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合集下载

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18年12月第一部分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一、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 (5)(一)近4年学校毕业生总体规模 (5)(二)各二级学院毕业生的规模 (5)(三)各专业毕业生的规模 (6)(四)毕业生性别结构 (7)(五)毕业生生源结构 (9)二、毕业生的就业率和签约率 (11)(一)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和签约率 (11)(二)各二级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和签约率 (11)(三)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和签约率 (13)(四)各生源地区毕业生的就业率和签约率 (15)三、毕业生的毕业去向分析 (17)(一)2018届毕业生毕业去向分布 (17)(二)各二级学院毕业生的毕业去向分布 (17)(三)各专业毕业生的毕业去向分布 (18)四、2018届毕业生待就业分析 (20)五、2018届毕业生就业流向 (20)(一)就业地区分布 (20)(二)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22)六、2018届毕业生继续深造情况 (23)(一)毕业生出国留学深造情况分析 (23)(二)近三年毕业生出国留学深造情况分析 (24)(三)毕业生国内专升本录取情况分析 (25)(四)各二级学院毕业生国内专升本录取情况分析 (25)(五)近三年毕业生国内专升本录取情况分析 (26)第二部分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一、毕业生从事工作与所学专业对口度..............................................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毕业生从事工作与所学专业的对口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毕业生从事低专业对口度工作的原因.................................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毕业生薪资待遇的情况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2018年,学校围绕建设创新创业型大学主题,进一步落实《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等文件精神,坚持“以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健全就业创业工作机制,有效提升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了毕业生就业质量。

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如下:一毕业生人数及各专业分布情况2018届毕业生总人数为3283人(男生1695人、女生1588人),分别分布于各二级学院共27个专业(见表1)。

其中,财经学院1002人,工商学院617人,信息工程学院773人,三院合计2392人,占该届毕业生人数73%。

表12018届毕业生人数及各专业分布情况序号专业名称所属学院学历学制学生总数(人)男生(人)女生(人)1财务管理财经学院专科生320041159 2会计电算化财经学院专科生3654134520 3投资与理财财经学院专科生31489058 4工商企业管理工商学院专科生31596594 5国际贸易实务工商学院专科生3311021 6旅游管理工商学院专科生3652342 7市场营销工商学院专科生321112289 8物流管理工商学院专科生31517477二毕业生就业率继续攀高近年来,学校各届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

2018届毕业生3283人,已参加就业3231人,截至2018年12月10日止,就业率为98.42%,2018年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外国语学院学院的文秘、应用9环境艺术设计建筑工程学院专科生3107614610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学院专科生3144135911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专科生34444012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专科生33328513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专科生39796114数控技术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专科生37068215商务英语外国语学院专科生397158216文秘外国语学院专科生32822617应用英语外国语学院专科生32722518应用英语(幼儿双语)外国语学院专科生33003019电子商务信息工程学院专科生327414413020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工程学院专科生31581431521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工程学院专科生39588722软件技术信息工程学院专科生3136132423通信技术信息工程学院专科生356461024应用电子技术信息工程学院专科生35452225动漫设计与制作艺术设计学院专科生347311626服装设计艺术设计学院专科生36595627广告设计与制作艺术设计学院专科生31024062总计328316951588英语专业,工商学院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就业率较高,均为100%(见表2)。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9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9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办学 60 多年来,学校在复合型 IT 人才培养方面的教学实践成果 连续五届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学校先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了 16 万余名优秀人才,众多校友成为阿里巴巴、中电熊猫、长虹、海 信、海尔、创维、中芯国际、厦门宏发、北信源、京东方等国内电子 企业的领军人物,据统计全国 IT 百强企业中有近三分之一的掌门人 为我校校友。学校被誉为“IT 企业家摇篮”和“卓越会计师沃土”。 学校毕业生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较强,深受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
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9 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基地,办学规 模、水平、质量和效益等各项指标均位于浙江省属高校前列。
学校拥有一支以国家及部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和学术造诣深 的知名学者为带头人,中青年专家教授、博士等教师为骨干的高水平 教学科研队伍。全校教职工 2300 余人,专任教师 1600 余人,正高职 称 290 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 1100 余人。拥有院士 3 名,浙江省 特级专家 2 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4 人、国家杰出青年基 金获得者 4 人、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2 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 工程人才 5 人、青年长江学者 2 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2 人、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13 人、浙江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6 人、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 15 人。设有国家“111 计划”学 科创新引智基地 1 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 1 个。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9 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一、学校概况
学校校园环境优美,风景如画,现设下沙、文一、东岳、下沙东 及青山湖等 5 个校区,占地面积 2500 余亩;下设 20 个学院及教学单 位,举办 1 所独立学院,有全日制在校学生 25000 余人,教职员工 2300 余人。学校拥有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来华留学生教育、继 续教育等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 59 个本科专业,拥有 2 个国家 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 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 专业、7 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 个国防特色重点专业,是省属 高校中唯一拥有国防特色重点专业的高校,4 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 业认证。设有 6 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 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18 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75 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9 个领域的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拥有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工商 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BA)、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国际商务硕士 专业学位、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审计硕士专业学位、艺术硕 士专业学位、金融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及同等学力在职人员申请硕士 学位授予权,具有硕士推免权和雅思考点。拥有 4 个国防特色学科、 2 个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2 个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4 个浙江 省一流学科(A 类)、7 个浙江省一流学科(B 类)、1 个浙江省哲学 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 个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9 个浙江省重点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已发展成为浙江省

