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无为县农村生态环境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安徽省无为县农村生态环境调查
经济管理学院班
摘要: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大保护生态环境的力度,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报告首次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调查时间:
2012年7月25日至2012年8月5日
调查地点:
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
调查目的:
通过对无为县农村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分析农村环境质量下降的原因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防治农村环境污染的对策及措施。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贡献。
旨在结合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走出校园,跟农村有一次“亲密接触”,更多地关注农村,了解农村,积极回报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增强生态环保意识和为农民服务的精神。深入农村,了解农村饮用水源地、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土壤污染、畜禽水产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现状,搜集农村环境基础数据,为农村发展项目规划、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无为县农村生态环境概述:
无为地处皖中,南濒长江,北依巢湖,全县总面积2433平方公里,总人口142万。下辖23个乡镇、处于长三角经济圈辐射范围之内,紧邻芜马铜经济开发带,是皖江北岸一颗璀璨的明珠。
无为素有“鱼米之乡”美誉,棉花、油料、水产品总量跻身全国百强,特色农产品有荸荠、田藕、席草等。其中,棉花年产量超百万担,为全国重要的优质棉生产基地。富饶的土地下还蕴藏着煤、石灰石、石油、天然气、铜、铁等20多种矿产资源。自然风光更是引人入胜,锦绣溪妩媚典雅,竹丝湖烟波浩淼,泊山洞鬼斧神工,西九华云蒸霞蔚,天井山白鹭翔集,万年台风景区风景旖旎,处处风光无限,时时景色宜人。
全县有自然保护区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300公顷。全年环境污染治理完成投资总额7800万元,比上年增长20%。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485吨,工业废水排放量达标率为98.7%,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为99.2%,已建污水处理厂1座。
无为县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
(一)生态环保意识淡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不够深入,干部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比较淡薄,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性缺乏足够认识,缺少必要的环保知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滞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尚未形成,生态环境局部恶化的局面还没有得到彻底扭转。
(二)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严峻。农业污染具有排放分散、隐蔽、不易监测等特点,往往被忽视。由于农药、化肥及农膜的大量使用,造成农产品、土壤等污染严重。根据污染源调查统计资料,全县农田化肥流失率高达30%左右,年流失化肥约2.4万多吨。废旧塑料制品和残留农膜的回收利用率不高,农田土壤结构破坏比较严重。
(三)农村生活环境状况有待改善。饮用水污染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一些乡村由于石油资源的早期粗放开发,局部水质恶化问题比较突出。乡村垃圾三级处理模式一般只是简单的填埋,容易引起二次污染。多数村庄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严重影响环境卫生。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程进展缓慢,特别是规模化养殖场的治污设施不配套。
(四)生态保护措施落的不实,人为破坏问题仍然存在。一些乡村封山
禁牧工作措施落实不力,散养放牧现象仍有发生。一些地方在林地整修梯田和道路建设过程中生态修复措施落实较差,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五)资金投入不足。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缺乏有效的投融资机制,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目前,只有西峰区建成了污水处理厂,西峰、庆城、宁县、正宁、华池五个县(区)建成了垃圾填埋场,其他县还未建成。
(六)监管力量薄弱。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涉及多个管理部门,业务和职责交叉重叠,部门之间工作上缺乏协调。特别是乡村环保工作力量薄弱,与日益繁重的环保要求不相适应。
意见和建议:
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是全市生态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生态建设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6个县(区)要达到国家级生态县(区)创建标准,应按照“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的方针,以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文明村”为抓手,不断探索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切实保护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为此,建议:
(一)深化基本国策的宣传教育。
牢固树立“保护第一、生态优先”的理念,切实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宣传实效。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政府网站开设专栏,印发宣传资料、环保知识手册、制作固定宣传标语、创建绿色学校、绿色企业、绿色家园活动等方式,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生态文明知识、环保政策法规的宣传,引导群众自觉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倡导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不断增强低碳消费意识,促使形成人人珍惜环境、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浓厚氛围。
(二)着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1、做好清洁田园工作。一要加强化肥、农药的市场管理,加大《农药管理条例》、《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等法规的实施力度,建立以供销系统为主渠道的农药化肥营销网络,发挥行业管理、协调、服务职能,从源头上控制高残留、高毒性及过期农药流入市场。二要加强对沼气、秸杆的能源化综合利用,加快太阳能等农村再生能源技术、产品和示范项目的宣传推广,以村为实施单元,集中连片推广“一池三改”户用沼气工程,不断提高农业的资源利用率。三要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建立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培育绿色市场,倡导绿色消费。逐步实现农业结构合理化、技术生态化、过程清洁化、产品无公害化的目标。四要政策扶持,全面推广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程。建立和完善农村环保科技支撑体系,充分利用陇东学院农林分院和市农科院的科研技术优势,研究和推广农村污染治理技术。
2、严格控制畜禽养殖污染。要科学划定畜禽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对新建、改建、扩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应严格执行环境评审制度,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全力推广生态化养殖模式,坚持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大力推广畜沼果(菜、粮)模式,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3、大力推进“白色”污染治理。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可通过信贷支持、税收优惠等政策,扶持每个县(区)建办2-3户废旧塑料制品加工企业,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不断提高加工产品的科技含量。建议将废旧农膜回收加工设备纳入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给予资金扶持。根据乡村人口和地膜覆盖面积确定回收指标,依托企业,扩展回收网络,在乡镇建立再生资源回收站,行政村设立回收点,确定个体流动回收员,形成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回收利用网络体系。
(三)加大农村清洁家园治理力度。
1、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县城污水处理厂要加快建设并规范运行,发挥减排效益。在乡(镇)和人口集中的村庄应采用净化沼气池、人工湿地、生物膜法、沟塘等方式进行污水处理。
2、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对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的区域垃圾收集转运,应纳入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对乡村人口密集区要推行“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区)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处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