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中考作文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写好中考作文

纵观近几年来的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题,命题作文、选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类型灵活,题材多样。全面、准确、深入地捕捉文题信息,是写好考场作文的关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就近几年中考作文的研读与指导,浅谈些许经验与看法。

一、干净的文面

文面就像一个人的脸面,干干净净、端端正正,会给一个人初步的好印象,如果是一份字迹模糊难辨、书写乱糟糟的文面,可能一下子就把你的文章打进了“冷宫”。同学们该如何写出一份赏心悦目的答卷呢?

首先,用蓝色、蓝黑色的水性笔(或油笔)书写。当然,颜色不可太浅,笔画也不可太粗。考卷和稿纸上的字都是黑色的,因此用这样颜色的笔写的字比较鲜明。

其次,要书写工整清楚。如果你写一手好字,固然可贺;如果你的字写得一般,那么只要写得工整、清楚就可以。切忌在作文中,把标点一顿到底;或者把一个错字涂成一个“团团”,把一连的几个别字涂成一“块块”。

二、醒目的标题

题目即文章的眼睛,眼睛美丽、有神,才能引人驻足欣赏,引起人进一步阅读文章的情趣。一般地说,好文章的标题应具备简明、概括、新颖的特点,言简意赅,点明文章的主旨或概括主要内容等。切忌题目太长、语言生硬、文法不通。在此介绍几种使文章题目新

颖、引人的方法:

1.巧用标点,如《你还会浮躁吗?》《吃在中国?在吃中国!》等;

2.一反常理,如《哥哥也要坐船头》《100分,我恨你》;

3.词语的超常搭配,如《美丽的谎言》《惩罚“微笑”》;

4.巧用色彩,突显形象,如《穿红褂的小姑娘》《我心灵的绿洲》;

5.巧用修辞,充分调动读者的生活感受,如《我冲出了“保险箱”》《沐浴在粽子的清香中》等。

三、靓丽的开头

好的文章应该有个好的开头,既展示了作者的才情,又激发了读者的兴趣,还可以自然点明主旨、领起下文。如,江苏2007年中考满分作文《你还会浮躁吗?》,开头写到:江南细雨夜,手捧一壶香茶,听窗外雨声滴滴答答;阅手中万卷诗集,品古今文人墨客,各领风骚。一切都悠悠然地安静下来。你还会浮躁吗?小作者细腻的描写,渲染了一份悠然、宁静的氛围,既展示了文采,又自然点题,更唤起读者对雨夜的品读,这一美好生活时刻的体验,产生阅读的情趣,可谓精彩!

四、清晰的结构

在平时的作文学习训练中,同学们尝试过多种文学构思方式——镜头组接式、小标题式、小排段式、问答式、联想式、记者采访式、班会辩论式等。临近中考,同学们要做的是梳理自己平时的习作,选出自己最擅长的两三种形式,重点训练,力争事半功倍,更上一层楼。

值得注意的是:考场作文的结构,宜简明不宜繁杂,,有曲折不可啰嗦。如果是记叙文或者散文,有一条突出的线索是非常必要的。如,《你还会浮躁吗?》,小作者用了三个小排段:“你还会浮躁吗?在那大自然的怀抱中。……”“你还会浮躁吗?在那抑或清婉抑或豪迈的诗词里。……”“你还会浮躁吗?在那历史的年轮里。……”把“你还会浮躁吗?”作为每段的领起句,主线突出,引领读者步步进入文章的美妙情境中,可谓构思清晰、精巧。

五、自然的结尾

结尾贵在自然、有力,又余味无穷;既深化主旨(或点明主旨),又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切忌生拉硬扯,随意拔高。如,《你还会浮躁吗?》,结尾写到:为什么不在雨夜中捧一壶清茶?那里,你体会到的不止是纯净。如此结尾既照应了开头第一段,也令人回味。“不止是纯净”还有什么呢?由读者自己去想好了。

六、鲜明的主题

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观点,要一目了然。切忌“犹抱琵琶半遮面”,让人读完全文觉得云里雾里,不知所言。先介绍几种突出文章主题的方法:

1.让标题点明主题。

2.在开头点明主题。

3.结尾点明或深化主题。

七、精彩的语言

记叙的语言,具体形象;议论的语言,严谨周密;说明的语言,

平实准确;描写的语言,或佳词丽句,清新优美;或娓娓动听,含蓄隽永;或刚健有力,痛快淋漓……美丽的语言给人以享受,美好的思想需要美丽的语言来表现。如何扮靓作文的语言:

引用名言。恰当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古诗文名句,展示自己的积累,扩大文章容量,增强文章的辞采。如:选择永恒,需要“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需要“金戈铁马”的慷慨志向;选择永恒,“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需要“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洁。

巧用修辞。修辞可使文章语言有色彩,充分调动读者的种种感受,甚至调动想象和联想,在心中唤起某种影像,是同学们最常用的方法。如,假如沟通是一扇门,那么语言就是沟通这扇门的钥匙。如果沟通的门通向另一方是漆黑的夜,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皓月当空、繁星满天;如果沟通的门通向另一方是一望无际的沙漠,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鸟语花香的绿洲;如果沟通的门通向另一方是浩瀚无边的大海,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乘长风破万里浪”,“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比喻的使用,化抽象为形象,化平淡为生动;排比的使用,不仅可以渲染文章的气氛,增强语言的气势,丰富文章的内涵,还能让人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