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求职高峰到 警惕六类合同“陷阱”
求职常见的六大陷阱和预防方法【精选】
![求职常见的六大陷阱和预防方法【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1fc2e40a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ec.png)
求职常见的六大陷阱和预防方法【精选】求职常见的六大陷阱和预防方法求职常见的六大陷阱和预防方法职场新人该如何擦亮双眼识破这些骗局,有如何的避免求职过程中的种种陷阱?下面是几种求职陷阱及他的逃避方法陷阱1 不通过正规的渠道招聘人员招聘是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单位对该项工作是非常重视的,会派专人通过正规的局道招聘。
不要毫不防备的就把自己的简历等材料交给单位。
陷阱2 说工资很高,但是要先收费刚参加工作,薪酬不高是正常的。
相反,如果出现一个不熟悉的单位提供高薪酬时,毕业生就应该引起注意,因为不少不法人员企图利用高新待遇的幌子,骗取毕业生所谓的押金,培训费,服装费等。
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毕业生千万不要相信在工作的初期就很容易的获得高收入,对有些单位提出的所谓押金,培训费,服装费要敢于说不。
陷阱3 要你介绍他人加盟有些大学生因被骗而涉足非法传销,到头来后悔不已。
因此,毕业生在求职的过程中如遇到非类似单位对你非常主动,把加盟后的前景说的异常振奋人心,并要你介绍朋友和同学一起加入时,就要想想这句老话:天上时不会掉馅饼的。
陷阱4 不签订就业协议书就业协议书是传递毕业生人事关系的依据,如不签订就业协议,毕业生的人事档案,户籍等人事关系就无法转入工作单位及所在的城市。
而这些关系的办理涉及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如办理社会保险,购买经济使用房,评审职称等。
因此,单位不予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书,对毕业生的工作,生活,职业发展是不利的。
毕业生应主动要求用人单位解决这些问题,并通过当地的人才交流中心协助办理人事档案,户口等关系的接收。
陷阱5 不将承诺写入合同用人单位对招聘中的内容并非必须承担履行义务。
作为毕业生,如想要招聘的那位兑现招聘广告中的承诺,最好将这些承诺写入双方的劳动合同条款中,由劳动法的约束力来督促用人单位向毕业生履行承诺。
陷阱6 谨防私人资料遭窃方法1 拒交各种名义的费用任何招聘单位,以任何名义要求求职者收取抵押金,服装费,产品押金,风险金,报名费,培训费等收费行为,都属于违法行为。
如何识别求职过程中的常见骗局及陷阱
![如何识别求职过程中的常见骗局及陷阱](https://img.taocdn.com/s3/m/5d6c781d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fa.png)
如何识别求职过程中的常见骗局及陷阱六类是“备份合同”——为了逃避劳动部门的检查,个别⽤⼈单位私下准备了⾄少 2 份合同,其中⼀份是假合同,内容完全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签订,但实际上并未按些执⾏,真正执⾏的是另⼀份合同。
所以,劳动者⼀定要将⾃⼰亲笔签订的劳动合同副本收藏好,作为以后维权的依据。
⼗⼤求职“骗局”1 冒充名企电话邀请⾯试:通过邮件、电话、短信等形式通知⾯试,⼤都是知名⼤企业。
但⼤公司⼀般是企业邮箱,如邮箱或电话多是私⼈⽤户,就要注意核实了。
2 ⽜⽪癣式招聘⼴告:这类招聘常见于街上的公交站台和电线杆。
这种⼴告根本不要信,要么是中介,要么就是不正规的公司。
3 ⼩公司⼤量招纳⼈才:⼀些咨询公司⼤量发布招聘信息,去招聘现场才发现这些公司并不⼤,办公室也异常简陋。
这些公司的招聘都是为其他公司代招,招去后也多从事销售相关⼯作,报酬低,⽆保障。
4 持续招聘管培⽣:看到这类的⼴告最好打听下,看公司规模,以及是否有这样的岗位安排和晋升机制。
很多销售公司打着招聘“储备⼲部”、“管理培训⽣”等名号,⼤量招聘销售⼈员,并以培训为由,给予廉价报酬,却⽆任何晋升机制。
5 招聘信息常年有效:⼀些招聘企业往往打出这类旗号:不限报名时间,对学历、专业也没有任何要求,还能接受兼职、全职,且待遇丰厚。
求职者应谨慎。
6 ⾯试全程靠电话或视频:除⾮是官⽅正规渠道收到的⾯试邀请,其他⾮官⽅途径基本上都是骗⼈的。
另外,骗⼦电话⾯试⼀般都是很简单的问题。
7 待遇远远⾼出⾏业标准:⼯作简单、⼯作时间短、福利好,很多传销组织会打出这样的招聘启事吸引你报名。
另外,如待遇有的甚⾄⾼出同⾏好⼏倍,其中的虚假成分将⾮常⼤。
8 ⾯试选在宾馆出租屋:如去偏僻地⽅的宾馆或出租屋⾯试,除⾮是从公司官⽅渠道得到的通知,否则⼀律不要相信。
9 简单⾯试便通知岗前培训:很多咨询、培训公司根本没有⽤⼈需求,也在招⼈,并利⽤培训赚取利润。
⽽且这些培训基本都是不正规的,颁发的证书也得不到业内认可。
求职过程中常见的六大陷阱 管理资料
![求职过程中常见的六大陷阱 管理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6016384f46527d3250ce0da.png)
求职过程中常见的六大陷阱管理资料
求职新者在求职过程中要注意哪些的求职骗局?
