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 作用及存在问题分析 论文
浅析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存在的缺陷论文
浅析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存在的缺陷论文•相关推荐浅析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存在的缺陷论文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环境立法过程中的不足,环境信息公开过程中的不足,以及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不足。
一、环境立法中公众参与制度存在的问题(一)参与主体的结构失衡首先,我国公民参与环境立法是于法有据。
公民参与立法的权利有宪法和立法法等法律的保障。
翻开我国立法法,该法的第34条和第58条,明确赋予公民有参与立法的权利。
然而,我国在法律层而上做出了明确规定,但是公民的环境立法参与权却很难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
换言之,公民在环境立法过程中发挥的主体作用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公民参与环境立法的作用非常渺小,主要是因为公众参与制度机制并未完善,空有制度文本,而缺乏实际落实。
(二)参与主体的方式单一依据现行的82年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享有检举权、控告权与救济权。
目前,我国环境立法中的意见征询是从上至下,由上级立法部门向下征集相关意见,至于是否真正采纳了公民的意见或者建议,公众很难知晓与确定。
同时,我国现行法律并未就公众参与的具体途径与方式做出明确规定。
与其他国家相比,公民的环境立法参与程度是十分低。
而公众大多数能够影响环境立法,大多数是限于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时,会征求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当然,大多数时候会告知利害关系人有相关救济的渠道与权力。
二、环境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一)信息公开披露范围尚不规范虽然,早在2008年我国颁布实施了《信息公开条例》,明确要求政府机关及时公开政府信息。
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
然而,我国环境信息公开的内容与频率远不能满足公众的对于环境信息的需求。
甚至可以说,当前环境信息披露还处于十分不透明的状态,并未做到信息公开与透明,尤其是公开的.内容不够细化。
依据《信息公开条例》与《概密法》的规定,立法部门仅仅将国家秘密与商业秘密,以及涉及个人隐私的事项列为不公开信息的范围。
新时期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问题文论文
浅谈新时期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问题摘要:随着科学发展观的逐步深入落实,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本文阐述了我国开展这项工作的意义和发展历程,分析了目前工作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新时期;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随着科学发展观的逐步深入落实,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以保障公众权益,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义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是有利于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实,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证明,公众参与环境评价工作越早,力度越大,对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支持就越大。
二是有利于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有公众参与的环境评价更加真实、有效,能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科学依据。
三是有利于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日常监督,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二、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发展从世界范围看,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起步于二十世纪70年代的美国,1970年美国出台《国家环境政策法》,首次提出了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思路,1978年联合国在相关文件中提出了公众参与的概念,继而在全世界范围内这项工作得以全面铺开和发展。
我国此项工作起步较晚,一直到1991年才在亚洲开发银行的要求下开展注重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总体来讲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起步阶段,大致从1979年到1993年,这一阶段主要是各类专家学者和公众代表会参与到环境影响评价中。
二是开拓阶段,大致从1993年到2002年,以《关于加强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出台为代表,在国内第一次提出了公众参与的概念,要求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充分听取公众的意见,保障公众的权益。
三是立法阶段,大致从2002年至今,随着这项工作的全面铺开和逐步深入,我国出台了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法》在内的一系列环保文件,其中都对公众参与的相关问题作了细致全面的规定,使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走向了正规化和法制化。
分析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分析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摘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是很复杂的,而且有着明显的系统性。
而增加公众参与度有利于更好的发展环境保护的内涵,改善我国现今的环境状况,使得环保机构可以更加高效的开展工作,在整个环境治理工作中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
本文论述了我国公众环保意识的发展以及公众参与度渐渐提高的过程,指出了这一过程中的可借鉴之处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制定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为有关专业人士带来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措施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需要将公众参与度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且公众参与对于工作技术评估工作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所以,必须针对公众参与开展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并且需要将项目进程与环境联系起来,以促进公共参与程度的提升,使我国的经济建设能够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不仅如此,公众参与程度的提升对于规范我国各个行业的发展以及公民意识的觉醒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以下主要围绕着公众参与在环境评价中的积极作用展开简单分析与探讨:一、公众参与在环境评价中的积极作用第一,环境评价所针对的一般都是对环境有不良作用的项目工程或者是公共政策,这势必对公众的利益产生影响。
因此,在整个过程中,都必须保证公众作为参与方的知情权。
将此作为切入点可以看出,公众参与环境评价是其固有权利,这个在《环境影响评价法》以及《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中都有明确规定。
第二,公众的参与可以提升评价工作的民主性与科学性。
采用公众评价的方式本身就是民主性的体现,且在此期间公众的知情权也能够得到很好的维护,且公众的督促也能够使得相关部门严格按照标准来进行工作。
二、我国环境影响公众参与工作中的不足(一)公众参与没有明显的边界环境影响评价中加入公众参与是为了更好的保证公平、公正,但实际工作期间却可能受到各种主观因素的影响,基本的公正性得不到保障,这使得整个环评工作的质量都大打折扣。
