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调整环境影响报告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调整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建设单位: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环评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甲级国环评证甲字第2605号
2013年4月武汉
目录
1、建设项目概况
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4、环境影响评价初步结论
5、联系方式及公众意见征集说明
1 建设项目概况
1.1 调整环评的原因
宁波市轨道交通1 号线一期工程起于城西的高桥镇,止于城东的东外环路站,线路全长约21km,设车站20座,其中高架站5座,地下车站15座,设置停车场及车辆综合基地各1处,主变电所2处。

2008年,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四院”)以《宁波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2007年10月版)为依据,编制完成了《宁波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008年2月,原国家环保总局于以环审[2008]65号文批复了一号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在后续的工程设计、施工阶段,1号线一期工程结合地方城市道路规划,考虑实际的施工难度等因素,对停车场、车辆综合基地、供电方式、海宴路主变电站、局部线位、车站站位等进行了局部优化调整。

重点调整内容为:
●受电方式调整:由原环评采用第三轨受流方式调整为采用DC1500V 架空
接触网受电方式;
●石路头停车场位置调整:由于城西高桥地区道路规划及用地规划发生了
调整,使得石路头停车场位置由原环评的位置向北移动了约700米;
●天童庄车辆综合基地布局调整:出入段线因1号线二期的引入进行了调
整,并将试车线调整到环境不敏感的南侧;
●地下线线位及车站位置调整:地下线线路除福庆北路~东环南路站区间
最大偏移量达56米外,其余地下线路仅局部微调,相应车站位置、风亭
等局部有调整;
●高架线线位及车站位置调整:由于石路头停车场位置,结合城市道路的
建设,引起高架线线位及车站位置微调,但车站数量不变;
●主变位置调整:原环评海宴路主变调整到樱花公园主变。

由于工程局部调整,将可能引起噪声、振动、电磁等对环境影响的变化,以及环保措施的局部调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该项目需要进行工程调整补充环评,为此,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委托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铁四院)开展宁波市轨道交通 1 号线一期工程调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1.2 建设项目前期准备情况简介
1.2.1 项目地点
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为宁波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的东西向主干线,西连高桥镇、东连北仑中心区,贯穿海曙老城区、三江口、江东CBD以及规划的东部新城中心,主要解决城市东西向客流并满足商业发展轴的客流需求。

1号线一期工程线路起于城西的高桥镇,沿望春路以高架线形式向东南延伸,经芦港、徐家漕,至机场公路西侧转入地下。

线路过机场公路后沿中山西路向东,经过汽车西站、大卿桥、西门口、鼓楼、天一广场等地,下穿奉化江沿中山东路一直向东,经过樱花公园、世纪大道后,线路向北迂回进入宁穿路,而后线路一直沿宁穿路向东延伸,经海晏路、盛莫路后,到达一期工程终点站东外环路站。

在线路的西端设石路头停车场,在东端的天童庄设车辆综合基地。

工程吸引了宁波市鄞州区、海曙区、江东区三个行政区。

线路全长约21km,设车站20座,其中高架站5座,地下车站15座,设置停车场及车辆综合基地各1处,主变电所2处。

1.2.2 项目设计过程
(1)2006年10月,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完成了《宁波市
轨道交通一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2007年10月,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完成《宁波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3)初步设计阶段“宁波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改名为“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初步设计于2008年10月开始,2009年1月20日完成,2009年2月10~13日通过了初步设计评审;
(4)2009年11月,对沿线线位进行了局部调整,2010年2月完成调整初步设计文件,随后开展施工图设计。

1.2.3 评价工作概况
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令(1998)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委托铁四院对本项目开展了工程调整补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1)城西高架段、停车场、车辆段等工程调整环评情况
由于城西高架段、停车场、车辆段等工程位置局部调整,建设单位2011年6月先期委托铁四院开展上述工程的变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评价单位于2011年6月16日在宁波市现代金报上进行了环评第一次信息公示,2011年7月1日在宁波市现代金报上进行了环评第二次信息公示,同期在城西高架段、停车场、车辆段等周边地区张贴“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调整补充环评公众参与公示材料”,也同时通过公众意见调查表告知公众,宁波轨道1号线一期工程调整补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于2011年7月1日至7月15日链接在评价单位网站上,向公众提供项目概况、环境影响、环保措施等方面的信息,并在线征求公众意见,沿线居民大力支持地铁建设,对施工期的环境影响表
示理解,被调查的人员中没有对工程调整持反对意见的。