第一大陷阱,通过不正当的渠道
一般的正规单位对招聘工作都是相当重视的,因为这项工作是公司的企业形象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通常都是由专人通过正规的途径进行的,
第二大陷阱,工作轻松,高报酬,需交费
社会上存在很多的不法分子利用求职者着急找工作的急迫心理,打出高薪资、轻松工作的撞骗幌子,以骗取所谓的保证金,押金和培训费等一大堆的费用来谋取暴利。
所以提醒特别是刚出来找工作的毕业生们们特别注意切莫上当,要敢于拒绝这些要收费的招聘单位,
第三大陷阱,引进他人加盟
有不少刚毕业的因受非法分子的欺骗陷入活动而无法逃脱。
所以,在求职过程中,如遇到另类的企业单位对你异常的主动,并把该工作的未来说的相当振奋人心,同时,还竭力说服你邀请更多的人加盟时,就需要特别警惕,要知道“天下是没有的午餐的”。
第四大陷进,未签订就业就业合同
在确定得到这份工作时,一定要记得在前一个月内主动要求与该单位签订就业劳动协议书,以确保你的切身利益,同时这不仅是保障你的权力还是对今后在工作的过程中出现的劳动纠纷协调的有力证据。
第五大陷井,对于企业的承诺没有写入合同
企业必须履行自己对应聘者许出的承诺,应聘者一定要让企业把招聘信息中承诺写进合同里,利用劳动法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第六大陷阱,严防个人的重要信息被盗窃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常见求职陷阱类型及应对措施
![常见求职陷阱类型及应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66ad420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db.png)
常见求职陷阱类型及应对措施求职陷阱是指在求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误导、欺诈、陷入困境等不利情况。
这些陷阱可能会使求职者受到伤害或对求职进程产生负面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求职陷阱类型及应对措施。
1.虚假招聘信息陷阱:该陷阱常见于一些无实体企业或个人发布的虚假招聘信息。
这些信息可能是为了骗取个人信息、财产或开展其他非法活动而存在的。
应对措施:确认企业的真实性、可信度和背景;查阅发布招聘信息的平台或网站的信誉和知名度;谨慎对待提供个人信息和严格遵守隐私保护规定;拒绝与不明身份的人或企业共享敏感信息。
2.销售传销陷阱:一些私人企业或“传销组织”可能以所谓的工作机会来吸引求职者,实际上是有保证金或前款费用的销售传销活动。
3.工资陷阱:一些企业或组织可能发布虚假薪资信息,吸引求职者投递简历,但实际上工资或福利待遇远低于所宣称的情况。
应对措施:调查有关工资水平及薪资待遇的可靠数据;进行薪资谈判时,不仅要考虑基本工资,还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福利、加班费、员工培训等。
4.假冒面试陷阱:这种陷阱通常是由个人或非法组织通过虚假面试活动骗取个人信息、钱财或表面上的招聘机会。
应对措施:通过官方渠道确认招聘信息的真实性,包括企业官方网站、招聘平台等;尽量避免私人场所面试,选择在正规公司或公共场所进行面试;提前了解有关面试的常规流程和主要问题。
5.要求签订虚假合同陷阱:一些企业可能通过要求求职者签订与实际职位不符的合同来进行欺诈。
6.商业间谍陷阱:一些不法分子可能伪装成招聘者,试图获取求职者所在公司的商业机密或竞争对手的情报。
应对措施:谨慎对待提供敏感信息的要求;谨慎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个人及公司敏感信息;密切保护个人隐私和公司机密。
如何规避六大求职陷阱
![如何规避六大求职陷阱](https://img.taocdn.com/s3/m/405ce718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68.png)
如何规避六大求职陷阱如何规避六大求职陷阱导语:求职陷阱一般是指犯罪分子利用人们求职心切而接受的手段,用于骗取求职人员的财物、个人信息或者低廉甚至免费的人工。
