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文化大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文化大展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孔子文化大展展厅,这个展厅有800平方米,共展出119件文物。大家都知道孔子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奠基人。

孔子一生集古今之大成,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深刻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社会历史进程,并且成为世界上影响最大、影响最深的古代文化之一。

孔子的学说,指导着人们弃恶扬善,尊礼守法,坚守一颗慈悲之心,成就了一个宽厚善良的中华民族。“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这是后人对这位至圣先师致以的崇高敬意。

我们面前这一件呢,是楷木孔子雕像,楷木是曲阜独有的的一种树木。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公元前551年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公元前479年,孔子73岁时,溘然长逝,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

孔子的祖先是宋国贵族,据《史记·孔子世家》载,其祖先本是殷商后裔,周灭商后,周成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名臣微子启于宋,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一带)。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后来家道没落。孔子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春秋时鲁国陬邑大夫,“以勇力闻于诸侯”。叔梁纥晚年与年轻女子颜徵在生下孔子。孔子三岁时,父亲去世,孔子与母亲移居阙里,此后世居于此。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圣迹图,明代,为了介绍孔子的生平事迹,出现了名为《圣迹图》的连环图画。《圣迹图》是一部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连环图画,是一部形象化的孔子编年史。

这一幅是尼山致祷,表现的是叔梁纥和颜徵在为了生一个健康的儿子作为家族的继承人,常到尼丘山祈祷。这一幅是麒麟玉书,传说孔子降生前,有只麒麟来到他家门前,口吐天书:“水精之子,继衰周而为素王。”

现在看到的是夫子洞的复原场景,夫子洞相传是孔子出生的地方,后人为纪念孔子,将其命名为夫子洞。

孔子少年时便天资聪慧,敏而好学。他自称“十有五而志于学”,学无常师,曾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人。

这一幅是俎(zǔ)豆礼容,孔子年幼时,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演习礼仪。这一幅是职司乘田,孔子也曾经做过乘田(管理牛羊的小官),他无论做什么都兢兢业业,把牛羊养的肥肥壮壮。这一幅是命名荣祝,公元前532年,孔子生了个儿子,鲁昭公派人送了鲤鱼表示祝贺。孔子觉得很是荣耀,给儿子取名孔鲤,字伯鱼。

孔子三十岁时侯,“设教于阙里”,开始招收学生,首创私学,教之以礼、乐、书、御、书、数六艺。他以“有教无类”的原则招收门徒,打破了西周以来“学在官府”的传统,他的学生遍及当时的各诸侯国。孔子对学生采取“因人施教”的教育方针,发挥他们各自的潜能。四十年间,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

这里展出的是明代《孔子杏坛讲学图》、清代的《孔子行教像》和《弟子侍立像》,让大家一睹圣人的风采。

孔子重视学以致用,积极入世,面对当时诸侯割据,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他很想发挥自己的才能,推行仁政德治,肩负起匡扶天下的重任,但却迟迟未能如愿。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从政的机会,取得了一系列优异的政绩,后来由于他实行的一些措施妨碍了当权者的利益,遭到抵制而失败,定公十三年春生气辞官出走。

孔子为了推行自己“仁政德治”的政治主张,寻求治国平天下的机会,离开父母之邦,走上周游列国的慢慢长路,在外漂泊十四年,行程数千里,历尽艰辛,却未能找到知遇之主。68岁时又回到了鲁国。

这里的几幅圣迹图就介绍了孔子周游列国途中发生的故事,这一幅是丑次同车。这一幅是宋人伐木。这一幅是适卫击磬。这一幅是子路问津。这一幅是在陈绝粮。这一幅是作歌丘陵。

孔子68岁回到鲁国后,孔子以古稀之年,专心教学,并致力于整理古代文献,为传承古代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里展出的圣迹图一幅为西狩获麟:描绘的是鲁哀公14年,鲁国打猎时猎到一只异兽,孔子认为是麒麟,认为麒麟这种瑞兽被杀死是“吾道穷亦”,很是伤感,于是停止了鲁国史书《春秋》的编写。

现在看到的展板展出的是孔子墓的图片,公元前479年,孔子逝世,葬于泗水之滨。那时的孔子墓“封而不垄”,弟子们只在墓前用砖砌了一个“方六尺与地平”的祀坛,占地很小,这便是孔林之始,孔子子孙死后“皆附葬焉”。后世统治者为显示对孔子的尊崇,不断修治、扩大孔林,至清康熙年间已扩大至200万平方米,并构筑围墙8000多米,林内古木参天,包括许多稀有苗木,令人叹为观止。

孔子处于春秋末期周室衰微、诸侯争霸、礼崩乐坏、天下失序的动荡时代,为了实现自己理想中的太平盛世,竭力倡导仁政德治,主张恢复周礼重振纲常。为此,他不断努力汲取夏商周代的文化营养,创造了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包括政治思想、伦理思想、教育思想等在内的完整浩大的思想体系,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纵观孔子的一生,最伟大的还是他的教育成就。他提倡“有教无类”,首创私学,并且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学生以“六艺”,一生诲人无数,其办学目的也是为了培养推行仁政德治的人才,以此去实现理想的小康社会,创造天下为公的的大同世界。

我们看到这个场景是复原的杏坛,杏坛相传是孔子讲学的地方,因周围环植银杏树而得名,也是孔子教育光辉的象征。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敧器,敧器空的时候就是倾斜的,水装到中间的时候就正了,装满时就会倾覆。

书院——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清朝光绪时期改称学堂,经历了千年之久的办学历史。南宋时随着理学的发展,书院逐渐成为学派活动的场所,对弘扬儒学文化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个展板上就为我们介绍了几个著名的书院。1白鹿洞书院, 2岳麓书院,3嵩阳书院,4鹅湖书院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孔庙模型,孔庙也称至圣庙,是历代祭祀孔子的地方。曲阜孔庙主要是明清时的建筑,南北全长800多米,占地13万平方米,建筑100座460余间,黄瓦红墙,雕龙绘凤,完全仿皇宫之制,显示了孔子这位至圣先师的崇高地位。

我们看到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是大成殿,大成殿面阔九间,东西长54米,南北深34米,高31.89米,殿基占1836㎡,重檐九脊,黄琉璃瓦,歇山顶。

这里我们能够看到复原的龙柱,大殿四周廊下环立28根擎檐石柱。大殿的前檐下是10根深浮雕的石柱,每根柱上雕刻两条盘旋飞腾的祥龙,中间有一颗宝珠,四周祥云围绕,并以波涛相衬。龙柱分左右对称,气势之恢宏,造型之优美,雕刻技法之精巧,龙的形态之逼真,堪称绝无仅有。大殿两山和后檐下是18根八棱水磨浅浮雕团龙祥云石柱。据说清代皇帝到曲阜孔庙祭拜孔子时,孔子后人要用红绸将龙柱遮住,怕犯了“逾制”之过。

这个橱窗中展出的是祭祀孔子时使用的祭器,粉底珐琅彩五贡(清):“香炉一个,尊两个,烛台两个”。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复原的孔府大门。大门两侧是展出的是门神的年画。《门神》,农历新年来临的时候,中国人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贴门神、贴春联。门神是民间信仰的守卫门户的神灵,用以驱邪避鬼,保平安,降吉祥,是民间最受人们欢迎的保护神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