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琅琅书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琅琅书声悠悠我心
无锡市沁园实验小学蒋建国
主要内容:
琅琅书声悠悠我心。使学生在琅琅的书声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维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养成良好的语感,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从而真正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琅琅书声培养语感文化积淀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还是应该强调课堂教学以“读”为本,让每节语文课充满琅琅的读书声,使学生始终沉浸在文质兼美的课文之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确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古往今来人们在读这方面的体会是深刻的。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对于学好语文的重要性,早在三十年代初,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就提出“国文本是读的学科”。当代著名语文教育家商友敬在他的《语文教育遐思录》中写到:“对于语文教学而言,读书应该放在第一位,怎么读,出声读,朗读。文章的精华在字句之中,字句中有声情,有气韵,有见识,有抱负,你不读这一切精华都不会自动显露出来,而只能是书上铅字符号,那是“死”的。要把‘死’的变成‘活’的,只有读,让它先在你的嘴上活起来,然后才能在你的心上活起来。”
人们为什么如此推崇读呢?我想至少有如下几个原因。
唯“读”才以理解文章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要让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课文,光靠老师的讲解是不够的,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学生自己去读。当前虽然讲风渐弱,但课上的非语文性活动太多,其实不如把理解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去读书,只是在学生理解课文有障碍的地方点拨一下就行了。每位老师都应该明白“读”在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要性,都注重在课堂上给时间让学生读, 自然地就能少讲精讲。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朗读课文,在读中由浅入深地慢慢地深刻理解课文。只有如此,才不至于一合上书本,脑子里往往一无所得。
唯“读”才以培养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确实学好语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养成良好的语感,听、说、读、写的能力都容易提高。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只有不断反复朗读那些规范的书面语言,直至背诵,来不断刺激人脑的视觉和听觉神经,才能在大脑中形成言语连锁。从而达到熟记语言,积累语言的目的。语感的养成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的口腔和喉部肌肉的运动,即朗读。如果注重读,要求学生出声的诵读,顺畅如流地读,通过读,去接触那些合乎语法规范的语言,不出三五年就能形成基本的语感,听说读写的能力也就形成了。我国五六十年代的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那时语文教学注重“读”,学生小学毕业时,拿起报纸就能读得通畅,写文章、说话很少有语病,其原因就是在于通过读(熟读以致背诵),学生对语言有了大量的量的积累,有了语感。由上可见,“读”对于语感的形成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唯“读”才以激发美感
让学生懂得美、欣赏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在美的熏陶中陶冶情操,是语文教学的又一功能即美育功能,也是语文教学的又一重要任务。而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美感,不是光靠老师的讲解就能培养起来的,重要的是学生在对文学作品的反复吟咏中体味出来的。
确实不读,不声情并茂地读,就无从体会出文章抑扬顿挫,时缓时急,铿锵婉转的语言美;不读无以体会作者如泣如诉,慷慨激昂,感人肺腑的情感美;不读,无以领略气势磅礴,鬼斧神工的自然美;不读,也无以揣摩出那嬉笑无常,指桑骂槐的幽默美。至于诗歌,更需要有声有色诵读。只有出声的读,动情的读才能体会到文学作品中的美,也只有熟读乃至背诵,积累了大量的美的语言材料的感性认识,才能在自己说话写文章时自觉不自觉的创造美——美的语言,美的意境。
唯“读”才以抒发情感
我们知道写文章是有感而发,每一篇文章都寄予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有对祖国无比热爱忠诚之情;有对子女无比关爱之情;有对敌人无比憎恨之情;有对美好山川的赞美之情;有对弱者的同情之情;有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有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有对世事无常,悲欢离合,无奈凄美之情……可以说文学作品蕴寓了人类最丰富的情感。所有这些丰富的情感,光靠听光靠讲是不能深刻领会的,唯有全身心的投入到文章中,与作者同命运共呼吸,反复吟咏,才能领会作者的真情实感,从而更好地深刻理解课文,加深情感体验,丰富情感。
唯“读”才以提高作文水平
如果说读是吸收积累,那么写就是表达释放,读是写的基础和前提。现在好多学生写作文就头疼、甚至恐惧,即使写出来也是语言贫乏、枯燥,缺乏美感,甚至好多学生文不通字不顺。究其原因跟现在学生读书太少,积累太少有关。只有在学生记忆力的旺盛阶段,要求学生多读多背一些名篇名著,大量积累规范的语言材料,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才能为学生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他们的语言走上规范化、生动化的轨道。学生通过背诵,精词炼句蕴藏于心中,谋篇布局的章法储存于脑海,逐步的形成多种多样的写作范型。一旦构思新文,就会厚积薄发,意到笔随,文思泉涌,笔底生花。纵观历史长河,古今中外无数伟大的文学家,无不都是年轻时博览群书,甚至苦读成诵。再看看我们周围文学功底深厚的老师,作文写得好的学生,都是酷爱读书的人。
总之朗读是一种学生全方位参与的好的学习方法,它是一种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领其情,意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是从字、词、句到段、篇,从文字到语音,语意,从表层意思到深层含义,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朗读吟诵,符合语言的特点和认知规律,使人在千百次的反复诵读之中潜心涵泳,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会词语,疏通文脉,把握作品的语言艺术,真正把古今语言的精华据为己有。
让琅琅书声成为语文课堂最亮丽的风景。使学生在琅琅的书声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维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