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水西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乡的水西马(散文三篇)
蔡泽栋
在黔西新城区迎宾大道转盘处,建有一座独具家乡特色的水西马雕塑,那马两只前蹄腾空跃起,两只后脚着地,双目圆睁,竖耳扬鬃,强悍有力。
每当我路过这里,总要停下步来,久久凝视,直到把这马看了个够,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家乡黔西出产的马匹,体小精悍,负重耐劳,善走山路,人称“爬山虎”。
历史上称水西马。
传说奢香夫人在乌骡坝养龙山得宝马一匹,骑至南京面君,并将此马献给明太祖朱元璋,朱皇上亲自赐马名为“飞越峰”。
自此,从明洪武六年(1373)年至二十九年(1396年)奢香摄职的二十三年中,每年都向明朝庭进贡水西马。
清雍正末,贵州学正陈匡士曾题诗赞水西马云:“电蹑云腾去不还,雾烟空锁养龙山;一从飞越登天厩,寂寞人间十二闲。
”
这首诗所写史实,大概就是奢香将水西马进贡朝庭,皇帝赐名“飞越峰”这件事。
诗中提到的养龙山,位于黔西城关镇民族村,小地名乌骡坝。
这里及周围乡村的人们喜欢养马,用来驮煤、拉车、赶集、运肥运粮,是山区人们必不可少的运输工具。
我喜爱水西马的原因,倒不是因为它曾享有御赐的名字,也不是因为当地有许多关于水西马的传说故事,而是因为它的勤劳、善良、温和、质朴、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高贵品
质,不由人不感动。
我十一岁那年暑假,随母亲去家住乌骡坝不远的姑母家,姑母家养有一匹棕黄色的小马。
看到表姐弟们骑它、喂它、给它刷毛,我感到新奇,伸手摸摸,马很温顺。
于是便和表姐弟们一起上山放马了。
不几天,我便学会了骑马。
在坡度平缓的山坡上,我们骑着马在草地上追逐,骑在马背上举起葵花杆学着小画书上画的杨家将打仗,怪有趣的。
傍晚,待牲畜们都吃饱了,我们便把割的草给马匹驮上,收牧回村。
我骑着马走在队伍前面,后边紧跟着四五个小骑手,当时就觉得自己像凯旋归来的将军那样,威风极了。
正在得意,不提防要下一个陡坡,我一下子从马背上滑下来,刚好就落在小黄马举起的前蹄下。
我当时被吓懵了。
要是小黄马那一脚踏下来,我的小命就报销了。
然而,小黄马的那只前蹄只是颤抖地举着,始终没有踏下来。
我从地上爬起来,忍不住抱着马脖子哭了。
一个场天,姑父让我骑着马和他一道去十来里路的沙窝赶集。
快退场时,天空突然阴云密布,天色立即暗了下来。
姑父看了看了天空,迅速地把一袋化肥分做两包驮在马背上,又把我抱上马背说:“今天会有一场大雨,你快骑马先走!”我看着姑父,迟疑着,我可不认识回姑父家的路啊!“快走!马认识路。
”姑父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大声说。
然后在马屁股上拍了一掌,小黄马便驮着我和那包化肥小跑起来。
大约
走了才几里路,瓢泼似的大雨便哗哗地下了起来。
不一会,我身上的衣服便湿透了。
雨越下越大,眼睛也睁不开,简直辩不清东南西北。
我伏在马背上,索性闭上眼睛,任凭马驮着我在泥泞的山道上跋涉。
到了姑母家,小黄马累得呼呼直喘气,浑身都被大雨淋湿了,连草料也不吃,水也不喝。
那天晚上,我病了,发着高烧,一连几天都躺在床上。
可我总记挂着小黄马,它是不是也病了呢?待病情稍微好转,我便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跑去马厩看望小黄马,可圈里空空的。
我问表姐、问表弟,他们的眼里含着泪,不说话。
姑母告诉我,赶集回来那天,小黄马病了,不吃东西。
以后,马肚子胀了起来。
有人说,这是马发水,马患上了这种病就要放水,于是用大钉子从马肚子上钉进去,活活地把马折腾死了。
听到小黄马的死讯后,我不禁痛哭失声。
许多年过去了,每当我看到在家乡崎岖的山路上驮煤、运物的马时,便会想到小黄马,便会对眼前这些不辞辛劳、默默奉献的水西马从心眼里感到无比亲切。
诚然,水西马远不如蒙古马高大、威武,也不如城市里养于公园、庭院供游人观赏、骑着留影兜风的马毛色鲜亮。
然而,我却由衷地喜爱它。
水西马虽然矮小,其貌不扬。
但饲养它的人们知道,山道上无言的岩石和路边的山花野草知道,它无需扬鞭,自会永远奋蹄扬鬃,展露出奔腾的雄姿。
即使是最长的路程,最
陡峭难走的山路,也经不起它四蹄的丈量。
我曾经写过赞美水西马的两首诗,一首为古体诗,刊载在2011年第四期《杜鹃诗刊》上,题为《水西马》:风驰电掣不寻常,一往无前向远方。
御赐美名成过去,爬山涉水仍奔忙。
小诗刊出后,觉得不够味,未能表达出自己对水西的喜爱之情,于是,又写了一首新体诗,刊登在2012年第四期《花都》标题仍为《水西马》:
徐悲鸿的《奔马图》中