杭电就业报告

杭电就业报告

目录一、学校概况 (1)二、毕业生基本情况 (6)(一)学历分布 (6)(三)学科结构 (7)(四)专业分布 (8)(五)生源地分布 (11)三、毕业生就业统计与分析 (13)(一)就业概况 (13)(二)就业去向分布 (13)(三)毕业生升学情况 (18)(四)毕业生社会就业情况 (20)(五)毕业生创业情况 (25)四、就业调查数据分析 (25)(一)工作与专业相关度 (26)(二)求职信息来源、择业首要因素与月收入情况分析 (26)(三)满意度调查与分析 (28)五、就业创业工作主要举措 (29)(一)坚持“绿色就业”,实施“一把手”工程,完善就业工作体系 (29)(二)建立“校园俱乐部”,助力企业人才招聘,拓宽就业市场局面 (30)(三)课程团辅咨询相互补,开展就业指导服务,提高就业竞争力 (31)(四)线上线下结合,构建就业市场体系,以信息化促进充分就业 (31)(五)发现新机遇,攻坚克难,培养市场需求型人才 (32)一、学校概况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是一所电子信息特色突出,经管学科优势明显,工、理、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相互渗透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学校始创于1956年,初名杭州航空工业财经学校,而后历经杭州航空工业学校、浙江电机专科学校、浙江机械工业学校、杭州无线电工业管理学校、杭州无线电工业学校等时期,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建为杭州电子工业学院,2003年原杭州出版学校整体并入,2004年更名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学校先后隶属于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四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部、信息产业部等中央部委,2000年实行浙江省与信息产业部共建、以浙江省管理为主的办学管理体制,2007年成为浙江省与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共建高校,2015年被列为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坚持立足浙江、依托行业、面向世界、服务社会、支持国防,秉承“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传统,弘扬“笃学力行、守正求新”的校训精神,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2018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报告

2018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报告

2018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二零一八年十二月第一部分前言毕业生就业质量是反映高校就业工作动态和成效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成效的重要指标。

我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为全面系统反映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际情况,完善就业状况反馈机制,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接受社会监督,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价体系,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和教育厅对高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编制的相关要求,编制本年度分析报告。

我校自2016年起,面向社会公开发布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作为招生计划安排、学科专业调整、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重要参考,促进了我校人才培养、社会需求和毕业生就业的良性互动。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召开专门调度会议,组织我校招生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学生处、教务处及各系负责就业人员等有关部门,全面收集整理我校毕业生的就业信息资源,力求全面、客观、真实地反应毕业生就业状况。

由于毕业生就业方式的多样性和毕业生离校后流动性增强,给就业跟踪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报告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细小偏差,敬请谅解。

第二部分学院概况洛阳科技职业学院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具有独立颁发国家高等教育学历证书资格、纳入全国统一招生计划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地处十三朝古都洛阳,北依邙山,中有涧河,南临310国道,浸染魏晋风流,揽尽汉唐风雅,自古以来就是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宝地,是莘莘学子求学的乐园。

学院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秉承“厚德强能、求实创新”的校训精神,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已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类技术技能型人才10余万名,形成了“校企结合、产教融合、注重实践、强化技能、全面发展”的办学特色。

学院的社会声誉得到了广泛认可,先后荣获“河南省先进单位”“河南省诚信办学创新教育先进单位”“安全文明校园”“就业最具保障学校”“全国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技能联考首批试点院校”等荣誉称号。

2018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2018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2018 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目录一、学校概况 (1)二、毕业生基本情况 (3)(一)毕业生人数 (3)(二)性别比例 (3)(三)生源地情况 (4)(四)学科专业分布 (5)三、毕业生就业情况及趋势分析 (6)(一)总体就业率 (6)(二)不同学科门类毕业生就业率 (8)(三)毕业生就业形式分布 (9)(四)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 (9)(五)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12)(六)校园招聘情况 (12)四、就业工作举措 (13)(一)夯实基础,健全和完善就业工作领导体系。

