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隋唐五代十国的主要考点60个

合集下载

古代历史第三单元隋唐宋知识点

古代历史第三单元隋唐宋知识点

隋唐两宋时期隋朝( 581-618 )唐朝( 618-907)、五代(907-960)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北宋( 960-1127)、南宋( 1127-1279)隋朝和唐朝前期重建了大一统的统治, 尤其是唐朝前期总体而言政局稳定, 社会繁荣, 政治经济 文化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907 年宣武节度使朱温灭唐, 建立了梁。

17 年后梁被后唐代替。

之后是后晋、后汉、后周。

53年换了 5 个朝代。

“朱理石刘郭,梁唐晋汉周, 都来十四帝,播乱五十秋” 。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建立宋朝,年号建隆,都东京 ( 开封) 。

979年宋太 宗消灭北韩,结束了五代十国。

北宋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

一、隋唐时期的政治1 隋唐的政治制度(1)三省六部制唐朝中央三省 中书 (中书令、中书左仆射、中书右仆射) 、门下 (长官叫侍中,副长官叫侍郎) 和尚书(尚书令、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 ,分别负责 决策、审议和执行 。

六部的长官叫尚书,副 长官叫侍郎,分左右,兵部左侍郎、兵部右侍郎。

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 君权的独尊 ,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隋唐时,尚书省下 设吏、户、礼、兵、刑、工,提高了 行政效率 ,并且减 少了行政失误。

( 2) 科举制的形成 隋朝时,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 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 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 扩大官吏来源, 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 从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 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2 唐代宗和贞观之治1)建立唐朝和取得皇位李世民为李渊统一全国立下汗马 劳。

李建成感到威胁, 与李元吉结成李 民的联盟。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 ,在 武门射死李建成与李元吉, 李渊诏立李 民为太子。

高考历史——隋唐五代十国知识点

高考历史——隋唐五代十国知识点

隋、唐、五代十国:政治:三省六部制:出现于隋,在唐朝时期得到发展和完善。

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户、礼、兵、工、刑中书省:起草政令 门下省:负责审议 尚书省:负责执行 六部:负责具体实施三省六部运行机制:如:皇帝想在宫殿内修房子→将这一想法告诉中书省,中书省负责起草相关文件→交给门下省审议→审议通过→交给尚书省执行皇帝想在宫殿内修房子→将这一想法告诉中书省,中书省负责起草相关文件→交给门下省审议→审议不通过→返回中书省修改→修改后再交门下省→门下省重新审议(只有门下省审议通过才能交给尚书省执行)选官用官制度:九品中正(魏晋南北朝)→科举制(隋朝出现后,一直持续到1905年)隋炀帝时期开始分科考试选拔官员↓唐太宗时期设置“明经”、“进士”两科↓武则天时期开创“武举”和“殿试”科举取士的意义:提升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官僚集团精英化);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将选官用官的权利从地方收归到中央,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推动了唐诗的兴盛,儒家思想文化的发展科举取士的局限性:片面重视文化素质;选拔的官员听命于皇帝,为皇权服务;到了明朝时期异变为八股取士,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藩镇割据(节度使) 节度使,是一种武将管理地方的制度,最初职能是镇守边疆。

但随着均田制瓦解,府兵制崩溃,募兵制的兴起,节度使权利发生变化,节度使有权在统辖范围内征税、征兵、任命官员,容易形成藩镇割据,严重威胁到中央集权,最终在唐玄宗时期出现了“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平定后,节度使继续存在,中央集权继续受到严重的威胁。

外重内轻:唐朝实行节度使制度,藩镇力量强于中央,这种模式极易形成割据势力。

处理民族的关系: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加强与吐蕃的联系,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

羁縻政策:唐朝实行的一项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制度,在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的控制下,不改变少数民族社会组织和管理机构,任用少数民族地方首领为地方官吏。

历史隋唐时期知识点总结

历史隋唐时期知识点总结

历史隋唐时期知识点总结一、隋朝(581-618)1. 隋文帝杨坚隋文帝杨坚是隋朝的开国皇帝,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统一了全国,创立了隋朝。

他还发动了一系列战争,将南北朝时期的诸侯割据统一起来。

2. 隋炀帝杨广隋炀帝杨广是隋朝第二位皇帝,他在位期间修建了大运河,加强了中央集权。

然而,他的暴政和奢侈的生活方式导致了社会的不满,最终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3. 隋朝的政治制度隋朝实行了科举制度,这一制度在之后的唐朝得到了发扬光大。

