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写作心理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写作心里研究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已全面实施。特别是近年来语文教学界,对语文教学必须注重语文学科“人文性”的呼声很高,整个语文教学正面临着从“语言---思维型”的教学,转向“语言---人的发展型”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成为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作为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写作教学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调。在这种背景下,按照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找到与学生心理需求相契合的作文教
学方法,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训练,势将成为作文训练摆脱“低效率”困扰的有效途径。在研读了包括心理学、教育学和作文教学法等方面的理论书籍和查阅了大量资料的前提下,结合自己多年作文教学实践,对学生写作心理因素及作文教学适应性策略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力求体现作文教学改革的前瞻性和作文教学策略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心理障碍写作问题策略兴趣生活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自己的教育经验出发,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浓厚的兴趣会使个体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推动他兴致勃勃地去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学生作文的过程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涉及注意、感知、记忆、想象、思维、情绪等多种心理活动.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不仅要有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作基础,而且还需要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因为审题、选材、布局、谋篇乃至用词、造句和修辞能力都是主要通过阅读获得的。所以作文既是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又是对学生进行多种心理活动的综合训练.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是学生认知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
现,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因而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小学语文教学新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运用”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口头,二是书面。小学作文是训练书面表达的重要形式。可是一提起作文,有不少小学生便喊头痛。究竟原因何在呢?研究表明,一些心理障碍直接影响了学生作文活动的进行。因此,分析研究这些障碍,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写作心理
1、焦虑失度:焦虑是指人的动机行为遇到实际或臆想的挫折而产生消极不安的情绪。焦虑一般分为低度焦虑,适度焦虑和高度焦虑。一些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发现,适度焦虑对学生作文是有利的,而低度和高度焦虑则相反,对学生作文是有害的。低度焦虑的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心理压抑,反应迟缓,即说不出,又写不来,因而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高度焦虑的学生,精神过于兴奋,心理紧张,以致无法完成写作任务。低度焦虑和高度焦虑,造成学生作文难写的心理负担,导致思维活动闭合,产生厌弃作文的心理情绪。
2、习惯懒惰:一个学生一旦养成某一方面的行为习惯,就会成为他们心理品质中稳固的因素。差生大多有懒于思考、意志薄弱、兴趣淡漠、信心不足等心理缺陷,这就造成了作文教学中的障碍。习惯懒惰的学生,有一种想写而又写不出来的矛盾心理。其原因首先是"无米之炊",即没材料写。这是由平时不写日记,懒于观察、思考所致;其次是"有米不会炊",即有话写不出和不懂得怎样写。加之有些老师不善于指导,使其中的大部分学生打好草稿后,懒于修改,作文本发下后,只是看一下分数了事。
3、情绪对抗:学生写不好作文而失去信心,产生对抗情绪。调查发现,有对抗情绪的学生,94%是在作文方面没有得到过语文老师的表扬;96%是因作文差而常受到老师的批评;76%是不喜欢语文老师,
有的甚至公开说:"我就不替他(语文老师)作文!"。由于教师与学生在感情上形成了一道沟壑,因而老师对作文的指导,他们听而不闻,老师的批改,他们视而不见;作文本上不及格的分数与满篇的批改,常使他们对老师产生对抗情绪。
4、心理封闭:一些学生由于开始作文效果不好而常受到老师、同学和家长的歧视,因而产生自卑心理;作文时写一页、撕一页,揉一页,却还是不愿请人给自己加以指导或提出修改意见。勉强写出的作文,往往缺乏自己的心里话,尽是一些空话、套话或假话。
5、认识模糊:有些学生因在知识掌握和思想认识方面有欠缺,而难以理解作文对于将来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性,于是对待作文常表现出一种似是而非的模糊认识:有的认为自己将来又不当作家,有的认为作文是为老师而作,因而缺乏兴趣,难以写好作文。
二、写作上存在的问题
1、不会写
不会写往往会养成自暴自弃的心理,反正自己也写不好文章。写作时,不去探索,停留在事物的外表,只言片语,强行组合。不会写具体表现为:第一,没有东西写。写人,千人一面,记事,千篇一律,针对这种状况,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从生活中发现写作材料,从生活中汲取写作材料,高尔基曾说过:“文学是人学”。不论是记事写人,还是议论抒情,总要反映以人为主体的社会生活及人们的精神世界,只有让学生深入生活,才能让他们发现社会生活中的闪光点,从而激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同时,从生活中选取材料,这些材料对学生来说都很熟悉,因而写起来就会有板有眼,就像开头提起的那位没有东西可写的学生,在他没有发现父亲的脚印时,无论怎么开导,他仍觉得没有什么东西可写,当他发现了父亲的脚印,那是赤着脚的脚印,这个脚印就犹如一条绳子,将他所见到的父亲生活,以及对自己的关爱和祈盼都牵了出来,从而写出具有一定水准的文章。第二,怎么写也写不好。时常有学生说:我的文章怎么写也写不好,我也经历过让自己伤心流泪的事,可是写出来后,自己读了,就
不觉得流泪了,一个好的材料,就让我给糟蹋了。我告诉他,写作还要注意一定的技巧,许多成功的作家,善于把那些细小的忽微的事物放大,剥开来写——见微知著,善于把那些稍纵即逝的变化放慢,拆开来写——化瞬间为永恒。放大与放慢需要细心去体察生活,这是在深入生活的基础上,更高一层的要求。
2、不敢写
学生接触的文章,最多的要算是语文课本了,那些文质优美,具有典范性的文章,让学生读还可以,如果让学生照着写,一比似有天壤之别,致使大多数学生认为:课本上的选文真美,我写的文章,能叫文章吗?长期以来,作文教学,都是教师教学生怎么怎么去写,而这些方法和要求,也是课本上选文体现的特色。记一件小事,老师自然想到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并以之为典范指导学生写作,要求学生以小见大,突出小事不小。居高临下的作文教学,让学生望而生畏,畏惧作文是学生不敢写的首要原因。学生不敢写,还表现在另一个方面,那就是,不敢说真话。“真”是文章的基础。离开了“真”文章就成了空中楼阁,然而大多数学生在写作时往往会避开“真”,因为真有时会触及到隐私,会暴露短处,会引起人们的非议。因此,造成了很多学生都爱编故事,都爱漫无目的的“畅写”,也就使作文失去了真实感,变的空洞。
3、不会用词用句
作文是由无数的词、无数的句子组成的,但学生的作文往往出现两种情况:一种就是不会用好的词语、好的句子。这里包括学生平时对词语和句子积累少有关系,平时观察少、阅读少、记的少,自然要用的时候就少。更有甚者把我们生活中的某些地方话,当普通话写上作文,使作文变得不伦不类,令人难以理解或理解错误。第二种就是过度用好词好句。好的词语和句子,能使我们的作文看起来更生动,更有生命力,但有时候学生过度滥用或用不得法,使作文变的太过于“粉饰”,也就失去了作文的最原始的目的——叙事,直抒胸臆。
4、教师作文教学上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