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名著阅读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阅读《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识记作品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主要情节;

过程与方法目标

理解作品的人物形象,领悟祥子的人生悲剧及社会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力。

教学重点:

1、识记作品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主要情节;

2、识记人物的形象,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1、领悟祥子的人生悲剧及社会意义;

2、学习作品的写作艺术。

教法学法:导读法,活动展示法,练习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圈点与批注

1、什么是圈点?

圈点,指阅读时利用一套能代表某方面的理解意义的符号在文章的字、词、句、段上圈点勾画。圈点的过程,是读、思、记的组合过程,可促进理解,可增强记忆,便于复习,便于查检、摘录。

下面常用的圈点勾画符号简表,可以供你参考:

2、什么是批注

即批语注释,是指对一些生词难字加以注释;在段落层次前写大意;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手法加简评等等。

是对文章的品评、鉴赏,是多角度、高层次的阅读过程,同时也是读者的消化、吸收、转化和运用的过程。

批注分类

•“眉批”:批在在书头上。

•“旁批”:批在字、词、句的旁边,书页右侧。

•“夹批”:批在字行的中间。

•“尾批”:批在一段或全文之后。

二、作者简介

老舍,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作者介绍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著名作家。老舍生于北京城的一个贫民家庭,非常熟悉社会底层的市民生活,喜欢流传于市井巷里的民间艺术,这种生活阅历促成了他日后创作的平民化和“京味”小说的形成。(即:用北京方言书写北京的风土人情)他的代表作有著名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分别被拍成电影和电视剧。同时,老舍还是一位出色的话剧家。代表作《茶馆》、《龙须沟》等,也被拍成电视和电影。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优秀作品。老舍堪称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

三、作品分析

《骆驼祥子》(1936)是老舍这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也是现代长篇小说的一部杰作。

《骆驼祥子》以旧中国北平为背景,描写了人力车夫祥子由人堕落为“兽”的悲惨遭遇,表达了作者对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苦难命运的关怀和同情,歌颂了祥子勤劳、朴实、善良、向上的品质,深刻揭示了造成祥子悲剧命运的原因。

《骆驼祥子》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从语言、环境到风俗人情,更显示了作者日渐成熟而富有魅力的艺术风格。

丰富的思想意蕴

《骆驼祥子》的思想意蕴极为丰富,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用不同阐释方法去解读。从社会学视角读,小说控诉的是当时吃人社会的黑暗不公;从文化学视角读,小说揭露了城市文明对人性的腐蚀与毒化;从哲学视角读,小说又在深深地慨叹人类逃不开命运的拨弄。

真实反映旧中国城市底层市民的苦难生活

《骆驼祥子》是描写城市贫民悲剧命运的代表作,作品真实反映了旧中国城市底层市民的苦难生活,揭示了一个破产了的农民如何市民化,又如何被社会抛入流氓无产者行列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所经历的精神毁灭的悲剧。就作品描写的生活情状及主要人物的典型性而言,这部作品的确有助于人们认识二三十年代中国城市社会的黑暗图景。

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探讨

《骆驼祥子》更为深入的意蕴在于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思考。从这个角度看,作品所写的主要是一个来自农村的纯朴的农民与现代城市文明相对立所产生的道德堕落与心灵腐蚀的故事。

社会背景--社会批判

小说所写的“逃匪”、“侦探”等的欺压,都映现出二三十年代那个动荡的社会背景。使得祥子的悲剧有了社会批判的内涵。

自身缺陷--“批判国民性弱点”

祥子不合群,别扭,自私,死命要赚钱,“不得哥儿们这就决定了他的孤独、脆弱,最终完全向命运屈服,一步步走向堕落深渊。作品表现了祥子小生产者个人奋斗的思想、性格悲剧。老舍在下层城市贫民身上所发现的不敢正视现实、自欺欺人的幻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个人奋斗道路破灭以后的苟且忍让,他认为这是“老中国的儿女”的弱点,是落后的经济文化的产物。这样,《骆驼祥子》中对城市贫民性格弱点的批判就纳入了老舍小说“批判国民性弱点”这一总主题中。

对于人性与命运的深刻体察

祥子的顽强生命,仅仅表现在肉体的吃苦上,表现在正面的人生努力上,而不表现在对灾难的承受力和反抗力上。憨厚沉默的祥子实际上也生着一颗善感脆弱的心。他显然不是挣扎到完全走投无路的时候才放弃人生追求的,而是从生活经验中预计到未来也是黑暗就停止奋斗的。当外在的力量压迫生命的时候,祥子总是既没有去分析压迫的根源,引出抗争的愿望;也没有去内省自己的个性,增强反抗的力量。每一次的打击,都只是更深地引起祥子对自我生命价值的否定。他总是自问:要强又怎么样呢。烟、酒、色都对他更增添一份诱惑力。在虎妞和夏太太的伤害中,固然是她们设好圈套让祥子钻,但同时也是由于祥子缺少足够的意志力战胜自己的本能冲动。

小马儿祖父说“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这里包含着对过往悲惨生活的沉痛诉说,也包含着对群体共同抗争的深切呼唤。但祥子显然忽略了后面一层意思,祥子这一生命意志方面的缺陷,使得祥子形象的典型意义,在客观上已经超越了城市贫民、下层劳动者的范围,而指向对普遍人性的思考。

对下层劳动人民群体中精神麻木现象的批判,对个人向群体靠拢过程中逐步堕落现象的揭示,使得老舍在认同群体团结力量的同时,对群众的庸俗、混沌有着充分的警觉。这是启蒙思想家的警醒,与鲁迅在《阿Q正传》、《药》等经典作品中对庸众劣根性的批判一脉相传,是老舍对“五四’,优秀作家所开创的新文学启蒙传统的继承。它对普遍夸大群体道德力量的革命文学进行了极为难能可贵的补充,使得现代文学对个人与群体关系、对群体正负作用的思考更趋于辩证。

第二课时

艺术特色:

(一)“京味”特色:

1、取材:丰富的北京生活经验,写大小杂院,四合院和胡同,写市民凡俗生活中所呈现的场景风致,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北京画卷。

2、语言艺术: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成功地把语言的通俗性与文学性统一起来,做到了干净利落,鲜活纯熟,平易而不粗俗,精制而不雕琢。

(二)采用传统小说的单线索结构方式

围绕祥子希望--奋斗--绝望直到堕落(三起三落)这条生活道路的主线,安排事件,展开情节,并引出其他人物,单线严谨,不枝不蔓,既充分展示了祥子性格发展变化的轨迹,又深刻揭示祥子与其所处的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

1、一流车夫:祥子十八岁带着乡下的足壮与诚实来到北平,成了当时一流的人力车夫。他立志要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2. 祥子买车:经过三年努力,祥子终于凑足了100块钱。他马上用其中的96块钱买上了自己的新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