此外,隋朝还建立了州县制度和均田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二、唐朝(618-907)1. 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影响力的一位君主。

他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府兵制、均田制、和田制等,这些政策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国家的繁荣。

2. 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是唐朝的第六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政策,包括设立国子监、加强科举制度等,这些政策大大推动了国家的文化繁荣。

唐玄宗还推崇儒家思想,推行了“开元盛世”,这一时期的文化繁荣被后人称为“开元盛世”。

3. 唐朝的政治制度唐朝实行了科举制度,这一制度在之后的中国历史上持续了千余年。

唐朝还建立了州县制度和均田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此外,唐朝还建立了长安城,使得长安成为了丝绸之路的交通中心。

4. 唐朝的经济繁荣唐朝时期,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的联系。

此外,唐朝还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进行了对外贸易,这一时期的经济蓬勃发展。

5. 唐朝的文化繁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文化人物,包括杜甫、李白、王维等。

唐代的诗词、绘画等艺术形式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 唐朝的科技进步唐朝是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的发明包括了活字印刷术、造纸术、瓷器制作技术等。

此外,唐代还推行了农田水利、养蚕、制盐、炼铁等农业和工业技术,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生产力发展。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知识点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知识点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知识点一:隋朝兴亡】
隋朝兴亡(581—618年)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国号隋,都城长安,是为隋文帝、其次子杨广为隋炀帝。

兴建洛阳城、开通大运河、修筑仓库、三征高丽、暴政民变,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隋朝灭亡。

【知识点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1.唐朝的繁荣: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是为唐高祖。

唐太宗时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虛怀纳谏,国家出现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武则天时: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唐玄宗时: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2.民族关系
3.唐朝衰亡: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趋于腐败;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藩镇割据,严重削弱唐朝的统治力量;唐后期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加剧;唐末黄巢起义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

907年,藩镇节度使朱温废唐称帝。

此后五十多年中国出现了若干割据政权,史称“五代十国”。

高考历史隋唐知识点

高考历史隋唐知识点

高考历史隋唐知识点隋唐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段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演变和变革。

在高考历史考试中,对于隋唐时期的知识点掌握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关于隋唐历史的一些重点内容。

一、隋唐政治制度1. 隋朝政治制度隋朝建立了集中大权的封建制度,实行郡县制,设立多个郡县进行地方治理。

皇帝拥有强大的权力,在各地设立官员进行官职任免,建立殿试制度选拔人才,进行中央集权。

2. 唐朝政治制度唐朝继承了隋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设立了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等机构,管理国家事务。

地方上继续实行郡县制,但在唐朝时期加强了地方自治,设立节度使、刺史等地方官员,改善了地方治理状况。

二、隋唐社会经济1. 隋朝社会经济隋朝的社会经济以农业为主导,大力发展水利灌溉,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隋文帝实行均田制,平定乱世,恢复了社会经济秩序。

同时,隋朝加强对商业和手工业的支持,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2. 唐朝社会经济唐朝时期继续强调农业生产,实行均田制和府兵制,增加了农民的土地保有量和兵员编制。

唐朝还大力发展了丝绸之路,进行对外贸易,推动了商品流通和经济的繁荣。

同时,唐朝还实行了均输法,限制土地兼并,保护农民的权益。

三、隋唐文化与科技1. 隋唐文化隋朝是文化艺术复兴的时期,隋文帝注重教育,修筑了大量的宫殿和文化建筑。

唐朝则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时期,唐朝的文化活动非常繁荣,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人墨客和文化艺术作品。

如杜甫、白居易的诗歌创作,壁画艺术的发展等。

2. 隋唐科技隋唐时期也是科技创新的时期,主要表现在农业、水利和印刷术等方面。

隋朝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唐朝在水利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改善了水资源利用状况。

同时,唐朝还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大大提高了书籍的印刷速度和传播效率。

四、隋唐对外交往1. 隋朝对外交往隋朝积极开展对外交往,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联系。

隋文帝时期,秦晋两周、高丽等国先后向隋朝称臣。

历史五代十国知识点

历史五代十国知识点

历史五代十国知识点一、背景介绍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指的是从907年唐朝灭亡到960年宋朝建立期间,中国分裂成五个大国和十个小国的历史时期。