(13)(二)突出重点,打造校企结合的就业供需体系。

(13)(三)加强引导,构建全程化的就业创业指导体系。

(13)(四)强化服务,完善全方位的就业信息服务体系。

(13)(五)加强与关系单位的联系,拓展稳定的毕业生就业市场 . 14 五、就业状况调查 (14)(一)就业观念 (14)(二)毕业生就业期望 (14)(三)毕业生求职过程 (15)(四)毕业生就业满意度 (15)六、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16)(一)对招生和专业设置的反馈 (16)(二)对人才培养的反馈 (17)(三)对就业服务的反馈 (17)(四)毕业生建议 (17)(五)用人单位意见反馈 (18)七、母校综合评价 (18)(一)影响母校满意度因素 (18)(二)母校满意度 (19)(三)在校期间的最大收获 (20)八、结束语 (21)一、学校概况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学院位于三峡库区经济中心、重庆第二大城市和千年文化古城——万州,创建于1995年。

2001年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正式成立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教育部代码12755)。

学院现有金龙、天城两个校区,均为优美的自然生态型教学园区,学院总部所在地金龙校区绿树成荫、山水相映、亭台生辉、风景如画,是一所典型的花园式大学。

学院自创建伊始,坚持"与世界同步,与未来同行"的发展理念,现建有软件学院、电子工程学院、经贸学院、表演艺术学院、应用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6个二级学院,开设软件技术、会计、电子商务技术、动漫制作技术、舞蹈表演和现代流行音乐等35个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目前在校生近万人。

2018年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2018年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2018年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2018年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1目录第一篇 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简要总结 (5)一、扎实做好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 (5)(一)成功举办广东省2018年应用型人才大型供需见面活动 (5)(二)圆满完成2018年就业指导教学任务 (5)(三)第八届广东省职业规划教学竞赛成绩有所突破 (5)(四)继续做好毕业生就业与职业发展质量及用人单位满意度跟踪调查 (6)(五)继续做好毕业生事务工作 (6)(六)继续做好毕业生就业信息收集与上报工作 (7)二、全面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7)(一)圆满完成2018年度各项创新创业竞赛任务 (7)(二)继续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服务工作 (7)(三)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相关制度 (8)(四)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管理工作 (8)第二篇 毕业生就业状态 (9)特别说明 (9)(一)报告的基础样本说明 (9)(二)关于标准赋值法和梯度赋值法计算满意度的说明 (9)(三)其它参考数据 (10)一、2018届毕业生就业状态 (11)(一)毕业生总体规模及结构 (11)2018年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二)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 (12)(三)就业流向 (13)二、2015届毕业生三年职业发展状态 (19)(一)三年前后的就业城市分布变化 (19)(二)生源地就业分布的变化 (20)(三)行业分布及转换 (23)第三篇毕业生就业与职业发展质量 (24)一、现职岗位总体满意度 (24)(一)薪酬与福利满意度 (28)(二)劳动关系(合同签署及执行情况)满意度 (30)(三)工作氛围与人际关系满意度 (31)(四)工作环境及职业发展前景满意度 (33)(五)职业期待吻合度 (34)(六)岗位与专业相关度 (36)(七)对平衡工作、家庭、生活的评价 (37)(八)第三方(家人)对本人现职岗位的满意度 (39)二、薪酬分析 (41)(一)总体薪酬统计 (41)(二)2018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薪酬统计 (41)(三)2015届毕业生毕业三年后薪酬统计 (44)(四)主要行业薪酬统计 (46)(五)主要就业城市薪酬统计 (47)2018年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3(六)薪酬与岗位满意度的关系分析 (50)三、职业流动分析 (50)(一)职位晋升情况 (50)(二)离职次数及原因分析 (51)(三)离职次数与薪酬变化的关系分析 (53)(四)离职次数与岗位满意度的关系分析 (53)(五)离职次数与职位晋升情况的关系分析 (55)第四篇 毕业生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反馈 (56)一、毕业生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和服务总体的评价 (56)(一)课程设计和课程内容满意度 (56)(二)教师专业和教学水平满意度 (59)(三)毕业生视角下专业教育应加强的教学内容与能力培养 (60)二、毕业生对第二课堂的满意程度 (63)(一)毕业生在校期间参加社团的情况 (63)(二)毕业生在校期间参加课外活动或竞赛的情况 (64)(三)第二课堂对于就业与职业发展的影响程度 (64)(四)毕业生对第二课堂应着重培养的素质重要性排序 (65)三、毕业生对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及实践活动的满意度 (66)(一)对创新创业课程(讲座)的满意度 (67)(二)对举办各类创新创业竞赛的评价 (67)(三)对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如创业基地、仿真实训等)的评价 (68)(四)对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程度的评价 (69)2018年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五)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收获评价 (69)(六)创新创业教育对择业就业与职业发展的帮助程度 (71)四、毕业生对企业实践教学的满意度评价 (71)(一)对企业实践教学(3+1)效果的总体满意度 (71)(二)对企业实践教学效果不满意的原因综述 (72)(三)对企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四导师”的满意程度 (73)(四)毕业生视角下企业实践教学的作用 (74)(五)毕业生视角下企业实践教学需要完善的工作 (74)五、毕业生对母校工作与服务的总体评价 (75)(一)教风学风满意度 (76)(二)学生工作满意度 (76)(三)生活服务满意度 (77)(四)就业服务满意度 (78)(五)母校声誉评价 (80)(六)对母校的推荐度 (80)2018年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5第一篇 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简要总结一、扎实做好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一)成功举办广东省2018年应用型人才大型供需见面活动5月18日,由我校承办的广东省2018年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活动应用型人才专场在我校篮球场如期举行,吸引来自周边高校毕业生在内的超过8000余人次入场应聘。