为什么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求职陷阱呢?随着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一些用人单位利用求职者们对工作的渴求心理,制造各种求职陷阱,谋取非法利益;且初入社会的求职者,阅历少,区分力差,考虑问题往往简洁化、外表化、理想化,很简洁掉入居心不良的用人单位设下的圈套。
"求职陷阱'得不到遏制,甚至有恶化的趋势,是因为很难对这些企业发布聘请信息的企图进行精确预知。
依据目前的法律规定,只要聘请企业能够提供正规的营业执照和企业代码,就可以在有关媒体上发布聘请信息。
当求职者掉人陷阱之后,才能觉察这些企业的不良动机。
知己知彼:摸透用人单位的"不良居心'要避开掉入求职陷阱,首先要了解用人单位常用的欺骗手段。
这包括:1.岗位名称陷阱有些企业以项目经理、市场总监、总裁助理、管理人员等高职位名义进行聘请,然后把求职者拉入跑业务、拉客户的陷阱。
面对求职者的质疑,它们给出的解释是,先从最基层做起,更好地了解最基本的业务,才能更好地做好管理工作。
这样的理由明显是站不住脚的,求职者们切莫上当受骗。
2.工资陷阱工资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有的单位讲的`工资是税前工资,有的是税后工资,有的单位的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包含在工资中,有的只说基本工资。
而有的单位尽管开的工资很高,可是求职者在进单位后实际拿到的工资与协议书上写好的工资数额相比大大缩水,而大呼上当,原来公司从中代扣了各种有关费用。
所以,求职者在签就业协议前不要忘了与用人单位进行充分的沟通。
3.试用期陷阱每家企业单位对新聘请的人员都会支配试用期,这是为了便于双方互相考察和适应,一般待遇上也会低于正式录用期。
但是有的单位却为了降低用人本钱,在试用期没有工资,等试用期一过,就以各种借口解雇新员工。
4.高薪陷阱有些企业在聘请信息中打出对大学毕业生特殊有诱惑的五六千的月薪,并且随着业绩的增加,工资将逐月增加。
教育部:毕业生求职需警惕陷阱怎么回事
![教育部:毕业生求职需警惕陷阱怎么回事](https://img.taocdn.com/s3/m/0426df76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45.png)
教育部:毕业生求职需警惕陷阱怎么回事教育部:毕业生求职需警惕陷阱当前,正值高校毕业生求职高峰期。
教育部4月20日发布信息,提醒同学们认真了解常见的就业陷阱,并做到“五防三要”,避免踩“坑”。
教育部指出,求职中要提高防范意识,“五防”主动避开陷阱——一防黑中介。
“黑中介”是指非法机构以介绍工作为名,向求职者收取高额中介费,却找借口拖延或直接不履行合同。
凡是在求职中遇到此类情况,应立即求助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或公安机关,拒绝支付相关费用。
二防乱收费。
“乱收费”是指用人单位或中介机构以用工为名收取报名费、体检费、培训费、押金、岗位稳定金、资料审核费、服装费等费用,再以各种理由拒绝毕业生入职或中途辞退。
凡是在求职中遇到此类情况,要谨慎应对,拒绝支付入职前要求缴纳的各种非法费用。
三防培训贷。
“培训贷”是指某些机构以高薪就业为诱饵,向毕业生承诺培训后包就业,但须借贷支付培训费。
个别公司人员甚至手把手教如何使用贷款软件。
凡是在求职中遇到此类情况,切忌轻率借贷支付相关费用,要核实招聘企业的工商注册、企业信用等信息。
四防付费实习。
“付费实习”是指某些机构向毕业生承诺提供高薪行业实习岗位,但毕业生须缴纳相关服务费用。
凡是在求职中遇到此类情况,不轻信无任何要求且薪资待遇异常高的招聘信息,拒绝支付相关费用。
五防非法传销。
“非法传销”是指组织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其以购买商品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
在一些短视频平台中,存在所谓“校园创业”的视频账号,吸引大学生付费加盟,实为不断发展下线,收取费用。
凡是在求职中遇到组织者收取入门费,让参与者通过层层发展人员而获取报酬的,应立即远离。
一旦发现可疑情况或者被骗,立即拨打110报警。
