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小自考)

学前教育研究的特征
1、研究对象的主体性 2、研究内容的广泛性 3、研究背景的开放性
一。学前教育研究价值;
1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孩子 2可以帮助我们探询科学的教育理论于方法 3可以帮助我们及时纠正教育实践中的偏差
二。学前教育研究的目的;
1描述 2解释。 3解决问题
三、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
教育性、伦理性、实用性、可行性、适宜性
四、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
1、确定研究问题 2、制定研究计划和工作计划 3、收集研究资料 4、整理和分析资料 5、形成研究结论 6、撰写研究报告
五、学前教育研究的的类别:
1、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2、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 3、个案研究和成组研究 4、质的研究、定性研究、量的研究
第二章
六教育研究问题:
1专业的问题 2教育领域的问题 3是具体的问题 4答案必须存在
七,确立研究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八教育研究的选择范围 1教育本质 2教育功能 3教育组织 4教育政策 5教育内容 6教育方法与教育技术 7教育者 8受教育者
九 教育研究问题的来源:1教育实践 2教育理论 3科研规划
十、树立研究问题的基本原则:1意义性原则 理论和实践意义 2可行性原则 主管和客观 3创造性原则 内容、方法或研究角度的创新、问题具有生长点
十一研究问题确立的步骤
1界定研究现象 2初选研究问题 3初探研究问题 4界定研究问题 5陈述研究问题 6论证研究问题 7修改研究问题
十二。查阅文献的主要步骤1确定于研究问题有关的关键内容 2
十三、查阅文献的基本原则:1查阅文献要全、准、真、勤、思 12、查文献综述的方法:1顺序查找法 2倒查法 3回溯查找法 4循环查找法 5即期积累法
十四。文献综述;就是在广泛调查研究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将有关的信息综合起来,并在研究报告中对选题范围内已有文献写出评述
十五。量的研究;是一种对事物可以量化的步伐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直接关于该事物的某些理论假设的研究方法
十六。量的研究的优点
1标准化,精确化。 2结论具有推广性 3适合大规模的调查 4排除研究者对研究的影响
十七、抽样的含义:是从一个指定的群体中选择样本的过程。
目的是使该样本准确的代表总体。
十八、抽样的要求; 1界定总体界限 2样本具有代表性 3合理的样本容量 4事宜的抽样方法
十九。抽样方法 1简单随机抽样 2系统抽样 3分层抽样 4多级抽样 5整体抽样

6有意抽样 7方便抽样
二十。p83 1因变量: 2自变量: 3控制变量 4连续变量 5间断变量
二十一。测量;根据一定的法则,将事物的某种属性数量化的过程。
二十二;测量的分类 1类别量表 2等级量表 3等距量表 4等比量表 5模糊量表
二十三、常模参照测量:通过把个体的分数与其他个体分数想比较来诠释个体分数。
二十四、误差含义:指的是与测量目标无关的任何一种变量或多次测量结果不一致所造成的不准确的结果。
二十五;效度含义:测验或其他能测到的其所想测量的特质或功能的程度。
外部效度;研究结果能推广到其他情景与演变的程度
内部效度;p93
表面效度
二十六、信度含义:指研究所测得结果的可靠性与稳定性,亦指对同一事物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测量,其结果的相似程度。 21、信度的种类: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评分者信度
二十七量的研究的基本步骤;1确定研究问题 2在探究的基础上,就好已有的理论结合想象力提出假设。 3对研究假设所涉及的明天惊喜操作化定义 4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研究等方法等收集资料 5分析和研究资料,概括研究假设
二十八 量的研究收集数据的方法
观察 访谈 实验 问卷 评定 量表

二十九。实验研究的优点和局限:P105 1、可以人为地创造条件,对某些在自然观察中不容易观察到,或者不容易比较集中观察到的情景现象进行研究,从而扩大研究范围。 2、由于实验研究要求比较严密的程序组织研究,所以它便于重复验证,提高结论的科学性。 3、实验研究要求预设实验条件,把变量明确区分,加以控制,并对测量的事物明确规定操作定义,使研究者便于测量,这样测得的结果往往能更加说明问题,更加可靠和精确。
三十·实验研究的基本过程;1实验假设 2实验被试(有代表性) 3实验变量 4实验控制 5实验步骤 6实验结果 7结论
第六章
三十一调查研究的特点 1广泛性 2间接性 3难控制性 4现实性
三十二 调查研究的基本类型; 1关系调查 2现状调查 3发展变化调查 4原因调查
三十三调查研究的具体方法 1历史法 2文献法 3抽样法 4重点法 5典型法 6普查法 7内容分析法 8访谈法
三十四问卷设计的编制程序 1草拟问题 2归类分组 3写出简函和填答说明 4列出基本资料填答栏 5结束 三十五编制形式;1开放型 2半定案型 3封闭型
三十六、问卷编题中注意事项:多重否定、多重含

义、意义诱导 第七章


三十七、量的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标题、署名(作者和单位)、摘要(全文的百分之二 在150到200之间)、关键词、文献综述、问题、假设、研究方法与过程、结果(研究报告的中心)、讨论、结论、小结、参考文献。。。
第八章
三十八质的研究 是指研究者自己本身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的情况下采取多种收集资料的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的探究
三十九质的研究特点 1在研究背景上 在自然的情景中进行 2在资料类型上 多以文字形式的描述的资料 3目的上 重视对意义的诠释理解 4结果上 具有现象描述的特征 5理论形成方式上 自上而下的归纳法 5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关系上 互动
四十,质的研究的基本过程 1界定研究现象 2了解背景知识,构建结构框架 3选择研究对象,收集研究资料 4分析资料,构建理论 5撰写研究报告

第九章
四十一。观察法的含义,研究者按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的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连续的直接观察,并进行准确具体和详尽的记录,以便全面而正确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收集有关资料加以分析解释,最后获得对研究问题的认识
四十二。观察法的要素,观察者,观察的手段,观察的对象,观察对象的状态
四十三。科学的观察法必须具备的条件。
1有一定的研究目的和方向,观察对研究问题有有意义的事物。
2有一定的理论准备,有较详细的观察记录和计划
3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进行的感知活动,就是说人们对发生的情景不加以控制,不加以干预
4研究结果是必须是可以重复试验的,能概括研究对象的一般 特征
5观察者要收过专业训练,观察者的素质和水平关系到研究的成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