这个时期的政治动荡和战乱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也孕育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二、五代 1. 后梁(907-923年):后梁是五代十国时期的第一个大国,由朱全忠建立,国号“梁”,后改为“后梁”。

朱全忠自称为“天下皇帝”,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如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军队等。

2.后唐(923-936年):后唐是五代十国时期的第二个大国,由李存勖建立,国号“唐”,后改为“后唐”。

后唐在位期间对内实行了许多政治和军事改革,并对外扩张,将南方的吴越、南汉纳入统治。

3.后晋(936-946年):后晋是五代十国时期的第三个大国,由石敬瑭建立,国号“晋”,后改为“后晋”。

后晋的建立标志着“五代十国”的形成,石敬瑭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和军事改革,使得国力得到提升。

4.后汉(947-951年):后汉是五代十国时期的第四个大国,由刘知远建立,国号“汉”,后改为“后汉”。

后汉在位期间进行了一些政治和经济改革,但由于统治者的不作为,国势渐渐衰败。

5.后周(951-960年):后周是五代十国时期的最后一个大国,由赵匡胤建立,国号“周”,后改为“后周”。

后周在位期间通过一系列政治和军事手段,成功统一了中原地区,并于960年建立了宋朝。

三、十国 1. 后吴(907-937年):后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小国,由吴越国王钱镠所建立。

后吴在位期间继续了吴越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保持了相对的独立。

2.后越(907-978年):后越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小国,由吴越国内乱后的遗臣所建立。

后越在位期间经历了多次内乱和外患,但始终保持了相对的独立。

3.后吴(907-937年):后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小国,由吴越国王钱镠所建立。

后吴在位期间继续了吴越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保持了相对的独立。

历史高考对应知识点

历史高考对应知识点

历史高考对应知识点历史高考考察的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了解历史高考对应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历史高考涉及的主要知识点,帮助大家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复习。

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1. 三皇五帝及夏商周时期:黄帝、尧、舜、禹、商朝、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基本制度。

2. 秦始皇统一中国:秦国的强大、秦始皇的政治和军事措施、秦朝的政治制度。

3. 西汉、东汉及三国时期:西汉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兴汉思想、东汉的政治和社会制度、三国鼎立的原因和特点。

4. 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国时期国力的衰落、魏晋南北朝政治和社会制度、佛教的传入与发展。

5. 隋唐及五代十国时期:隋朝的统一和政治制度、唐朝的政治、农业和商业的繁荣、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和社会制度。

6. 宋朝及元朝时期:宋朝政治、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发展、元朝的统治和后果。

7. 明朝及清朝前期:明朝的统治及其政治、农业和商业的发展、清朝的建立和社会状况。

二、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1. 鸦片战争及太平天国运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结果、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2. 辛亥革命及近代中国的社会革命:辛亥革命的发生和背景、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3. 第一次国共合作及抗日战争: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的原因和目标、抗日战争的发展和影响。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社会主义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政治、经济建设、文化大革命。

5. 改革开放及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的基本内容和影响、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和成就。

三、世界古代史知识点1. 旧石器时代至铁器时代:旧石器时代的生活方式和人类最早的文化特征、农业革命的发生和影响、铁器时代的政治和社会制度。

2. 古希腊及古罗马文明:古希腊城邦的兴起和发展、古希腊的政治、文化和科学成就、古罗马帝国的兴起和政治制度。

3. 印度古代文明:印度的政治、社会制度和文化成就,佛教的兴起和传播。

4. 伊斯兰教的兴起和发展:伊斯兰教的创立和清真教的形成、伊斯兰帝国的建立和政治制度。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高一历史新教材考前知识必背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高一历史新教材考前知识必背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必背清单】一、隋朝的兴亡1.隋朝的统一(1)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隋,定都长安,是为隋文帝。

(2)统一:589年,隋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

2.隋文帝的统治:隋文帝励精图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国力日强。

3.隋朝的建设(1)兴建仓库:在长安、洛阳两都和地方广设仓库。

(2)兴建洛阳城。

(3)开通大运河。

利:①政治:贯通南北,巩固了国家统一。

②经济: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

③文化:促进了中原与南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弊:①过度役使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

