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图兰朵》赏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曲家在作品中直接引借中国的旋律曲调和 音色,这是西方音乐家融合中国音乐语言因素的 另一个思路,它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结合,而中 国传统民间音乐便是西方音乐家关注中国音乐语 言的首选对象。具体表现是:普契尼在歌剧《图 兰朵》中,特地选取了18世纪末英国人巴罗的 《中国游记》中用五线谱所记录的中国民歌《茉 莉花》和《妈妈娘好糊涂》等曲调的旋律,使之 作为该歌剧的重要音乐主题,加之传统乐器的使 用,使得歌剧《图兰朵》中的中国旋律在运用中 巧妙而不留痕迹,恰切而不显附会。
中国元素的《图兰朵》

西方对于中国乐器的兴趣由来已久,歌 剧创作大师普契尼对“中国乐器”一向也 是情有独钟。在乐器使用上,在第一幕中 锣、鼓等中国乐器即被呈现在舞台上,在 音乐和视觉效果上具有双重冲击的功能。 在音乐的进行中,也时常能听到中国鼓、 钗、钹等音响,这些中国民间传统乐器的 使用,极大地增强了《图兰朵》音乐的中 国民族韵味,使观众的听觉期待获得了极 大的满足。
《茉莉花》与普契尼的故事
起源 江苏民歌
关于《茉莉花》这首江苏民歌的起源,历来有不少说法。 其中甚至还有《茉莉花》源至古印度佛教音乐之说。目前 国内比较肯定和准确的说法是,《茉莉花》的前身是流传 在扬州仪征、南京六合等地的小曲“鲜花调”(又名“仙 花调”)。这种曲调广泛流传于明、清时期。现存最早的 “鲜花调”歌词见于清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1年)扬州 戏曲演出脚本《缀白裘》丛书中《花鼓》一剧的“仙花 调”。现在发现最早的曲谱,国外见于约翰· 贝罗的《中 国游记》中记载的“小调”(有谱无词,后被意大利作曲 家普契尼运用到歌剧《图兰朵特》中)。国内最早记谱为 工尺谱,此工尺谱记载在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刊行 的《小蕙集》上,由扬州清曲家王万卿演唱、张中操记谱、 武俊达校订,王万卿演唱的“鲜花调”更接近当代流行的 “茉莉花”.。
在《今夜无人入睡》中,女子十二乐坊注意充分发挥 民族乐器的表现技巧,当主题最后一次在高音区出现时, 用清亮的笛音来衬托旋律,将北京城的子民彻夜不眠也要 设法找出答案的紧张情境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在尾声 部分,以一系列高昂洪亮的四重奏结束,这一切都使人臵 身于图兰朵公主和王子终于在众人的欢呼和祝福下完成婚 礼的景象之中。总体来说,运用这样大规模的民族乐器来 演绎普契尼的《图兰朵》,在国内还是较少见的。成功与 否姑且不论,笔者从中深刻地意识到,在这次中国民族音 乐与普契尼歌剧音乐的碰撞和对话中,民族乐器应用的最 大价值和优势在于:它总是能够深深地触及到人类的意识 和民族文化之间的那种或明或暗的玄隐底色。 通过这种东西方音乐的统合,反映出普契尼歌剧 艺术不断超越自我的创作精神。然而音乐的艺术创作似乎 永在途中,只有这种中西方音乐的碰撞和对话中才能使得 音乐创作常始常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三幕《茉莉花》也重现了两次:众人正在强迫卡 拉夫说出自己的名字,又拷打柳儿,《茉莉花》旋律随着 图兰朵而进入御花园,不抑不扬,不刚不柔,表现图兰朵 的人性开始复归。普契尼的各种音乐高招将图兰朵刻划得 多重而立体,多少从柳儿那里抢回一些镜头,从而不失观 众的捧场。 《茉莉花》最后一次出现是在卡拉夫吻了图兰朵后。 当图兰朵流下生平第一滴泪水,并在怅然迷失中喃喃而语: 天亮了,图兰朵完了!轻柔的童声合唱随即响起:天亮了, 阳光与生命,一片纯净!卡拉夫则回应:天亮了,爱情随 着旭日东升!童声随着《茉莉花》旋律继唱:无比圣洁, 无比甜美,尽在你的泪中……。此段与第一幕相呼应,歌 声似有似无、飘然而起,表现出图兰朵的人格在由恨向爱 的转化。
《茉莉花》 在剧中的赏析
《茉莉花》乐曲在剧中首次出现,是第一幕波斯王子 在行刑的途中。在众人恳求或咒骂的嘈杂中,高傲冷艳、 一言不发的图兰朵出场,幽深的背景音乐中响起了《茉莉 花》旋律中的童声合唱。 《茉莉花》第二次出现是在卡拉夫(Calàf)敲响铜锣 之后,它的旋律随鼓乐齐鸣而盘空飘逸,此时的图兰朵若 隐若现。随后《茉莉花》乐声在第二幕反复两次:一次是 卡拉夫猜中谜底是图兰朵时,《茉莉花》乐曲便冲天而起; 接着图兰朵苦苦哀求父皇拒绝许婚,并怒气冲冲地质问卡 拉夫:是否要用暴力抢走她?卡拉夫斩钉截铁地回答:不! 不!高贵的公主,我只要感动你,真心爱我!伴随着这一 问一答,这再一次的《茉莉花》旋律及合唱比上一段更高 亢响亮,甚至雄浑得有点儿放荡不羁,更烘托出图兰朵桀 骜不逊的性格。
