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识—权力”解析福柯的主体理论

合集下载

福柯的"权力"与"主体性"到底指的是什么?

福柯的"权力"与"主体性"到底指的是什么?

福柯的"权力"与"主体性"到底指的是什么?如果说福柯的研究有一个总主题的话,那就是:权力和知识是如何互相作用从而产生人类的主体性或者自我的。

即福柯眼中人的主体性(我们对自己的看法、我们对别人的看法以及别人对我们的看法)是如何在权力和话语中产生的。

福柯认为现代西方社会的特点是三个"客体化"模式,而客体化的过程也是建构主体的过程。

这三种模式分别是:分隔实践(dividing practices )、科学分类(scientific classification )和主体化(subjectification)。

实际上它们并没有听起来的这么复杂和深奥。

1、分隔实践模式根据正常与异常、心智健全与精神错乱、被允许与被禁止的不同将人进行划分,由此筛出囚犯、疯子和精神病患者,社会赋予他们以特殊的身份,并按照特殊的身份去认知他们,而他们也会按照特殊身份进行自我认知。

在《疯癫与文明》中,福柯阐释了人们建构"疯子"这个身份的过程,在福柯看来,对疯子的定义也使监禁疯子的行为合法化了。

2、科学分类通过人文与社会科学中的理论和实践来对人进行定义或客体化,使其成为一个客观的被讨论对象。

比如通过一些手册(例如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的诊断标准来定义精神病人所患的疾病。

因此,我们很容易发现,像"精神分裂症"这一标签起到的往往是对人下一个总定义的作用:这是一个精神分裂者。

同理,福柯在《临床医学的诞生》中指出,19世纪迅速崛起的人文学科开始将人类的身体视为一种用来被分析、被标签定义以及被治疗的对象。

福柯认为这一点在今天的现代医学中仍然普遍存在。

3、主体化区别于前两大模式,主体化模式指人们主动将自己构建为一个主体的方式。

福柯在《性经验史》中研究了自我理解的诉求如何引导人们向自己和他人坦诚地表达出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欲望和感受。

如此一来,我们便陷入了权威人士编织的权力关系网络中,这些权威人士包括医生、精神病学家、神父。

福柯的权力与知识论述

福柯的权力与知识论述

福柯的权力与知识论述福柯是当代西方哲学思想中的巨匠之一,他的权力与知识理论备受关注。

那么,福柯如何阐述权力与知识的关系呢?一、权力的概念福柯将权力定义为一种关系,是一种存在于人际交往中的力量。

它并不是某种单一的物品或实体,而是指多种力量之间的互动。

在福柯看来,权力是社会生活的基本要素。

它不是对人民的控制和压迫,而是在每个人的身上,体现在他们所做的事情中。

福柯认为,我们不能摆脱权力,而只能尝试理解和控制它。

二、知识与权力的关系福柯认为,权力和知识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在他看来,权力和知识是互相依存的,权力不可能脱离知识而存在。

而知识代表着一种力量,可以用来支配和控制人们的行为。

在某种程度上,知识可以被视为权力的一种形式。

三、历史、权力和知识的关系在历史和文化的演进过程中,权力和知识的关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在工业化之前,知识是少数精英的特权,而普通人并没有接触到太多的知识。

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逐渐变得越来越普及,人们能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环境和社会。

然而,这种普及也意味着权力的增长。

知识本身不具有权力,但有权力的人拥有更多的机会获取知识。

权力和知识的关系是互动的、互相影响的。

因此,福柯主张我们需要增强自己对权力和知识的理解,以更好的掌控自己的生命。

四、权力和政治福柯的权力和知识理论并不涉及政治,他主张彻底从政治上独立出来,因为让政治占据该理论太过危险。

在福柯看来,自由从来不应该是政治面对的问题,相反,它应该是人民与他们的自我问题。

因此,福柯的权力和知识理论无意论及政治。

五、知识与异己的影响福柯认为,知识在某些情况下是具有争议性的,它并不总是被人们认为是最好的或正确的。

在知识世界中,异己的存在始终是存在的。

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注意力和特权,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也各不相同。

这种异己的认知会对权力和知识的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福柯的权力与知识理论是对当下世界最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

它告诉我们,无论何时何地,权力和知识都是紧密相连的,它能够影响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形成。