②促使阶级矛盾激化,加速了隋朝灭亡。

4.隋朝的灭亡(1)原因:隋炀帝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三次大举征伐高丽。

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最终引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2)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

随后,唐军逐渐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二)贞观之治:1.原因(1)经济: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

(2)政治: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2.表现:在他统治时期,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三)武则天的统治:武则天废唐称帝,改国号为周。

在她当权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四)开元盛世:1.原因:唐玄宗统治前期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

(2)表现:唐玄宗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这一时期,经济有很大发展,社会空前繁荣。

(五)唐朝的民族关系民族政策表现突厥战争贞观初年唐朝大败东突厥,东突厥灭亡,尊奉太宗为“天可汗”。

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设置机构设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

回纥归附回纥南移,归附唐朝,后改名为回鹘,是维吾尔先民主体册封玄宗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吐蕃和亲7世纪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会盟9世纪中期唐与吐蕃会盟靺鞨册封靺鞨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1.安史之乱(1)原因:①军事失当:唐玄宗在边境重地增设军镇,加强边防,军镇长官节度使兵力随之扩大。

隋唐盛世至五代十国的主要知识要点总结

隋唐盛世至五代十国的主要知识要点总结

隋唐盛世至五代十国的主要知识要点总结
一、隋唐盛世
- 隋朝:隋文帝、隋炀帝、隋政权腐败、内忧外患、陈胜、官
僚制度、科举制度、隋唐交替。

- 唐朝:唐高祖、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武则天、科举制度、盛唐文化、五代十国。

二、五代十国
-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政权更迭、各
朝政治、经济、军事特征、科举制度。

- 十国:南汉、南唐、南楚、北汉、后蜀、巴蜀、闽国、吴越、南平、南台、十国政权地理分布、文化繁荣、对外交通、科技进步。

总结:
- 隋唐盛世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重要的繁荣时期,包含隋朝和唐朝。

- 隋朝在隋文帝和隋炀帝时期取得辉煌成就,但由于政权腐败
和内忧外患的问题,最终被政权更迭,唐朝取而代之。

- 唐朝的贞观之治时期是盛唐文化的鼎盛时期,科举制度的推行使得社会上千子百孙都能够有出头之日。

- 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的时期,政权更迭频繁,各朝政治、经济、军事特征各不相同。

- 十国是指南汉、南唐、南楚、北汉、后蜀、巴蜀、闽国、吴越、南平、南台这十个政权的时期,地理分布广泛,文化繁荣、对外交通和科技进步都有一定的特点。

以上是隋唐盛世至五代十国的主要知识要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七年级下册隋唐历史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隋唐历史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隋唐历史知识点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历时两百多年,
其中,隋朝执政阳坊大胡同陈庆之的称“开皇之治”,唐朝执政李
世民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在中国历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下面,我们来简要介绍一下七年级下册中的隋唐历史知识点。

一、隋朝
1. 隋朝的建立:隋文帝杨坚于581年在江都称帝,标志着隋朝
的建立。

2. 开皇之治:阳坊大胡同陈庆之的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
繁荣,国家实力不断增强。

3. 贞观之治:唐高宗执政时期,政治清明,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对外扩张实力得到提升。

二、唐朝
1. 唐太宗时期: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政治清明,民生安定,对外扩张,提高了国家实力。

2. 唐玄宗时期:历史上称之为“开元盛世”,尽管在政治上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文化、经济和科技全方位得到发展。

3. 唐朝的灭亡:五代十国的中和年间,内外交困,唐朝的统治逐渐走向瓦解,终于在907年彻底灭亡。

三、隋唐文化
1. 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重要制度,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到了唐朝时期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制度。

2. 诗歌与书法:唐朝诗歌与书法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中的重要瑰宝,唐朝的许多著名诗人和书法家的作品经久不衰,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最高成就。

3. 印刷技术:唐朝的印刷技术得到很大提高,印刷术的发展对于中国文化和人民生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上是七年级下册隋唐历史知识点的简要介绍,这些历史知识点的了解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封建社会、认识中国历史和文化都有很大的帮助,人民精神世界中所汲取的精神滋养也将更加充沛。

历史隋唐总结的知识点

历史隋唐总结的知识点

历史隋唐总结的知识点一、政治1. 隋朝的建立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的结束。

隋朝的建立者是隋文帝杨坚,他在统一全国之后,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在隋文帝的统治下,国家的政治制度日益完善,对外交战略也有所调整,使得国家的实力得以进一步强大。