此外,教育部还提醒求职安全要牢记“三要”秘笈——一要增强求职安全意识。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就业指导和安全教育课程,增强识别就业“陷阱”的意识与能力,不走所谓的“求职捷径”。
二要使用正规求职渠道。
毕业生可通过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高校就业网站、国聘平台等国家有关部门、地方和高校的校园招聘等正规途径获取就业信息。
求职陷阱多又多!找工作要小心
![求职陷阱多又多!找工作要小心](https://img.taocdn.com/s3/m/2095f19a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c5.png)
求职陷阱多又多!找工作要小心年味越来越淡了,但各种把戏翻新的大、中、小型招聘会接踵而至,一些“急聘”在节后也会突然增多,求职火爆现象又会呈现在我们面前。
对于成千上万刚刚毕业走出校门,开始人生的第一份工作,那么需慎重选择。
更有不计其数的跳槽者甚至在校生准备放飞理想,谋求大的开展,方案找份工作,打工赚钱。
为了保护求职者,记者亲身体验,将招聘会中的所见所闻归纳,两类六种求职陷阱曝光,提醒经历尚缺的求职者对于招聘会存在的种种问题,擦亮眼睛:一、招聘陷阱第一大类:虚假职位信息1、以招聘之名盗取个人信息当对方要求你提供奇怪的证明材料时一定要多留个心眼,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向只有一知半解的"招聘单位"透露有关任何你的隐私信息,一旦发现侵权迹象应当即报案。
2、借招聘之名储藏人才应聘单位确实需要人,但不是现在。
对此类招聘,求职者权当作是一次锻炼和竞争的时机,切不可对结果抱太大希望。
3、以招聘之名非法敛财调查显示,职场中最大的骗局当属收取保证金、押金,其比例占到了28.16%。
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向应聘者收取任何费用(包括押金或保证金),所以,那些任职初期需要先缴各种押金的公司是不合法的;而规模很小、态度恶劣却敢开口收取效劳费的中介机构,不用多想,一定是想骗取求职者金钱的非法组织。
遇到交钱时就应当瞪大眼睛、提高警觉,牢牢到按住钱包是求职应聘过程中首先需要注意的。
二、招聘陷阱第二大类:通过招聘对应聘者进展压榨1、以招聘之名诱人犯罪对这种骗术,动脑稍加思考就应有所疑心。
如果招聘者夸夸其谈,反复强调招聘职位轻松便能拿高薪,很有可能是在引诱你参加传销、色情及其它非法机构。
2、招聘时设下薪酬陷阱(1)先界定薪酬的上下限,并协商支付方式。
尽量减少薪酬中的“软性成分”,或者试行一个月后重新规划。
(2)应聘时多个心眼,不清楚的地方要问明白。
比方,一年是十二薪还是十三薪?试用期待遇如何?时间多长?加班时间费用如何计算?如此种种,问清楚就不会糊里糊涂地上当,吃了哑巴亏。
详细介绍劳动合同的陷阱有几种
![详细介绍劳动合同的陷阱有几种](https://img.taocdn.com/s3/m/8a37c314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7c.png)
详细介绍劳动合同的陷阱有几种劳动合同的陷阱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口头合同:一些用人单位与求职者仅达成口头约定,而不签订书面正式文本。
这种合同缺乏法律约束力,容易导致纠纷。
2、格式合同:用人单位使用国家法律和劳动部门制定的合同示范文本,但这些合同的具体条款可能含糊不清,容易导致解释争议。
3、单方合同:用人单位只约定应聘者的义务,而不提及应聘者的权利。
这种合同是不平等合同,可能导致应聘者权益受损。
4、生死合同:用人单位要求应聘者在合同中接受“生死协议”,即一旦发生意外事故,企业不承担任何责任。
这种合同可能导致应聘者在发生安全事故时无法维权。
5、两张皮合同:用人单位与应聘者签订两份合同,一份应付劳动部门检查,另一份才是实际履行的合同。
实际履行的合同可能不利于应聘者,导致权益受损。
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应聘者应仔细阅读合同内容,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保障。
如有疑问,可咨询专业律师。
求职陷阱种类
