈影响和体现在景观中。二是危机和危险性。这种危险性体现在景观的社会和文化个性的丧失,生态完整性和安全性的丧失。如城市广场和建筑失去地方个性,河流和山水的自然系统被破坏。这种危险和危机反映了设计师的傲慢态度。三是机会和创新。边缘上的中国景观充满创新机会,这种创新绝不是寻求刺激和新奇,而是来源于谦逊的态度。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尊重自然,尊重人和尊重土地之神。
俞孔坚的报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被报以长时间热烈的掌声。直到大会结束的发言中,俞孔坚教授的“设计尊重自然,设计尊重人,设计尊重土地之神”的理念还多次IFLA主席和加拿大景观设计师协会主席高度评价,并多次援引。
极具危害的“城市化妆运动”症结种种
俞孔坚关于中国城市景观的思想,在他和李迪华合著的新书《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们交流》(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里,有充分的阐述。俞孔坚在国际景观设计师联盟世界大会上的主题演讲,正是这本书中的部分内容。只不过演讲是面对外国的
景观设计师,而这本书是面对中国的市长们和城市建设者的。
俞孔坚认为,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出现于中国的城市美化运动,在许多方面都与一百年前发生在美国以及随后发生在其他国家的城市美化运动,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尽管在社会制度上有很大的不同,但其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行为与症结都如出一辙。其典型特征是唯视觉形式美而设计,为参观者或观众而美化,唯城市建设决策者或设计者的审美取向为美,强调纪念性与展示性。这种城市化妆的盛行极具危害,已得到有识之士的关注并敲响了城市景观误区的警钟。
“城市化妆运动”在俞孔坚看来有如下症结:
“景观大道”。无论是北方大都市,还是南国小城;无论是三峡库区迁址新建的小镇,还是具有数千年历史的古都,许多城市都为建设纪念性和展示性的“景观大道”而大兴土木,它们往往以欧洲的巴洛克城市景观大道为模板,竭尽“城市化妆”之能事,强调宽广、气派和街景立面之装饰。这样的景观大道往往有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景观大道往往同时是作为车流干道来设计的,因此对步行的人来说是一道危险的屏障,隔断道路两侧的交通。第二,这样轴线性的大道。粗暴地划破了原有城市有机体的交流网络和纤细的肌理,从而使城市发生结构性破坏,造成功能性的混乱。第三,这样的宽广大道,往往拆迁大量居民,耗资巨大,又将传统风貌丢弃,同时破坏城市社区的社会结构,导致场所性与认同感的丧失。第四,由于其纪念性的要求,两侧往往要求布置大体量公共和文化性建筑,否则,无论从比例、尺度上,还是道路的视觉效果上,都很难达到规划设想,而这些建筑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从而在相当长的时段内,“景观大道”实属乌有。
“城市广场”。曾几何时,兴建城市广场之风在大江南北广大城市兴起,或“中心广场”。或“时代广场”、或“世纪广场”、或“市民广场”。为市民提供一些活动场所本是好事,然而,许多广场往往不是以市民的休闲和活动为目的,而是把市民当作观众,广场或广场上的雕塑,广场边的市府大楼却成为主体,整个广场成为舞台布景。观众是被置于广场之外的,最好在半空之中,否则,广场优美的几何图案便难以欣赏。如同路易十四从凡尔赛的舞厅窗户可以看到花园最好的图案一样,市府主楼是最好的观景点。因此,以“城市美化”为目的的城市广场的兴建可能带来以下几大问题:第一,无人空地,为广场而广场。由于城市美化的目的是为了展示、纪念及礼仪,而不是功用,因此,在许多城市中,就出现了为广场而广场的现象,白天烈日之下是一块连蚂蚁都不敢光顾的“热锅”,夜晚则是华灯下的一片死寂。即使是城市中心的广场,设计者和管理者也往往力图将商业活动,居民的日常生活排斥在外,以追求纯粹的形式美,广场成了无人空地。第二,非人性广场,缺乏对普通人的关怀。以“城市美化”为目的城市广场往往忘却广场是为使用者而设计的,这些使用者是普通百姓,他们是有人性的。他们既不是坐在市政大厦中俯瞰广场的市长,也绝不是坐在空调车内绕场一周视察的官员和富豪。而我们所常见的广场是无树荫供人遮阳,无安静场所和座椅供人休闲,铁丝网将人拒之广阔的草地之外,热衷于抛光大理石和花岗石铺地,却使市民举步维艰,雨雪之后。更成为不敢光顾之地。更有甚者,为图美化,广场上常可见悬崖险境。第三,金玉堆砌,以贵为美。把材料的价值与广场的质量视为同一,甚至将户外广场当作室内厅堂来做,刨光的花岗石地面,精雕的汉白玉栏杆,可谓集古今中外帝王都城及宫廷之美,昂贵之至。不惜巨资,修建大型喷泉、华灯以及各种如转动舞台之类的莫名机关,而往往又不堪客观的日常运行费,不得不闲置或偶尔做做展示。广场往往被作为搜奇猎趣的场所,模仿的图案化的城市广场,没有场所性和地方性特色,实际上是对城市形象和地方精神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