2. 隋朝的强大和衰落隋朝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就取代了南北朝时期分裂的政权,统一了全国。

隋朝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大的王朝。

然而,由于一系列的内外因素,隋朝在不到40年的时间内就灭亡了。

这一时期的隋朝强大和衰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唐朝的建立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朝代,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全面确立。

唐太宗李世民在他的统治下,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使得唐朝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强大的朝代。

唐朝的建立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唐朝的疆域扩张和统一唐朝在唐太宗李世民的统治下,对外扩张出现了一个规模空前的疆域,得到了中亚、西域、朝鲜半岛等地的归附,实现了对疆域的统一。

唐朝的统一为中国历史上后来的国家统一起到了一个积极的作用。

5. 唐朝的政治制度和治理唐朝在政治制度和治理方面有很多值得关注的地方。

它的政治制度建立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封建国家,实行了科举制度,设立了各级官职,确立了封建社会的基本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进步。

6. 唐朝的兴盛和衰落唐朝在唐太宗李世民的统治下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并且在朝廷政治、文化艺术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

然而,唐朝在后来的几代统治下,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使得唐朝的国力开始逐渐衰退。

唐朝的兴盛和衰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 唐朝的覆灭和五代政权的建立唐朝在后来的几代统治下,出现了一系列的内忧外患,使得唐朝最终在唐昭宗的统治下灭亡。

唐朝覆灭后,中国进入了五代十国的混乱时期,期间发生了一系列的战乱与割据,使得中国的国力受到了严重的削弱。

七年级历史五代十国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五代十国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五代十国知识点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是指在五代时期(公元907年-960年)出现的十个政权,这十个政权的相互更替构成了五代十国时期,对于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是七年级历史五代十国的知识点详解。

一、五代史的背景五代时期是指907年至960年间中国历史上形成的、国家权力分割的时期。

五代时期的背景是唐朝灭亡之后,全国政权分裂为数十个大小不等的统治区域。

五代时期历时如此之久,主要与社会风貌、民族关系、地域因素等有关。

二、五代十国的出现五代十国的出现是由国家权力分割所引起的。

唐朝灭亡后,天下分割为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区域,形成政权分裂的局面。

其中大部分为晋、湖、广、蜀、南等地区的大小诸侯割据,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少数民族政权。

而五代十国就是在这种政权分裂的背景下逐渐形成的。

三、五代十国的特征五代十国时期,由于国家权力分裂的原因,各地方政权都有自己的特点。

五代十国的特征大致有以下几点:1. 割据混战:各地方政权之间没有统一的中央政府,政权之间的联系异常松散。

割据混战的局面存在着一种较长时期,出现了大量的中国历史史实,例如后蜀的公平政治、南汉的文化繁荣、前蜀的精神风貌等。

2. 区域特色:五代十国分布于全国许多地区,而各地方政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也比较明显,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3. 少数民族政权: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契丹、渤海人通过征服其他少数民族或者同化中原汉族获得了自身的政权。

因此,五代十国时期出现了一些少数民族政权,例如辽、吐蕃、青唐等。

四、五代十国时期的重要政权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替异常频繁,但是其中一些政权的历史地位却比较重要。

这里列举了五代十国时期的重要政权:后梁:由后唐降将朱全忠于907年建立,是历史上中原第一个国家,位于今河南省南阳市以北、洛阳市以南一带。

后唐:由李克用于923年建立,后唐是唐朝的延续,也是五代十国时期规模最大的政权。

后晋:由石敬瑭于936年建立,后晋首都开封,距离洛阳市仅有20公里,统治了中原地区大部分地区。

高二历史《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知识点总结

高二历史《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知识点总结

高二历史《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知识点总结
一、历史解释——隋唐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1)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为经济发展创造了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2)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客观上推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比较妥善地处理了民族关系,国内各民族交往密切,促进了边疆地区的进一步开发。

(4)大运河的开凿,有利于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发达的对外交通,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5)生产工具的改进及大规模兴修水利和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促进了当时经济的发展。

二、唐朝民族关系
1.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促进因素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使唐朝时期民族间的隔阂大为减少。