![求职陷阱种类](https://img.taocdn.com/s3/m/65d09f51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59.png)
求职陷阱种类
- 黑中介陷阱:一些非法职业介绍机构以介绍工作为名,向求职者变相收取各种名目费用。
这些机构通常没有人力资源服务许可等相关资质,会冒充或伪造相关资质骗取求职者信息。
- 兼职陷阱:一些诈骗分子打着高薪兼职、点击鼠标就赚钱、刷单返现等幌子进行诈骗。
其特点是门槛较低,号称轻松兼职、薪酬丰厚。
- 收费陷阱:用人单位或者中介机构以招聘为名,收取高校毕业生报名费、服装费、体检费、培训费、押金、岗位稳定金、资料审核费等费用。
- 借贷陷阱:个别中介机构或用人单位以高薪就业作为诱饵,向高校毕业生承诺培训后包就业,但需要向指定借贷机构贷款支付培训费用。
- 传销陷阱:传销是指组织者或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其缴纳费用或者以购买商品等方式,取得加入或发展他人的资格,牟取非法利益的行为。
- 合同陷阱:在合同签订过程中,个别用人单位为降低用人成本、规避用工责任而侵犯高校毕业生合法权益。
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需要保持警惕,仔细辨别招聘信息和招聘机构的真实性,避免上当受骗。
找工作谨防六大求职陷阱
![找工作谨防六大求职陷阱](https://img.taocdn.com/s3/m/fe6cc6634b35eefdc9d33306.png)
找工作谨防六大“求职陷阱”
随着社会法制化的推进,政府对于劳动力市场的监察力度也在不断地加大,但是仍有不少企业和个人打着招聘的幌子,欺骗求职心切的人们,在此,就业指导的列举最常见的欺骗形式,希望给求职者提个醒。
6个关键字教你一眼识破“招聘陷阱”:
陷阱一:巧立名目收取报名费、培训费;
陷阱二:警惕卷入任何形式的传销活动;
陷阱三:面试地点是临时租借来的宾馆等地;
陷阱四:招聘单位只有手机单一联系方式;
陷阱五:晚上约面试;
陷阱六:招聘面试在偏远的地方。
专家详解毕业生求职十大骗术 警惕4合同陷阱
![专家详解毕业生求职十大骗术 警惕4合同陷阱](https://img.taocdn.com/s3/m/fed84e2cd15abe23492f4d49.png)
专家详解毕业生求职十大骗术警惕4合同陷阱专家详解毕业生求职十大骗术警惕4合同陷阱随着节后招工高峰的出现,各种法黑中介及一些不法分子也纷纷冒了出来,不良公司为了捞钱,使出各种骗术,让求职者防不胜防。
因此建议求职者求职时一定要有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警惕,擦亮眼睛,安全就业。
见招拆招专家详解毕业生求职十大骗术毕业生春季求职高峰期到来了。
面对日益严峻的求职形势,毕业生们“找工心切”,容易陷入不法分子设计的骗局。
知名人力资源专家、西安欧亚学院就业中心主任王鹏飞、西安市人才服务中心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部部长朱宇总结出目前毕业求职时最易碰到的十种骗术,并进行了详细讲解。
■骗术一:收费式行骗伎俩:企业向应聘人员收取各种费用,如培训费、服装费、保证金、押金、押身份证、毕业证等。
新鲜指数:★得逞指数:★骗术点评:这类骗术在前几年已经盛行过,曾不断有人上当受骗,现在经过媒体的大力度曝光,70%~80%的毕业生都已经很清楚,不会再上当受骗。
规避办法:这些费用肯定不能交。
新的劳动合同法规定,企业在招聘过程中,不得向应聘人员收取各种形式的费用。
一般收这类费用的招聘单位规模较小或不正规,交了这些费用很难得到退还。
■骗术二:高职位、高待遇式行骗伎俩:招聘单位以高待遇招聘高职位人员,但不注明招聘条件,或招聘条件不限。
应聘成功后,一般会要求你从业务员做起,年终时再进行业绩考核,达不到标准不给予高待遇。
但一般情况下不会有人达到标准,所以高待遇不会兑现。
新鲜指数:★★★得逞指数:★★★骗术点评:这种骗术隐蔽性较强,利用了毕业生没有工作经验但对高工资的渴求心理,从而招聘优秀毕业生做普通业务员。
规避办法:提前向企业了解清楚高待遇兑现的标准是什么,并签订协议。
如果招聘人员说不清楚或不想签协议,这里面肯定有问题。
■骗术三:“储备干部”式行骗伎俩:也可以称之为“提前画饼”式,招聘单位以招聘“储备干部”的名义,招聘大批优秀的基层员工,实际根本不需要如此多的“干部”。
求职六大骗局-见招拆招