不知是否有你
矮小的身躯
难免被画家的目光忽视
然而,巍峨的黔西北大山
你能“飞越”
陡峭崎岖的山路
你行走自如
深山里坎坷的日子
炼就了你吃苦耐劳的意志
成年累月的攀登
磨砺了你坚强的四蹄
御赐的名字
早写进厚重的历史
神奇的传说
也搜入铅印的方志
可你不愿世袭祖辈的功绩
只想从它们的足音中寻找启示
你始终依恋着高原山区
把山民们的嘱愿郑重驮起
用无数蹄花的音符
组成奔腾的旋律
以无数个艰苦跋涉的日日夜夜
谱写着生命的价值
马铃叮噹,高原上
一队队负重的马帮
站成了一排排山的剪影……
如今,我的家乡黔西和周围县市都通了高速,县内各乡、镇、村寨都修通了公路,各式各样的汽车,摩托在高速路和乡村公路上奔驰,运送东西都是用车。
人们出门、赶集,也是坐客车、公交车、小车、出租车、摩托、电动车,方便极了。
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加快了人们生活的节奏,“行路难”“山间铃响马帮来”已成为历史,古驿路上人揹、马驮的辛酸已不复存在。
乌骡坝及其周边那些养马的农户也不再养马了。
除在旅游景点、跑马场还有少量马匹为游客提供服务,坡度陡峭的地方还需用马匹运送物品外,再也看不到成群结队的水西马了。
但水西马为家乡人民做出的卓越贡献,是人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我与自行车
自行车又叫单车、脚踏车,是一种两轮的交通工具,骑在上面用脚蹬着前进。
“一匹马儿真正好,不喝水来不吃草,骑在上面用脚蹬,拽着耳朵向前跑。
”
这条谜语是学生时代听老师说的,但那时农村的孩子只是听听,觉得好奇而已,根本不知道自行车是什么样子。
自己当教师后,因长期在农村学校上课,山路崎岖,用不上自行车,也买不起。
1987年调黔西师范后,学校离县城中心有四五里路,步行买米买菜都不方便。
当时凡住学校里的人,无论男女、大人、小孩,几乎都会骑自行车。
自己的孩子在黔西二中上初中,也吵着要一辆自行车,于是,凑了一个半月的工资,买了自行车。
孩子每天骑着自行车上学,放学,高兴极了。
一天中午,孩子刚骑车上学不久,便有人到家里告诉我说:“你家孩子骑车把人家的单车撞坏了,人家不准他去上课,你快去看看!”我赶到现场,原来是三个大男人骑车从城里到盆景场买盆景,孩子看到三辆并排而来的单车,
一下子慌了,自己骑的车子和其中一位的单车相撞,撞断了对方单车的一根钢丝,人家要求赔偿新车,并且说,这是正宗的凤凰牌单车,黔西根本没有卖。
我答应维修,对方又说,黔西根本没有凤凰车的零件,要求给一百元,他帮忙运到贵阳修理。
最后好说歹说赔了对方七十元钱,刚好自己一个月的工资。
事后,家里人和学校里的人都觉得我太冤,换一根钢丝只需五元钱。
我自己也觉得自己没能耐应付这类事,只能自认倒霉。
星期六晚上,自己躺在床上翻来复去睡不着,把赔款的经过回忆了一遍,构思成了一篇短篇小说,分别寄毕节地区文联主办的《高原》和省文联主办的《山花》。
稿件寄出不久,《高原》1990年第二期以《老卢》为标题刊登了这篇小说,《山花》1990年第11期以《赔款轶事》为题也刊载了这篇稿件。
由于自己写文章写得太真实,把对方的言行举止都作了逼真的刻画,人家就拿着书跑到学校找领导告状,说我侵犯了他的人身权利,是对他的人身攻击,不依不饶。
领导毕竟是领导,颇善于排解此类事端。
待看完小说后“哈哈”一笑说:“老伙计,人家写的是小说,不是新闻报道,不针对任何人。
小说是属于文学艺术,是可以虚构的。
艺术来源于生活,人家把生活变成了艺术,这不存在人身攻击,也不算错!我看息事宁人算了。
”领导的一番话句句在理,无可辩驳,把一场闹得沸沸扬扬的风波平息了下来。
自行车惹的祸让我赔了钱,也给了我写小说的素材。
虽然自己
得到的稿酬把赔出去的七十元钱找了回来,但给学校领导增添了麻烦,自己总感到内疚。
荀子曰:“不知戒,后必有”,为了不再因写小说惹事生非,我在写了十几个短篇之后,自己给自己叫“停”,改写散文、诗歌,不再涉笔小说。
退休后,我到水西私立中学任教,自己也买了一辆“永久”牌自行车,每天骑着上下班。
水西中学初办时期,校门前面有一段约200米长的田坎路,每逢下雨,又稀又滑。
一次,自己从车上连人带车摔倒在稀泥里,全身衣服、鞋袜全是泥浆。
侥幸自己骑的是“永久”牌自行车,自己和车都经受住了考验。
应聘到树立中学任教后,最初学校校址在粮食局饲料厂,骑车上下班都经大街,路面既好走,又可以附带买米买菜回家,方便极了。
一年后,树立中学高中部搬到穿心寨校址(现为文化路),进校的几条路又都是泥巴路了。
从教室到校门的路很陡。
一次,上完夜自习后,我骑车回家,恰逢刚下过一场雨,路面太滑,自行车下坡的速度太快,我赶紧捏刹车,谁料自己一个倒栽葱从车上摔了下来,把后面刚下夜自习回家的师生们都吓得叫起来,赶忙跑上前来扶我。
庆幸的是我一翻身从地上爬起来,搓了搓手上的稀泥,又骑上车赶路了。
