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生物学练习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解)

生态系(ecosystem):生物之间、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态学(ecology):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科学。

微生态学(microecology):细胞水平或分子水平的生态学。

生态连续(ecological succession):生物体栖息在一个变化的环境中的过程。

极期群落(climax community):生物体(或细菌)栖息在一个变化的环境中的过程称生态延续,在一个小生境中延续演化组成多种多样复杂的生物群(菌群),环境条件趋于稳定,菌属数和组成的无明显改变,这种群体称极期群落。

口腔生态系(oral ecosystem):口腔正常菌丛之间以及它们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许多正常菌丛和其宿主之间呈动力的平衡状,这种平衡状态对于保持宿主的健康是重要的。

绝对厌氧菌(obligate anaerobes):在无氧环境中发酵生长,氧可抑制或杀灭的细菌。

兼性厌氧菌(facultative anaerobes):在合适的碳或其他能源存在时可在有氧或无氧中生长的细菌。

微嗜氧菌:这类细菌的生长需氧,但所需氧的浓度比正常低,对需氧菌生长合适的浓度,对这类细菌抑制。

牙菌斑(plaque):堆积在牙表面或其他硬的口腔结构上,不能被中度水喷冲去的细菌团块。

生物膜(biofilm):是指微生物群落与胞外基质相互连接而在介质表面形成的生态环境

附着性龈下菌斑(attached subgingival plaque):附着于牙根面或牙结石表面,可能系龈上菌斑在龈沟或牙周袋内的延续。

非附着性龈下菌斑(unattached subgingival plaque):不附着于牙面或牙根面,却与结合上皮和龈沟上皮直接接触的菌斑。

固有菌丛(indigengous flora):包含常以高数量(大于1%)存在于某个特殊部位上的菌属,如在龈上菌斑或舌表面。

增补菌丛(supplemental flora):包含常居的,但是以低数量(小于1%)存在的菌属,当环境改变时可以成为固有菌。

暂时菌丛(transient flora):是指口腔中的过路细菌。

龋病(dental caries):龋病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的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它是人类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釉质(enamel)是指被覆在牙冠表面,是一种半透明的钙化组织,呈乳白或淡黄色,是人体中最坚硬的组织,对机械磨损有较大的抵抗力。

胶原酶(collagenase):存在正常牙龈和龈沟液中,随炎症程度加剧增加,其活性随牙龈炎症、牙周袋深度和骨丧失程度增加而增加。

组织蛋白酶(cathepsin):是一组细胞内半胱氨酸蛋白酶,当释放入细胞外间隙能分解包括胶原在内的细胞外间质成分。

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其活性与骨代谢和嗜中性白细胞脱颗粒密切相关。

生物矿化(Biomineralization):是指生物体内的钙磷等无机离子在多种生物因子的调控下通过化学反应产生难溶性盐与有机基质结合,形成机体矿化组织。

生理性矿化:机体生长发育成熟过程中,无机离子在生物调控下在机体的特定部位与有机基质中的生物大分子结合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矿化组织。

病理性矿化:由于机体对生物矿化调控作用失衡,无机离子在不该矿化的部位形成异位矿化或异常矿化组织,或造成矿化组织矿化过度或不足。

再矿化(remineralization):牙萌出后,在没有细胞参与调控的情况下,通过钙、磷、氟等无机离子沉积达到修复或者替代牙体硬组织的一种自然过程。

HMP:己糖单磷酸途径,葡萄糖经磷酸化生成6-磷酸葡萄糖后,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催化下,脱氢、水解生成6-磷酸葡萄糖酸

EMP:己糖二磷酸途径,葡萄糖经1,6-二磷酸果糖的降解成丙酮酸途径

刺激分泌:又叫动态分泌,指在味觉或咀嚼等刺激下涎腺的分泌,主要由三对大涎腺的分泌组成,主要反映涎腺的储备功能,对食物的吞咽等起重要作用。

静态分泌指无刺激状态下唾液腺的基础分泌。主要由小分泌腺分泌

均相成核:离子结晶必须先形成晶核,初始晶核从无任何颗粒或表面存在的情况下由均匀的溶液产生,称为均相成核,羟基磷灰石作为晶核引起更多的钙磷沉淀和晶体生长,此时形成的核为均相

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在游离龈与牙面之间形成一条狭窄的沟隙称龈沟,从龈沟上皮渗出的液体、蛋白、电解质构成龈沟液的主要成分,同时也是混合唾液的组成部分。