(二)环评单位未严格按照规范组织公众参与工作第一,环评企业的调查对象一般都是企业或单位法人,往往忽视了区域,而问卷调查工作一般都是由居委会完成的。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问题和对策探讨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问题和对策探讨摘要:环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环境保护的发展态势,所以为了保证环评工作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应该切实发挥公众参与的作用,从利益受损者的角度出发,为环评工作提供更加全面而合理的建议,这种建议更加直观而有力,对于政府进行环境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探讨了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问题和对策。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问题;对策1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问题1.1 公众参与作用边界被公众无限放大公众参与对于环评而言本意是从公平公正的立场出发,为环评提供具有重要价值的建议,提高环评的质量。
但是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各种建设项目广泛的开展,由此在社会中构成了诸多的矛盾。
而公众参与对于环评来讲,是现阶段最为正规以及具有一定权威的手段,但是由于使用方式不当,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被人们无意地放大,立场有失偏颇,失去了公正性,其作用边界无限放大,违背了公众参与最原始的目的,由此导致环评工作质量受到影响。
1.2 信息公开时间过短公众参与要想切实发挥作用,就需要对整个项目的细节进行详细的了解,通过对相关信息的分析研究,从而对环评工作的准确性以及合理性做出公正的判断。
按照相关规定对于公众进行意见征求的时间为10 个工作日,但是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却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公众公开信息,或者根本就不公开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公众无法了解相关信息,所以对于环评工作无法给出合理的判断。
1.3 参与对象缺乏代表性和广泛性公众参与的本意就是发挥公众的力量参与到环评工作中来,从建设项目影响到的利益受损者中选派代表,从而得到最为真实有效的数据信息。
但是有些建设项目为了回避环评工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没有按照公众参与的规范要求执行,只是随意发放调查问卷来进行敷衍,没有从利益受损者中获取最为直接的信息,所以所获取的结果不具有代表性以及广泛性,无法真实地反映出公众的意愿,导致环评工作失去意义。
1.4 公众环境意识薄弱近年来,我国居民的环境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于公众参与的积极性较高。
试析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研究体现
试析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研究体现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中,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环境影响评价,并在世界各国大力推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实施有助于人民群众了解工程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这样大家就能够积极参与工程项目环境影响监管过程中。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仍处于发展阶段,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仍存在很多缺陷和问题,文章主要对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
标签: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体现一、引言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是规划单位、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利用一定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其本质是公众行使参与权。
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公众参与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建设项目环境的合理性、环境评价结果的客观性,有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1]。
但是,在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問题,生态环境局需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策略予以优化,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二、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作用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是环境保护工作实施过程中,为了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采取的大力推动生态环境发展的战略策划,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是其中的关键内容。
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实行相应的策略使公众积极参与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进一步提升环境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另外,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相关规划部门、政府部门都应该鼓励公众积极参与,通过引进公众参与,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有助于公众了解自身保护环境的责任,有利于社会各界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另外,在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中,相关部门需要注重以下内容:首先,确保环境影响评价部门、评价结果的审查机关、公众主体之间信息交流渠道的公开性、透明性,这样在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能够及时与环境影响评价部门、审核部门之间沟通和交流。
其次,公众参与调查问题的设置需要突显出可操作性、合理性,吸引更多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提高大家的综合素质。
关于环评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关于环评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摘要:近年来,我国环境问题呈现集中式、复合式爆发现象,对于社会发展带来了十分大的威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更为凸显,环境保护的迫切性更高。
而环境影响评价作为环境环境保护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得到了诸多人员的关注。
在环评工作中引导公众参与,能够提升环评工作的客观性和合理性,促进环评质量的增强,不过当前我国公众参与环评工作还面临一些问题,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完善建议,以便促进我国环评工作的更好开展。
关键词:环评工作;公众参与;问题;完善建议公众参与环评指的是在开展环评工作的过程中引导公众加入进来,使公众更好地对自身的参与权进行行使,并为环评工作提供意见和建议。
这一方面有助于公众权利的行使,增强公众的主人翁意识,另一方面能够为我国环评以及环保工作的完善提供有利作用。
但是当前我国公众对环评工作的参与度却并不高,且参与形式较为单一,难以充分发挥公众参与的作用,对于环评工作的质效提升带来了不利影响,做好这一方面内容的研究和分析意义重大。
一、环评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深入探究环评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仔细挖掘公众参与的不足,能够为有关部门制定规范提供参考依据,推动公众作用的更好发挥,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作用。