(2)全线工程调整环评情况
随着工程方案研究的不断深入,1号线一期工程地下段线位、站位也进行了局部调整,建设单位再次将全线工程调整环评工作委托铁四院。

评价单位接受委托后,于2013年3月16日,在宁波市现代金报上进行了全线调整环评第一次信息公示,根据工程设计内容进行了环境现场踏勘、监测和调查,在工程分析和环境影响筛选的基础上,依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环境影响评价规范标准,结合地方环境保护部门和工程设计单位的意见,于2013年3月编制完成了《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调整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3 工程概况
1.3.1 原环评项目设计概况
(1)项目范围
1号线一期工程起于宁波市西部的高桥镇,沿望春路西延伸线与后塘河之间规划的绿化带向东南方向高架敷设,经过芦港、徐家漕,至望春桥地区时线路转入地下,沿望春路路中一直向东。

线路过机场公路后进入中山西路,经过大卿桥、西门口、鼓楼等区块,过解放路后沿中山东路一直向东,经过市政府、天一广场、樱花公园,过世纪大道后,线路向北进入宁穿路。

后线路一直沿宁穿公路向东,经海宴路、盛莫路后,到达东货站。

之后,线路在东外环东侧出洞,逐渐由地下线过渡为地面线,并在天童庄车辆综合基地北侧设一号线一期工程的终点站天童庄车场站。

(2)项目主要工程内容:
①线路全长22.58km,其中地下线15.65km,地面线1.04km,高架线5.4km,过渡段0.40km;
②21座车站,其中15座地下站、5座高架站、1座地面站;
③车辆基地、停车场各1处;
④2座主变电所,即望春主变电站、海宴路站主变电站;
⑤拆迁建筑物160459 m2,临时用地135亩,永久用地979.24亩。

(3)轨道
钢轨:正线、辅助线采用60kg/m,一般地段采用U71Mn钢轨,在半径≤400m 的曲线地段采用U75V钢轨。

车场线采用50kg/m轨。

正线全线铺设长钢轨无缝线路。

扣件:高架线、地下线地段采用DTⅥ2-1型扣件,地面段采用弹条Ⅲ型扣件。

道床:高架线、地下线地段采用短枕式整体道床结构,地面线采用混凝土枕碎石道床。

(4)行车组织
1号线一期原环评全日行车计划(对/日)
(5)车辆
采用B型车,采用DC750V接触轨供电。

车体外型尺寸:(长×宽×高)19.52m×2.8m×3.8m,轴重:≤14t,最高行驶速度:80km/h。

(6)环控
地面及高架车站,采用自然通风及开窗自然排烟,对环境条件有要求的设备及管理用房,设置局部空调通风系统。

地下车站采用设置屏蔽门系统。

(7)给排水
水源采用城市自来水网络,设两路给水干管。

沿线车站粪便污水经过化粪池处理后与一般生活污水一起就近排入既有或规划的城市污水系统;消防及冲洗废水以及高架区间雨水经自流或抽升排入城市雨水系统。

车辆综合基地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地埋式生物一体化处理装置处理后,排入后塘河;洗车、检修等作业产生的生产废水经调节沉淀隔油、气浮、过滤处理后大部分进入中水系统回用,少量排入附近水体后塘河。

石头路停车场污水经相应工艺处理后达标排入鄞西城市污水处理厂。

(8)天童庄车辆综合基地
天童庄车辆综合基地位于蔡家岸地区,承担宁波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二号线和三号线车辆的厂架修和一号线车辆定修(含)以下修程,承担全线部分车辆的停放、列检、外皮清洗、清洁和消毒工作。

车辆综合基地占地45ha。

洗车库主库库宽9m,长54m,主库内布置洗车机。

辅助车间跨度3.6m,沿主库通长布置,
房内设有电源、控制台、水泵及水处理等设备。

地铁车辆的检修可分为列检、月检、临修、定修、架修和厂修,其检修的具体内容分别为:
①列检作业:对车辆主要部件进行外观检查和保养,及时处理影响行车安全的故障。

②月检作业:对车辆主要部件的技术状态和功能进行检查、保养和必要的试验;更换易损易耗件;对影响行车安全的故障进行全面修理。

③临修作业:对车辆的临时故障进行检修,必要时更换须检修的转向架及其他大型部件。

④定修作业:对车辆主要部件的技术状态和功能进行检查、修理和必要的试验;更换易损易耗件;对影响行车安全的故障进行全面修理;修竣后列车需进行静、动态试验。

⑤架修作业:转向架进行全面解体,修理、更换到限或磨耗零部件;车内设备及车体进行必要的更换、补充及修理;主牵引电机及各种辅助电机拆下后,进行测试、零部件清洗、更换易耗件;各种电子电器单元及设备,原则上进行测试,更换损坏的插件和元件;空调设备清洗、补液、测试;蓄电池组换下后,进行内外部清洗、测试、恢复原有功能;空气制动机及制动空压机组分解后,进行零部件清洗、修理、测试;修竣后列车需进行静、动态试验。

