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四制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套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举手的秘密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露”,会写6个字,参照词语库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故事中的“我”是怎样进步的,感悟到尊重、信任和鼓励能使处于困境中的人产生战胜困难的自信心。

4.使学生认识到课文中的高老师之所以能巧妙地给予“我”鼓励和信任,是出于她对学生的热爱。

爱护别人,与人为善,才能有效地帮助别人,启发别人克服困难。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懂得学习时要充满自信。

2.了解高老师的做法,理解她对学生的“爱”。

知道爱护别人,与人为善,才能真正地帮助别人克服困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你们有自己的秘密吗?谁愿意悄悄地告诉老师?有一个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他有一个秘密,你们想知道吗?
2.师范读课文。

二、学习生字词,初读指导。

1.画出文中生字新词,想办法记住字形、弄懂词语的意思。

2.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能说出故事的大体内容。

3.检查初读效果:
(1)小黑板或投影出示生字词:
小组内相互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字形、弄懂词语意思的?
(2)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①各自练习说。

②指名当众讲述。

4.自由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说说“我”遇到了什么困境?在遇到困境后,“我”心里是怎么想的?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词语。

(直接描写:不敢举手,出于虚荣心;动作、表情描写:“脑袋嗡的一下蒙了”“低着头从座位上站起来,脸红得发烫……眼泪很快流下来”。


(2)结合实际,谈感想:你有没有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我”这样的困境?在困境中,你最希望什么?
(3)指导朗读:想一想该怎样读,为什么。

(4)指名当众朗读,说出自己对所读内容的感受。

(5)师生评议。

5.默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在“我”很伤心的时候,高老师是如何对待我的?(“一双温暖的手搭在我的肩膀上”“亲切的笑容”)如果将课文中的“搭”换成“放”,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看到高老师“亲切的笑容”,想想“我”会怎么想?
(2)思考:高老师是怎样引导“我”走出困境的?
“当你真的能回答问题……如果你不会……我就知道……”
(3)高老师提出今后“我”怎样举手,是对“我”一个人说的,大家都不知道。

为什么高老师不当众提出这种办法呢?(高老师对我十分尊重。

举左手、举右手是师生二人独特的沟通办法,既维护了“我”的自尊心,又使高老师知道了真实情况,可谓巧妙,能看出高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这是师生俩的秘密、点题。

(4)齐读三、四自然段。

6.轻声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想一想:
(1)高老师引导“我”走出困境了吗?指名读课文中相关句子。

(2)每每当“我”在课堂上与高老师的目光相遇时,我俩都心照不宣地相互一笑。

请同学们仔细体会这种情形,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高老师和学生心心相印,情感交融。

联系课题,体会师生俩的秘密非常美好。

)(3)如果你是当时的“我”,你有什么话想对高老师说?
(4)男女生比赛读。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体会题目《举手的秘密》中的“秘密”二字,为什么用这个词?
2.你喜欢课文中的高老师吗?为什么?
3.你学到了什么?
4.你希望老师跟你之间有什么“秘密”吗?可以用小纸条告诉老师。

四、巩固练习。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对话,尝试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2.把你心中的小秘密写下来。

陶罐和铁罐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2.联系已学课文和生活经验加深对寓言的理解。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大家看一看,老师讲台上摆的是什么?板书(陶罐和铁罐)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学在这两个罐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3.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边听老师朗读,边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

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归纳。

国王的御厨里有一只陶罐和铁罐,铁罐仗着自己坚硬,常常傲慢地奚落陶罐。

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精美,而铁罐却被氧化得无影无踪了。

三、学习1—9自然段了解陶罐与铁罐的性格特点。

1.读课文1—9自然段,思考:这几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铁罐自命清高,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


2.哪一位同学来说一说“奚落”的意思。

奚落: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

3.这几个自然段主要讲铁罐常常用尖刻的话数说陶罐的短处。

4.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
①陶罐的短处是什么?铁罐又是凭什么来奚落陶罐的?
②铁罐用了哪些尖刻的话数说陶罐的短处(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③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请同学们边读边把有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5.通过1—9片段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铁罐的傲慢、狂妄,陶罐的谦虚、忍让、不骄傲不自卑。

我们就来分角色把1—9自然段读一读。

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出铁罐的傲慢、狂妄,读出陶罐的谦虚。

分角色朗读:男生读铁罐说的话,女生读陶罐说的话。

叙述的语句就由老师朗读。

四、学习10—17自然段。

1.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什么样子?铁罐呢?(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光亮朴素、美观。