在水西中学、树立中学任教的11年里,我骑了11年自行车。
白天骑着自行车上班下班,晚上骑着自行车上、下夜自习,平时,还要骑着自行车上街买米买菜,自行车成了我
最亲密的朋友。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一》),在树立中学任教10年后,我再一次退休,当从电视上看到老年人因跌倒造成的种种伤害后,我毅然决定,告别骑自行车的生活,把跟随自己十几年的自行车送给了一位清洁工人。
最近,电视新闻上又报导说,骑自行车既环保,又健身,值得提倡。
于是,我又有些怀念我骑过的自行车了,但怀念归怀念,毕竟自己是年过古稀的人了。
自行车虽然给自己带来过愉悦,让自己上下班少跑路,但也曾三次给自己带来险情。
俗话说:“事不过三”,“不怕一万,只怕万一”。
原来骑车是为了上下班赶时间,才以车代步,现在退休赋闲,还是安步当车为好。
2017年7月20日
管住自己
我们当教师的教育学生时,最爱说的一句话是:“要自己管住自己,管好自己”。
其实,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学生,也适用于教师及一切人。
管别人容易,管自己很难。
管一时一事容易,管一生一世很难。
当面说管住自己容易,无论何时何地都能管住自己却很难。
管千军万马、千家万户容易,管一人一己、一家一户很难。
我们从电视新闻上看到、听到,许多有来头的人在管别人时,有成套成套理论,有很多很多方法。
拟规划、定制度、贴公告、设奖惩、办讲座、作检查......
在大庭广众之下,慷慨激昂,说得头头是道,句句在理,说的比唱的还好听;背地里,却阳奉阴违,直到事情败露,人们才看清他们的真面目。
同样,有的教师,学生们称赞不已;而有的教师,学生们则嗤之以鼻。
什么原因呢?那就是教师本人管没管住自己的缘故。
管住自己,就要管住自己的嘴,管住自己的手,管住自己的脚,管住自己的心。
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不吃,不该喝的不喝,不该说的不说。
俗话说得对:“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人生的许多疾病,都是从不注意饮食或不注意饮食卫生引起的。
另外,“吃人的嘴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吃了别人的东西,就会替别人说话,听别人摆布,因此,不该吃的、不能吃的,不该喝的,不能喝的,都不能乱吃乱喝。
同样,一句不能说的话,不该说的话,脏话,流话,骂人的话,挖苦别人、嘲笑别人的话,有伤别人尊严的话,抬高自己、贬低别人的话,都会引人反感,甚至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因此,管住自己的嘴,使“恶言不出于口,邪行不及于己。
”(汉桓宽《盐铁论·毁学》)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不拿,不该要的不要,不该摸的不摸,不该伸手的不伸手。
“手不摸虫虫不咬手”,“拿人的手软”,拿了别人的东西,便会听别人安排、指使,说不该说的话,做不该做的事。
“伸手容易缩手难”等到想缩手时已为时过晚,后悔莫及。
管住自己的脚,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走的地方不走。
酒吧、网吧、歌厅、舞厅、吸毒色情场所、赌场、股票市场、不了解国情民情的国家和地区,最好都不要去、不要走。
因为去这些地方,如果一
脚踏虚,便会陷了进去,以致不能自拔。
管住自己的脚,站得稳,行得正,走得直,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步步实实在在,平平安安。
管住自己的心,不该想的不想,不该看的不看,不该听的不听,不该玩的不玩,不该占的便宜不占。
要知道“天上不会掉下馅饼”,不可想入非非,心乱了,行为也就乱套了。
不该看的、不该听的,如果看多了听多了,自己就会相信以致上当。
不该玩的也去玩,不仅“玩物丧志”,而且也很危险。
“志正则众邪不生,心静则众事不躁”(《三国志.魏书.徐胡二王传》)。
管住自己的心,心平气和,一生坦然自如,清清白白,正所谓“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
”
如果每个学生都能管住自己,那就是好学生;每个教师都能管住自己,肯定是好老师。
同样,如果每个人都能真正地管住自己,管好自己,严于修身,严于律己。
那么,人人都遵纪守法,举止文明,言行规范,品德高尚,社会就会更加和谐、安定,国家就会更加兴旺发达、繁荣昌盛,我们的民族便永远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