详细来看,当前我国环评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可以总结为如下几个:1.参与对象缺乏代表性我国政府对于环评公众参与进行了明确规定,对公众选取的要求做出了说明,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单位受到利益影响难以严格依据规范来开展工作,在选取公众的时候存在“私心”,所选取的公众面临着代表性不足问题,导致环评的效果受到了影响。
同时,因为不同公众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不同,综合素质、环境意识等都并不相同,所以在选取公众的时候也应当对这些问题进行考虑,从多方面入手拓宽公众的选取覆盖面。
但很多单位在选取的时候都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仅仅是选择受影响大的民众,不考虑对环评兴趣高的人员,这导致参与对象范围较窄,缺乏代表性。
浅谈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浅谈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摘要:环评中实行公众参与不仅是环评本身的需要,同时也是现阶段我国民主制度的体现。
目前,公众参与已经是环评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必将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起到重要作用。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部分包括:公众享有环境知情权和参与决策权;合适的公众参与的主体范围;明确的公众参与环评的程序和方法;公众参与环评的保障机制。
本文对公众参与的产生、发展及一般程序等进行了探讨,并对环评公众参与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环境知情权1 公众参与的产生与发展环境影响评价形成于六、七十年代,公众参与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也在此后逐步形成。
七十年代,欧美等国的环境问题已经到了让公众忍无可忍的地步,于是爆发了环境主义运动,并很快形成了大规模的公众参与。
目前,公众参与已经是环评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必将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公众参与,了解公众最关心的公共资源及具有美学、文化、生态、历史价值的享受性资源,掌握环境背景情况和公众关心的环境问题。
公民通过一定的程序和途径参与一切与环境利益相关的决策活动,使相关的决策符合广大公众的切身利益。
实践表明公众参与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我国是1973年开始引入环评概念的,并于七十年代后期逐步建立了环评制度。
当时并未同时引入公众参与的概念,至1991年在实施亚行提供赠款的环境影响评价培训项目时才首次提出了公众参与问题;此后,公众参与已逐步成为我国环评中的一个热点。
1993年由国家计委、国家环保局、财政部、人民银行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中认为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在环评报告书中应设有专门章节予以表述;1996年8月,《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对此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至此,我国的公众参与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和环评工作者的重视,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公众参与机制。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作用及存在问题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作用及存在问题分析摘要: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和必要环节,也是建设项目及专项规划等环境影响报告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论述了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作用,通过分析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完善措施,以期提高环评中公众参与的有效性。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公众调查环境影响评价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制度,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是指在项目建设前期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通过公示、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使公民参与到与环境利益相关的决策活动和环境管理中,对政府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单位、个人的环境资源利用行为进行监督,使得各项行为符合广大公众的切身利益,有利于环境保护。
2003年9月1日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法》进一步具体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该法第5条规定: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
第11和第21条分别规定了专项规划和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应该进行公众参与。
2006年2月22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这是我国环保领域第一部公众参与的规范性文件。
这一办法不仅明确了公众参与环评的权利,而且规定了参与环评的具体范围、程序、方式和期限。
但现行的公众参与过程中仍然有很多问题,致使公众的意见无法得到正确的表达和处理以及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偏低。
本文作者通过对多年环评工作经验和实践总结,发现在公众参与工作中存在着参与对象选取不合理、公众参与意识淡薄、环境信息支持不足、调查问卷质量偏低、调查结果可信度低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探究问题存在原因及解决对策。
1 环评公众参与的作用1.1 这是环境公众参与由末端参与走向事前控制的重要方式和手段目前,在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中,公众主要是针对污染、破坏环境行为发生后,危害到自身利益时通过检举、诉讼等方式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意义与作用论文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与作用摘要:环境保护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环境保护的全民参与, 其基础是公众环境意识的普遍提高, 其外在表现形式是民间环保组织和环保活动的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面临着非常艰巨的环境保护任务, 其公众的环境意识如何, 公众参与情况如何, 将决定中国环境保护的未来走向, 也是中国政府及其地方政府制定有关政策法规的重要基础。
本文探讨了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与作用。
关键词: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意义;作用中图分类号:b8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没有公众参与, 环境影响评价就不能称其为环境影响评价。
公众参与的发展, 鼓励了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热情, 保护了处于劣势地位公众的权益, 公众参与成为开发方规避风险的一种有益的方式, 增强了相关部门间的沟通和环评的透明度, 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所谓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是指,一个国家的公民或团体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赋予的权利和义务,通过一定的途径、方式和方法介入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并对环评的运行及其结果施加影响,正当行使自己合法权益的活动。