福柯的主体解构之旅——从知识考古学到“人之死”

福柯的主体解构之旅——从知识考古学到“人之死”

福柯的主体解构之旅——从知识考古学到“人之死”福柯的主体解构之旅——从知识考古学到“人之死”导言: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是20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对权力、知识和主体的研究为后续的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福柯的思想围绕着权力实践、知识形成和主体解构展开,从而对现代人的社会存在和政治权力有了新的理解。

本文将从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出发,以及他的“人之死”概念为线索,探讨福柯的主体解构之旅。

一、知识考古学的历史视角福柯通过知识考古学的研究,对西方的知识形成和权力实践进行梳理,揭示了知识与权力的互动关系。

他将知识视为一种权力实践的产物,通过历史的视角,追溯各种知识形态的出现和转变过程。

福柯认为,知识不仅限于科学理性的范畴,还包括诸如文学、艺术等领域的知识形式,这些知识形式的出现和发展,既受到社会历史背景的影响,也与权力实践息息相关。

在福柯看来,知识考古学的研究不仅揭示了知识形成的历史变迁,更为重要的是,它暴露了知识背后的权力运作。

他指出,知识的产生和传播都与特定的权力机构和机制相连,通过这些机制,某些知识形态得到推广和强制实施,而其他形态则被边缘化或排斥。

这种权力运作使得知识成为一种社会政治控制的工具,进而影响和塑造了主体的认识和行为方式。

二、权力知识与主体解构福柯将权力和知识作为主体解构的关键要素,认为主体是权力和知识的受托者和生产者。

他以权力知识的交织关系为出发点,分析了权力如何通过知识的生产和运作来约束和操控主体的思想和行为。

福柯提出了“生命政治”和“生命权力”的概念,认为通过对生命的控制和规训,权力得以深入主体的内部,超越了传统的国家和法律的监管,将主体纳入到自己的支配之下。

福柯关注的“人之死”概念是他主体解构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认为,人的生命和死亡被权力所制约,权力通过生命的规训和控制来塑造主体的行为和身份。

福柯研究了人类历史上关于人之死的不同实践和观念,揭示了生命权力如何通过技术、医学等手段对主体进行干预,从而影响主体的自由和身份认同。

福柯知识权力论

福柯知识权力论

但其实福柯的权力思想既博大精深又晦涩难懂,甚至许多西方学者都认为他的权力观飘渺不定、难以捉摸。确实,福柯自己对权力并没有一种很规范的定义式的说法,而是力图从各种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阐发权力
一:权力是一种关系。以往人们总是把权力看作一种物,就像统治权的理论那样,谁拥有统治权就像拥有某种商品、财产那样,谁就能够运用这种权力来统治其他人、控制其他人。福柯主张权力是一种关系。权力关系可以看作是处于流动的循环的过程中,"权力从未确定位置,它从不在某些人手中,从不像财产或财富那样被据为己有。权力运转着。"
当今世界,谁拥有知识,拥有财富,谁就拥有权力,谁就成为支配者
谁不拥有知识,谁就不拥有财富,谁就不拥有权力,谁就会成为被支配者
在某些领域,我们也会感受到"知识﹣权力"的滥用
4
3
比如医学领域,医生们具有不可替代的专业知识,也就拥有了对医学的解释权,具备了规定何为病、为何病的权力
2
高级的权力则是让群体自发地共同认可某秩序,这就需要靠统一的知识来实现
1
2
3
4
5
6
7
过去的女性因为这些行为而被物化和污名化,那我现在大大方方地以"自由意志"为基础去展示我的身体,是不是就可以消解它的负面意义了
但其实它是打着自由主义的名号让我们陷入虚假两难,让我们以为女性要解放和前进的方式是成为二元对立的另一方
以前脱衣舞者是被客体化的商品,那我现在以自由意志为基础去展示是不是就可以去客体化
对此福柯当然是怀疑的
对此福柯当然是怀疑的
7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那么,作为一个权力思想家,福柯又是如何看待权力呢?尼采说,"知识不是真理,而是权力意志和工具的体现",福柯将其发展为:知识总是以真理的形式为权力作辩护。知识为权力划定范围、权力为知识确定形式,两者互相支撑。权力,即支配关系。低级的权力是凭借暴力镇压群体。高级的权力则是让群体自发地共同认可某秩序,这就需要靠统一的知识来实现

