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歌舞伎艺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辅修双学位学士学位论文

成绩

题目:日本的歌舞伎艺术

主修学校武汉工程大学专业年级10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辅修学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辅修专业、班级日语

学生姓名汪陈捷

学号 1002140124

指导教师周新平

2014 年 3 月20 日

评语:

评阅教师签名

年月日答辩评定意见:

答辩(小组)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本人声明

本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由本人独立撰写完成的,没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其他侵权行为。对本论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因本毕业论文(设计)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

本毕业论文(设计)成果归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所有。

特此郑重声明。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作者学号:1002140124

作者专业:10级日语辅修

2014年3月24日

目录

摘要....................................................................................................................... - 1 - 引论....................................................................................................................... - 2 -

一、歌舞伎的起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歌舞伎的艺术流变.......................................................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歌舞伎的艺术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结语..................................................................................................................... - 10 - 主要参考文献......................................................................................................... - 11 -

摘要

日本歌舞伎,是根据“歌、舞、伎”这三个字的字意和艺意的组合而称名,歌舞伎的舞台艺术创造,是在统治者的几番禁演、几度指令的反复交替中,历经庶民阶层的几番改造、几度创新的多次更迭演变过程,吸收了日本传统的舞乐、能乐、狂言、净琉璃的舞台艺术表现方法,而形成的独特戏剧舞台。

歌舞伎综合了歌唱、舞蹈、戏剧三种艺术因素。它那充满激情的表演、抑扬顿挫的台词、色彩鲜艳的妆容、精雕细琢的舞台形象和华丽宏大的舞台布景已经深深扎根于日本广大民众之中,受到他们的喜爱,并被誉为日本的“国剧”。

关键词:歌舞伎;起源;艺术流变;艺术特点

引论

随着世界戏剧文化交流的发展,日本的歌舞伎艺术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引起广泛的注意。歌舞伎是日本古典戏剧发展的高峰和代表, 也是日本传统文化孕育的产物。全面地了解歌舞伎,既有助于对日本古典戏剧做总体把握,又有助于了解对日本历史、风土人情。

对于歌舞伎艺术流变的历史时期的划分,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作者采用按照歌舞伎发展的几个重要历史阶段特点来划分。“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们无法回到过去去一睹当年歌舞伎的艺术风貌。但愿通过本篇论文,能对歌舞伎的历史及文化有一个清晰地认知,对日本的风土文化有一定的认知。

一、歌舞伎的起源

歌舞伎源于“傾く(かぶく)”此字的连用形。日语中,将引人注目的动作、服装称为“かぶき”,而这样的人称为“傾奇者(かぶき者)”。有人因此贴切地用了同音的三个汉字:歌(か)、舞(ぶ)、妓(き)来为这种表演命名,“歌舞妓”一词因而诞生。而宽永年间,游女歌舞伎被禁止,不久因为有男性参演,所以有人写做“歌舞伎”。不过在江户时代,“歌舞伎”与“歌舞妓”这两种用法都是通用的,确定将此项技艺定名为“歌舞伎”,则是明治时代的事。

歌舞伎最早是出在云大社的巫女阿国在寺院神社为劝进布施而表演的歌舞,源于一种祭祀舞蹈。某年为劝募修复神殿经费而去各地布施、化缘,沿途学习了不少地方的舞蹈,在此基础上也新创作了一些表现男女恋情和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来到京都后,阿国激情豪迈地表演了由“流行歌”“念佛蛹”等构成的富有异国情调的新奇风流歌舞及情景戏,触动了江户时代庶民阶层长期被压抑的心境,唤起了庶民大众追求人性解放的内在情感。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也结束了阿国的流浪生活,并得以组织剧团留在京都献艺。该团的舞蹈吸取了民间舞蹈得营养,并以当时的流行歌曲为伴奏,演出时还穿插一些幽默的滑稽表演。她们的演出,既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又通俗易懂,深受人们的欢迎和喜爱,由此被称之为“歌舞伎”。阿国的巨大成功,使歌舞伎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全国各地竞相模仿成立了许多歌舞伎剧团。阿国在艺术上勇于进行革新创造,一扫“能乐”难于普及之所短,使歌舞伎迅速崛起于传统艺术的舞台上,成为日本首屈一指的“国剧”。

二、歌舞伎的艺术流变

(一)歌舞伎的孕育及形成

十七世纪初产生的阿国歌舞伎由女艺人女扮男装、手舞足蹈,激情豪迈地表演富有情调的新奇风流歌舞。当时的歌舞伎是以恋歌和舞蹈为中心,其中也包含一些戏剧性的表演,伴奏乐器是采用大小鼓、笛和三弦琴。阿国歌舞伎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职业,好似一股旋风,席卷着整个德川幕府统治的日本。随之出现了几个模仿阿国歌舞伎的团体,后来各地的妓女也纷纷效仿阿国歌舞伎,逐渐使阿国歌舞伎异变成娇柔轻狂、挑逗男人性情的恋歌艳舞。其卖弄女性的色情来挑逗男性的情状场面,至今在日本残存的浮世绘(妇女游乐图)屏风绘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它的风流全貌。1629年,德川幕府的统治者,认为阿国歌舞伎有伤社会风化,颁布了严禁女性登台表演歌舞伎的通令,结束了阿国歌舞伎26年女性风流的戏剧历史。

阿国歌舞伎结束后,女角改由美少年扮演,出现了“少年歌舞伎”,即若众歌舞伎。他们不是简单地继承“女歌舞伎”,一方面仍然表演煽情的歌舞,一方面大胆摄取能乐、狂言的科白性,加上滑稽的短剧和操木偶,还吸收和消化舞乐的“左舞”、“右舞”的舞艺形式,舞蹈时左右对称,将不同艺术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构成一种以舞剧、曲艺为主的新艺术形态,代表作有脱胎于女歌舞伎的《业平》、新作《小舞十八番》、《酒吞童子》、《七福神》等。“少年歌舞伎”虽然有了新变化,并拥有自己的独特性,但基本上仍未能改变以“容色”为本位的表演形态。歌舞伎中的少年演员因为年轻貌美,深受武士的喜爱,演员生活作风糜烂,经常与观众发生同性恋情,社会上又出现了有伤风化的“色子宿”与“飞子宿”。幕府在承应元年(1962年)下令取缔,美少年扮演的若众歌舞伎遭到了禁止公演。

然而,在演艺界和观众的要求下,少年歌舞伎禁演的翌年,即承应二年(1963年),幕府允许作为“物真似狂言”取代迄今的形态,再度公演“男歌舞伎”。由成年男性演员将前额至头顶中部的头发剃成半月形,即俗称“月代头”或“野郎头”,以减少肉体的魅力,因此,这一时期的歌舞伎又称“野郎歌舞伎”。野郎歌舞伎极力摆脱有伤社会风化的弊端,渐渐开始纳入创造民族戏剧的正轨。以歌舞为主要的表演形式,又增加了狂言的念白剧情,划分了男女角色,增设了舞台的引幕,为了扩大舞台空间、增进与观众的情感交流,创造出了歌舞伎剧场的花道原型。这一时期对歌舞伎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进步意义,它标志着歌舞伎已经步入了戏剧艺术的正轨。

(二)元禄歌舞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