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聋校全纳教育语文课堂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聋校全纳教育语文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11-12-01T14:00:25.84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2年第1期上供稿作者:宫伟杰

[导读] 全纳教育是一种持续的教育过程,即接纳所有的学生,反对歧视和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

宫伟杰山东省昌邑市特殊教育学校261300

摘要:全纳教育是一种持续的教育过程,即接纳所有的学生,反对歧视和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聋校作为一个特殊的教育机构,多年来一直采取封闭式教育,在普通教育日新月异的情况下,要使所有聋生真正融入健听生中,接受与健听生同等的教育,就需要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与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加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促使他们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真正实现教育上的全纳。

关键词:全纳教育聋校语文课堂教学

全纳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潮,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其基本原则是: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教育必须考虑到这些特性和学习的广泛差异;学校要满足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学校要接纳所有儿童,反对歧视。

我们学校于2006年春天与邻近的普通小学联合,进行了融合教育实验(全纳教育的前身),目的在于使聋生融入健听学生中,进入他们的学习环境,与他们共处并合作,消除健听学生对他们的歧视和排斥,以提高聋生各方面的素质,为他们真正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打下基础。鉴于当时的条件,实验班级授课采取了两种形式:体育、美工、微机课以及活动课在普校由结对班级的教师讲授,语文、数学等文化课仍在聋校进行。

多年来,聋校的课堂教学一直采用传统的“授人以鱼”及“填鸭式”教学法,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方法单一;加之聋生因听力障碍,接受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限,思维的连续性差,常常是一节课讲完,教师口干舌燥,学生却收获甚少,有的同学甚至一问三不知,更有甚者到毕业时仍写不出一篇语句通顺、意思连贯的作文。而在普校,课程标准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最终把他们培养成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的主体,归根结底即达到学生自能发展的目的。现行的全纳教育,也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因材施教,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指导下,促进学生参与,引导学生协作,鼓励学生创新,允许学生失败;教学设计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采取合理的课堂管理办法,增加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由此可见,传统的聋校课堂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教育的发展。

我作为一名聋校语文教师,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从分类教学到随班就读,再到融合教育,一直进行着课堂教学实验与改革。在这个过程中,还借鉴了普校的新课程标准、阅读教学及自能课堂的有关理论,反复尝试、改进,摸索出了一套聋校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既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有助于全纳教育的发展。

一、熟读课文,大胆质疑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聋生因听力障碍导致阅读困难,思维发展缓慢,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差,学习能力差。要想发展学生的语言与思维,培养其学习的能力,阅读是最有效的方法,因为阅读的过程是学生积累语言的过程,也是学生修改自己语病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的过程。因此,学习新课文前,可首先布置学生读课文,借助字典扫除阅读障碍,提醒学生注意阅读过程中的停顿和重音,做到有表情地、熟练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课堂上,可采取多种形式朗读,如教师领读、学生个别读、小组齐读、师生同读等。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读的兴趣和习惯,发展学生的语言,同时也能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一步了解,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并有目的地去探究。在读的过程中,学生会有不同的发现:有的同学会发现某个词语的意思不明白;有的同学会发现某个句子的语序和原来学的不一样,像“把”字句和“被”字句;有的同学会发现今天的生字有一个和以前学的字有相似之处(形近字);还有的同学会发现课文的内容自己非常熟悉,像聋校语文第九册第十八课《捉鱼》,很多同学有相同的经历……接下来,让学生把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并把问题写在黑板上。对有发现的学生,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激发其积极性,同时也能激励其他同学认真思考,发现问题并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在老师引导下,在其他同学积极情绪的影响下,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阅读、发现并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发现,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最重要的是,每个学生都是快乐的。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我们认识到: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是构成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因素,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意识及主体能力,就是说,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要想让学生主动学习、自觉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乐学、好学,主动去学习,主动去探索,做学习的主人。建构主义教学观也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应是认知行为的主体,而教师是行为的主导;教学的内容应与学生的经验世界和建构活动发生作用;学生从原有的经验世界中,组织起相应的建构原材料,自己去提问题、选方法和探索验证,去进行表达、交流和修正,从而有效地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进行有目的、有选择、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从而实现自主性发展。自主性学习的观点从根本上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培育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进行能动的学习,即主动自觉自愿地学习,实现教学最优化。

课文读熟后,学生发现的问题都摆在黑板上了,接下来就是让学生积极思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工具,寻找问题的答案。学生思考的过程也就是新旧知识联系的过程,新旧知识的联系沟通了,问题的答案也就有了。需要强调的是:学生自主探究需要时间,这就要求教师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增加学生学习的有效时间。当然,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并不是淡化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的指导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以适时适当的方法指导,并给以鼓励,给以提醒和帮助,使学生的思考能顺利进行,而不致于被某一个问题困住,打击其学习的积极性。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能建立多向通道,增加信息来源,教学效果远比讲解提问方式要好。因此,分组合作是我在课堂教学中一直使用的方法。我将班内学生依据听力、智力、学习能力及其潜能分成了几个学习小组,优、中、差生适当搭配,把个人探究、小组讨论、互帮互助、全班交流等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探究、交流的时候,要求各成员各抒己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得出不同的答案;学习较优的同学要引导学习较差的同学,在帮与学的过程中共同受益;或是由此学生做彼学生的“老师”,为不懂者解答问题,给学生充分的展示个性的机会。学生发言时,不管对与错,其他同学都要掌声鼓励其积极性,使每个同学都得到同伴的鼓励和认可,这样,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