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系室内设计专业建设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系
室内设计专业建设方案
一、建设基础
(一)行业背景
进入21世纪,我国建筑装饰行业产值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8%,2009年行业总产值已达18500亿元,比2008年增长12%。
2010年,全国建筑装饰行业总产值已突破21000亿元,建筑装饰企业总数约为22万家。
其中,从事公装的企业约有4万家,占比18.18%,从事家装的企业约有11万家,占比50%,同时从事公装和家装的企业约有7万家,占比31.82%,行业规模已初步形成。
建筑装饰行业不仅创造了将近6%的国民生产总值和1600多万个就业岗位,还营造了更好的居住与工作环境,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据估算,增量市场每年的容量将达15000亿元,未来3-5年存量市场需求每年将达8000亿元。
(以上数据由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协会主办的《2010年厦门中国建筑装饰企业高峰论坛》提供)就区域经济发展而言,江苏省在产业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将创意(设计)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进行建设。
2010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发改地区[2010]1243号),无锡市将建设包括服务外包与创意设计基地在内的“两个基地、三个中心”。
据《2010-2015年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分析深度研究报告》显示,仅苏南地区每年就有近4000万平方米的装饰工程量,产值近500亿元人民币。
从行业、企业方面分析,仅无锡地区具备乙级以上设计资质、二级以上施工资质的大中型装饰企业就有100余家,设计及施工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占据了市场的相当份额。
(二)人才需求分析
未来五年,江苏地区的建筑装饰企业的从业人员,每年将按约15%的速度递增。
但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与现代建筑装饰业飞速发展的需求很不协调。
其中装饰设计人员接受正规专业训练的人数较少,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数更少。
施工队伍的主体是农村转移的富余劳动力,受正规文化教育的程度较低,也很少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技术培训。
大部分从业人员所从事的工作主要是以体力支出为主的
重复性简单劳动,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理解和掌握水平很低。
今后10年,本行业从业人员将要超过2000万,服务于一线的技术与管理人员所占的比例约占40%,即800万人左右,与目前情况相比需净增约240万人,年均增加约24万人。
若由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其中的50%,每年则需培养12万人,为此,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的毕业生需求将持续旺盛。
无锡市2000余家装饰企业对此类人才每年需求约3000人以上,而江浙沪,长三角都市圈的数千家建筑装饰企业估计每年的人才需求将超过万人。
(三)专业现状
本专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的装潢设计专业,后改为建筑装饰专业。
2004年学院升格后,更名为室内设计技术专业,至今已有20余年专业办学经验,共为社会培养了上千名从事建筑装饰和室内设计工作的设计、施工与管理方面的优秀人才,毕业生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较强,深受行业和社会的欢迎。
目前本专业在校学生300人。
近三年本专业两次就业率均为97%以上,2008年被确定为院级改革试点专业。
校内实训基地功能齐全,数量充足,校外实训基地运行规范有序,能满足实践教学和实习教学需求。
在建无锡市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教材1本,出版规划教材7本,省教科院立项课题2项,宜兴创意设计人才培训中心室内设计工作站1个。
近三年师生作品共获省级以上金、银奖17项。
本专业初创时期,即探索校办企业的办学方式,创办了全一装饰工程公司,成为教师参与社会服务、学生参与技能训练的重要平台。
随着专业建设的不断推进,始终紧密结合区域经济产业发展,为宜兴市及长三角地区大力发展创意产业、现代服务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室内设计专门人才。
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思想指导下,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在学院第一轮专业改革建设三年中,因为确立了“项目+工作室+工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构建了项目化课程体系,因而把人才培养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建设成果
1、人才培养方案较为科学合理
专业创办以来在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均进行了多次力度较大的改革,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尤其是从2008年起,被确定为学院的新
一轮改革试点专业后,在华东师大职研所石伟平、徐国庆教授指导下,在南京市装饰行业协会秘书长吴祖林、江苏新思维设计公司设计总监谢忠义等来自行业企业一线的设计、施工与管理专家的共同参与下,对人才培养方案作了整体的规划设计,通过三年的建设,在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上有较大创新与突破,教育教学理念得到提升,人才培养方案更加科学合理。
具体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1)课程标准对接行业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
根据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需求,将行业标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之中,工艺美术员、助理室内设计师、装潢设计员等资格证书及学历证书构成该专业学生的“双证书”制,使学生专业学习的深入性、针对性和适应性在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
