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音乐史料汇编》(1840~1919年》阅读拾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音乐史料汇编》(1840~1919年》阅读拾遗
《中国近代音乐史料汇编(1840~1919)》(以下简称《汇编》)初版于1998年,由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张静蔚先生编选、校订。该书搜录晚清域外游记、清末民初报刊、杂志、教科书等相关音乐史料共计1 13种,分为“洋务运动后外国音乐的部分记述”、“维新运动前后对外国音乐教育的介绍”、“学堂乐歌及其他音乐史料”、“音乐教科书序言选”、“戊戌维新前后的音乐论文”、“辛亥革命后的音乐论文”六辑,摘撷编次,条理井然,可谓目前学界关于近代音乐史料搜录最为丰富的著作,至今仍为中国近代音乐史研究者的不二之选。据笔者掌握的情况,此书目前有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2004年两种版本,内容并未修订增补。《汇编》选材广泛,视野开阔,开辟了近代音乐史料研究的新领域,实有筚路蓝缕之功。笔者阅读多遍,受益匪浅。不过,《汇编》在史料收集和编选体例等方面存在缺漏和不足,颇有遗珠之憾。笔者不揣谫陋,试将阅读心得举隅如下,与张先生商榷,并就教于各位方家。
《汇编》第一辑“洋务运动后外国音乐的部分记述”与第二辑“维新运动前后对外国音乐教育的介绍”,
取材于晚清域外游记。书中收录了以张德彝《航海述奇》为代表的27种晚清域外游记。这部分史料长期湮没无闻,1980年代,经钟叔河先生整理出版《走向世界丛书》后,方才引起学界注意。张静蔚先生率先将此类游记中的相关音乐史料整理校订,可谓慧眼独具。不过,晚清域外游记文本数量远不止这些,王锡祺《小方壶斋舆地丛钞》(包括《补编》、《再补编》、《三补编》)共收录域外游记84种;钟叔河《走向世界丛书》搜集整理36种域外游记;陈左高《历代日记丛谈》和《中国日记史略》共著录48种域外游记;王尔敏《十九世纪中国士大夫对中西关系之理解及衍生之新观念》一文则开列晚清记述西洋风物及游记文本151种,其中域外游记63种。而据钟叔河《中国本身拥有力量》一书所言,仅其亲见的域外游记文本就达300余种。因此《汇编》所列文本只是域外游记中很少一部分,这部分音乐史料仍是一座亟待开发的富矿。当然,要将所有文本一网打尽,也不现实,笔者只是希望读者能借《汇编》提供的史料线索,按图索骥,扩大阅读范围,查漏补缺,将更多的音乐史料发掘出来。
《汇编》重点收录了张德彝的游记文本。张氏一生八度出洋,身份由最初的同文馆英文翻译,到秘书、参赞,再到最后的出使大臣,经历极其丰富,共留下
八部述奇记录海外生涯。《汇编》收录了前6种,在介绍张德彝生平时,沿袭了钟叔河先生的看法,说“《七述奇》疑未成书”。此说不确,其实早在1985年,《七述奇》稿本已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献中被发现。张德彝《七述奇》记述了光绪二十七年(1901)清廷为日本使馆书记杉山彬“被害”一事,命专使那桐赴日的见闻。《七述奇》牵涉行程较短,因涉及中日交涉,事涉机密,故只记述舟车行止,旅途见闻一笔带过,极其简略。文字虽少,其中倒是提到了在日中国留学生分声部合唱“官曲”的情形:
二十六日乙丑,晴。华商李淦、孔兆成等及北洋武生等先后来见,又前英馆学生现充东京高等业学校教师张百辉(廷鹿)来拜。男女学生往来排队,高歌官曲,前后分唱,前停后接,整齐。
《七述奇》并未公开印行出版,《汇编》未收录倒也正常,但《八述奇》当时已由北京图书馆影印出版,且《汇编》注明张德彝相关游记文本皆参阅“北京图书馆藏稿本”,然亦未见收录,不知何故。《八述奇》中相关西方音乐、戏剧史料所在多有,可以确定剧名的西洋戏剧就有《唐?璜》、《艾米丽》、《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其他如参加舞会、宴会、音乐会的记述更是不可胜数。如张德彝驻英期间,应邀参加苏格兰使馆
举办的纪念“安得路”诞辰招待会(即苏格兰the st Andrew’s Day“圣?安德鲁”狂欢节),他详细描述了晚宴奢华、热闹的场景:
又有童乐兵九名,年皆十四五六,由育婴堂选出者,各著苏格兰披毯短服。第一名手执领班银杵,他皆手拱吹苏岛之五管气筒萧。英人呼日派铺,呼其人日派铺尔,译言吹筒人也。不时绕廊一周,至正座后,排立气吹一阵,以侑酒。其声兽舞莺飞,新奇震耳。
此处的“派铺”即苏格兰风笛Bagpipes的音译,寥寥数语,形象地描绘了苏格兰风笛演奏时,一人指挥,众人列队随后,步伐整齐,音韵铿锵的场景。
为便于读者了解相关作者的信息,《汇编》专设附录,简要介绍77位作家生平。对于生平信息未能查实的作家,则标示“待查”,这也显示了编者严谨负责的学术态度。不过,在待查的37位作家中,像蔡尔康、戴鸿慈、奋翮生(即蔡锷)、徐建寅、林炳章、俞复、
孙鼎、项文瑞、夏锡祺、谢荫昌等人的生平史料,如今已考证翔实,在网络上和相关文史资料中均可查到,有些已成基本文史常识。其余还有傅云龙、李筱圃、志刚等人的基本信息缺失过多,如今也可查实,再版重印时,最好能将有关作家生平略作补正,方称完璧。此外附录中将志刚《初使泰西记》误作“《出使泰西记》”,
也应订正。
《汇编》在资料选录标准上不够统一,如所引张德彝《三述奇》,同治十一年正月十四至十六日三段文字,此时张德彝一行已返回国内,所引文字分述偃城、平原、德州三地百姓张灯结彩,鼓乐喧天闹元宵的情景。既为“洋务运动后外国音乐的部分记述”,却将无关文字收录,选材失当。《汇编》选录张德彝日记文字时,均将原文日期照录于前,而其他作品摘录文字则舍弃了原文日期,颇显突兀,一来体例不一,二来不利于读者查阅原文。而摘录张德彝日记中的文字,只有《再述奇》和《三述奇》标明了年份,其他部分文字则仅标明了月份和日期,同样给读者阅读带来不便。作为一部严谨的音乐史料参考书,应尽力保存史料原貌,这样的细节应该考虑到。
《汇编》史料引用亦有不甚严谨,张冠李戴之处。如对黎庶昌《西洋杂志》的摘录,其中有一段“参观英国高校”谈西方音乐教育的文字,此段文字其实出自郭嵩焘日记,且《汇编》引用文字、标点、断句亦多错误,现将郭嵩焘原文摘录如下:
持乐器者数十百人,亦两两相并,别为一队。询其所歌之辞,则先祝君主天佑,次及大太子,次及诸子及公主,次及百官,次及绅士,又次则云始创建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