)(铁罐被氧化消失的无影无踪。


2.当人们发现陶罐时,人们的态度怎样?为什么呢?(高兴、惊讶)(它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
教师提问:当年被铁罐奚落的陶罐,如今却成了很有价值的文物被人们永久的保存下来,(板书:永久)。

而当年狂妄自大的铁罐却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板书:氧化)。

当初铁罐有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学生回答:没有,因为它只看到自己坚硬的一面,而没有看到易氧化的短处;同样陶罐也只看到自己易碎的一面,而没有正视自己易保存的一面。

3.从这则寓言中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联系课文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谈一谈。

五、总结课文。

在集体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学会发现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学习上要谦虚,对待同学要宽容友善,大家要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六、作业:
把故事讲给弟弟妹妹听,告诉他们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更不能因此而骄傲。

谁敢试一试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教育学生要从小树立战胜困难的自信心,要有勇于迎接挑战的勇气。

2.学习体会课文生动形象的神态、表情、动作的描写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读本课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语重心长”、“遒劲”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1.体会课文生动形象的神态、表情、动作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学难点】
1.认字、写字。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读名言警句吗?今天老师也要送给大家一个警句:勇气和自信是你成功的朋友。

2.能说说你读后的感受吗?
3.课文《谁敢试一试》不仅能帮助你了解这句话背后的故事,还会给你以生活的启迪。

现在就请大家打开课本,先把课文读通顺,再来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师引导学生说清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清课文的思路,小组内讨论分段方式。

三、研读课文,深化理解。

1.初步感知人物。

读了课文后,新班主任——耿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通过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初步了解人物的特点。


①齐读课文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
②耿老师的外貌让人记忆犹新,然而,他的课堂教学却更让人难以忘怀。

课文哪几部分写了耿老师课堂上的风采?
2.深入研究人物。

①耿老师的第一堂课上的是什么内容?课文是怎么写的?
②看到老师的表现,听到老师的话,课堂氛围怎样?同学们的表现怎样?在书中划出相关的句子。

④小女生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什么?
“她的右手才那么轻轻一转,这杯盖儿竟一下子松了开来。


问:“才”、“竟”说明了什么?
(原来拧杯盖是不费力气的,和同学们的想象全然不同,结果出乎意料。


⑤当同学们看到小女生轻易拧开了杯盖,他们的表现是怎样的?
在小女生尝试的时候,同学们表现怎样?
问:从前后不同的表现中,你有什么想法或感受呢?
(抓住机遇,树立自信才能成功,做旁观者永远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


3.小练笔。

有自信才会有成功,有成功才会更自信。

本课中小个子女生以自己的勇气敢于挑战老师所不能做的,此时,她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小个子女生的举动换来同学们嗤嗤地一笑,此时,同学们心里又是怎么想的?
(1)请你发挥想象,扬起你自信的手笔,以片段的形式写出当时小个子女生和同学们的心理活动。

(任选其一)
(2)读片段(教师随机评价)。

(3)耿老师说明不能拧杯盖的原因。

过渡:原来,耿老师为同学们创设的问题极其简单,但是由于同学们的不自信,没有勇气挑战,因而只能得到失败。

四、明确主题,感悟升华。

1.看了同学们的表现之后,耿老师是怎么说的?指名读课文第三部分。

2.讨论交流,说说你对耿老师话的理解。

(1)耿老师的话有几层意思?
(2)“语重心长”“遒劲”是什么意思?
(“老师不能干的,不等于你们不能干”是教育学生在老师面前要有自信心,要敢于超越老师。

“书山有崎路,科学有高峰”说明在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上更
需要自信心和勇气,克服困难和险阻。


五、总结。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勇于迎接挑战,从小树立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自信心。

是乐谱错了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面对挑战,要相信自己、认真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2.认真体会作者对小泽征尔的细节描写和对评委们态度的叙述,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对小泽征尔自信表现的细节描写和对评委们态度的叙述和意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交流资料。

1.播放音乐家小泽征尔1979年第四次访华,指挥中央乐团演出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片段。

2.这个指挥洒脱、大方、豪放、细腻的指挥家谁认识?
3.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小泽征尔的资料。

4.谈话交流,引出课题。

二、解题入手,开启新课。

课文题目是一个判断句,为什么在“乐谱错了”前加一个“是”呢?是谁说的?为什么要这样强调这句话的意思呢?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

思考: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
2.再读课文,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同桌间交流。

3.默读课文,标画出不懂的问题。

4.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四、与生沟通,引出话题。

1.同学们熟读了课文,你们认为小泽征尔是一个什么样的指挥家?
2.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以下词语:优秀洒脱、与众不同、才华横溢、了不起、富于自信、不同凡响、令人敬佩、勇于挑战……
3.为什么大家都认为小泽征尔是一个富于自信的人?(板书:不同凡响、
富于自信)
五、锁定重点、品读感悟。

