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唐代爱情题材诗歌中的桥意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析唐代爱情题材诗歌中的桥意象
【内容摘要】:桥意象在唐代的很多诗歌中出现,它表现了很多的主题,本文仅论述桥意象表现爱情之一主题。本文从“桥”的起源以及“桥”象征爱情主题的起源入手,接着写了桥是唐代诗歌爱情主题的真实见证的三个方面:夫妻爱情的浓情眷恋,情人悲欢离合的艺术载体,恋人相思等待的情感纽带。最后写了唐诗七夕诗中的鹊桥意象。桥意象见证了爱情的悲欢离合与坚贞执著并对其进行了真诚歌颂,【关键词】:唐诗爱情桥意象鹊桥
前言
一,写这个论题的缘由
作为一种诗歌题材,就如明月,柳枝一样,在中国古代诗歌中为题材的诗歌非常多,如《迢迢牵牛星》、《长干行》、《诗经·秦风·蒹葭》等等。桥也有很多的名称,如断桥、鹊桥、浮桥、舟桥等。在唐代,以桥为意象的诗歌很多,据《全唐诗》进行了初步统计,结果显示,唐诗中共出现“桥”字1856次,除掉“鞍桥”“桥山”“桥梓”等与桥无关的诗,唐诗中以桥为题者,如“赋得浮桥”、“石桥”、“升仙桥”等内容与桥有关的诗1096首,约占《全唐诗》诗歌总数的五十分之一强。
在如此多的与桥有关的唐诗中,桥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具备了许多耐人寻味的象征意义。这些唐诗中的桥意象表达了不同的主题: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对友人的祝福,对恋人的思恋,对人生的感慨,对历史的感伤等等。桥意象是唐代诗人很多主题情感的象征物,
研究桥意象有很重要的意义。现在有很学者对唐诗中的桥意象做了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不过很多研究成果都是在总体上论述和概括桥的象征意义,单单从爱情题材诗歌中研究桥意象的还比较少。因此,对爱情题材诗歌中的桥意象研究是有必要的。
二、现已有的桥意象研究的文献
现在有关于桥意象研究的专著很少,如:
周新成的《中国桥文化》和《中国桥美学》,从建筑学角度论桥的专著,图文并茂,资料丰富,说明详细;集艺术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是难得的雅俗共赏的科普读物。
云清芝的《论唐诗中的桥意象》,这片论文比较完整的论述了唐诗中的桥的象征含义,从桥意象的起源开始,分别从实实在在的桥,审美含义的桥,历史的桥,心灵的桥等方面对桥意象进行了赏析。对唐诗中桥意象研究的很到位。
曹静宜的《古诗词中“桥”意象的探索》,简单的从桥的作用、形态、与人类的关系几个方面对“桥”在古诗词中的意象做了剖析和总结, 通过对它们的挖掘,让更深刻地了解作家体现在作品中的情感。但是分析太简单,不够深刻。
郝丽梅和何尊沛的《浅析古典诗词中的历史名桥意象》,只是简单的通过着重分析四个较为突出的历史名桥意象,即朱雀桥、二十四桥、灞桥和断桥。从这几座名桥的描写中突出桥意象的情感意蕴,读者从中可以窥见其展现的吊古、感时、怨别、爱恋等情感体验和审美理想。但是单写爱情这一主题的内容不多,只是带过而已。
向丽的《说不尽的桥——论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桥文化》着眼于中学语文教材中桥意象的多层次解读,对桥所展示的文化信息做了较为详细的梳理,有一定的学术意义与文化价值。
张晶和周晓琳的《试谈中国古代文学的桥意象》,大致上概括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桥意象,表现了桥作为构成画境的元件,感伤情怀的艺术载体,通往理想境界的艺术符号等的功用。此文只是对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桥意象做了简单的概括,不详细。
张连举的《站立是诗卧如画:唐代咏桥诗读解》分别对灞桥、渭桥、天津桥、二十四桥、枫桥等进行了解读,但分析不够深刻。