2018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2018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2018广东省教育厅2018年12月目录综述 (1)第一部分毕业生基本情况 (3)一、毕业生规模 (3)二、毕业生结构 (6)三、毕业生就业率 (10)四、毕业生就业流向 (21)五、毕业生自主创业 (28)第二部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分析 (31)一、薪酬 (31)二、专业相关度 (44)三、就业满意度 (50)第三部分就业发展趋势分析 (53)一、毕业生就业总量仍然较大 (53)二、初次就业率保持稳定在较高水平 (54)三、各学科人才需求冷热不均 (55)四、就业薪酬逐年提高 (58)五、粤港澳大湾区成毕业生就业地区首选 (59)六、行业流向凸显经济发展特点 (61)第四部分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63)一、毕业生就业状况对人才培养的评价 (63)二、毕业生就业状况与招生、人才培养改革联动措施 (65)第五部分就业创业工作主要措施及特点 (70)附录 (75)综述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就业质量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反映。

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是贯彻落实党十九大精神、建立健全就业状况反馈机制、优化招生和专业结构、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回应社会关切的一项重要工作。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5〕23号)精神,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教学厅函〔2013〕25号)和《教育部关于做好2018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7〕11号)要求,我们编制了《2018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报告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我省2018年高校毕业生的规模结构、就业流向、就业质量、就业趋势等情况,为招生计划安排、学科专业调整、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参考。

2018年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共有57.14万人,除去因休学、结业、肆业等未取得毕业资格的学生,实际参加就业的毕业人数为54.26万人,其中研究生2.61万人、本科生24.96万人、专科生26.69万人。

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18年)

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18年)