⑥厂修作业:车辆全面解体,转向架进行修理、更换到限或磨耗零部件。

车内设备全面更换,车体进行必要的更换和修理及油漆;主牵引电机及各种辅助电机拆下后,进行测试、零部件清洗、更换易耗件;空气制动机及制动空压机组分解后,进行零部件清洗、修理、测试;各种电子电器单元及设备、空调机组、蓄电
池组等原则上进行全面更换;修竣后列车需进行静、动态试验。

(9)石头路停车场
石头路停车场位于线路西端,与起点站高桥西站相连。

场地位置在规划高桥立交和杭甬客运专线的西北角。

用地面积约14.0 ha。

石头路停车场承担全线部分车辆的月检和车辆的停放、列检、外皮清洗、清洁和消毒工作。

洗车库主库库宽9m,长54m,主库内布置洗车机。

辅助车间跨度3.6m,沿主库通长布置,房内设有电源、控制台、水泵及水处理等设备。

(10)工程施工方法
全线21座车站中有9个采用明挖法施工,6个车站采用盖挖法施工,5座高架车站和1座地面车站采用地面浇筑施工。

所有高架区间采用预制拼装,地面线、过渡线、车辆综合基地出入段线采用明挖法施工,地下区间均采用盾构工艺施工。

(11)建设工期
从2007年开始至2012年通车,历时5年。

(12)项目投资
一期工程总投资为115.65亿元。

1.3.2 工程调整情况
(1)石路头停车场调整情况
由于城西高桥地区道路规划及用地规划发生了调整,以及为优化轨道交通1号线向西延伸的条件、优化了石路头停车场的平面位置,停车场向北移动700m。

调整后场址位于绕城高速公路的东侧、在建通途路的南侧,用地面积约7.942公顷。

场址横穿施家漕路,距绕城高速路控制距离60m,距离北侧规划道路距离50m。

出入段线上跨规划道路和既有河道后接入高桥西站。

停车场运用库位于上盖平台下,为尽头式车库,由停车列检库、双周/三月检库以及辅助生产办公房屋组成,停车列检库4跨,每跨12.6m,双周/三月检库2跨,每跨15m(其中包含1股道材料装卸线)。

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和污水处理站分别设于运用库南侧,并位于上盖平台下。

停车场的生产、管理用房,综合维修中心的派驻巡检和维修工区用房以及材料备品库等房屋以及食堂、公寓合建成一栋综合楼,位于运用库的西北侧,上盖平台外部。

洗车线布置在运用库南侧,位于上盖平台下,为尽端式洗车,洗车工艺流程相对顺畅。

停车场的出入口设两处,分别与规划道路连通,主出入口设在通途路方向。

场内道路呈环状布置,主要生产办公房屋周围设有环形道路,能满足生产、生活和消防要求。

上盖开发范围为运用库上方及咽喉区上方,运用库上方做物业开发,咽喉区上方做绿化。

调整后石路头停车场场址示意图
调整后位置
原环评位置
调整后石路头停车场场址示意图
(2)天童庄车辆综合基地变化情况
原环评阶段,天童庄车辆基地没有上盖物业开发。

根据最新设计,按照上盖物业开发方案进行。

天童庄车辆基地总平面布置图
车辆段与综合基地以运用库及检修主厂房为主体进行总平面布置。

运用库和检修主厂房并列布置在车辆段东侧。

运用库设计考虑上盖物业开发,运用库按远期规模一次建成。

检修主厂房在车辆基地用地南侧,上盖部分仅考虑车辆段所需办公、食堂、公寓、培训中心等必要的配套用房,检修主厂房为尽端式布置,由大/架修库、定/临修库、静调库、吹扫库、移车台、车体检修间、辅助检修车间组成。