![求职六大骗局-见招拆招](https://img.taocdn.com/s3/m/9483882a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50.png)
求职六大骗局:见招拆招六个求职骗局:看看你能做什么。
第一轮:求职致命电话搬家:手机来电,要求电话面试。
措施:一般在正规公司,HR会用座机给你打电话面试。
如果你收到手机的面试电话,你应该多加注意。
在电话中,询问对方的公司名称、职位信息和公司地址。
之后就可以上网搜索了,强大的互联网信息库绝对会让骗子露出真面目。
第二回合:把钱留在路上。
措施:面试期间服装、食品、体检、报名、办证、押金等费用我会向您收取。
诀窍是:不要因为努力工作得到工作机会就放松警惕。
如果把钱交给对方,就很难拿回来。
第一次面试一般不谈钱,即使我们谈钱,也是谈公司能给你多少钱。
那些向你要钱的公司,你最好逃之夭夭。
第三回合:挂羊头卖狗肉措施:金融公司正在招聘内勤人员,奢侈品公司正在招聘人事总务.拆迁:看到金融公司,你会想到核心商业区西装革履的金融顾问吗?告诉你,保险公司也属于金融行业!有些小公司喜欢用华丽的名字吸引初入职场的大学生,但本质上所谓的财务顾问只是保险销售。
此外,还有一些公司明明招聘了某个岗位,但实际的工作内容却大相径庭。
比如招聘的岗位是人事总务,入职后要求你做销售内勤。
特别提醒:面试时不要害羞,一定要多问工作的具体内容;入职后,如果发现实际工作内容与X开头描述相差太大,或者工作内容不利于个人发展,请果断离职。
即使你愿意妥协,也要确保这份工作符合你的发展方向,或者你能实现你“曲线救国”的计划,X最终能帮你得到你想要的工作。
第四回合:画饼充饥措施:我公司发展空间大,计划三年内上市。
虽然起薪低,但前途光明。
措施:蛋糕再大,也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
为了长远发展,起薪不用很高,但至少要能解决X的基本吃住问题。
你可以听面试官谈公司的发展规划,但X最后谈的重点一定要落在你的工作上:工作内容是什么?工资多少?工资构成是怎样的?xx有什么法律利益吗?第五轮:脑筋急转弯措施:我公司员工月平均工资超过1万元;搬家:亲爱的!5个员工,老板月薪8万,4个下属月薪2000,公司员工平均工资过万!措施:福利待遇好,为员工提供住宿;怎么去掉:就是提供食宿,但我没告诉你要自由。
六类求职陷阱的辨别与应对
![六类求职陷阱的辨别与应对](https://img.taocdn.com/s3/m/9e63383110661ed9ad51f350.png)
六类求职陷阱的辨别与应对社会是一个大熔炉,形形色色,五花八门。
作为即将出道或者刚刚出道的应届毕业生的我们,在复杂多变的形势面前缺乏经验和应变能力。
据调查,有一般以上的求职者曾落入“求职陷阱”。
因此,初涉职场,一定要小心求职陷阱。
本章将招聘中常见的陷阱与骗局介绍给大家,进行一次全面的职场排雷。
帮助我们练就回避求职陷阱的“火眼金睛”!六类求职陷阱的辨别与应对据某专业网站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70%的求职者遭遇过职场陷阱。
试用期结束即失业、要工作先付钱、说是合同制却成劳务工……面对如此种种的职场陷阱,求职者自身防范很重要。
在此,我们就六类常见职场陷阱的辨别应对给出提醒,以供参考。
(1)学法律:不因“试用”丢权益表现:公司年终招人,新进的人员换了一拨又一拨,试用期的结束意味着劳动关系的结束。
原本用来增进相互了解而协商约定的考察期如今成了许多求职者难以名状的隐痛,双向的试用原则更多地沦为企业方的霸王决断和对求职者的苛求,求职者不禁要问:试用期,难道这就是尽头?提醒:如今,试用期时遭遇不公已是职场上的常见现象,面对莫名其妙的“变相辞退”,不少人只能是有苦说不出。
事实上,求职者在选择所要加入的公司前就应该做好功课。
其中,了解招聘公司历年招收员工的情况是必不可少的,可以通过公司以前的招聘情况,例如录取比例数等,以便得知该公司的用人方式。
如果该公司以前就存在试用期后很少留用员工的情况,或是该公司频繁地招人、换人,那么求职者就要警惕了,尽量避免陷入其中。
再者,在试用期间,劳动者提高自身的保护意识是最为关键的,首先要了解与试用期有关的法律规定。
我国劳动法的相关条款中明确规定,试用期应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之内,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员工在试用期内享有报酬权,公司有为员工缴纳四金的义务。
