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论书诗中的兰亭情结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代论书诗中的兰亭情结

明代自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至李自成攻克

北京朱由检自缢煤山,历二百七十余年。在这近三个世纪中,明朝诸皇帝都很喜欢书法。朱元璋虽出身草莽,书法却颇见功力,“气势畅达,墨韵沉酣”,甚至被康有为嘉许为“雄强无匹”。明成祖定都北京后加强文治,诏求四方善书之士,充实宫廷,缮写诏令文书等。其他帝王如仁宗、宣宗、孝宗、神宗等都很喜欢书法,收藏有丰富的书画作品。仁宗、宣宗尤其喜摹“兰亭”,神宗自幼工书,“每携大令鸭头丸帖、虞世南临乐毅论、米芾文赋以自随”。由于帝王的爱好与提倡,明代书法亦为较为兴盛的时期。然而也是因为帝王的威力与影响,明代书法可以说是元代复古书风的延续,“明代书法与元代书法在追宗晋唐的线路上并没有质的区别”。近代丁文隽在《书法精论》中总结说:“有明一代,操觚谈艺者,率皆剽窃摹拟,无何创制。”虽失偏颇,却也道出了一个事实,明代帝王与朝野士大夫均重视帖学,“二王”书法和赵孟?\成为明代学书者研习的主要内容。在目前收集到的不到四百首明代论书诗中,以《兰亭序》和“永和雅集”为题材的论书诗约有70首,以王羲之为题材或者提到王羲之的论书诗约有60首,其他涉及“二王”帖学系统的论书诗更不在少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明代书法的生存状况。

一、对“二王”及《兰亭序》书法艺术的评述

诗歌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论书诗作为诗歌的一个类别,自然也具有这样的特点,擅长用比喻、排比、夸张等各种艺术手法和华丽的辞藻表达对于书法的种种审美感受。因此,论书诗最为普遍和娴熟的方法就是直接从美学的角度切入,对书法艺术本身以及书史、书事等进行简洁而又生动的叙述与评价。故明代论书诗在评述包括《兰亭序》在内的“二王”书法时,更多地是从风格与审美的视角展开的。

右军正行妙入神,大令破体皆天真。墨池一抓流不断,万古谁步琅琊尘。兰亭之胤何纷纷,片纸几尽江南珉。只今诸帖重淳化,奚家墨渖犹如新。李怀琳手王著眼,斌珐遂混连城珍。临江选石最精绝,二王以外知无人。麝煤轻拂薄蝉翅,苔文细晕生鱼鳞。高帝子孙尽隆准,坐使重??那得伸。宝船再堕野人手,贫里于今知不贫。牙?R玉轴小贞观,雄飞雌逐家延津。明窗响??日再过,纵拙肯作平原筋。

王世贞的这首《临江二王帖歌》就是一个典型,一开头就直接切入对于“二王”书法的审美感悟,直接进行鞭辟入里的议论,并未做任何铺垫。除了“二王”书法作为经典在明代已经深入人心这一事实之外,更可以想见作者心目中对

于“二王”书法的钟爱之情与热爱程度。王世贞(1526-1590)是明代中期的文坛盟主、史学家,字符美,号凤洲,又号弁州山人,江苏太仓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王世贞与李攀龙同为“后七子”首领,继承“前七子”复古理论,倡导文学复古运动,认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在当时

有相当大的影响。李死后,独领文坛二十年,一时士大夫及山人词客之流,莫不奔走门下,片言褒赏,声价骤起。与其诗文理论相似,王世贞的书法思想的核心内容亦是提倡复古,对魏晋书法更是顶礼膜拜:

书法至魏晋极矣,纵复赝者、临摹者,三四割石,犹足压倒余子。诗一涉建安,文一涉西京,便是无尘世风,吾于书亦云。

因此上述诗中的“临江选石最精绝,二王以外知无人’一句,与其说是作诗,毋宁说是王世贞自己内心魏晋书法情感的自然流露。而透过此诗的表面更能挖掘出深刻的书法史内涵,背后反映的更是明代帖学书法兴盛、“二王”书法流

行的史实。明代中期以“前后七子”为代表的文学复古思潮,深刻地影响了明代中期的的书法思想。即使在吴门书家那里,亦可以看到复古、拟古也是他们书法思想的主流。这是明代初期书坛复古思想的延续,但吴门派书法与明初台阁体书法不同的是,“由于明中期对江南文人钳制放松,元代文人书

画中的那种审美趣味再度复兴”。故像“扫去忽惊风雨落,

右军潇洒自清真”这样的论书诗句,在理解上就要深入地挖掘和研读内涵,才会品咂出别样的滋味。

明初书坛台阎体流行,书法理论也被蒙上浓重的理学道统色彩。由于赵孟?\的书法与朱元璋推行的程朱理学并无矛盾之处,因此以赵孟?\为代表的元人书法,在明初书坛仍具有很大的影响。明成祖朱棣自己喜欢书法,迁都燕京后复举文事,曾下诏求招四方善书者,复授中书舍人职,并在中书舍人中选拔二十八人专习“二王”书。在明初书法回归晋唐的复古思想中,对“二王”书法的尊崇自然是其中的核心,这在明初的论书诗中也有充分的反映:

近来小楷甚道媚,一戈一画不容易。韵度微窥洛神踪,规模剩得兰亭意。

时逢典武作者众,羲献妙拔天鸡翰。

内史临池示楷精,出神入圣由天成。风格真淳乐毅论,气运逸迈黄庭经。

竹雪斋中雨乍晴,日长惟写换鹅经。

钟张真草更入神,片楮至今藏不朽。

端明书法继锺王,佩玉琼琚在庙堂。

两公书法宗锺王,龙跳虎卧鸾回翔。

晚明书法张扬个性,探求新变,在书法史上具有特殊的个性与地位。但很多书法研究文章在论及晚明书法的时候,往往采用“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单一化的思维方式,认

为明末书法就是追求个性解放的浪漫主义书风,而且一定是反对复古的。事实上,明代后期的书法理论中同样强调临古、摹古,倡导宗法魏晋,其目的主要是宣扬借古开今,为张扬个性的书风垫上理论根基和寻找风格渊源。懂得了这一点,也就可以理解王铎、董其昌他们一边要展露个性,一边又声称宗法羲献晋唐了。“永和禊帖称神笔,孙子流传代逾七。”“谢郎学书笔如铁,不惜千缗求古帖。有时醉墨落淋漓,扫尽林间红柿叶。侧厘摹得右军书,倚伏纵横任所如。惊鸿戾汉星斗避,游龙出洞风云嘘。”明末徐(火勃)论书诗中的这些对于《兰亭序》和王羲之书法的盛费之词,显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晚明个性解放思潮下,依然有学古复古这样的思想在涌动,是明末书法得以创变的基础,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由于诗歌的特殊性,论书诗在叙述和评论书法方面更多地是偏向于审美和欣赏,而弱于叙事和写实。但也偶有一些论书诗会涉及技法和史实方面的内容,虽不够精准,多排比夸张,但也能通过这些华丽的辞藻看到他们对技法和书史等的认识,反映一些真实的内容和作者内心的想法。仓颉莫可考,史籍何茫然。李斯程邈更古制,篆隶分草如云烟。王次仲氏作楷法,趋时简易随方圆。蔡邕梦神授八法,锺梁张李尤精专。中间作者不可数,太令小令声名绝今古。……草字贵尊严,真字贵风度。大字贵结密,小字贵宽裕。乐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