试车线布置在车辆基地用地南侧,试车线长1250m。

(3)高架线及高架车站
设计对1号线西段高架线线位进行了调整,调整后高架段总长度5.98km,较原环评线路长度增加0.58km。

由东到西设车站5座,分别为徐家漕站、芦港站、梁祝站、高桥站、高桥西站。

高桥站以东部分线位调整幅度小,主要是压缩了轨道交通与后塘河之间的距离。

高桥站以西部分线路变化较大,走向由原来的沿后塘河向西现调整为线路经高桥站后沿大西坝河向北,线位调整引起车站位置发生微调。

城西高架段线位调整示意图原线位
调整后线位河流
(4)地下线及地下车站变化情况
地下段线路基本沿原环评线路敷设,本次调整线路横向偏移幅度一般不超过23米,虽然福庆北路站至东环南路站线路最大横向偏移幅度达到了56米,但调整后线路沿宁穿路地下敷设,远离了敏感点,且无新增敏感点。

调整后取消了天童庄车场站1处地面站,其他车站设置数量不变,局部车站站名和位置进行了微调(偏移10~30米)。

(5)车辆受流方式变化情况
变更后,1号线采用DC1500V 架空接触网受电方式,原可研方案采用第三轨受流方式。

(6)主变电站变化情况
原环评望春主变电站不变,原环评海宴路主变调整为樱花公园主变,樱花公园主变为地下式,周边50米内无敏感点。

(7)客流变化
原环评初、近、远期全日列车对数分别为108对/日,154对/日,204对/日,调整后初、近、远期全日列车对数分别调整为147对/日,200对/日,274对/日,行车行车计划较原环评增加。

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2.1 沿线环境质量
(1)大气环境质量概况
据宁波市2011年环境状况公报,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三项常规监测因子年均浓度均未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季度浓度变化呈现V型特性,冬春季较高,夏秋季较低。

沿线甬梁路属二级公路,汽车尾气和扬尘为项目区域主要大气污染源。

(2)水环境质量概况
据宁波市2011年环境状况公报,全市水质优良及功能达标的水域主要分布在甬江水系各支流源头,如姚江和奉化境内的剡江、县江、东江,宁海、象山境内的多数入海溪流等,各县(市)区平原河网水质优良率和功能达标率普遍较低,石油类、总磷、氨氮等指标浓度过高是造成平原河网水质普遍超标的主要原因。

(3)声环境质量概况
线路主要沿甬梁路、中山西路、中山路等敷设,受道路交通噪声影响,声环境质量一般。

评价范围内沿线分布的噪声敏感点见表2-1、表2-2。

注:1、表中距离栏中,“水平距离”为敏感点距外轨中心线的水平距离;
2、表中高差栏为敏感点距轨面的垂直距离;
3、23#、24#敏感点的距离系与变电站综合楼建筑的水平距离。

表2-2 地下段声环境保护目标
(4)振动环境质量概况
本工程基本上沿城市道路敷设,现状振动环境主要受道路交通影响,在一定的环境影响,个别敏感点还受本车站工程施工振动影响。

评价范围内分布的振动敏感点见表2-3,2-4。

表2-3 沿线振动环境敏感点一览表
表2-4 沿线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保护点分布情况一览表
(5)电磁环境
沿线地区居民住宅基本都安装了闭路电视系统;沿线附近无大型电磁波发射装置,环境电磁波主要来源于手机通信、广播、电视信号。

沿线环境电磁波场强一般均能符合国家标准。

(6)生态环境
本工程位于宁波市鄞州区、海曙区、江东区,所经地区以人类活动为中心,是以城市结构为基础的人工生态系统。

沿线车站用地现状主要为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商业用地。

石路头停车场和天童庄车辆综合基地现状为农田、菜地和地表水体,生态系统类型为农田生态系统。

经过长期的开发活动,沿线已无大型野生动物,现有野生动物主要以生活于树、灌丛及农田中的小型动物为主。

工程沿线现有植被主要为分布在工程沿线城市区域的城市绿化植被及分布于停车场与车辆综合基地四周等处的农业植被。

2.2 城市规划概况
到2020年,经济和社会保持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合理,基础设施完善,城乡发展协调,生态环境良好,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现代化都市格局基本形成,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地位牢固确立。

力争在2020年前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和社会发展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

到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810万,中心城实际居住人口250万,城市化水平70%以上。

中心城建设用地311.9km2,其中三江片185.1km2,人均建设用地94.9m2,镇海片32.08km2。

经济发展目标:到2020年,综合经济实力和城市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成为东北亚航运中心深水枢纽港,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中心和交通枢纽,浙江省对外开放窗口。

社会发展目标:到2020年,建成社会风尚良好、环境优美、文化繁荣、社
保健全、人民生活安康的现代文明城市,确立浙江省高教和科研副中心的地位,更好地体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

建设发展目标:有序推进城市化进程,形成完善的城镇体系结构,拥有先进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城市管理规范有序。

