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所结构设计要求(2016.04.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准所结构设计要求(2016.04.20)
一、限额设计要求
1.结构专业标准施工图设计应满足《博意住宅项目结构设计经济指标》的相关要求。
2.常规项目均应满足上述第1条要求,如不满足应根据软件统计结果、户型特点等分析不
合理的原因,力争在既定条件下将结构方案做到最优,杜绝设计不合理导致指标异常;
如为其他原因指标异常应在《结构专业标准图使用说明》中予以提醒,并报总工室备案。
二、制图:
1.制图图层、样式严格安照《结构制图统一标准》规定。
2.画图时以《结构制图统一标准附图》为参照。
3.对称的梁支座钢筋对称,可以编同一个号,但需把不同的支座筋注明。
4.当中间为墙肢时,梁支座两侧均标注面筋,当无墙肢或是柱时,只标一个,如下图:
5.变截面梁标注按下图:
6.标高H均为结构标高,别墅都用数字直接表示标高,不用H代替。
7.梁、柱、墙编号按从左到右从下到上顺序编排。
8.统一尺寸标注样式:
(1)轴线尺寸样式DIMN:
(2) 平面定位尺寸样式TSSD_100_100:
9.制图时需提高图纸的统一性,按以下几点执行:
(1)统一轴号到尺寸线的距离为500。
(2)每排轴网尺寸线之间距离为800。
(3)轴号文字样式应与《结构制图统一标准附图》相同,当轴号字符照拷建筑时,属性中“旧圆圈文字”栏应选“是”。
(4)索引号尽量拉平。
(5)当洞边附加筋不锚入梁时,长度为洞边出500。
(6)支座面筋弯折长度为200,简支边距离梁柱外边线为40。
(7)如果条件允许,如不会造成字符重叠等,梁引线、板筋线尽量拉平,特别是一些对称的建筑。
(8)索引的粗引线凸出被索引大样外边线100,长度统一600。
(9)板面筋长度应与标注的数值相等。
(10)梁引线至轴线中。
(11)构造柱(GZ)、立柱(LZ)、梯柱(TZ)图形、柱号、定位及配筋大样均在板图上表示,梁图仅表示图形,即模板图不变,具体可参照《结构制图统一标准附图》。在结构说明中有说明的GZ,板图中可不表达。
(12)屋面小塔楼的墙柱定位及配筋参照标准层墙柱在墙柱定位图及大样配筋图中表示,屋面板图和梁图仅表示图形,具体可参照《结构制图统一标准附图》。
(13)支承于梁上的屋面小塔楼柱,按梁上立柱(LZ)编号,支承于剪力墙、核心筒等竖向构件上的按框架柱(KZ)编号。
(14)梁筋集中标注的顺序按结构说明图例所示。
三、计算参数。
1.总信息:
(红框内数字根据实际情况选填)
说明:
(1)计算位移角不足时可勾选,但需分计算配筋和计算位移两个模型。
2.风荷载信息:
(红框内数字根据实际情况选填)
说明:
(1)X、Y向结构基本周期根据第一、第二周期回填。
(2)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效应放大系数:<60m填1.0;>60m填1.1。
(3)高层带地下室时,需正确填写结构底层底部距离室外地面高度参数,否则会对风荷载及上部位移角计算产生偏差。如无特殊情况,标准图按室外地面标高-0.3,首层板标高-0.6,层高4.2m,结构底层底部距离室外地面高度为4.5m。
(4)顺风向风振影响:高度大于30m且高宽比大于1.5勾选。
(5)横风向风振影响:建筑高度超过150m或高宽比大于5的高层勾选,角沿修正比例的b和B值参考《荷规》H.2.5条。
(6)扭转风振:建筑高度超过150m才勾选。
(7)舒适度风压:高度不小于150m才考虑。
3.地震信息:
(红框内数字根据实际情况选填)
说明:
(1)当建筑场地类别为Ⅲ、Ⅳ类时,地震加速度为0.15和0.3的地区,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需选“提高一级”。
(2)以下情况需考虑双向地震:
a.结构的前3个振型中,当某一振型的扭转方向因子在0.35~0.65,且扭转不规则
程度为Ⅱ类(详《广东高规表3.4.4-1》)。
b.不考虑偶然偏心时的位移比超过1.2。
(3)当地震作用最大的方向角大于150(查WZQ.OUT)时,需输入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附加地震数。
(4)计算振型个数需满足X、Y两个方向的有效质量系数不小于90%。
(5)周期折减系数:框架结构:0.8,框剪结构:0.85,剪力墙结构:0.9。
(红框内数字根据实际情况选填)
说明:
(1)中梁刚度放大系数:多层取1.5,高层取1.8。
(2)当T1
(3)框剪结构要填写0.2V0调整。
(红框内数字根据实际情况选填)
说明:
(1)当剪力墙、框剪结构的刚重比(查WMASS.OUT)小于2.7时,需勾选P-△效应。
(红框内数字根据实际情况选填)
说明:
(1)梁、柱箍筋根据本部《一、三级钢的使用规定》修改。
8.荷载组合:
(红框内数字根据实际情况选填)
9.地下室信息:
(红框内数字根据实际情况选填)
10.住宅首层层高统一取-0.6m至二层楼面,18层及以上模型输入一层地下室,层高4.2m,
周边向外延伸两跨参与计算;18层以下模型不输入地下室。
11.楼梯不在模型中输入。
12.PM建模时无组装的多余标准层删除,可归并的标准层尽量归并,标准层的序号尽量按1、
2、3······由底层往上编,不要出现把屋面层设为第1标准层的现象,也不要在中间
临时加插标准层。
13.屋面上的小塔楼,需要按多塔定义。
14.跨高比小于2.5并与剪力墙强肢相连时的连梁按连梁开洞输入;跨高比介于2.5与5之
间时,与剪力墙弱肢平面内方向相连的梁,分两种情况:
a)当hb>hw时,设为框架梁(KL),按框架梁构造,如下图。
b)当hb≤hw时,设为框架梁(LL),按连梁构造,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