(2)培养目标对接岗位任务和职业能力
对应建筑装饰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课程体系突出技能培养的主线,新的课程体系实行“大平台”为依托、“小方向”为发展的若干专业岗位方向。
如室内设计、设计表达、工程造价、施工与管理等,建筑装饰与室内设计工作中不断推出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都能充分地得到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
2、教学内容贴近行业需求
(1)优化课程结构,整合教学内容,经过三年的初步建设,已将专业课程整合为岗位平台课、岗位核心课和岗位拓展课三大板块。
并打破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相割裂的结构形式,将它们穿插在一起,相互衔接、有机整合,逐步深入。
岗位核心课程,按“大平台基础、小专业方向”的专业进阶方式组织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2)调整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式,重要技能课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从大一上学期一直延续到三年级,学生通过三年连续不断的学习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
主要岗位核心课程都按“工学交替”方式组织教学,在实训室、工地、材料市场等场所交替穿插进行,一年级至三年级暑期都安排有集中实践课,要求学生到相关企业的不同岗位上进行实习。
(3)围绕职业能力培养主线,岗位核心课程全部以项目式课程展开,教学内容与形式能达到岗位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
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实训实践课时比例达80%以上,充分体现“教学做一体”和“理实一体”的职业教育特点。
3、实训条件较为完善
本专业拥有校内实训室4100m2,包括造型基础实训室、计算机平面设计实训室、计算机三维设计实训室、工艺构造实训室、装饰材料实训室、摄影实训室、展示实训室等,教学实训设备总值380万元,能满足各门专业课程教学及社会服务和培训所需。
同时依托无锡长城装潢有限公司、宜兴天之域室内设计有限公司、南京百会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等建筑装饰企业建设14家校外实训基地,聘请一批富有经验的一线技术人员担任校外实训基地实习指导教师。
4、师资队伍渐趋优化
已建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兼职结合师资队伍,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达到33%,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75%。
专任教师中硕士学位比例达到66%,专业带头人与教学骨干逐渐成熟。
近年来,在各级各类专业比赛中获金奖4项、银奖3项、铜奖2项、优秀指导教师奖6项,兼职教师中有行业资深专家2名、企业一线技术骨干5名,能工巧匠2名,教学团队具备科学合理的专业结构、学缘结构和梯队结构。
5、体制机制较为完善
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机制正在形成,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思想为指导,构建融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为一体的合作办学网络系统;构建指导和监控人才培养过程的良性运行体制机制,以及形成效益分配的激励和共享机制,教学管理制度健全,执行规范。
院系二级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由政府、行业、企业、学校构成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质量保障体系,使教学质量得到充分保证。
6、产学合作成果初步凸现
通过产学合作,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共建实训基地、技术培训、项目合作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蔺敬跃、丛志勇等9位兼职教师长期担任实践类专业课教学。
一批一线专家,成为校外实训基地的兼职指导教师。
行业企业专家长期参与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工作,使人才培养方案更趋优化和合理。
徐南、王伟红、陈林烽、邹涵辰等一批专业教师常年在南京百会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无锡长城装潢有限公司、宜兴长乐弘陶艺有限公司等企业兼职,近几年承担了中国水利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馆、上海金山区爱国主义教育园、宜兴城市规划馆、宜兴“云海间”度假村等一批项目的设计与施工管理工作,横向服务收入100余
万元。
近几年共为企业和社会培训技术人员570余人次。
7、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本专业学生多次获得省市级展览评比和技能大赛奖项,如2008~2010届省大学生毕业设计评比银奖1枚、铜奖2枚;2009年省高职艺术设计优秀毕业设计银奖、铜奖各1枚;2009年省大学生技艺展评二等奖1枚;2009年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奖、铜奖各1枚;2010届全国高职高专艺术类优秀毕业设计铜奖1枚;2010年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学年奖银奖、铜奖各1枚,优秀奖2枚;2010年江苏省工艺美术艺术设计大赛金奖1枚、银奖2枚、铜奖1枚;江苏省大学生创意大赛三等奖1枚;室内062班获省优秀班集体称号;室内082班刘仕君同学获省优秀学生干部称号;室内051班李磊同学、室内061班徐进恺同学获无锡市优秀学生称号。
8、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较强
通过深化内涵建设,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和素质的培养,专业建设已具有鲜明的高职特色。
教学改革取得实际成效,毕业生在行业中颇受欢迎。
06级96%的毕业生,07级100%的毕业生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
院系二级就业指导机构健全,各种形式的就业指导工作正常开展。