简言之,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就是指公众以影响决策者的选择为目的,而采取的直接或间接的行动。
公众参与的主题可以是公民个人也可以是团体,公众参与的目的就在于影响利益的分配。
公众影响环评决策并试图取得一定影响力的过程就是公众参与环境评价的过程。
二、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公众依法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与项目方、环评机构和环境行政机关进行双向交流,以使项目方和公众的利益得到平衡,公众能协助环境行政机关监督不法企业,并督促环境行政机关积极充分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实际上是通过国家立法,在体制内建立一种沟通和协调不同团体利益的谈判和协商机制。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重大,它使公众了解即将进行的对环境有影响的活动的基本情况及其对自身的影响,从而及早采取措施维护自己的权利,避免损害的发生,这是一种事前的救济手段;使公众对这些活动有心理上的准备,减少敌视感;使规划者、评价者、管理者能够吸收公众意见中的合理成分,得出科学的评价结;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扩大环保工作的基础。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中“公众”界定研究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中“公众”界定研究环境影响评价(EIA)是指在规划和决策过程中,研究和评价特定活动对环墶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和风险的过程。
公众参与是EIA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让公众有机会参与到环境决策中,使得决策更具透明度、可信度和民主性。
在实际的EIA过程中,“公众”这一概念的界定存在着种种问题,其范围和方式并不明确,这给公众参与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本文旨在分析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中“公众”界定的研究现状,以期为EIA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公众参与的重要性EIA的过程中,公众参与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决策机制,其有助于增强EIA的公平性和决策的合法性。
公众参与可以帮助鉴别可能的环境风险和问题,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减少冲突。
公众参与也有助于提高决策的可接受性,降低后续环保风险和责任,增强决策的可持续性。
公众参与被视为EIA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二、“公众”概念的界定在EIA实践中,“公众”概念的界定远非一件易事。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其“公众参与”的对象和范围并不相同。
有的国家将“公众”界定为受影响的居民群体,有的国家将其扩大为所有可能受到影响的利益相关方,还有的国家将其限定为政府、环保团体等特定组织。
这些不同的界定方式使得公众参与的具体实践效果各异,不尽如人意。
三、“公众”界定的影响1、对公众参与的影响由于“公众”界定的差异性,一些可能受到直接影响的群体被排除在公众参与的范围之外,其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在EIA实践中,这些排除在外的群体可能会因此失去表达诉求的机会,难以发挥对环境决策的制约作用,导致其权益受到侵害。
这也会降低决策的合法性和公平性,增加环境冲突的可能性。
2、对EIA效果的影响不同范围的“公众”参与,也将影响EIA的效果。
如果公众参与的范围过窄,EIA可能无法有效地发现和解决问题,导致环境风险和问题未能得到及时的解决。
如果公众参与的范围过宽,可能会导致EIA过程过于复杂,难以做出决策,反而增加了EIA的成本和时间。
公众参与在环境评价工作中的重要性分析
公众参与在环境评价工作中的重要性分析第一,公众参与能够提高环境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环境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多方面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综合评估。
而公众参与可以使更多的人参与到环境评价过程中,提供各种不同的视角和意见,增加了评估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公众参与还能够促进环境评价的公正性,避免评价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和不公正现象的发生,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和公正。
第二,公众参与能够增强环境评价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环境评价是一项涉及公众利益的工作,评价结果对公众具有重要影响。
如果评价过程缺乏公众参与,公众对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可信度难以保证,容易引发不信任和质疑。
而公众参与能够使评价过程更加透明,让公众了解评价的整个过程,监督评价工作的进行,增强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和公信力。
公众参与能够增进社会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公众参与环境评价,公众可以了解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增强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公众参与也能够促使公众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环境保护活动中,推动社会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
第四,公众参与能够增加环境评价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环境评价往往需要大量的信息和数据支持,而公众参与能够为评价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数据。
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观察和了解常常能够提供一些宝贵的信息和线索,为环境评价提供支持和参考。
公众参与也能够增加环境评价的可持续性,让评价工作可以长期持续进行,不仅仅是一次性的活动。
可以看出,公众参与在环境评价工作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公众参与能够提高环境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增强评价的透明度和可信度,促进社会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以及增加评价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在未来的环境评价工作中,应该积极推动公众参与的开展,发挥公众的力量,共同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问题研究
时文晓
1 . 引 言
孙
趣
刘
静 一地区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 的重大 工程建 设 、规划 、或城市的发展和建设 、在对区域 的规划等活动进行 以前 。对 该项活动所可能造成的对周 边的环境 影响情况 进行调 查 、检测 和分析 , 并通过此次调查提出可行的措施和方案。从而达到经济发展与环 境保 护 相协调 的目的 ,使环境机关 对环境 价值考 虑科学化 、民主化 、制 度化 、 职能化 。 公众参与作为环境影响评价 中的重要 内容 ,也是是环境法 的基本原 则之一 。环境影响评价 中的公众参与是指在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的不同 阶
符合广 大公众 的切身利益 ,防止拟议 的立法决策 、规划 和具体的开发 活
动 等损 害 生态 环 境 。
4 .国际环境 中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公众参与给我国的启示 4 .1完善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体 系 我 国现行 的立法 中,比较强调 国家在环境保护上面 的权 力 ,而忽视 了公 民的环境保护权 ,这样就导致 了公 民在环境保护要求上 缺乏必要 的 法律依据 ,因此 ,公 民的环境保护积极性受到了很大 限制。所 以,必须 要加快制定 和完善环境权利方面 的立法 。 4 .2拓 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主体范围