()
% 100
85.6
80
毕业生人数(人) 801 686 503 447 326 174
2 相关数据分析 2.1 各与业的就业率 本校 2018 届毕业生(2018 年 9 月 25 日统计数据)就业率较高的与业是汽车 制造不装配技术、园林技术,均为 100%,就业率较低的与业是应用电子技术、环 境监测不治理技术、旅游管理等,均为 90%。
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18 年)
二 0 一八年十二月
目录
1 就业创业基本情况 2 相关数据分析 2.1 各与业的就业率 2.2 就业去向分布 2.3 毕业生的职业流向及收入 2.4 毕业生的行业流向 2.5 毕业生的用人单位流向 2.6 就业毕业生的主要城市流向 3 就业创业趋势与成效 3.1 就业率持续稳定在九成以上 3.2 毕业生对本地的服务贡献程度较高 3.3 毕业生薪资水平持续上升 3.4 总体教学效果较好 3.5 创新能力培养达成效果较好 3.6 就业挃导服务工作开展较好 3.7 在校学习体验良好 3.8 自主创业水平较高 4 促进就业创业的具体措施 4.1 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各级领导,形成就业创业工作网络 4.2 加大就业创业经费投入,招聘场所及设施设备等硬件达标 4.3 建立导教结合,部门联劢的工作机制,就业创业挃导不服务工作常态化 4.4 确立幵强力推行就业工作院系两级管理责仸制度,分级负责、分工合作 4.5 探索创新、寻求合作,就业信息渠道不就业市场得到有效拓宽、拓展 4.6 创新创业工作有突破性迚展,就业创业研究不实践迚一步加强 5 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5.1 对人才培养的影响 5.2 对招生计划不与业设置的影响
注:个别专业因样本较少没有包括在内。
2.2 就业去向分布
本校 2018 届毕业半年后“叐雇全职工作”的比例为 85.6%,男生叐雇全职工 作的比例为 84.6%,女生叐雇全职工作的比例为 87.1%,叐雇全职工作比例较高的 与业是电子商务(92.2%),叐雇全职工作比例较低的与业是都市园艺(66.7%)。 “自主创业”的比例为 3.3%,升学率为 2.7%,毕业后入伍率为 1.0%,“无工作, 继续寻找工作”的比例为 4.1%。其中升学率和入伍率均高二 2017 届毕业生。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第一章研究概况 (1)一、调研背景 (1)二、调研目的 (1)三、调研样本 (2)第二章毕业生总体情况 (3)一、毕业生规模和结构 (3)(一)2020 届毕业生规模及就业人数 (3)(二)毕业生结构 (3)二、就业情况 (5)(一)毕业去向分布 (5)(二)就业率及就业分布 (6)三、升学及出国情况 (15)(一)升学院校分布 (15)(一)出国、出境流向 (15)四、创业情况 (16)(一)创业动机 (16)(二)创业项目与专业相关度 (16)五、2020 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举措 (17)第三章就业质量 (19)一、2020 届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情况 (19)二、毕业生对就业满意度 (21)三、市场调研、企业反馈情况 (22)(一)市场调研 (22)(二)企业反馈 (22)第四章毕业生评价 (23)一、毕业生对学院就业创业工作的评价 (23)(一)就业 (23)(二)创业 (24)二、对教学的评价及反馈 (25)(一)对母校的满意度和推荐度 (25)(二)对母校教育教学的评价 (26)三、毕业生就业能力评价 (29)四、毕业生对学校评价 (30)五、毕业生对在校生的建议 (31)第一章研究概况一、调研背景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反映,国家高度重视各个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调研工作,教育部多次发文要求各高校启动《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发布工作,并将其作为高校就业工作考核评估的重要参考依据,旨在通过建立追踪调查的反馈机制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使高校的学科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匹配,不断加大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增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的能力。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以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全面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积极拓展就业市场,提升就业服务工作水平,努力提高就业率及就业质量。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18)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18)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18)浙江·嘉兴2018年12月目录前言 (3)学院简介 (4)1.毕业生基本情况 (7)1.1毕业生性别结构 (7)1.2毕业生生源地结构 (8)1.3毕业生就业水平 (8)1.4毕业生就业流向 (9)2.就业创业工作主要举措 (10)2.1拓宽就业市场,做好市场精准服务 (10)2.2重视队伍建设,推动教师职业化发展 (11)2.3抓好课程建设,完善就业创业指导体系 (13)2.4坚持以人为本,就业困难帮扶有新机制 (14)2.5精细开展系列活动,营造就业创业文化氛围 (15)2.6毕业生创业情况分析 (16)3.就业相关分析 (17)3.1调查样本 (17)3.2调查方式 (18)3.3专业相关度分析 (18)3.4创业选择与专业相关性分析 (19)3.5毕业生对母校总体满意度分析 (20)3.6受雇工作毕业生薪酬水平分析 (20)3.7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 (21)3.8离职情况分析 (23)3.9专升本情况分析 (24)4.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25)4.1对人才培养的反馈 (25)4.2改进措施 (28)后记 (30)标注说明 (31)前言为进一步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状况反馈和人才培养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学院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教学厅函〔2014〕25号)和按照2018年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发布工作的相关要求,编写并发布《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下文简称“就业质量报告”)。

本报告由毕业生基本情况、就业创业工作主要举措、就业相关分析、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等四个部分组成。

本就业质量报告中就业的基本情况采用的数据来源于“浙江省大学生网上就业市场管理系统(截止2018年8月31日)”,就业相关分析与调查采用的数据来源于2018年11月浙江省教育评估院提供的《2017届毕业生一年后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培养质量调查报告》和《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2018届毕业生就业跟踪问卷调查》(截止2018年12月5日)。

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培训课件.doc

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培训课件.doc

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二零一八年十二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2018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2)一、毕业生规模 (2)二、毕业生生源地分布状况 (2)三、毕业生性别结构 (3)第二章2018届毕业生就业状况 (5)一、毕业生基本就业状况 (5)二、毕业生按就业地区分布状况 (7)三、毕业生按就业单位性质分布状况 (9)四、毕业生升学状况 (5)第三章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情况 (5)一、各类招聘会情况介绍 (5)二、主要就业工作开展情况 (10)第四章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特点及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10)一、毕业生就业状况特点 (10)二、毕业生就业工作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反馈 (11)结束语 (12)前言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教育领域重要的民生工程,大学生就业工作关乎经济升级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是推动我校发展的重中之重。

学校历来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深入贯彻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始终以毕业生充分就业为工作目标,确保“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四到位,逐渐构建就业教育、管理、指导、服务为一体的校系两级工作模式,建立富有特色的服务平台和指导体系,实施多元化的就业帮扶等措施,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

我校2018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对我校2018年就业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从2018届毕业生生源分布、就业地区分布、就业单位性质、各专业就业情况、就业特点和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全面深入分析,并为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的工作提供数据参考和依据。

新的形势和任务促使我们要不断改革、勇于思考,积极应对各种挑战。

2019年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各级政府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部署要求,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扎实的工作、更加有力的措施,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切实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努力实现2019年我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取得更大进步。

2018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2018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二○一八年十二月一、数据来源本报告所用数据来源于内蒙古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

二、数据统计时间毕业生的就业数据截至2018年9月1日。

三、统计对象本报告统计对象为本校2018届毕业生。

第一部分毕业生基本情况一、毕业生分布及规模我院2018届毕业生共计2512人,分布在七个二级学院31个专业,具体见表1.1和表1.2。

表1.12018届毕业生所在学院分布表1.22018届毕业生各专业分布二、民族分布2018届毕业生分布在12个民族,其中汉族占82.96%,蒙古族占13.42%。

