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对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对策素质教育最基本的要求是面向全体学生。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更强,学生一旦形成知识的缺漏,又得不到及时补救,那么学习后边的知识就更加困难。这样,随着年级的升高,学困生就将越来越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也就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此,研究学困生学习数学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如何转化学困生,是广大教师真正做到“面向全体”的关键所在。

一、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的成因分析

常见的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有四种:自卑、对抗、自负、戒备。

1.自卑。学生产生这种心理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思想、品质、意志、态度上的问题,有学校、班级的管理状况、学风问题,有教师的水平、品质和能力等方面的问题,还有家庭及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但一般的,是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负积累开始的。由于教师在教学要求上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发出“同一指令”,实行“一刀切”,致使部分学生“吃不饱”,另一部分学生“吃不了”。考试成绩公布出来,成绩好的同学受表扬,而成绩差的同学在校受老师批评、遭同学埋怨,回家又要挨家长训斥,时间长了,便形成了一种自卑心理,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对学习也就丧失了信心。

2.对抗。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他们的心理发展除了一般的共同趋势外,还存在着个别差异。由于老师们大多只顾着完成“教学

任务”,未能顾及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差异,教学进度快,作业量又过多,认为“要想成绩好,多练是法宝”,导致一部分学生觉得学习是一种极大的负担。尤其是部分学习目的性不明确的学生,更是如此。这样日复一日,他们便错误地认为学习是为老师、为家长而为,与自己无关,甚至把放弃学业作为对老师、对家长的报复,上课不听讲,作业不完成,对抗的心理便这样不知不觉地形成了。

3.自负。“成绩好的学生该表扬,成绩差的同学该批评”,这是大多数教师的看法。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成绩本来不错,由于他们平时受到的待遇常是表扬和奖励,产生了极强的虚荣心,一旦遇到学习上的困难,不愿向老师或同学请教,不懂装懂。时间久了,知识缺漏越来越多,最后对学习产生了厌倦心理。

4.戒备。学困生经过多次的失败和挫折,心理十分脆弱,而有些老师和同学又常以不变的眼光来看待一个人。有时学困生学习成绩有了点滴进步,却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和鼓励;一旦他们犯了错,又容易马上受到批评指责。于是,他们便感觉到老师同学似乎都不相信自己,而且处处在监视自己,常对老师和同学持一种猜疑状态。久而久之,与老师同学间形成一堵“精神之墙”,听不进教育,时时保持着一种戒备心理。

二、消除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对策

1.研究学困生的学习心理,“心病当用心药医”

综观上面所析的几种具有心理障碍的学困生,其行为常表现为

孤僻、冷漠、暴躁、不合群等。对于这类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注,细心地察觉,及时地掌握他们的行为变化,既要研究、分析他们的心理现状、变化原因,又要有的放矢地帮助他们矫正不良的心理。

2.为学困生营造一个团结、友爱和谐的班集体

多数的学困生学业不佳,常会受到来自各方的批评、指责,久而久之,对老师同学常有戒备的心理,甚至自暴自弃。因此,教师要注意在班级中营造团结友爱的氛围,使学困生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让他们明白:老师和同学时时在关心着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他们在群体生活及与老师同学的交往中,各种不良心理得到淡化和抑制。教师在活动中要注意捕捉、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如他们在活动中表现出一些特长、优点,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改变他们在同学心目中的形象,以此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通过情感“迁移”,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也感到“我能行”、“我会学好”,以此培养他们健全的心理素质。

3.尊重、爱护学困生,注意因材施教

尊重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是消除学困生不良心理情绪的有效办法之一。爱,才有尊重可言。爱的教育是转化过程中的一种最有效的“催化剂”。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并非迁就和听之任之,也不能因为尊重而乞求他们改正错误,更不能以尊重为借口回避对他们的教育。正确的做法应当是耐心说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严格要求学困

生,要严之有理,严之有度,若过分严格要求也就成了无效的要求。反复是他们转变过程中显著的特点,所以严中又要允许反复。针对学困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困难,教师可采用因材施教,实行差异教育。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教师必须加强对学困生的学习心理的研究,摸清不同的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疏导、转化。教师对学困生要给予更多的爱、理解和关注,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排除他们在学习上的心理障碍,使他们每个人在学校里都能“抬起头来走路”,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从而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