(2)各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空前发展。

(3)唐太宗能采取开明的政策,较为平等地对待少数民族。

(4)唐朝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

(5)“对外交通线”中的陆路交通也可通往不少边疆地区。

2.历史解释——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
(1)设立机构:唐朝中央政权为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先后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

(2)册封首领:唐玄宗曾册封靺鞨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3)武力征服:唐朝初年,东突厥不断南下攻唐,唐军大败东突厥,并俘获东突厥可汗,维护了北部边境的安定。

(4)政治和亲: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

(5)会盟通好:唐政府与吐蕃会盟巩固了双方友好关系,也符合当时双方关系的实际。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知识点汇总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知识点汇总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知识点汇总(1)隋朝的建立和统一: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北朝的最后一个王朝是北周),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文帝死后次子杨广即位,就是隋炀帝。

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大一统)。

●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安定和社会的发展;为隋唐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隋朝是我国历史上从分裂到全国南北统一的朝代(秦朝、西晋))(2)隋朝的经济建设活动:(注意三点)①广设仓库(既有供应朝廷粮食和物质的仓库;也有备水旱赈济、遍置于乡间的义仓);②兴建东京洛阳城(隋炀帝兴建东京洛阳城);③开凿大运河:(隋炀帝时,但要注意运河的修建,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了)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促进南北经济交流;有利于促进运河沿岸城市的发展。

(3)李唐代隋(隋亡):(隋炀帝的暴政引发大规模起义,留守太原的隋朝贵族李渊也趁机起兵。

最终导致了隋朝的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隋朝灭亡;李渊在长安称帝,视为唐高祖,建立唐朝,统一全国。

10、唐朝前期的鼎盛局面:(注意三点)(1)政治演变:(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①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被视为:文治武功的盛世,后世政治的楷模)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唐太宗。

他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②武周政治:承上启下: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女皇武则天统治时期(承上启下: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唐高宗死后不久,皇后武则天废唐称帝,改国号为周,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其统治时期史称“武周政治”。

(贞观遗风)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③开元之治:(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武周政权结束后不久,唐高宗之孙李隆基即位,是为唐玄宗,其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人民生活安定,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的重要知识要点总结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的重要知识要点总结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的重要知识要点总

* 隋朝
* 北南朝统一后建立的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
* 高度重视农业、工业和商业
* 进行大兴土木,如大运河等工程
* 开皇之治时期人口繁荣,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科技发展
* 唐朝
* 中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
* 高度重视文化教育,认真进行科举制度
* 分封制度和节度使制度
* 进行大规模的战争和征服,如安史之乱,吐蕃战争等
* 诗歌和绘画等文化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 五代十国
*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 十国:前蜀、后蜀、南唐、吴越、闽国、南汉、楚国、北汉、南诏、吐蕃
* 由于唐朝的灭亡,导致政治割据,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局面
* 政治上多采用变通的制度,如徽州变法等
* 文化上,使得诗词、小说、绘画等得到了更加自由的发展
总结:以上是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的主要知识要点,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阶段,也是中华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历程,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历史的全貌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和和平环境。

中国古代史(隋唐五代)重点解析及重点复习题目

中国古代史(隋唐五代)重点解析及重点复习题目

中国古代史(隋唐五代)重点解析及重点复习题目隋唐五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段历史上发生了许多转折和变革,对中国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隋唐五代进行重点解析,并提供一些重点复习题目,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段历史。

一、政治篇1. 隋朝的统一与疆域扩张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一统王朝,以统一北方和南方而闻名。

请简要描述隋朝是如何实现统一和疆域扩张的?2. 隋朝的政治制度与政治改革隋朝在政治制度和政治改革方面做出了许多有意义的探索。

请列举并分析隋朝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改革有哪些?3. 唐朝的开创与盛世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封建王朝之一,也是一个开明和富饶的时代。

请谈谈唐朝是如何在政治上开创和实现繁荣的?4. 安史之乱与唐朝的衰落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动乱,对唐朝的统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请简要介绍安史之乱的原因和影响。

5. 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动荡不安的时期,各种政权更迭频繁。

请列举并分析五代十国政权更迭的主要原因和特点。

二、经济篇1. 隋唐时期的农业经济隋唐时期的农业经济是当时中国经济的基础,也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

请分析隋唐时期农业经济的主要特点和变化。

2. 隋唐时期的商业与手工业隋唐时期的商业和手工业发达,为国家的繁荣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请谈谈隋唐时期商业和手工业的特点和地位。