表1.32017届毕业生民族分布三、性别分布2018届毕业生中男女比例为1.88:1。

表1.42018届毕业生性别分布四、生源地分布2018届毕业生中内蒙古自治区生源占94%,区外生源占6%,来自23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

表1.52018届毕业生区内生源分布表1.62018届毕业生区外生源分布第二部分毕业生就业情况一、初次就业率截止2018年9月1日,我院2018届毕业生2512人,初次就业率95.78%。

二、各专业就业情况按照自治区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统计标准,将我校各二级学院2018届毕业生分专业初次就业情况统计如下:表2.12018届毕业生就业率统计表系别专业人数专升本就业人数就业率装饰与艺术设计学院广告设计与制作5445296.30%广告与会展37237100.00%建筑装饰工程技术1292812596.90%建筑装饰材料及检测1000.00%雕塑艺术设计24024100.00%室内设计技术76376100.00%小计3213731497.82%经济管理学院建筑经济管理3833694.74%会计电算化175617097.14%房地产经营与估价54354100.00%旅游管理4424193.18%酒店管理36036100.00%物业管理3813797.37%小计3851537497.14%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工程技术4629044596.32%小计4629044596.32%工程管理学院工程监理8377691.57%工程造价2432423596.71%建筑工程管理10159796.04%小计4273640895.55%机电与暖通工程学院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80447998.75%建筑电气工程技术4133790.24%电气自动化技术6406296.88%建筑设备工程技术3623494.44%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3703594.59%消防工程技术2702592.59%小计2854927295.44%市政与路桥工程学院工程测量6525584.62%给排水工程技术3633597.22%市政工程技术5965796.61%道路桥梁工程技术2103820195.71%小计3704934894.05%建筑与规划学院园林工程技术6035388.33%城镇规划2312191.30%建筑设计技术7437195.95%环境艺术设计4434295.45%影视动画2932896.55%信息传播与策划3243093.75%小计2621724593.51%合计2512293240695.78%三、毕业生就业流向1.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流向毕业生中103人在国有企业中就业,占4.28%;1925人在民营企业中就业,占80%;专升本293人,占12.2%;机关14人,占0.58%;其他事业单位57人,2.37%;应征入伍3人,占0.12%;医疗卫生单位人4,占0.17%;中初等教育6人,占0.25%;自主创业1人,占0.04%。

电子科技大学201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201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电⼦科技⼤学2013届毕业⽣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13届毕业⽣就业质量年度报告⼆〇⼀四年⼆⽉⽬录⼀、毕业⽣就业概况 (1)1、毕业⽣⼈数 (1)2、毕业⽣就业率 (5)3、毕业⽣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7)4、毕业⽣就业地域分布 (7)5、毕业⽣就业情况⼩结 (8)⼆、学校就业⼯作主要特点 (9)1、以学⽣发展为根本,通过创新举措提⾼就业⼯作⽔平 (9)2、以社会评价为依据,通过就业反馈促进⼈才培养质量提升 (10)3、以市场建设为重点,通过主动出击确保充⾜就业岗位 (11)三、未来就业⼯作思考 (12)1、强化育⼈功效 (12)2、优化市场布局 (12)3、创新服务载体 (12)4、加强队伍建设 (12)电⼦科技⼤学2013届毕业⽣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13年被国内各⼤主流媒体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

电⼦科技⼤学⾯对电⼦信息⾏业转型升级节奏快,毕业⽣⼈数增长速度快(本科⽣较上年增加14%,研究⽣较上年增加18%)等严峻形势,在各级领导的⾼度重视与指导下,学校就业⼯作以“平台资源优质化,服务指导专业化,社会评价品牌化,学⽣满意最⼤化”的“四化”⽬标为导向,以“转变就业观念,创新⼯作⽅式,优化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的⼯作思路为指导,通过科学规划布局、主动拓展市场、加强就业指导、重视特殊帮扶,创新服务模式等⽅式,使学校毕业⽣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保持双⾼⽔平。

具体报告如下:⼀、毕业⽣就业概况1、毕业⽣⼈数2013年,学校共有毕业⽣8089⼈。

其中,本科毕业⽣4441⼈(专业⼈数分布见表1.1);研究⽣毕业⽣3648⼈(硕⼠3417⼈,博⼠231⼈,专业⼈数分布见表1.2,其中专业名称中带“硕⼠”为全⽇制应⽤型硕⼠专业,下同)。

表1.1 2013届本科毕业⽣专业⼈数分布表1.2 2013届研究⽣毕业⽣专业⼈数分布2、毕业⽣就业率截⾄2013年7⽉15⽇,学校2013届毕业⽣总体就业率95.58%。