细胞内途径:在外源性糖丰富时,将环境中的糖转化为胞内多糖(In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 ICP)(主要是糖原)储存于细胞内。

细胞外途径:在细胞外,通过糖基转移酶的作用把一个糖分子从糖苷转移到另一个糖苷上,合成细胞外多糖。

牙石(calculus)钙化的菌斑,主要由大量无机物和少量的有机质组成,按其部位分为龈上牙石和龈下牙石。

晶核(crystal nucleus)是在种晶的基础上经过离子的集聚,形成的具有晶体基本结构的最初结晶体,它是指导晶体成长的基础。

基因组(genome):基因组是指细胞或生物体的整套DNA,基因组包含整套基因的编码序列,同时还包括基因内的非编码序列及基因间序列。这些序列也同样含有遗传指令。

基因(gene):基因是遗传物质的基础,是DNA或RNA上具有遗传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

复制子():一个单独的DNA复制单位称为复制子。复制原点:每一个复制子都含有一个复制起点序列,又称为复制原点,也常含一个末端序列,复制的过程在此终结。

半保留复制(semicoservative replication):DNA复制时,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裂,两条核苷酸链旋绕松开,核苷酸链的碱基显露出来,DNA多聚酶在引物的存在下,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亲代的两条作为模版,各自合成其互补链,当合成完毕后,所形成的两个子代DNA分子分别含亲代一条DNA链和一条新合成的DNA链。

选择性剪接(alternative splicing):将同一基因中的外显子以不同的组合方式来表现,使一个基因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中能够制造出不同的蛋白质。

多聚酶:是一种复合酶,能识别DNA上特定的序列,即RNA合成起始信号。

启动子(promoter):位于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100-200bp内的转录调控序列能与RNA聚合酶结合并相互作用而启动基因的转录。

内含子(intron):即插入序列,它是位于基因的内部,能够被转录的一段DNA。但在转录之后,与之相应的那部分转录产物在拼接中被去掉了。

外显子(exon):就是基因中与成熟的mRNA相对应的DNA片段,它不仅包括为蛋白质编码的部分,而且包括5’和3’末端不翻译的前导序列和尾随序列。

质粒(plasmid):是一种细菌细胞内独立于染色体外的环状DNA,它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在细胞分裂时可伴随染色体分配至子细胞中去。

转化(transformation):是指受体菌捕获和表达质粒载体DNA分子的生命过程,导入原核细胞。

转染(transfection):专指受体菌捕获和表达噬菌体DNA分子的过程,导入真核细胞。

转导:利用噬菌体颗粒为媒介,将外源DNA转移至受体菌并得到表达的生命过程。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是一类能识别双链DNA分子中特异核苷酸序列的DNA水解酶,根据不同的酶的差别,可分为三类,分别为Ⅰ、Ⅱ、Ⅲ型。

拟表型(phenocopy):是指由于环境因素的作用所产生的疾病或表型与某一特定基因突变所产生的表型相同或相似的现象。

整码突变(in-frame mutation):当插入或缺失连续排列的核苷酸数目是3的整数倍时,其结果仅导致密码子的插入或缺失突变,而不引起移码突变

半不连续复制():半保留复制时,5’→3’方向的DNA合成是连续不断的,称为引导链。而3’→5’方向的合成是不连续的,称为滞后链。其过程主要是引物酶在3’→5’链上隔段合成许多RNA作为引物,随后DNA聚合酶仍以5’→3’方向合成许多DNA片段(冈崎片段)。再由DNA多聚酶Ⅰ降解RNA引物并在片段间的空隙处合成DNA,最后由DNA连接酶将各片段连接起来构成一条完整的DNA链。多聚酶:是一种复合酶,能识别DNA上特定的序列,即RNA合成起始信号。

口腔耐受(oral tolerance)是指机体血清免疫对经口摄入抗原的不应答性。

龋病(dental caries):牙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牙釉质、牙本质或牙骨质发生的一种进行性破坏的疾病,其本质是一种细菌感染性疾病。

牙周病:牙周病是发生在牙齿支持组织的感染性疾病,其特点是牙周韧带及牙槽骨慢性进行性破坏,并可导致牙齿丧失。

自动免疫:人工接种方法给机体输入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增强抗病力,是当前龋病免疫的主要方法

细胞因子:是指由活化的免疫细胞和某些基质细胞分泌的、介导和调节免疫、炎症反应的小分子多肽,是除Ig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