世界银行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的特点是公众参与贯穿 于从立 项到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全过程。主要包括在立项 前 ,信息公开 ;环 境影 响评价开始时 ,举行相关会议 ;对环境评价草案 ,全面征求 意见 ;对最 终报告书形成时 ,举办听证会和讨论会。其最突出特点是 :公 众较 早介
入。
段 ,开发单位 、环评单位 、评价组织及审核环境影响评价 的机 关 以外 的 其他相关行政机关 、非政府组织 、团体 、地方政府 、学 者专家 、当地居 民等有权通过一定 的程序和途径参与与环境影响评价有关 的活动 ,使其
环评公众参及问题及改革思考及建议
环评公众参及问题及改革思考及建议【摘要】:环评中的公众参与制度目前已形成较完善的体系,但随着环保形势的发展,公众参与制度改革已是刻不容缓。
随着环保法、环评导则总纲的重新修订,相应的公参改革方向已经较明晰,本文通过分析现行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对新环保法、环评改革方案的解读,针对公参及公参管理办法修订提出以下几点个人建议【关键字】:环评;公众参与;公众参与管理办法环评是阻挡环境污染的第一道防线,而公众参与是环评制度中的一道法定程序,是环评审批的法定前置环节,建设项目落地之前的各项准入审核中仅有环保审批确立了公众参与制度。
公众参与是民众向决策者表达意见、参与政府决策的唯一途径,因此,其既是权利的表达,也是对社会的监督,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然而,自环评制度实施以来,主要体现为信息不对称、征求民意不全面、交流沟通不顺畅等,由此,当前形势下的公众参与制度改革已是刻不容缓1、公众参与存在的诸多问题1.1 公众对环评数据的质疑项目的建设,对于周边影响范围内的公众,其最关注的是项目的“上马”究竟会对环境造成多大的影响,符不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而这往往也是公众最难了解的地方。
环境影响评价是基于一定的资料和数据,根据项目的生产工艺,进行数据核算和预测,得到结论。
如果环境评价的结论与公众的预期不合,公众往往去质疑环评单位使用的数据、参数、标准等是否真实可信,从而对环评文件产生质疑1.2 公众对参与有效性的质疑当前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不断提高,通过参与环评来维护自身权益的主动性也不断增强,但是多年来的公参实践表明,环评中的公众参与已难以满足群众的需求。
例如涉及PX、垃圾焚烧、化工石化等项目,群众会通过环评公参来表达各种担忧,包括占地、赔偿款、拆迁、就业等社会、民生问题,也就是常说的“邻避效应”,甚至引发群体事件。
但这些问题已远远超出了环评的范围,群众诉求在此得不到解决,就导致了公众对环评公参的有效性产生质疑[1]1.3 公众参与责任主体模糊公众参与本质上是通过科学的宣传使受影响群众接纳建设项目,因此,公众参与的责任主体是建设单位。
公众参与在环境评价工作中的重要性分析
公众参与在环境评价工作中的重要性分析1. 引言1.1 介绍公众参与的背景与意义公众参与在环境评价工作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公众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关注也越来越高涨。
公众参与旨在让公众更加了解环境评价项目,加强环境保护的监督和参与,确保环境评价工作的公正性和透明性。
通过公众参与,可以有效减少环境评价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护公众的生态环境权益。
公众参与的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公众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随着《里约宣言》和《里约日程》等国际文件的签署,公众参与环境管理也逐渐成为国际共识。
公众参与不仅是一种民主权利的体现,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环境意识的表达。
通过公众参与,可以有效吸收公众的智慧和力量,促进环境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2. 正文2.1 公众参与的形式与方式1. 公开听证会:公开听证会是一种常见的公众参与形式,通常由环境评价机构或相关部门组织。
在公开听证会上,公众可以就环境评价项目提出意见和建议,与相关方进行交流和讨论。
2. 线上问卷调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线上问卷调查成为一种便捷高效的公众参与方式。
通过在线平台发布问卷调查,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公众的意见和看法。
3. 社区讨论会:在环境评价工作中,组织社区讨论会是一种重要的公众参与方式。
通过与当地居民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关注点。
4. 专家评审会:专家评审会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公众参与形式,通过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评审,可以从专业角度评估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5. 公众发布会:公众发布会是一种将项目相关信息公之于众,接受公众的质询和意见的形式。
通过向公众发布项目信息,可以增强公众对环境评价项目的了解和参与度。
这些不同形式和方式的公众参与,可以有效地促进环境评价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提高环境评价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也可以增强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共参与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共参与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我国社会目前正处于一个急剧转型时期,经济的迅猛发展不可避免的带来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当国家或地区的环境决策涉及到重大环境利益的时候,公众会出于身利益的考虑或是公共环境的考虑,进行参与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
目前我国的公众参与主要采用的方式有书面征求意见、公示和听证会等,但是又由于民众对政府所公布的信息了解渠道不通畅或重视程度不高,公众参与在执行时会出现一些问题,本文为更好地发挥环评的作用,提高全民对公众参与的重视力度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生态保护问题对策公众参与是我国环境法所规定的一项基本原则,贯穿于整个环境公共决策程序之中,由于环境公共决策涉及范围广且具体决策在公共参与方面有着不同的安排,其中起着基础性作用的当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自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以来,为我国公众环境利益诉求提供了良好的法律保证。
但是又由于法律实施较为西方国家起步较晚,在实施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未能摆脱行政管束的框架。
1.公共参与概念和其发展历程1.1公共参与概念公共参与指社会公众对某一公共事物的共同维护和处理,其内在特性就是以社会公众的身份保护公共利益,要求公众以制度作为主体,参加公共权力的运作,从而实现各方能够在阳光下充分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达到资源最优化配置。
环境公共参与是指人民大众对环境保护的认同、参与的程度,其内容主要表现为:做好在本职工作中的环境保护、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依法监督举报破坏环境的行为、支持环境保护法并积极参与环境文化建设。
通过公共参与,一方面可以增加决策的正确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制约政府的自由裁量权,最终目的让政府公正,合理地行使行政权力。
1.2 公共参与的发展历程从公共参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是由于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需求量不断扩大,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引发人类对保护环境的自主需求,体现为由点及面的扩展、由个人带动群体的意识提高。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作用及存在问题分析
环 境 影 响 评价 是 我 国环 境 保 护 工 作 中