福柯治理术主要内容

福柯治理术主要内容

福柯治理术主要内容
福柯治理术是法国哲学家福柯(Michel Foucault)提出的一种
治理理论,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权力与知识关系:福柯认为权力和知识是紧密相关的,权力通过产生和控制知识来实现自身的扩张。

他提出了“知识权力
关系”的概念,强调知识如何塑造和规范人的思想、行为和社
会关系。

2. 规范与惩罚:福柯对监狱、狂人院等惩罚机构的研究表明,权力通过规范和惩罚来对个体进行控制和管理。

他关注的是规范和惩罚背后的权力关系和社会机制,以及它们对个体的影响。

3. 身体与权力:福柯对身体的研究揭示了权力如何通过生物政治来管理和控制身体。

他强调身体是权力施加的对象和载体,通过对身体的规范化、标准化和正常化来实现社会控制。

4. 程序化和规训:福柯认为现代社会的治理方式是通过程序化和规训来实现的。

规训是一种基于权力和知识的社会技术,通过训练和塑造个体的思想、行为和身体来达到社会控制的目的。

5. 生命政治:福柯将生命视为政治的一个重要领域,探讨了生命权力和生命政治的问题。

他认为现代社会的权力机制不仅仅是通过对个体行为的控制,还渗透到了个体的生命和生存领域。

福柯治理术的核心观点是:权力是普遍存在的,它通过各种机构和实践来产生和扩张;知识和实践是权力的表现和载体;权
力通过规范和规训来管控个体;生命和身体是权力的重要对象;社会治理是一种程序化的技术。

这一理论对于理解现代社会的权力机制、社会控制和个体自由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福柯的权力与知识

福柯的权力与知识

福柯的权力与知识翻到一篇去年随手写来不知道做啥的短文,写这种文章其实挺尴尬的,不熟悉的人可能看得费解,熟悉的人看着又觉得太过浅显,不过也随手发上来,希望对那些处在中间的那么一些人有帮助吧。

对于权力,传统观点看来,它是至上而下,因法理或经济学因素而为特定主体所有的某种实在。

再看知识,从柏拉图传统出发,知识是一种证实为真的信念。

但这种理论的建构却不断被挑战,被认为不再适用。

福柯以《规训与惩罚》开启了看待权力的微观视角,指出权力不是压制性的,而是生产性的。

“权力不是施加于他人的东西,而是在整个社会中循环的网络或网状物。

”(Foucault,1978)。

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明确提出了“范式”的概念,开启了历史主义的知识观。

福柯“知识型”的提法也指出了不同时代知识的断裂性问题。

加之科学社会学的相对主义知识观等等,“普遍主义、规范化性的知识论立场被抛弃了,知识论走向情景化和地方化。

”(施佳,2013)因为这种对于对于权力与知识认识的转变,权力和知识的关系才被正视。

现代强调知识和权力之间的动态关系。

福柯指出,“不是知识主体的行为生产了知识,帮助或反抗权力,而是权力-知识,贯穿其中的过程和争斗,决定了知识领域的形式和可能。

”(Foucault,1991)进一步的,“没有知识,权力不可能行使,知识不可能不产生权力。

”(Foucault,1980)首先,知识能产生权力。

很大程度上,由于知识带来的权力效益,才会有科学主义的出现。

一个机构引用文献、标榜科学,不是为了从知识中得到多少智慧,而是为了显得更为权威,也能由此得到更多的支持。

而在学术机构当中,很多时候知识的生产就意味着权力的争取。

但这种知识一旦脱离实践就难免成为脆弱的语言游戏。

塔勒布在《反脆弱》一书中讽刺性地给出了“苏联-哈佛派”这个提法,毫不留情地指出许多象牙塔内生产的知识不过是教鸟儿如何飞行。

就好像成功的操盘手永远不会接受学院派的建议。

其次,权力也生产知识。

从“知识-权力”解析福柯的主体理论【最新哲学类】

从“知识-权力”解析福柯的主体理论【最新哲学类】

从“知识—权力”解析福柯的主体理论第一章福柯对传统主体哲学的批判主体哲学是近现代西方文化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对人们研究哲学有着强烈的影响。