夏维波和杨宇的《中国文学中河桥意象与性爱主题的文化阐释》,这片论文论述了“隔河情结”与“河桥意象”两个模式。“鹊桥神话”和“尾生传说”两个民俗故事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隔河情结”逐步形成的过程。河桥意象在文学中成为一个与性爱主题密切相关的文化原型。
谢巍琦的《唐诗中的桥文化》,此文写的是唐代诗人用诗歌来表现桥梁的形状、性质、材料、方向等,这和桥意象分析有了一点出入,写得非常简短,分析不深刻。
文娟的《古典诗词中桥意象的审美功能和文化意蕴》一文,将桥与其它意象组合所带来的审美意蕴进行了分析,重点从思亲怀乡、困境感伤、历史沉思三个方面对其文化意义做了细致的论述,较有代表性。另外散见于报端、杂志的有关桥方面的文章,大多述其一端,如《汉中古桥知多少》、《绍兴古桥》等,就不一一举例了。
正文
一,桥意象的起源
(一)“桥” 释义
《说文解字》:桥,水梁也。从木,乔声。骈木为之者。独木者曰杠。《新华字典》的解释是:“架在水道上或空中利于通行的建筑物。”《史记·秦本纪》宁新中更名安阳,初作河桥。如刘禹锡《浪淘沙》:“洛水桥边春日斜”; 唐· 杜牧《阿房宫赋》:“长桥卧波”。
桥为动词的时候有架桥,修桥的意义;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桥孙水,以通邛都”。还有桥通“矫”。纠正的意思;如《荀子·儒效》:“以桥饰其情性”;《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掉指桥以偃蹇兮”.
桥为形容词时,通“乔”,高。在《诗·郑风·山有扶苏》有说到“山有桥松,隰有游龙” ,《庄子·则阳》“于是桥起”,其中的桥就是高的意思。
(二)桥意象表现爱情主题的起源
最早我们追溯到《诗经·大雅·大明》中“造舟为梁,不显其光”。诗中写武王之母太姒来归之情,文王亲自迎亲于渭水,渭水无车,于是立即“造舟为梁”,以通亲好,显示了文王对太姒女的真挚感情。
《庄子·杂篇·盗跖》中写到:“尾生与女子期(约会)于梁(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这里表现了这个男子对爱情的至死不渝。此后“抱柱”也是一种守信约的象征,多形容男女之间的感情。
乐府诗歌《长干行》中“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表现了夫妻婚后的热恋和恩爱,山盟海誓,如胶似漆。
《古诗十九首》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晏小山的“梦魂惯得无拘束,又踏杨花过谢桥”。
秦少游的“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白蛇传》中许仙与白娘子在断桥边相爱,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鹊桥相会。
诗人们都把桥当成一种传递情感的媒介,人们通过桥的沟通作用,突破一种地域上的阻碍,更打破了一种身份、地位、阶级的差别,追求一种浪漫、美好的感情。人们在桥上,桥下,桥边伤心、难过、喜悦、激动,表达他们“抽刀断水水更流”的深情缱绻之情。
二、桥是唐代诗歌爱情主题的真实见证
“桥”,首先映入我们脑海中的当是中国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中早有的许仙和白娘子西湖断桥相会;牛郎织女天河鹊桥相会。原本担负着交通运载使命的桥已超越了它现实态的意义,幻化成横跨天宇、遥接星辰的鹊桥,传递着真挚的感情,表达着人们对恋人的良好祝愿,成为爱情之河上最光华的彩带。因此,“桥”的第一个意象应该是男女之情,爱情的象征。唐诗中以桥意象为中心的爱情诗篇非常多,如:美女渭桥东,春还事蚕作。(李白《相和歌辞.陌上桑》)
回首渭桥东,遥怜树色同。(刘希夷《采桑》)
我欲升天天隔霄,我思渡水水无桥,我欲上山山路险,我欲汲井井泉遥。(顾况《相和歌辞。短歌行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