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 师德 使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仰师德使命

摘要:《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讲述了作者高万详多年从事教育事业的心得和点滴收获,更饱含着作者对现行教育制度的种种思考和批评建议。书中包含的语言张力和教师气节无不让人感受到作者身为人师的精神信仰,崇高的师德和不朽的使命感,而这种职业习惯正是当下作为一名教师所需修炼的气质。本论文着重从这三个方面来论述《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所蕴含的社会价值和时代意义。

关键词:信仰师德使命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

人们常说:“读一本好书犹如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也有人说:“三日不读书,自觉面目可憎”。在这样快节奏的时代,能够静下心来好好读一本书是件多么幸福的事!而阅读摆在我面前的这本书——《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让我体会到了教师阅读的另一种心灵幸福。

这本书不仅写出了作者多年从事教育事业的种种心得,更凝聚着作者高万祥老师多年辛苦耕耘讲坛的点滴收获。细品本书,文字或宁静或深邃或淡然或张扬,不禁惊叹高老师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洞察和体悟之深刻。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用犀利的语言揭示了自己对现行教育制度的种种思考和批评建议。书中包含的语言张力和教师气节无不让人感受到作者身为人师的精神信仰,崇高的师德和不朽的使命感,而这种职业习惯正是作为一名教师所需修炼的气质。

一、信仰之源

热爱是从事任何一项事业而获取幸福的源头,如果我们不能够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的工作,那么一切努力终将都只是形式,一切外在的努力都可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信仰是一种力量,热爱它,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够成就一份事业。”还记得2009年深秋,我们几千人聚集在学校大礼堂聆听北大著名教授钱理群爷爷的讲座。提起钱理群爷爷的教师生涯,时至今日连他自己都仍会泪流满面。那时,风华正茂、才华横溢的钱爷爷,因为家庭成份问题,从北京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最落后最偏远的地方任教,而同他一起毕业的同学大都留在了北京的高校。可想而知,当时钱爷爷的内心是多么的沮丧,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绝望。他告诉我们说:“好在我终究当了一名教师,我相信我所热爱的职业会让我找到自己的归宿,无论如何,我都要成为这里一名深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十八年间,他从不间断自己的学习和习作,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用自己的智慧书写了教育事业的辉煌。最终,钱理群爷爷成为了当地,北大,甚至现在应该说是全国最优秀的知识分子和最优秀的教师。在惊叹之余,我分明感受到钱爷爷终生执着的教育信仰。

如果我们把信仰看成是职业品格里的一分子,那它必定是职业品格里分量最重的内容。坚定的职业信念是我们成就一份职业的前提。《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坚持这样一份信念,也许能够让我们更加清晰地思考究竟是什么信仰成就了

一名教师的幸福,

二、师德之本

师德说小了是一种责任心,大而化之就是一种精神和气节。贯穿《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的核心理念是师德的重要性。良好的品德是一片培养孩子成长的最好沃土。那么作为执教者的教师,更应该努力让自己具备良好的品质。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因此,蔡元培先生为北大提出校训:“培养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大学重在培养精神,大学里高尚的气节和品德氛围从何而来呢?当然是幼时的习惯奠定了孩子一生的基础。

高老师说“我国的基础教育一直把做人即品德和人格教育放在首位,并形成了可贵的教育传统和民族文化血脉。”作为老师的我们欲培养学生高尚的气节、崇高的精神,仅仅是对学生的要求吗?有句教育名言说得好:“师,生之镜也,生,师之影也”说的就是教师能够如何影响到学生的品德。我们都很熟悉的文章《藤野先生》便是书写师德的一篇佳作。在战争纷扰,国际矛盾凸显的时刻,鲁迅留学东洋,在学习中因他不懂日文成绩平平而遭到了日本学生的谩骂和侮辱。然而作为日本教师的藤野先生并没有因为国界因为战争对鲁迅产生任何偏见,不仅帮助鲁迅认真修改听课笔记,还帮鲁迅梳理已经讲过的医学内容,这在中日两国水火不容的时候,有这样诚心帮助自己的老师于鲁迅来说是多么强烈的心灵震感。因为藤野先生高洁的人品和一视同仁的善良让鲁迅更加发奋图强,最终出类拔萃,成为日本学生中的佼佼者,摘掉了自己“东亚病夫”的头衔。在异族面前,藤野先生做到了一视同仁,只敬畏学术,而不顾国界和民族纷争。时至今日我们也不禁由衷佩服藤野先生高尚的师德和师风,这就是真教师的风范!

师德就是学校教育事业得以维系,教师职业的精神支柱,也是教师得到尊重的根本。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和引用了一系列生动的事例来说明崇高的师德是成就一名好教师的核心思想,一群师德崇高的老师更是一所好学校最宝贵的财富。苏霍姆林斯基说:“品德基础的建立不是靠长篇大论的说教,而是用榜样的砖块一天一天地堆砌起来的。”我想: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榜样的力量吧!

三、使命之质

高老师说:“教师是一名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是有责任感、正义感、社会良知和批判精神的人”。这句话正好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研究过的一位中国现代话剧教育家——熊佛西先生,在查找相关资料的过程中,我仔细翻阅了这位将中国现代话剧教育事业发展推向中国,时至今日仍与田汉齐名。在战争如火如荼的年代,他带领三万多名成都小学生,为十几万成都观众沿街演出,“曾以整个成都当舞台, 四十万市民当观众, 二千多的学生当演员”,使几十万民众一直与演员溶合在同一气氛中, 让全部的成都人民受到一次印象非常深刻的抗战必胜的教育”。他将话剧演出与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情感结合起来,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抗战宣传效果。在危险时刻,熊佛西早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他的教师责任心和教育使命感使得他能够把自己的教育思想像星星之火一样燃遍整个大江南北。熊佛西作为

20世纪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精神,浇灌我们着我们中国的教育之根,这种精神的核心就是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教育良知。

中国人向来深受儒家学说影响,儒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它强调了人生责任感和使命感。高万祥老师用生动的例子为我们讲述了知识分子洁身自好的故事。他说:“教师对自己的天职应该保持一种使命感和敬畏感。像哲学家仰望星空,教徒仰望教堂一样,时时在心里仰望自己这个神圣天职的星空。”当我们抬起双脚,踏上教育的这片土壤,沉重的“使命”二字就写在了我们心间。尽管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种教育方法,也有千千万万种职业,但只有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唯有把热爱当做人生的试金石。也许才能在教育的路上走得更远。正如精湛的专业技能,崇高的师德,勇于为社会承担的使命,必将能真正追寻到教育事业的本质,同时也能够成就自己无悔的人生。

我们不能改变生命的长度,但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改变生命的宽度。“一个人走进学校并不意味着接受教育,只有当他面对一本书沉醉不已的时候,教育才刚刚开始。”当我在清晨打开这本书,手不释卷,时值深夜的阅读更觉心灵丰厚。高老师对教育的独特思索和他所期待的美好教育理想,从源头上让我们理解了教师生活的方法和兴趣是培养自己心灵的种子。

参考文献:

[1]高万祥.《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2]上海戏剧学院.一代戏剧宗师熊佛西[J].上海:戏剧艺术.2000,06.

[3]钱理群.《致青年朋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长安出版社,2010,10.

[4]钱理群.生命的沉湖钱理群[M].三联书店,2006,08.

[5]叶圣陶.《稻草人》[M].浙江文艺出版社,201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