福柯的哲学思想不同于大多数人,他并不是将人的理性作为自己理论研究的出发点,而是从边缘性文化开始,对诸多社会现象,例如监狱、疯癫、医学和性的历史进行分析,在西方传统哲学所忽略的思想领域进行哲学批判和反思,论述了自己关于主体的观点和主张。

1.1福柯进行主体解构的原因分析在福柯看来,主体思想严重束缚了人们对哲学的研究,必须对这种主体学说存在的一些缺陷进行批判,以消除其不良影响,解放人们的思想。

1.1.1主体哲学对主体的迷信在福柯看来,现代西方哲学陷入了深深的沉睡当中,而且根源就在于对主体的迷信,进而使得现代西方哲学成为了以主体哲学为主的体制结构,而他对主体哲学进行批判就是为了将现代西方哲学从这种沉睡中唤醒。

现代西方主体哲学主要把人当作是主体,并且把它作为哲学的基础或中心,坚持用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方法来研究问题。

主体哲学不但把主体作为研究的出发点,还将它视为是主要的研究领域,“主体——自我既是它(指主体哲学)的起点又是它的终点。

”①从这个角度上讲,近现代诸多哲学家的认识论观点基本上都属于主体哲学研究的范围。

许多哲学家都把人当作是主体,所有的问题都能够从人那里找寻到答案,都是关于人的问题,呈现出人类中-tL,主义的态势。

世界是人的世界,真理是人的真理,不管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都必须通过人去把握,而客体则成为相对意义上的存在。

这样,主体就被授予了最高权威,成为一切问题的起点和终点,甚至可以说,主体哲学对主体已经形成一种迷信。

福柯用人类学沉睡来描述这种迷信,当然这里的人类学有其特殊的含义,是指哲学特有的某种结构,它的性质决定了当前的哲学问题都囊括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就是人类的局限性。

而福柯的人类学专指现代西方哲学的结构,是以主体为基础和中一tL,的,从对主体的反思出发,最终又要回归到对主体的反思。

福柯:权力造就主体的方式

福柯:权力造就主体的方式

福柯:权力造就主体的方式在福柯对“忏悔”行为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具体看到权力是如何与道德话语相结合,来造就某种主体的。

忏悔是基督教特有的一种仪式。

福柯论述道,它是一种话语仪式,在这种仪式中,说话的主体同时又是所说话的主题;它同时又是在权力关系之中展开的仪式,因为不当着听取者的面,谁也不会去坦白忏悔。

这听取者不光是带着耳朵听听而已,而是一个权威,扮演着“真理的主人”的角色,来对忏悔者的话语进行诊释。

他需要忏悔者坦白,规定忏悔者要坦白,通过强制性的手段使之彻底说出个人的隐秘,并不断介入这一忏悔过程,进行评价、裁判、惩罚、谅解和安慰,行使自身的权力,按照自己的诠释来构建“真理的话语”,为忏悔者涤罪,使他从负罪的重负中释放出来,给他灵魂得救的希望。

于是,忏悔者就经由导引者所点拨的路子前行,在对良心的指导与自我的检讨中,在精神的聚合与对上帝之爱的追求之中,“经验体会的强化一直延展到他们的肉体,并通过伴随着的话语使效果达到极致”。

可以想像,在这种忏悔仪式的反复熏陶中,基督教的道德法则系统是如何内化到心灵与肉体之中,从而影响、塑造着一个使自身不断纳入宗教以及社会的道德法则系统的主体。

福柯因而断言:“西方人早已成为坦白的忏悔的动物。

”这样,忏悔术一方面是权力施展作用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规训与造就主体的过程。

按照导引者的权力话语的引导,忏悔者一步步地接受着什么是道德的、人应当做什么的规范,改变着自己的道德观念,乃至洗心革面、脱胎换骨。

根据福柯的看法,随着新教、反改革运动、18世纪的教育、19世纪的医学等等的兴起,忏悔摆脱其仪式的、排他的局限性,广泛散播了开来,被运用于一系列的关系之中:子女与父母、学生与教师、病人与精神病医师、犯法者与法律专家等,并且所采取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包括询问、咨询、自叙、信件等方式,主体规训的手段也由此得到了大范围的扩展与延伸。