的 一 项 基 本 制 度 , 境 影 响 评 价 中 的 公 众 环 参 与 是 指 在 项 目建 设 前期 的 环 境 影 响 评价 工 作 中 , 过 公 示 、 谈 问卷 调 查 等 形 式 , 通 座 使 公 民参 与 到 与环 境 利 益 相 关 的 决 策 活 动 和 环 境 管 理 中 , 政 府 的决 策行 为 、 理 行 对 管 为 以 及 单 位 、 人 的 环 境 资 源 利 用 行 为 进 个 行 监 督 , 得 各 项 行 为 符 合 广 大 公 众 的 切 使 身 利 益 , 利 于 环 境保 护 。 有 2 0 年9 1 0 3 月 日实施 的 《 境 影 响 评 价 环 法 》 一 步具 体 规 定 了环 境 影 响 评 价 中 的 进 公 众 参 与 。 法 第 5 规 定 : 家 鼓 励 有 关 该 条 国 单 位 、 家 和公 众 以 适 当方 式 参 与 环境 影 专
能 与境 源环
SC TNG2N i CE EOY0 O. I &CL 1 j E H0. . 圆 N 。  ̄ 。 0 1 1
环境 影响评价 中公 众参 与的作用及存在 问题分析 ①
白雁 冰 ( 同市环 境保护 研究 所 山西大 同 大 0 7 06 30 ) 摘 要 : 众参 与是环境 影响 评价 的重要 内容 和 必要 环 节, 也是 建设 项 目及 专项规 划等环境 影响报 告文本 的重要组 成部分 。 文论述 了 本 环境 影响评价 中公众参 与的作 用, 通过 分析我 国环境 影响评价 中公众 参 -存在 的若干 问题及 原因, 5 - 并有针对性地提 出 了几点完 善措施 , 以 期提 高环评 中公众 参 与的有 效性 。 关键 词 : 环境 影响评价 公众参 与 公众 调查 中 图分 类 号 : 8 x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6 2 3 9 ( 0 11 () 1 7 2 1 7 - 1 2 I ) 0c 7 一0 4 —0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在当今社会,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
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作为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其意义和作用日益凸显。
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
简单来说,它是指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中,让广大公众有机会了解相关项目的情况,并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这可不是一个形式上的流程,而是切实保障公众环境权益、促进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重要手段。
那么,为什么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如此重要呢?从公众的角度来看,这是他们行使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重要途径。
每个人都生活在环境之中,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通过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可以了解到那些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的项目,比如新建的工厂、道路建设、垃圾处理设施等。
这使得公众能够提前知晓潜在的环境风险,并对可能影响自身利益的项目提出意见和诉求。
如果没有公众参与,一些项目可能在实施后才暴露出严重的环境问题,给周边居民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对于项目建设方和决策者来说,公众参与也是大有裨益的。
广泛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可以帮助他们更全面地考虑项目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从而优化项目方案,减少环境风险。
而且,积极的公众参与能够增强项目的社会认可度和合法性。
当公众感到自己的声音被重视,对项目的抵触情绪也会相应降低,有利于项目的顺利推进。
在实际操作中,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信息公开是第一步。
项目建设方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如报纸、网站、公告栏等,向公众公布项目的基本情况、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
这让公众在第一时间获取到相关信息,为后续的参与打下基础。
接下来是征求意见。
这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听证会等形式进行。
问卷调查能够收集到大量的数据和意见,座谈会和听证会则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的平台,让公众与建设方、专家等进行深入的沟通和讨论。
然后,对收集到的公众意见进行梳理和分析。
浅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问题及对策
浅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问题及对策摘要:公众参与是我国环境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文中阐述了公众参与原则的内涵、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并就完善环境法中公众参与提出建议。
关键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问题对策前言环境保护离不开公众参与。
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人类有权在一种能够过尊严和福利的生活环境中, 享有自由、平等和充足的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 阐明了环境权是人类应当享有的基本人权。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正是基于环境权派生出来的一项权利, 它包含三个子权利: 环境知情权、决策参与权、救济请求权。
一、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制度的缺陷1 公众参与缺乏组织性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五条规定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
广义上的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是指除开发及审查环境影响评价的机关外,其他相关机关、地方政府、学者专家等,通过法定或非法定的方式,参与到环境影响评价的制作、审查与监督等阶段。
由于公众内部也存在着多种利益竞争,并且不是所有的公众都具有同等的知识以及环保意识,所以公众的非组织性的参与有着其固有的不足。
首先,一部分公众由于缺乏环保意识或者迫于外界压力而放弃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权利;一部分公民可能由于缺乏相关的环境知识而夸大建设项目对其生活环境的影响。
其次,虽然公众对某个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存在共同的利益,但是由于公众存在个体化的因素,他们在参与环境影响评价中所提出主张的是有分歧甚至是内部冲突的。
最后,对于审批环境影响评价的部门来说,处理这些分散的、冲突的利益主张是一项繁琐的工作甚至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时机较晚,参与的阶段较少关于公众参与的时机以及阶段体现在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第十一条和第十二条之中,即对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时机是规划草案送报前;对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时机是在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前。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有效性问题研究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有效性问题研究随着环境问题不断引起人们的关注,我国环境影响评价越来越成为政府公开、社会参与的一个重要环节。
然而,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有效性常常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这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有效性问题:一、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意义1、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信力与透明度公众参与可以在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中,增加社会公众对评价结论的认可度,而这种认可度既可以提高社会的信任感,也有助于政府在环境保护中实现更好的治理效果。