其中,本科就业⼈数4182,就业率94.17%(本科⽣就业率较⾼的专业,即⾼于全校平均就业率的专业见表1.3);研究⽣毕业⽣就业⼈数3550⼈,就业率97.31%(研究⽣就业率较⾼的专业,即⾼于全校平均就业率的专业见表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二〇一八年十二月报告编制说明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教学厅函[2013]25号)文件要求,学校编制了《电子科技大学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报告的数据来源是:1.毕业生就业数据为学校2018年7月1日向教育部和四川省教育厅报送的2018届毕业生就业派遣数据,数据包含毕业生规模、毕业生就业率、毕业生就业结构与流向等。

2.学校调研数据为学校面向2018届毕业生、用人单位,通过毕业生问卷调查、就业单位及毕业生走访等形式进行的调研数据。

3.第三方调查数据:(a)北京新锦成数据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9月至10月面向学校2018届本科毕业生开展的毕业三个月问卷调查并撰写的《电子科技大学2018届本科毕业生发展跟踪调研报告》;(b)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2018年7月至9月面向学校2017届本科毕业生开展的毕业一年问卷调查并撰写的《电子科技大学2017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

目录,第一部分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1)一、毕业生规模 (1)二、毕业生就业率 (3)三、毕业生就业结构与流向 (7)(一)总体分布 (7)(二)国内升学情况 (7)(三)出国(境)深造情况 (8)(四)单位就业情况 (11)(五)毕业生自主创业情况 (15)(六)未就业毕业生情况 (15)第二部分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 (16)一、本科生就业质量分析与评价 (16)(一)就业数据分析 (16)(二)求职过程分析 (21)(三)用人单位评价 (23)二、研究生就业质量分析与评价 (24)(一)就业数据分析 (24)(二)求职过程分析 (27)(三)用人单位评价 (32)第三部分就业趋势分析 (37)一、就业市场供需情况分析 (37)(一)“电子信息+”就业市场持续向好 (37)(二)“互联网+”热潮带动各行各业人才需求不断提升 (37)(三)政府引才力度明显增强 (37)二、毕业生对就业市场的认知及就业意向趋势 (38)三、毕业生就业特点及趋势 (41)(一)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高水平 (41)(二)本科生深造率持续提升 (41)(三)毕业生到基层、重点单位就业比例提升明显 (42)第四部分就业工作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44)一、本科生就业工作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44)(一)就业对招生的促进作用 (44)(二)就业对专业设置的有力推进 (44)(三)就业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反馈 (45)二、研究生就业工作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45)(一)以需求为导向调整学科、专业布局 (45)(二)积极推进研究生分类培养改革,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 (46)第五部分毕业生就业工作举措 (47)一、完善工作机制,实现毕业生高就业率和高就业质量 (47)二、聚焦深造工作,助力高层次人才培养 (47)三、实施“马兰花计划”,强化学生就业价值引领 (47)四、拓宽就业渠道,优化毕业生就业布局 (48)五、开展分类精准指导,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 (49)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现创业促进就业 (49)第一部分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一、毕业生规模电子科技大学2018届毕业生共计8575人,其中本科毕业生(以下简称本科生)4851人;研究生毕业生(以下简称研究生)3724人(其中硕士研究生3388人,博士研究生336人),如图1-1所示。

图1-1 2018届毕业生规模从性别看,毕业生男女比例为2.98:1。

其中,本科生男女比例为3.83:1,研究生男女比例为2.25:1。

从院系分布看,本科生分布在18个学院,研究生分布在20个学院/研究院/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如表1.1所示。

表1.1 2018届毕业生分学院生源结构本科生和研究生分省份生源结构如表1.2所示。

二、毕业生就业率截至2018年7月1日,学校2018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7.06%。

其中,本科生就业(含升学)人数4687人,就业率96.62%;研究生就业(含升学)人数3636人,就业率97.64%,如图1-2所示。

图1-2 2018届毕业生就业率本科生分专业的就业率如表1.3所示,其中8个专业的就业率为100%。

研究生分学科、专业的就业率如表1.4所示,其中42个学科、专业的就业率为100%。

表1.4 2018届研究生分学科、专业就业率三、毕业生就业结构与流向从毕业去向看,2018届本科生以继续深造、单位就业为主,且继续深造比例再创新高;研究生以单位就业为主。

(一)总体分布2018届本科生以继续深造和单位就业为主,其中继续深造学生比例为66.94%,单位就业的学生比例为29.62%;2018届研究生以单位就业为主,如表1.5所示。

表1.5 2018届毕业生去向统计表(二)国内升学情况学校2018届毕业生中有2292人国内升学。

本科生国内升学2243人,其中,到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科研院所读研的占98.89%,留本校读研的占68.61%;硕士研究生国内升学49人,均到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 类、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科研院所深造,如表1.6所示。