1.画一画:
用你自己喜欢的符号标画出描写这位大指挥家自信的语言、神态和表情的句子、词语,从中体会出小泽征尔过人的勇气与自信的素质。

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2.品一品。

句子1——“突然,小泽征尔发现曲调有一点不和谐。

一个念头在他头脑中闪过:乐队演奏错了!”。

这句话表现了小泽征尔具有什么样的音乐素质?
句子2——“小泽征尔再一次停下来”。

从重点词“再一次”看出此时小泽征尔是怎样认真、慎重的面对眼前的问题?看出他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
句子3——“一位评委肯定地说”,“另一位评委附和着”,“一致认为乐谱没有错”。

(1)这些短语体现出评委怎样的态度?
(2)小泽征尔此时内心是怎样的?想象一下他的内心活动。

(3)片段训练:用简短的话语写出小泽征尔内心的活动。

(4)面对庄严的考场,面对音乐界的权威人士的态度,如果是你,你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那么,小泽征尔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说明了什么?此时你对他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
3.读一读:
指导练读文中对话,用怎样的语气读小泽征尔的话?
六、超级访问,与大师对话。

课件出示:1.小泽征尔访华演出的录象。

2.小泽征尔获得的各国音乐学院学位称号。

面对这位著名的指挥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七、总结:
本课我们师生共同学习,走近大指挥家小泽征尔,他教会了我们面对挑战要相信自己,只有自信的人,才是最终获得成功的人。

让我们师生以这个格言共勉吧!
梅花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7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中感悟,体会梅花的特点,感受梅花的独特美。

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3.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个性得到发展,提高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合作能力、交际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梅花的特点,感受梅花的独特美。

【教学过程】
一、知梅。

画一枝梅花的粉笔画。

问:这是什么花?(生齐说:梅花!)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去看梅花好吗?欣赏各式各样的梅花。

揭题:梅花这么美,引得许多诗人为她留下了很多优美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宋朝诗人王安石作的古诗——《梅花》。

板书《梅花》,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句,自学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完后圈出本课生字词读一读。

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读音,讨论交流一下要注意的字音。

2.指名读,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音。

三、感悟诗意,体会情感。

1.平常我们看到的花一般是在什么季节开?梅花呢?
2.描述:你们看,冬天,天气寒冷,许多花都凋谢了,只有梅花不怕冷,迎着寒风独自开放。

请你们在小组里再读一读古诗,然后互相交流一下自己喜欢的诗句,说说为什么喜欢。

(小组交流学习)
3.汇报:
(1)谁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喜欢哪一句诗?
(2)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

(3)其他同学有没有也是喜欢这句诗的呢?请你们一起站起来读一读,读出你们的喜爱来。

(4)还有喜欢其他句子的同学吗?请站起来说一说。

4.有感情地读课文,边读边加深理解。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

这就是梅花,难怪我们都这么爱她。

诗人写下这首梅花,也写下了对梅花的赞美和喜爱。

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寒冷的冬天,大雪纷飞,梅花穿着雪白的衣裳,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在寒风中傲然开放!现在你们面前就是美丽独特的梅花,你们想不想做一回诗人,美美地吟诵一下这首诗呢?
四、细读诗句,理解诗意。

1.第一、二句:
①首先让学生参考注释试着讲讲两句诗的意思。

注意启发学生运用过去学习古诗的方法,对每个词加以理解后,适当添加一些恰当的词,再调整一下顺序把意思连起来。

②指几名语言表达能力稍差的学生说说,再帮其订正,直到他表述清楚、准确为止。

③启发学生从“墙角”、“数枝”中体会出梅花“形孤”的特点;从“凌寒”、“独自”中体会出梅花“姿傲”的特点。

④朗读体会。

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之后再读,深入体会。

2.第三、四句:
①参照注释试着说说诗意,再集体讨论订正。

在理解这两句诗意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启发学生想象出梅花洁白如雪的特点,虽然不是雪,却像雪一样洁白。

②轻声自由读诗句,体会梅花“色洁”、“幽香”的特点。

③感情启发,朗读体会。

3.再读诗句,体会作者的心境。

①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②说说这首诗写了梅花的哪些特点,并分析从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

③启发想象,体会意境。

请学生认真地想象并体会:诗句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画面?这种画面使人产生怎样的感受?思考好之后用自己的话说说。

④再读诗句,边读边思考,从“凌寒”等词语中体会,作者表面上赞美梅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