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雕英雄传》中佛教思想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射雕英雄传》中的佛教思想
摘要:《射雕英雄传》,是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的问鼎之作。它借用“靖康之变”,以其为题又名《大漠英雄传》,是“射雕三部曲”之一,这部小说历史背景突出,场景纷繁,气势宏伟,具有鲜明的“英雄史诗”风格。同时《射雕英雄传》和金庸的许多其他的作品一样深受佛教的影响,蕴含了深厚的佛教思想。本文从作者自身经历,小说人物和情节三方面深入地剖析了《射雕英雄传》中的佛教思想。
关键词:射雕英雄传;金庸;渐悟;禅师;佛教人生观
【中图分类号】i24
从作者说开去
1924年2月,金庸出生在浙江省海宁县袁花镇。海宁查家在当地是数一数二的世家望族。他从小就听祖母诵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金刚经》和《妙法法华经》。佛教此时虽然在金庸思想中种下了种子,但开花发芽却是几十年过后的事情。1976年10月,金庸19岁的长子查传侠突然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自杀丧命,金庸伤心欲绝,几乎动了轻生的念头,不过他痛定思痛,开始探寻生命的意义,在遍读了西方的哲学著作之后,他发现这些理论并不能够解开他内心的疑惑。此时,他的目光转回了古老东方的佛教。
说郭靖
《射雕英雄传》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形象,尤其叫人难忘的是塑造了一个诚朴忠厚、性格单纯的傻小子郭靖,从投生人间到成
为大侠,他的成长可以说是一个“由凡入圣”的过程,而这位傻得有些可爱的英雄的形象也在我们心目中高大起来。
其实,郭靖的成功源于他用心一处,不受外界干扰,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修炼,也就是“渐悟”——中国佛教所讲的顿渐是指修行者见道悟理的迟疾,即时间的快慢、过程的长短而言。而见道悟理包括有修持和觉悟两个方面,也就是既有修持的顿渐(顿修和渐修),又有觉悟的顿渐(顿悟和渐悟)。所谓“渐悟”就是,点滴领会,日积月累,逐渐贯通,最后豁然大悟。然而通览《射雕英雄传》后我们可以看到郭靖正是“渐悟”的典型。在小说中,郭靖被描述为忠厚老实但比较愚笨,无论是做人还是学武都不是上等的材质。所以我们发现郭靖的学武之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郭靖对
武学的逐渐领悟可分为大漠练武、神丐传功、山洞学艺、独自领悟、华山论剑几个时期阶段,大漠练武阶段。这是一段被动习武时期。由于郭靖的“愚”,江南七怪作为启蒙老师,教武就更加严格、认真。郭靖虽然天资鲁钝,但能埋头苦练,谨遵师命,因此勤能补拙,郭靖的“愚”在此时既是缺点,但又能转化为优点,主观努力使得他既打好了扎实的基本功,又养成了用心专一的良好习惯。神丐传功和山洞学艺是郭靖闭关修行,厚积薄发的阶段。到了独自领悟和华山论剑阶段则是郭靖缓慢突破,实现人生登顶的阶段。综合来看郭靖的成功完全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抛弃,不放弃”的过程。这一过程就是“渐悟”的典型。
此外,佛教的修行讲求放下万缘,单提一念。禅宗认为成佛的
关键在于息灭妄想,照彻真如实性,即要“无念法者,见一切法,不著一切法”[1],讲求“实相无相”,力求保持本心的虚空静寂。又讲“无住”——要求心不执着于外物,无染无杂。郭靖学武就是不执著于外物,无杂无染的典型。他向马真人,江南七侠、洪七公,周伯通学武开始时都因资质太差呵斥乃至嫌弃,而后来不仅把功夫学到手,还被周伯通称赞自愧不如。这一切都是因为他虽然愚笨,但有恒心有毅力,杂念少,精力集中的缘故。
说周伯通
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两部长篇小说中,金庸为读者刻画出一个既风趣幽默又活泼可爱的人物,他就是周伯通。周伯通年纪很大,为人却朴实天真,其行为举止犹如孩童,人称老顽童。在桃花岛初遇周伯通时,郭靖眼中的他不仅模样奇特,性情也奇特:只见这人盘膝而坐,满头长发,直垂至地,长眉长须,鼻子嘴巴都被遮掩住了。那老人哈哈一笑,装个鬼脸,神色甚是滑稽,犹如孩童与人闹着玩一般。
周伯通虽然是个道教全真派的道士,但这样诡异荒诞的行事作风,不禁让我们想起古代禅宗的禅师,于嬉笑怒骂之中尽显出对世界对人生的深邃而睿智的认识,他们不被一般人所理解,但他们却时时刻刻用自己独特的行为向我们传达他们领悟的真理.试看唐朝著名的丹霞天然禅师:
丹霞禅师在石头处剃发之后,就又前往江西参拜马祖道一禅师。他到马祖道场后,还没有礼拜马祖就直接进入僧堂内,僧堂供有圣
僧之塑像,罗汉僧的塑像,丹霞就骑上圣僧的脖子上坐了下来。众僧都大吃一惊,认为这个人太狂妄自大,竟敢在圣僧头上坐。他们就急急忙忙地报告给马祖。马祖过来一看,说:“我子天然。”丹霞见到马祖后,连忙从圣僧头上跳下来向马祖礼拜,说:“谢师赐法号。”此后,他便以“天然”作为自己的法号了。
这奇怪的行径和老顽童如出一辙,看似疯癫,实是透露出大彻大悟,大机大智。当他传授郭靖空明拳时,周伯通一改平时疯癫张狂的样子,告诉郭靖:“我这全真派最上乘的武功,要旨就在空、柔二字,那就是所谓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2]由此也可见他疯癫只是假象,而实是一位大彻大悟的得道高人,正应了那句古语“大隐隐于市”。
从《射雕英雄传》看佛教人生观
佛教的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中包涉了几乎是全部的宇宙人生的问题。但他的人生观确实由四谛和缘起论构建起来的。如果拿四谛的原理来解释小说的情节,大背景是“靖康耻”后中原的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痛苦不堪中,就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来说,郭靖有丧父,国破家亡之苦,黄蓉和黄药师一个是幼时丧母,一个是中年丧妻,洪七公身中剧毒,周伯通和一灯大师有一段痛苦的感情史。总之每个人都有痛苦的经历或是正在经受痛苦,而这些痛苦的背后都有一段曲折的故事。小说把“集”和“灭”放在了一起,通过戏剧性的叙述,讲述了每一个人痛苦的原因和各自不同的解决方法,在呈现了各种解决方法之后,作者通过郭靖表达了自己对“道”
的理解——心怀大义,胸怀广阔,慈悲济世,以国为重,舍小得大。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命运,离苦得乐,获得重生。
缘起论即“十二因缘”——释迦牟尼佛通过自修自证得到的世间万物生灭的真理,指从“无明”到“老死”这一过程的十二个环节,因缘相随,三世相续而无间断,使人流转于生死轮回大海,而不得出离。就小说中人物来说,欧阳锋疯癫的命运是由于无明障蔽(他贪心重,一直想当武林霸主)之后错学了《九阴真经》。杨康的悲剧命运源自于他自己的私欲,忘记了杀父之仇,亡国之耻,最终落得以悲剧告终。如此种种,有因有果,真实不虚。
参考文献:
[1]【唐】释慧能著.郭朋校释.《坛经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7.
[2]金庸著.《射雕英雄传》【z】广州:广州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