本专业近三年二次就业率均为100%,毕业半年后的对口就业率为90%(麦可思报告),每一届均有多位毕业生开始自主创业,均高于无锡市同类专业几个百分点。
此外,根据跟踪调查显示,本专业有近40%的五年以前毕业生已自主创业,也有20%的五年内毕业生开始自主创业。
无锡地区40%的建筑装饰企业有本专业的毕业生在从事设计、施工和造价等专业工作。
二、建设思路与建设目标
(一)建设思路
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将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指导,汲取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理念,探索“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新体制和机制,坚持走自己特色的专业建设路子,重点实施“六个一”工程:
1、改革一个模式: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实施校企共同育人的“项目+工作室+工地”的人才培养模式。
2、构建一个体系:按照室内设计、陈设设计、设计表现、施工与管理和工程造价不同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以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为参照,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3、打造一个团队:通过多种途径,建设一个技高艺精、素质优良的“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4、搭建一个平台:以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为切入点,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拓展校企合作深度和广度,建设融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实践平台。
5、提升一种能力:建设大师工作室和宜兴创意设计人才培训中心室内设计工作站,全方位、多层次开展社会服务活动,不断提升室内设计技术专业服务社会的能力。
6、辐射一个群体:以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建设为重点,辐射带动环境艺术设计和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群体,建设各专业项目化课程体系。
在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有新的突破。
(二)建设总体目标
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本土化特色的室内设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根植宜兴及长三角地区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以培养学生岗位核心能力为中心,实施“项目+工作室+工地”的人才培养模式;构造“大专业平台、小专业方向”的项目化课程体系;适应行业与市场需求,增设多个小专业方向;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双师”教学团队;组建创意人才培训中心室内设计工作站,全面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强,社会满意度高,把专业建成江苏省室内设计人才培养基地和建筑装饰行业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三)建设具体目标
1、建立地方政府主导型体制机制
发挥校企合作理事会的作用,重构组织机构,由地方政府主导,政行校企共建“宜兴陶瓷艺术研究中心”和“宜兴创意设计人才培训中心”,完善运行机制,把陶艺中心建成文化传承基地、陶艺创新创业基地、陶艺人才培育基地、文化交流基地。
把创意人才培训中心打造成育人基地、创新创业基地、社会服务基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试验田。
2、实施“项目+工作室+工地”的人才培养模式
继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和扩建校内实训工作室,培育校外实训基
地,参照企业管理模式,实施全职场化实训。
以“工学交替”为切入点,岗位核心课程以“项目”为载体,在“工作室”或“工地”分层组织实践教学。
1/3的教学任务在装饰企业的施工现场完成,2/3的教学任务在校内实训场所完成,实现专业教学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对接的人才培养目标。
3、构建项目化课程体系与建设优质核心课程
根据建筑装饰行业的设计、管理和造价等不同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需求,以设计师、造价师、施工员等不同岗位的工作流程为参照,突出室内设计、施工、造价等应用能力培养,构建“大平台基础、小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1-3学期为大平台基础阶段,训练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4-6学期进入不同的专业方向,深入学习核心技能。
加强优质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建设,重点建设无锡市精品课程《手绘表现》、重点建设《室内设计基础》等3门院级精品课程及与之配套的教材、教学资源库等。
4、打造技精艺高的“双师”教学团队
以建设“双师型”专业教学队伍和专兼职教学团队为目标,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不断创新师资队伍的培养途径,实现专业带头人科研能力、骨干教师课程建设能力、一般教师实践能力和兼职教师教学技能共同提升的建设目标;建立专任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参与专业建设、共同开发课程以及共同培养专业人才的长效机制。
到2013年,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4名,使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任教师比例达到93%,兼职教师达12人,所承担的专业课时比超过40%。
5、建设高效务实的实习实训基地
为了实现“项目+工作室+工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满足设计表现、陈设设计等五个小专业方向的教学需要,现有的校内实训室(工场)在建设期将进行新一轮扩建,重点扩建工艺构造、设计表达等7个实训室(工场),新建陈设设计和设计创意2个实训室(工场)。