与主体并非天然生成的、而是被权力所造就的思想相联系,福柯同样对主体哲学的“人”的观念进行解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知识—权力”解析福柯的主体理论
【摘要】:主体研究应该与人本身息息相关,被人们认为在现代哲学中是对人的本性的抽象。

在大多数情况下,主体几乎都可以与人的使用互换,即使在哲学中也经常被人们这样使用。

因此,在研究主体问题时必然会涉及人的问题,而且是从认识和实践的双重角度进行的审视。

当然,对主体进行反思不但是对当代主体哲学进行的根本反思,更应该是对当代实践论和伦理学的根本反思。

在福柯那里,主体的否定被发挥到极致,是一种全面的否定,和历史上其他主体反对者相比,其主体思想颇具特色,而且理论意义影响深远。

本文从知识、权力的角度对福柯的主体理论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第一部分论述了福柯对传统主体哲学思想和观念的批评。

近现代西方哲学思想的主流是主体,它同时还是西方文化的核心和基础,对人们研究哲学有着强烈的影响。

福柯的哲学思想不同于大多数人,他在研究自己的思想理论时将主体理性排除在外,从边缘性文化着手,对例如监狱、疯癫、医学和性的历史进行分析,在西方传统哲学所忽略的思想领域进行哲学批判和反思,论述了自己关于主体的观点和主张,对笛卡尔、康德进行解构,同时对人之死的内涵进行解释;第二部分写了福柯的知识主体理论,在介绍知识的定义时,《知识考古学》中是这样说的:“由某种言语行为按它所独有的规则构成的,被认为是某门科学建立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它们并不是一定会产生科学,但我们也可以将其称之为知识。

”‘①福柯否定了主体创造知识的传统观念,认为是知识创造了主体,从
“知识”的角度对主体理论进行研究和总结;第三部分论述了福柯作为现代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对权力的研究是他思想理论的重点内容。

福柯将自己的权力观同主体理论联系在一起,通过对权力的分析和研究构建一种权力主体理论,从微观权力学出发,将权力非中心化、分散化和多元化;第四部分对福柯的主体理论进行了评价,从理论和现实意义角度,从它的局限性进行分析论述,为人们研究福柯的主体理论提供借鉴。

【关键词】:福柯主体理论知识权力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565.59
【目录】:中文摘要8-9ABSTRACT9-11引言11-12第一章福柯对传统主体哲学的批判12-201.1福柯进行主体解构的原因分析12-141.1.1主体哲学对主体的迷信12-131.1.2现代实践观对主体的迷信131.1.3现代文化对主体的迷信13-141.2对笛卡尔、康德人类学主体主义的批判14-171.2.1对笛卡尔“我思”的批判14-151.2.2对康德主体哲学的批判15-171.3“人之死”17-201.3.1“人之死”的来源17-181.3.2“人之死”的内涵18-20第二章福柯的知识主体理论20-282.1解构主体的认识论基础——知识考古学20-232.1.1话语分析理论20-212.1.2反主体认识论
21-222.1.3知识考古学对知识的特殊理解22-232.2知识型理论:对主体历史的考察23-242.2.1主体观念的历史性23-242.2.2主体的生与死242.3真理实践建构的知识主体理论24-282.3.1福柯的真理观24-252.3.2主体是话语实践的产物25-262.3.3知识与主体的相互建构26-28第三章福柯的权力主体理论28-363.1解构主体的方法论基础——系谱学28-293.1.1一种新的权力分析方法28-293.1.2一种反主体方法论293.2福柯的权力观29-323.2.1对传统权力观的批判303.2.2福柯权力观的基本内容30-323.3权力实践建构的权力主体理论32-363.3.1作为主体的现代人是权力的产物32-333.3.2权力下的自我意识主体化重塑333.3.3知识-权力-主体的相互建构33-36第四章福柯主体理论评析36-414.1福柯主体理论的意义36-394.1.1对主体理论的重新诠释36-384.1.2对现实生活的高度关注384.1.3新的主体形式38-394.2福柯主体理论的局限39-414.2.1完全拒斥主体的不必要性39-404.2.2自我地位的过分推崇40-41结语41-42参考文献42-44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44-45致谢45-46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46-48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