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研究
作者:樊艳茹
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13期
摘要: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我国处在制造相对繁荣的今天,发展服务业以为大势所趋,然而,发展服务业,可以将制造业丢在一边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将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的关系做出具体的研究。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
近年来,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发展研究成为了我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是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制造业为服务对象的,而制造业整体水平和产品品质的提升又依赖于生产性服务的附加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整合。

一、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统计界定
1.制造业。

制造业是指对制造资源按照市场要求,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工业品与生活消费品的行业。

制造企业的主要业务活动是经过加工、制造生产的可移动的各类产品。

2008年,国家统计局新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注释》明确将食品制造业、纺织业、金属制品业等31个行业大类归并为制造业行业。

2.生产性服务最早由Machlup提出,后经Greenfield 等人的拓展而深化,是指那些为其它商品和服务生产提供中间投入的服务。

生产性服务多半因制造业的生产活动而存在,并随着制造业发展而扩展。

国内外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划分迄今并无统一口径,其中UNCTAD(联合国贸发会议)有关文件将生产性服务业归入五类,包括批发贸易、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和保险、信息服务、科学与技术服务。

二、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10年来,我国制造业产值以年均22.2%(现价计算)的速度快速增长。

目前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保持在32%~33%,制造业产品在出口商品总额中的比重达到94.5%,制造业吸纳了近30%的城镇就业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制造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与此同时,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也取得长足发展,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总量方面,近10来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了年均约增长14%的较快速度,从内部结构看,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金融保险业发展速度较快。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产性服务仍存在明显差距。

主要表现为生产性服务业产值规模小、内部结构不合理,在国民经济和整个服务业中的份额相对较低,目前生产性服务业占
GDP的比重约为13%,发展速度明显滞后于制造业。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相对失衡的特征比较明显。

三、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一方面,我国企业处于封闭式的服务阶段,制造企业无法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能通过生产性服务实现外包。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在外包方面的体制不健全,无法保证外包的顺利进行,造成我国的制造业的产品单一,妨碍了与制造业紧密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的产品的开发,制造业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直接影响制造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2.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削弱了与制造业互动的能力。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还处于成长初期,仍然有许多生产性服务,还内化在制造业当中没有外部化形成独立的专业化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在规模、层次、服务质量上的不足使得资源配置效率无法提高,专业分工受到影响。

而专业化分工进程受阻又影响到人力资本、知识资本进入生产过程,由此专业化服务供给相对不足,产品差异化、创新能力培养无法适应制造业的中间需求,因而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中,生产性服务业难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3.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的协调发展机制不尽完善。

首先,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核心服务力,不能完全满足制造企业专业化发展的需求,制约了制造业的发展。

其次,我国生产性服务行业的市场竞争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生产性服务行业的市场竞争仍不充分,特别是在那些原有体制下就属于垄断性的服务行业,改革的进程比较缓慢,市场竞争难以发挥作用,导致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得有效供给不足,不能满足制造企业的需求。

4.人力资源结构不能适应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发展提升和互动深化的需要
我国虽然拥有多所高校,具有丰富的人才储备,但人才结构并不十分合理。

中国服务外包行业的人才队伍呈现“纺锤形”,低端和高端人才严重缺乏。

制造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大发展是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深化的必由之路,而这两个任务必须依靠高层次的人才、优秀的团队和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来实现。

而我们长期以来,对服务业人才的培养一直没得到充分的重视,这导致了高端服务人才短缺现象十分严重,限制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四、应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1.大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式发展。

按照集聚发展、强化辐射的要求,考虑城市建设、交通、居住、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等因素,科学合理地区分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域,以功能区、集聚区建设为载体,实现园区化管理、专业化服务和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新机制。

2.创新教育体制,为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发展提升和互动深化提供高素质人才。

人力资源开发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智力保证。

然而,我国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专业
人才的输送仅仅依靠目前的教育办学模式是无法满足的。

要加大对相关教育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建设,加强对各种人才的培养;改善服务外包行业自身的软硬件建设,吸引并留住人才。

3.鼓励创新,使得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内部产业升级起到推动作用。

我国目前还是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的社会,要想取得长久的发展,我们必须发展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能够更好地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发展,加强服务业、制造业的产业协作与联盟,形成利益共同体,把专门的知识转变为高效的生产力,以提高创新与竞争能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杨仁发, 张爱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研究,经济纵横,2008年第6期.
[2]贾让成,宁波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科研管理处,2020-07-06.
[3]刘书瀚,张瑞,刘立霞,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分析,南开经济研
究,2010年06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