3年内校外实训基地由现有的14家发展至20家,同时在企业建立教师流动工作站10个。
6、继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深化校企合作,与行业企业、科研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积极为社会提供技术开发与服务。
利用宜兴创意设计人才培训中心室内设计工作站和实训基地等平台,开展室内设计、陈设设计、公共艺术等方面的技术服务,每年横向课题到账
20万元,为企业从业人员和中职在岗人员开展设计表现、设计创意等技能培训每年400人次,组织职业资格考试每年300人。
7、完善一体化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构建一个动态的、多层次的、多渠道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包括组织机构系统、监控运行系统、质量评价系统和信息反馈系统等。
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学校与系部、行业与企业、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与网络,充分运用现代教学管理手段,实现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评价的信息化、科学化和制度化,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建设内容
(一)体制机制创新
1、理事会体制建设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江苏省无锡市政府促进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试点方案》的精神,结合学院发展、地区、行业情况,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拟于2011年组建校企合作理事会。
理事会成员由政府、行业、企业、学校代表组成。
理事会成员由政府、学校、行业、企业代表组成。
政府代表主要由宜兴市政府、宜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宜兴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宜兴市商务局、宜兴市教育局等部门领导组成;行业代表主要由中国陶瓷行业协会、中国动漫行业协会、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江苏省影视动漫协会、宜兴陶瓷行业协会等领导组成;企业代表主要由宜兴精陶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高淳陶瓷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陶瓷研究所有限公司、宜兴方圆紫砂有限公司、宜兴台宜陶瓷有限公司、水木东方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负责人组成;学校代表主要由学院党政领导和系部领导组成。
理事会采用例会制,着重对学院校企合作各项事务进行审议决策。
理事会例会每年召开一次,具体时间由秘书处书面通知。
理事会会议由理事长主持和召集,理事长不在时,由理事长指定的副理事长主持和召集。
理事长在理事会会议中行使以下职权:(1)主持理事会会议;(2)签署理事会会议决议;(3)检查理事会决议的实施情况;(4)理事会章程和理事会授予的其他权利。
理事长根据理事会相关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常务理事会工作会议,对理事会内部事务及学
院相关事项进行商讨与决策。
常务理事会由常务理事单位组成。
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决策形式采用表决制,表决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在召开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会议期间,可邀请相关专家和人员列席,并提出参考意见与建议。
列席代表无表决权。
理事会设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3名,常务理事若干。
理事长拟由宜兴市人民政府市长担任,副理事长由学校及相关行业、企业常务理事单位负责人担任,常务理事由常务理事单位负责人担任。
常务理事会受理事会委托,在理事会闭会期间代表理事会行使各项职能。
常务理事会下设秘书处,为理事会的常设机构,设在学院。
秘书长由学院院长担任;副秘书长由各二级院系负责人担任。
秘书处负责处理理事会的日常事务,组织年度理事会会议、常务理事会议,促进学院与理事单位的产学研合作等工作,收集各理事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并向学院及有关部门反馈。
理事会下设宜兴陶瓷艺术研究中心、宜兴创意设计人才培训中心二个下属机构。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组织机构图
2、政行校企共建“宜兴陶瓷艺术研究中心”
(1)宜兴陶瓷艺术研究中心功能和系统架构
该中心以弘扬民族文化,推广陶都品牌,研究名家精品,保护传统工艺,创新工艺技术,传承和推进宜兴陶瓷艺术的发展为宗旨。
主要从事宜兴陶瓷历史研究、陶瓷文化与传统工艺研究、当代宜兴陶艺名家研究、陶艺市场推广、中外陶
艺交流、陶艺教育培训。
该中心原是政校合作,由宜兴市政府和学校共同组建的机构。
现根据宜兴市政府的要求,把该中心纳入校企合作理事会,组建成政、校、行、企四方合作的机构。
中心下设紫砂艺术研究室、均陶艺术研究室、彩陶艺术研究室、青瓷艺术研究室、日用陶瓷研究室。
五个研究室涵盖了宜兴陶艺的类型,通过各研究室的努力工作,进一步传承和创新陶瓷文化。
宜兴陶瓷艺术研究中心组织架构图
(2)建设内容
在理事会的领导下,中心积极组织举办、参加各种展览会、评比会;定期组织中心成员赴国内外进行中外陶艺交流;每年举办陶艺高级研修班或陶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促进陶艺的传承和创新;在市政府划拨的390亩新校区内新建国际陶艺交流中心,努力将其打造成为中外陶艺家技艺切磋、文化交流的平台:在学院及地方陶艺人才共同努力下,对宜兴紫砂、均陶、美彩陶、青瓷和精陶“五朵金花”作系统研究,做好紫砂、均陶、美彩陶、青瓷、精陶的文史资料的汇编整理、出版工作;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申报建设“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部,为宜兴紫砂工艺技术与文化艺术的保护起到积极有益的作用。
(3)运行机制
政校行企共建“宜兴陶艺设计研究中心”,四方以契约形式开展合作。
组建“中心”办公室,“中心”办公室设在学校,负责中心的运行和管理工作。
宜兴市政府每年提供运行经费40万元,陶瓷行业提供相关政策支持,相关企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