如若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且应在试用期最后一天劳动者下班以前通知劳动者,过了这个时间,应认为劳动者已经试用合格,转为了正式员工。
求职警惕八类陷阱模版
![求职警惕八类陷阱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f2633edf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4b.png)
求职警惕八类陷阱现在正值求职季,高校毕业生即将走向职场。
大家在努力找到心仪工作的同时,也要小心求职骗局。
一、黑中介陷阱一些非法职业介绍机构以介绍工作为名,变相收取各种名目费用。
他们没有人力资源服务许可等相关资质,以冒充或伪造相关资质骗取求职毕业生信息。
防范提示:毕业生应当优先选择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和正规市场中介机构,了解其经营范围是否包含职业介绍业务,是否具备《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与市场中介机构签订协议时,要看清签约的内容,不要盲目签字。
二、兼职陷阱一些诈骗分子打着高薪兼职、刷单返现等幌子进行诈骗。
其特点是门槛较低,号称轻松兼职、薪酬丰厚。
防范提示:毕业生不要轻信既轻松又赚钱的好差事,应了解岗位的市场薪资水平。
同时注意个人信息安全,不轻易泄露银行卡、网银等密码信息,不随意打开陌生网址链接。
三、收费陷阱用人单位或中介机构以招聘为名,收取报名费、服装费、体检费、培训费、押金、岗位稳定金、资料审核费等费用。
有些中介机构与不法用人单位合作,先由中介机构以推荐工作为名收费,入职时,不法用人单位编造各种理由拒绝毕业生上岗或中途辞退。
防范提示:毕业生要谨记,应聘工作不需要费用,对于需要交费的招聘面试实习等要谨慎对待,核实有无收费的法律依据。
四、借贷陷阱个别中介机构或用人单位以高薪就业为诱饵,承诺培训后包就业,但须向指定借贷机构贷款支付培训费用。
培训结束后,培训机构往往难以兑现承诺,毕业生可能会面临身负高额借贷又没能就业的不利局面。
防范提示:毕业生要看机构或企业经营范围是否包含培训内容,慎重签署贷款协议或含有贷款内容的培训协议,注意保留相关材料。
五、传销陷阱传销一般以轻松赚大钱、无需面试直接上岗为噱头。
传销面试或工作地点比较偏僻且转换频繁,公司业务不能清晰说明。
防范提示:毕业生务必清楚传销属于违法行为,对发展下线的宣传,要保持高度清醒。
如果不慎进入传销,第一时间脱身报警。
六、合同陷阱在签订劳动合同过程中,个别用人单位为降低成本、规避责任而侵权。
警方提醒毕业生求职需小心6陷阱
![警方提醒毕业生求职需小心6陷阱](https://img.taocdn.com/s3/m/c0aba6986bd97f192379e923.png)
警方提醒毕业生求职需小心6陷阱大中专院校学生毕业在即,警方最近总结发布了6大招聘骗局,提醒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应聘者一定要小心身边的招聘陷阱。
陷阱一演双簧诈骗一些劳务中介会与骗子公司合伙诈骗。
即先由中介单位以推荐工作为名收取费用,后由骗子公司假装招聘再收取费用,最后编造各种理由拒绝应聘者上岗或中途辞退。
这些骗子一般都打着“高薪”、“无需技能”、“当天面试即可入职”等幌子引起毕业生的注意。
很多毕业生因为对社会招聘不甚了解,抱着“薪水高,入职快”的心态就很容易上骗子的当。
警方提示:求职时须提高警惕,在面试前要认真了解招聘单位的相关情况,不要把身份证等证件随意交给招工者。
陷阱二先交体检费一些中介会在网站论坛等醒目的地方张贴待遇条件相当诱人的招聘启事。
应聘者报名后,被要求交一定的报名费、体检费、培训费等。
一般在收取费用之后,招聘方就称应聘的职位已满,最后找各种借口敷衍。
警方提示:《劳动法》中对此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不得扣押劳动者的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因此,正规的公司招聘劳动者是不需要扣押身份证或其他证件的,以报名费、体检费等为借口向求职者索要钱财也是不合法的。
陷阱三收费后玩失踪骗子打着虚假单位的幌子,以丰厚的待遇条件为诱饵进行招聘,在骗取多人缴纳报名费后,携款逃之夭夭。