2、更加合理的环境政策制定公众参与可以使环境影响评价更加符合社会公众的环境需求,更加贴近公众的生活与实际情况,从而获得更加合理准确的评价结果,有助于政府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环境保护政策。
3、促进公民环保意识的提高公众参与有助于增强公民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提高公民的环保素养,增强公民对环保问题的了解和认识,引导公民参与到更多的环保实践中去,从而建设更加环保、更加美好的社会。
二、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现状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公众参与难度大目前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仍然存在问题,公众参与具有一定的门槛和难度,公众缺乏必要的环境知识和专业背景,使得公众参与的声音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
2、评价专业背景不足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专业性是必不可少的,而许多公众参与者在评价中缺乏必要的专业背景,这也导致了评价结果中公众参与的想法难以落实和实现。
3、公众参与意见往往被忽略目前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意见往往被忽略,即使公众表达了自己的意见,政府机构也很难真正将公众的意见融入到评价结果中。
这使得公众参与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一种形式,而非真正的内容。
三、提高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有效性的对策1、营造良好的公众参与环境政府应加强对公众参与意识的宣传和意识的引导,鼓励和促进公众的积极参与。
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措施探讨
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措施探讨摘要: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新型技术手段和科学方法,它借助于对人为活动的科学分析,将个人因素融入环境因素之中,围绕环境变化的具体影响展开探究。
鼓励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能够帮助环保部门能够针对各项潜在环境问题作出反应。
通过科学的评测,了解公众的看法和意见,确保项目能够获得公众的认可和支持,进一步促使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
本文围绕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供大家借鉴参考。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环保;创新当前,在《环境影响评价法》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的推动下,公众的知情权逐步得到保障。
从整体上看,公众参与机制关群众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水平,是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上层建筑。
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手段与科学方法,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通过积极了解公众的看法和意见,促使环保经济与环境效益获得最大化,项目设计与规划能够变得更加合理,使环境评价影响的作用得到积极发挥。
1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的实施价值我国环评公众参与制度的确立,针对专项规划和建设项目,吸纳社会公众参与的环境影响,进一步增加环评的公正性。
社会公众参与环境建设立足法律的实施基础,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展开实施,充分保障人民权利的合法权益。
同时,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的实施除了能够有效实现对环境污染的评估,还能够为生活环境提供可靠的防治策略。
帮助社会公众建立环境保护意识,实现全民环保的目的。
充分保护公众的知情权,进一步促进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完善,提升环保专项规划和建设项目,使环境保护工作受到更多人的认同。
2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存在的问题在我国社会环境的发展历程中,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的推进使更多的人认识到了改善生活环境的重要性。
引入公众参与工作制度,能够构建全面参与的环境保护格局。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1.环评工作管理制度不足当前,一些企业受利益的影响,弱化了环评工作的监督性,导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评判机制不准确,获得的评价结果也不顾科学和真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作用及存在问题分析摘要: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和必要环节,也是建设项目及专项规划等环境影响报告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论述了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作用,通过分析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完善措施,以期提高环评中公众参与的有效性。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公众调查中图分类号:x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10(c)-0000-00环境影响评价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制度,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是指在项目建设前期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通过公示、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使公民参与到与环境利益相关的决策活动和环境管理中,对政府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单位、个人的环境资源利用行为进行监督,使得各项行为符合广大公众的切身利益,有利于环境保护。
2003年9月1日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法》进一步具体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该法第5条规定: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
第11和第21条分别规定了专项规划和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应该进行公众参与。
2006年2月22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这是我国环保领域第一部公众参与的规范性文件。
这一办法不仅明确了公众参与环评的权利,而且规定了参与环评的具体范围、程序、方式和期限。
但现行的公众参与过程中仍然有很多问题,致使公众的意见无法得到正确的表达和处理以及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偏低。
本文作者通过对多年环评工作经验和实践总结,发现在公众参与工作中存在着参与对象选取不合理、公众参与意识淡薄、环境信息支持不足、调查问卷质量偏低、调查结果可信度低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探究问题存在原因及解决对策。
1 环评公众参与的作用1.1 这是环境公众参与由末端参与走向事前控制的重要方式和手段目前,在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中,公众主要是针对污染、破坏环境行为发生后,危害到自身利益时通过检举、诉讼等方式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环境问题具有危害的滞后性和不可恢复性等特点、这种末端参与不利于及时有效地防止环境纠纷和危害。
而在环境影响评价中进行公众参与,有利于对项目环境影响的事前控制,减少项目建设和运营等后期引起的环境纠纷,从而避免因此带来的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环境破坏。