表1.6 2018届毕业生国内升学情况统计表(三)出国(境)深造情况学校2018届毕业生有1054人出国(境)深造,其中本科生1004人,硕士研究生50人。

从去向看,到美国人数最多,为317人,占出国(境)深造总数的30.08%。

本科生出国(境)深造情况如图1-3所示,研究生出国(境)深造情况如图1-4所示。

图1-3 2018届本科生出国(境)深造情况图1-4 2018届研究生出国(境)深造情况根据QS2018-2019世界大学排名,在2018届出国(境)深造的1004名本科生中,去世界排名前50位的大学就读的占43.43%,去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大学就读的占63.94%;出国(境)深造的50名研究生中,去世界排名前50位的大学就读的占20%,去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大学就读的占40%,如表1.7所示。

(四)单位就业情况1.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从就业单位性质看,吸纳毕业生人数较多单位的性质依次是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分别如图1-5和图1-6所示。

注:基数为单位就业人数。

图1-5 2018届本科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注:基数为单位就业人数。

图1-6 2018届研究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2.毕业生就业单位行业分布从就业单位行业看,2018届毕业生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的人数最多,为2499人,占单位就业人数的50.31%。

毕业生就业单位行业较为集中的还有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如图1-7和图1-8所示。

注:基数为单位就业人数。

图1-7 2018届本科生就业单位行业分布注:基数为单位就业人数。

图1-8 2018届研究生就业单位行业分布3.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从就业地域分布看,2018届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川渝地区、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和京津冀地区,合计比例88.26%。

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情况如图1-9所示。

图1-9 2018届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注:1.基数为单位就业人数。

2.川渝地区包括:四川、重庆;珠三角地区包括:广东、港澳;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浙江、江苏;京津冀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

毕业生分省份就业情况如表1.8所示。

注:基数为单位就业人数。

4.毕业生到重点单位就业情况2018届毕业生中,有34.38%的本科生进入国防重点单位、世界五百强企业和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等重点单位就业,如表1.9所示。

注:基数为单位就业人数。

2018届研究生到国家重点单位(包括国防重点单位、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校、国有企业)就业比例为51.39%,到国防重点单位(包括十二大军工集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科院、部队)就业比例为16.94%,到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包括国家党政机关及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就业比例为7.20%,如表1.10所示。

注:基数为单位就业人数。

5.毕业生到基层及艰苦边远地区就业情况2018届毕业生中有235人(其中本科生42人,研究生193人)选择到基层及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地的艰苦边远地区就业。

(五)毕业生自主创业情况在2018届毕业生中,有10人以创业的形式就业,其中本科生3人,研究生7人。

创业单位主要分布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

(六)未就业毕业生情况截至2018年7月1日,2018届本科生中,共有164人未就业,根据跟踪调查,其主要原因包括不就业拟升学72人(继续准备研究生考试),等待公招考试等其他原因待就业69人,其他暂不就业23人(暂无就业意愿)。

研究生有88人未就业,其中有7人拟升学,81人因等待公招考试等其它原因暂未就业。

第二部分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学校2018届毕业生就业情况保持良好态势,毕业生薪酬水平提升,学科、专业对口度保持较高水平,就业满意度高,就业保持高质量,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和学校就业工作给予较高评价。

因不同培养阶段的学生就业特点差异,以下分本科生和研究生两个部分对就业质量进行分析。

一、本科生就业质量分析与评价学校通过向单位就业的1437名本科生进行信息采集(2018年6月);暑期开展用人单位问卷调查(257家单位参与),并委托北京新锦成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毕业三个月后就业状况问卷调查(问卷回收率46.29%),全面了解2018届本科生就业状况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从信息采集数据和问卷调查结果看,学校2018届本科生的薪酬水平进一步提高,专业对口度、就业满意度高,毕业生就业情况总体良好。

(一)就业数据分析1.年薪据学校信息采集数据统计,学校2018届本科生初始年薪平均为10.6万元,其中年薪8万元及以上的比例为67.63%,如图2-1所示。

其中,网络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软件工程(网络安全)等15个专业的平均初始年薪高于全校平均值,如表2.1所示。

图2-1 本科生初始年薪区间分布情况表2.1 本科生分专业平均初始年薪统计表(全校平均值以上的专业)注:数据量少于5条的专业不在统计之列。

2.专业对口度专业对口度的评价选项包括非常对口、对口、一般对口、不对口、非常不对口。

专业对口度是选择“非常对口”、“对口”及“一般对口”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

据学校信息采集数据统计,2018届本科生的专业对口度为91.10%,如图2-2所示。

其中,数理基础科学、电子商务、工商管理等24个专业的专业对口度高于全校平均值,如表2.2所示。

图2-2 本科生专业对口度注:数据量少于5条的专业不在统计之列。

3.就业满意度就业满意度是由本科生对自己目前的就业现状进行评价,选项有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共五项。

就业满意度是选择“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