警方提示:求职者应到正规的人才市场选择有营业执照的正规劳务中介单位,在应聘过程中要留意招聘地点是否固定。
陷阱四网络转账诈骗骗子在网上编造各种美丽的招聘谎言,诱骗求职者将钱存入指定账户,方可获得期许的职位。
警方提示:通过互联网应聘的,首先应确认单位的真伪,不要被诱人的薪水待遇迷惑,更不要轻易汇钱。
陷阱五“监控面试”收押金骗子假装要对应聘者面试,求职者如约而来,又被告知“不用面试了”,公司领导已通过监控进行了“暗中面试”,只要缴纳了押金,隔几天就可以上班了。
应聘人员缴纳押金后,骗子携款潜逃。
这是最近一段时间比较新鲜的招聘方式,骗子“引进”了国外大企业招聘面试的方法,让面试者认为自己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接受了该公司的面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季求职高峰到警惕六类合同“陷阱”
伴随着春季求职高峰的到来,有关劳动合同的纠纷也日渐增加。
武汉市劳动力市场日
前提醒求职者:警惕六类劳动合同“陷阱”。
一是“单方合同”——用人单位在合同中处处是“由甲方决定”“按照甲方的相关规
定执行”等条款,无视乙方即劳动者应享受的权益。
面对这样的合同,劳动者应当谨慎签约。
二是“押金合同”——用人单位在招工时以种种名目向劳动者收取风险基金、保证金、抵押金等,如果合同期内劳动者离职,这笔钱肯定要不回来。
遇到这种情况,劳动者可向
劳动监察部门举报。
了解你拥有的专业技能与可转化技能,可以先将自己所有能想到的技能列出清单,这
个清单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利用发散性思维以及头脑风暴的方法,去穷尽自己的技能。
在
所有的技能中,你自己认为最擅长的技能是哪三项,并且详细描述出你是如何得心应手应
用这些技能的。
昨日上午,本报与武汉人力资源市场联办的“春风行动”招聘会上,武煤百江公司现
场招聘送气工花样新颖:能不能录用,要先扛一下煤气坛试试。
英国助学贷款利率将于今年9月份开始提高75%。
零售价格指数(RPI)的通胀率决定学生贷款利率,它随着英国生活成本而变化。
通常3月政府做出财政预算,届时的零售价格
指数决定了年度学生贷款利率,并于9月份生效。
大学生暑期打工一般集中于选择家教、商业促销、餐饮行业等临时性工作,这也就给
了一些中介以可乘之机。
中介通常会利用网络、校园小广告等成本较低的渠道散布招聘消息,而招聘的工种往往门槛低、看起来收入也高、应聘条件不苛刻,很有诱惑力。
中介由
此吸引大学生应聘,从中抽头牟利。
三是“幕后合同”——一些民营企业在制定劳动合同时根本不与劳动者协商,也不向
劳动者讲明合同内容,甚至有些合同条款与法规相抵触。
劳动者如果签订这样的合同而使
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可向当地劳动仲裁机构申请裁定该合同为无效合同。
四是“性命合同”——一些提供带有风险工作的用人单位为了逃避责任,不按劳动法
有关规定提供劳动保护,并提出“工伤自己负责”等条款。
劳动者如果签下这类协议,无
疑是拿自己的生命当儿戏。
五是“包身合同”——很多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明确提出,3年内不得跳槽到同行
业的公司工作,并以扣下劳动者人事档案相要挟。
劳动部门提醒,非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不涉及商业秘密,不受这类合同的制约。
六是“备份合同”——为了逃避劳动部门的检查,个别用人单位私下准备了至少2份
合同,其中一份是假合同,内容完全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签订,但实际上并未按此执行,
真正执行的是另一份合同。
所以,劳动者一定要将自己亲笔签订的劳动合同副本收藏好,
作为以后维权的依据。
据日本新华侨报网报道,日本2020年春季大学毕业生就业已经开始。
在日本经济形
势仍未好转的社会大环境下,新人就业市场却出现了留学生就业的热潮,与其说是新毕业
的留学生找工作,不如说是企业找留学生。
在录用留学生过程中,日本各地也呈现出不同
的情况,留学生相对比较集中的地区,留学生“卖方市场”状态更明显。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