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运输管理专业教学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道运输管理专业教学计划
一、专业编码 080100
二、专业名称铁道运输管理
三、招生对象与学制
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学制3年。
四、编写说明
1.指导思想
根据我们对市场的调查,中国企业对具有铁路运输管理就业能力的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而铁路运输管理的从业人员非常缺乏的现状。结合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和区域特点,决定开设铁路运输管理专业,并出台相应的铁路运输管理课程。
课程在编制的过程中,为了开发基于行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我们还到全国各地,并对各个行业部门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工作,为新课程框架的出台奠定了基础。
此外,我们力图与劳动社会保障部《中华人民国职业分类大典》和由劳动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及人事部联合颁发的劳社部发[2002]21号《关于进一步推动职业学校实施职业书制度的意见》的要求相接近。
2.专业方向
铁路客运员、列车员
3.课程设置
设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综合素质课、综合实习和毕业实习五大板块。
五、培养目标与业务围
(一)培养目标
培养与我国铁路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知识涵,标准的服务技能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在铁路运输第一线的服务与管理人员
(二)业务围
主要面向铁路运输系统,从事铁路运输基层站段的服务与管理工作。
六、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
(一)知识结构及要求
1.掌握铁路运输及服务方面的基本知识;
2.掌握铁路运输服务理念、宗旨;
3.掌握铁路运输基本技能、技巧,具有标准的服务技能,№市场营销、经济管理基础知识;
4.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了解信息技术在铁路运输系统中的运用。
(二)能力结构及要求
1.具有铁路运输服务的基本技能并能熟练的运用;
2.具有从事客、货、营销能力,客运组织和行车组织的初步能力。
3.具有正确执行和运用规章解决运输服务过程中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4.具有运用计算机进行运输服务信息管理的初步能力。
5.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
6.具有较强的表达理解、沟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7.具有一定的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8.具有解答、宣传铁路运输方面的相关基础知识。
六、毕业总学分 174学分
七、教学安排表
八、主要课程介绍
(一)文化基础课
1. 德育(120课时,7学分)
(1) 职业生涯规划
本课程培养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有同名书籍对职业规划做了一个比较好归纳总结。
(2) 职业道德与法律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为贯彻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方略,全面介绍了道德和职业道德的基本理论;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及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职业道德和相关行业岗位的基本规及具体要求;以及提高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途径和对策等容。介绍了法学基础理论以及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商法、
经济法、诉讼法等我国现行重要法律部门,并注意即时反映最新立法动向和立法成果,收录了新修正的公司法、票据法,新通过的公务员法等法律。
(3) 经济政治与社会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经济政治与社会》旨在通过对学生进行经济基础知识的教育,使学生明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基础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了解我国进行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和政策;能够初步分析和说明常见的社会经济现象,提高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能够自觉规自己的经济行为,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去。通过对学生进行政治基础知识的教育,使学生明确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了解我国民族、、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能够正确分析常见的社会政治现象,提高参与社会政治活动的能力;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意识,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4) 哲学与人生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介绍哲学是什么?以西方为焦点,探讨思想方法、人性的真相、神话与悲剧、格拉底、存在主义、荒谬之超越等普遍的知识背景,提供由人生省思走向哲学的途径。以中国哲学的起源与特质、儒家的风格与道家的智能为主题,揭示中国传统文化中体大思精的人生哲理与玄妙卓越的人生境界。此外,尚有艺术与审美、与永恒、教育与自我等题材。结论放在文化的视野,这亦是通识教育的目的所在,
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眼界与心胸,不仅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能在特定议题上采取合理的原则与立场。
(5) 心理健康教育(选修)
本课程是让学生认识自己、树立信心,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和接纳自我,克服自卑情绪。积极主动、学会学习,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全身心投入到学习生活中。调整情绪、协调关系,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稳定、健康的情绪,建立和谐的长幼关系和同学关系,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异性交往和自己的性心理。职业辅导、面向社会,目的在于辅导学生成功就业,适应社会环境,让学生懂得自己本专业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掌握求职技巧,正视社会问题,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市场竞争。
2.语文 (144课时,8学分)
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加强语文训练,提高学生基本的口语交际、阅读和写作能力,使中职学生掌握必需够用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形成必备、实用的语文通用能力。
3.数学 (144课时,8学分)
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学习集合与逻辑用语、不等式、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数列、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等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象、数形结合、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等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