1.2 可以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环评人员一般不居住在项目影响范围区内,对当地的地形、地理与地质等自然条件以及产业、社会和文化因素的了解毕竟受到一定的限制;通过实行公众参与,可以多方面收集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信息,集思广益,能够全面地认识当地环境经济社会状况,从而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
1.3 可以提高建设项目环境决策的效率在环境影响评价进程中,引入公众参与,对于建设单位和决策者而言,具有广泛吸收信息以及集思广益的功能。
通过适当而有效的公众参与,可以及早发现公众对本项目环境影响的关注要点,在项目前期的设计工作中,尽量加以改进和满足;在项目环评审批进程中,予以提出和重视,从而提高建设项目环境前期管理和决策的效率;对于项目环境影响较大,公众反应强烈的项目,决策部门可以根据公众参与的结果,做出不予受理的决定。
1.4 可以提高公众对于决策活动、项目建设活动的认同在项目建设前期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引入公众参与,有利于加强企业和当地民众间的沟通,通过项目内容公示、座谈会、听证会等各种公众参与的具体形式,使当地民众加强对新建项目的了解,对企业的环保设施等,可以提出具体的建议和要求,通过双方的沟通和了解,既有利于公众对项目环保设施的要求和监督,也有利于企业在民众中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树立健康环保的形象,从而有利于企业后续的建设和生产顺利进行。
2 环评公众参与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2.1 参与对象选取不合理虽然《暂行办法》对公众参与的对象做了明确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参与对象代表性较差、各类参与人群比例失衡等现象,违背了和谐的利益分配机制。
其主要表现为:女性参与者人数较少、文化水平低、中、高人数比例悬殊、中老年人数居多、参与人群社会背景差异较小等。
经分析认为,参与对象选取是否合理取决于调查实施者的工作态度及公众的环境道德意识。
一般来讲,在没有环评审批部门的督促与严格监督下,调查实施者为了省时省力,往往会缩小调查对象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锐减参与对象的代表性。
另外,公众的环境道德意识较弱会引发“搭便车”心理和“从众”心理,从而导致部分公众表现出“不合作”行为。
2.2 公众参与意识淡薄在实际工作中,往往碰到部分民众对当地正在进行的建设项目漠不关心,不愿意花费时间接受项目环评的公众参与调查;即使接受问卷调查,由于参与意识淡薄,也只是应付了事,很多问卷在统计中往往发现填写人信息不完整,问题回答前后矛盾,关键问题遗漏等一系列问题,使建设单位和环评单位的公众参与工作有效性较低,往往是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完成的公众参与调查,但是结果却是流于形式,不能体现真正的公众意愿。
2.3 环境信息支持不足由于不少项目的工程内容、环保措施、环境影响等内容较为专业化,民众仅仅通过简单的公示,很难理解其中的内容,对于具体项目的环境信息难以获得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由此可知,产生这类反对意见的原因往往是由于民众无法获得准确详细专业的项目环境信息。
2.4 调查问卷质量偏低影响调查问卷质量的问题有设计内容中问题的取材、数目、长度、难度、编排方式等,还有项目特征不明显、信息缺失、信息诱导、一题多问等问题。
有些环评机构往往凭经验或理论知识设计调查问卷,导致内容设置片面、语言单调、技术术语多、存在遗漏,使公众难以理解。
或者,调查单位为了方便自己,没有考虑项目本身的独有特征,在不同性质、不同时期的项目环评中使用雷同的调查问卷,致使调查内容与项目本身有所偏离。
而问卷思路混乱、问题顺序杂乱无章,会导致被调查者产生厌烦情绪,不利于数据的收集。
上述问题的存在将直接降低调查问卷的测量能力,从而降低调查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度,致使调查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分析认为,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评价人员不同程度认为公众参与章节在环境影响报告中的份量相对于工程分析、污染防治、影响预测、风险评价等章节要轻,加上公众参与过程不够完善,公众参与的热情不高,导致了问题的出现。
2.5 调查结果可信度低目前我国大多数环评报告中公众参与结论只是运用人数比重法对调查问卷做简单的数学统计所得的结果,仅停留在简单的陈述上,缺乏对结果统计的客观论证。
这样就直接导致了所得结论的可信度较低,无法正常发挥调查的功能价值。
3 完善项目环评中的公众参与3.1 合理确定参与对象在选取参与对象时,须按照和谐的利益分配机制,在范围、社会背景及不同文化水平、性别、年龄、职业等方面力求平衡。
对于参与范围至少应该包括持不同态度的参与者、传统的弱势群体的参与者、能够阻碍权利执行的参与者,增强广泛性。
3.2 增强公众环境道德意识环境道德意识是指在具备环境认知和环境意识的前提下,以一种社会责任感积极主动参与环境保护,并持有环境保护重于经济建设观点的一种意识形态。
公众的环境道德意识与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
文化程度越高,参与环保活动的水平也越高,反馈回来的意见也越有参考价值,从而体现出真正的公众意愿。
3.3 加强项目信息发布、丰富公众参与形式当今社会人们之间的沟通渠道丰富多样,尤其是互联网络的方便、快捷、时效性,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传播速度。
在进行公众参与时,可利用网络将建设项目的信息反映完全,加强网上公示,充分体现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信息公开和公众知情权保障。
另外还应充分发挥公众参与中座谈会、听证会等作用,利用会议时间,详细介绍项目主要工程内容,清洁生产水平、环保设施建设、排污情况和可能的环境影响预测等内容,在必要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邀请民众参观同类生产企业,以使民众在充分地获得足够的信息条件下,做出公正客观的判断;召开专家咨询会,收集专家意见,与民众意见一起,纳入公众参与调查结果范围内。
3.4 完善调查问卷内容问卷调查法是最常采用、成本低、便捷的一种对定性研究对象进行定量的描述和判断的现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调查问卷质量的高低制约着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因此,问卷设计的合理性至关重要。
环评机构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问卷题目类型应以客观题为主,对一般公众问卷的设计内容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重点提出项目与公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使公众易于理解。
此外,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是尽量使调查问题与项目特征对应起来。
因此,在调查问卷环节,必须持有客观、公正、中立的立场和观点,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避免诱导性倾向、深入挖掘项目内涵及特征,准确提取内在信息,问题设置科学严谨、合乎逻辑,提问方式尽量客观、不偏不倚,符合参与公众的应答心理,避免拒绝作答或随意作答,问卷结构应与项目特、调查目的、调查主题相吻合。
3.5 规范调查结果统计统计调查结果是处理公众意见前的一个重要环节。
要采用人数比重法和四分位法相结合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剔除无效问卷。
公众意见统计首先要筛选有效意见,剔除无效或无意义意见,并分类统计一般公众意见和特殊公众意见。
4 结语实践证明,在环评过程中实施公众参与,坚持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助于环评工作的不断完善和体现社会的公平、公正。
在进行调查中真实有效的调查问卷有利于公众意见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并能为项目的决策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公众支持。
但由于我国环评中公众参与机制仍不够完善,存在的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最大限度发挥公众参与在环评中的功能价值。
因此,通过深入研究,不断总结,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提高公众参与的有效性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1]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暂行办法[s].2006.[2] 王丽琴,黄明.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有效性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06[3] 张建伟.论环境信息公开[j].河南社会科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