通过20年左右时间,把宁波建设成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兼具国际港口和江南水乡特色的生态型现代化城市。

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3.1 主要环境影响
3.1.1 噪声
(1)施工期噪声源
本工程施工场地分为:车站、区间、车辆段与综合基地等。

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车站及区间土建施工、车辆段与综合基地土建施工,且主要来自各种施工机械作业噪声,如破路机、挖土机、推土机、空压机等;以及各种施工运输车辆噪声、建筑物拆除及已有道路破碎作业等噪声。

全线机电设备安装、装饰装修工程对地面噪声敏感目标影响轻微。

各类施工机械噪声测量值见下表。

施工机械及车辆噪声源强表
(2)运营期噪声源
依据本工程组成内容,结合既有轨道交通噪声源研究和调查成果,本工程运营期噪声源主要由以下三方面构成:
a、高架区段噪声源
高架线路的噪声源强:不设声屏障下,距轨道中心线7.5m为90dB (V=60km/h,整体道床,参考点离地高度12m)。

b、试车线等地面线路噪声源强:距轨道中心线7.5m为87dB(V=60km/h,整体道床,参考点离地高度1.2m)。

c、固定设备噪声
车辆段内有洗车库、污水处理站、停车列检库等车间噪声或设备噪声,类比
监测表明停车场厂界外1m处噪声在55~60dBA之间,固定声源设备噪声源强见下表。

车辆段主要固定噪声源强表
d、变电站噪声
地面变电站噪声主要由主变压器、冷却风机噪声组成。

变压器噪声是由交替变化的电磁场激发金属零部件和空气间隙周期性振动而引发的电磁噪声,其主要分布在1000Hz以上的高频区域。

主变噪声源如下表所列。

主变电站噪声类比调查与监测结果
e、地下区段噪声源
活塞风亭:2m长消声器情况下,百叶窗外1m外为64.9 dB(A);
排风亭:2m长消声器情况下,百叶窗外2m外为68.0dB(A);
新风亭:2m长消声器情况下,百叶窗外1m外为53.0 dB(A);
冷却塔:距塔体2.1m、地面1.5m高处为66.0 dB(A),距排风口1.5m、45°角处73.0 dB(A)(大、小系统均采用此源强,大系统按运行2台冷却塔考虑,小系统按运行1台冷却塔考虑)
3.1.2 振动源
(1)施工期振动源
本工程施工期振动源主要为动力式施工机械产生的振动,各类施工机械振动源强见下表。

施工机械振动源强参考振级
(2)运营期振动源
①地下线路区段振动源强
地铁列车在轨道上运行时,由于轮轨间相互作用产生撞击振动、滑动振动和滚动振动,经轨枕、道床传递至隧道衬砌,再传递至地面,从而引起地面建筑物的振动,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本工程地下段振动源强选择为:当车速为60km/h,在距轨道0.5m处轨道交通列车通过时段的振动级VL z10为84.4dB、VL zmax为87.4dB。

②地面段
地面线振动源强选择为:当车速为60km/h,在距轨道7.5m处轨道交通列车通过时段的振动级VL z10为77.1dB、VL zmax为80.1dB。

③高架段
高架段振动源强选择为:线路列车以55km/h运行时,距轨道中心线10m振动源强VLz max为67.0dB,VLz10为64.0dB。

3.1.3 大气污染源
(1)施工期大气污染源
施工期主要大气污染源为:一是施工过程中开挖、堆放、运输土方及运输堆放和使用黄沙、水泥等建材所产生的扬尘;另一类是施工机械和重型运输车辆运行过程中所排放的燃油废气,其主要污染物为烟尘、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 X)和碳氢化合物(C n H m)。

(2)运营期大气污染源
本工程建成后,不新建燃煤(气、油)锅炉,列车采用电力动车组无机车废气排放。

仅车辆段内调机车产生少量废气。

3.1.4 水污染源
(1)施工期水污染源
本工程施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来自:施工作业开挖产生的泥浆水,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的冲洗水,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下雨时冲刷浮土、建筑泥沙等产生的地表径流污水等。

(2)运营期水污染源
本工程运营期污水主要来自沿线车站产生的生活污水和石路头停车场、天童庄车辆综合基地产生的含油污水、洗刷污水、生活污水。

a. 车站排水
本次调整工程范围内共设站20座,车站排放的污水性质单一,水量极少,主要为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COD cr、BOD5、氨氮、动植物油等。

b. 石路头停车场、天童庄车辆综合基地排水
本次调整工程范围内设停车场一处、车辆综合基地一处,污水排放量分别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