她旋律委婉,波动流畅,感情细腻;通过赞美茉莉花, 含蓄地表现了男女间淳朴柔美的感情。早在清朝乾隆年间 出版的扬州戏曲剧本集《缀白裘》中,就刊载了它的歌词, 可见其产生流传年代的久远。 十八世纪末年,有个外国 人将她的曲调记了下来,歌词用意译的英文和汉语拼音并 列表示。后来,又有个叫约翰· 贝罗的英国人来华,担任 英国第一任驻华大使的秘书。1804年,他出版了自己的著 作《中国游记》。也许在他眼里《茉莉花》是中国民歌的 代表吧,所以在著作中特意把《茉莉花》的歌谱刊载了出 来,于是这首歌遂成为以出版物形式传向海外的第一首中 国民歌,开始在欧洲和南美等地流传开来。 1924年,世界著名歌剧大师、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 在癌症的病患中完成了歌剧《图兰多特》的初稿后逝世。 该剧以中国元朝为背景,虚构了一位美丽而冷酷的公主图 兰多特的故事。普契尼把《茉莉花》曲调作为该剧的主要 音乐素材之一,将它的原曲改编成女声合唱,加上剧中的 角色全都穿着元朝服饰,这样就使一个完全由洋人编写和 表演的中国故事,有了中国的色彩和风味。1926年,该剧 在意大利首演,取得了很大成功。从此,中国民歌《茉莉 花》的芳香,随着这部歌剧经典的流传而在海外飘得更广。
图兰朵
中国风的《图兰朵》
图兰朵
《Turandot(图兰朵)》是意大利著名作曲
家贾科莫· 普契尼根据童话剧改编的三幕歌剧, 是普契尼最伟大的作品之一,也是他一生中 最后一部作品。《图兰朵》为人民讲述了一 个西方人想象中的中国传奇故事。
剧本:阿米尼和西莫尼根据戈奇的寓言剧而作 作曲:„意‟普契尼 首演:1926年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由托斯卡尼 尼指挥 出场人物: 图兰朵(中国公主,女高音) 阿尔图姆(中国皇帝,男高音) 帖木儿(流亡的鞑靼国王,男低音) 卡拉夫(铁木尔的儿子,鞑靼王子,男高音) 柳儿(鞑靼国王的侍女,女高音) 平(中国大臣,男中音) 庞(中国大臣,男高音) 彭(中国大臣,男高音) 此外还有中国官员、百姓、卫兵、小和尚等人剧 情简介
分集剧情

第1集 第 2集 第 3集 第4集 第 5集 第 6集 第 7集 第 8集
序曲 故事的起因 巧遇 公主图兰朵 挑衅公主 宫殿中的谜语 反击 最后的场景
故事情节
中国元朝时的一个公主图兰朵为了报祖先暗夜被掳走 之仇,下令如果有个男人可以猜出她的三个谜语,她会嫁 给他;如猜错,便处死。三年下来,已经有多个没运气的 人丧生。流亡中国的鞑靼王子卡拉夫(Calaf)与父亲帖 木儿和侍女柳儿在北京城重逢后,即看到猜谜失败遭处决 的波斯王子和亲自监斩的图兰朵。卡拉夫王子被图兰朵公 主的美貌吸引,不顾父亲、柳儿和三位大臣的反对来应婚, 答对了所有问题,原来这三道谜题的答案分别是“希望”、 “鲜血”和“图兰朵”。但图兰朵拒绝认输,向父皇耍赖, 不愿嫁给卡拉夫王子,于是王子自己出了一道谜题,只要 公主若在天亮前得知他的名字,卡拉夫不但不娶公主,还 愿意被处死。公主捉到了王子的父亲帖木儿和丫鬟柳儿, 并且严刑逼供。柳儿自尽以示保守秘密。卡拉夫借此指责 图兰朵十分无情。天亮时,公主尚未知道王子之名,但王 子的强吻融化了她冰般冷漠的心,而王子也把真名告诉了 公主。公主也没公布王子的真名,反而公告天下下嫁王子, 王子的名字叫“爱(Amora)”。
《图兰朵》中最著名的唱段是卡拉夫的咏叹
调《今夜无人入睡》,是卡拉夫在要求图兰 朵猜其身份的那一夜所唱。而《今夜无人入 睡》更是歌剧《图兰朵》中经典中的经典。 在这里,笔者想重点谈谈女子十二乐坊演奏 的《今夜无人入睡》。女子十二乐坊运用民 族乐器二胡演奏了普契尼著名歌剧《图兰朵》 中的那首有名的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睡》, 使人耳目一新,更感格外韵致。在运用二胡 演奏的《今夜无人入睡》中,中国民族乐器 卓越高超的技巧使乐曲的内容显得更为丰富。 女子十二乐坊敏锐地抓住了普契尼歌剧中的 “中国情结”,大胆地进行了尝试。经女子 十二乐坊精心演绎的《公主彻夜未眠》,从 哀怨舒缓的二胡、竹笛、鼓音、琴音协奏开 始,逐渐增加声部,犹如从画中某一点的特 写逐渐引申成全景一般,使人深感出于情境 之中。整首乐曲给人一种激动而又撼人魂魄、 哀怨之音不绝于耳的感觉,同时又暗含着无 限的生机和希望。接着出现的大段华彩乐段 将由超越死亡而产生的激动之情再一次倾诉。 另外,乐曲的最后部分充分展示了中国民族 乐器的超群绝伦的技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