3. 隋唐时期的货币流通与发展货币在经济交换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经济的繁荣也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请简要描述隋唐时期货币流通与发展的情况。

4. 五代十国时期的经济衰退与恢复五代十国时期由于战乱频繁,经济也遭受了巨大的破坏和衰退。

请分析五代十国时期经济的主要特点和衰退原因,以及恢复的途径。

三、文化篇1. 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和文化繁荣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对于文化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请谈谈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和文化繁荣的关系。

2. 隋唐时期的诗词与文学盛世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代,许多文学名家纷纷涌现。

隋唐宋时期知识点总结

隋唐宋时期知识点总结

隋唐宋时期知识点总结一、隋朝(581-618年)1. 隋朝的建立: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短暂而强大的一个朝代,由隋文帝杨坚建立,取代了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局面,恢复了统一的局面。

2. 隋文帝的改革:隋文帝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实行了多项措施,如推行科举制度、推广均田制、修筑大运河等,创造了隋朝的盛世。

3. 大运河的修筑:隋朝修建了大运河,它成为了连接南北的水上交通大动脉,对隋唐之后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隋炀帝的暴虐统治:隋炀帝杨广在位期间暴虐统治,导致了百姓的不满和反抗,最终引发了农民起义,隋朝的灭亡也在此时拉开了序幕。

二、唐朝(618-907年)1. 唐朝的开创: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朝代,由唐高祖李渊建立,开创了长达三百多年的唐王朝。

2. 唐太宗的治国政策:唐太宗李世民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如推行科举制度、实行均田制、修筑灌溉工程、改革节度使制度等,为后来的繁荣铺平了道路。

3. 唐末的割据:唐末时期,各地节度使逐渐割据一方,给唐朝的统治带来了极大的危机,而安史之乱更是导致了唐朝渐渐走向灭亡的边缘。

4. 唐朝的文化辉煌: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辉煌的一个时期,盛产了许多文学巨匠和文化精品,如杜甫、李白等诗人的诗作,唐代壁画等。

5. 唐朝的对外交流:唐朝时期,对外交流非常频繁,陆续有了一些西方佛教传入和进口的丝绸之路,这些都对唐朝的繁荣发展有所推动。

6. 安史之乱:唐朝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动乱,它给唐朝的政治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最终导致了唐朝的灭亡。

三、宋朝(960-1279年)1. 宋朝的建立: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由赵匡胤建立,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

2. 北宋的政治改革:北宋时期采取了许多政治改革措施,如吊治官、推行科举等,为北宋的繁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 北宋的经济繁荣:北宋时期,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大大增加,手工业和商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4. 北宋的文化成就: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成就非常辉煌的时期,陆续有了许多文学巨匠和文化精品,如苏轼、欧阳修等文学家的作品,宋代的青瓷等。

第六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背诵知识汇总

第六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背诵知识汇总

第六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背诵知识汇总(1)唐前期社会经济发展:(注意两点)①发明推广了重要的生产工具曲辕犁和筒车:(这是农业发展的突出表现);②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主要代表:越窑的青瓷像玉像冰,邢窑的白瓷像银像雪;此外,还有造型美观大方、堪称艺术的珍品三彩陶器)(2)开明的民族政策:唐朝前期的统治者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

进一步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盛唐的升平景象,在唐玄宗后期急转直下,从此走向衰落)安史之乱、唐朝覆亡和五代十国(1)安史之乱:(知道这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唐玄宗天宝年间,怠于政事,政治腐败,节度使的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反唐,历时8年,史称“安史之乱”。

(755-763年)唐朝从此由强盛走向衰落,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地削弱了唐朝的统治,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2)唐朝覆亡:唐朝中后期,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宦官专权与朋党之争,进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统治。

黄巢起义,使唐王朝的统治陷于土崩瓦解。

907年,节度使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唐朝灭亡。

(自907年唐朝灭亡后的半个多世纪,南北方出现了十余个割据政权,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3)五代十国:(唐朝藩镇割据的延续)北方黄河流域先后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个短命王朝,称为“五代”;南方各地先后出现9个割据政权9(前蜀、吴、闽、吴越、楚、南汉、南平、后蜀、南唐等)连同在山西建立的北汉,称为“十国”。

(4)周世宗改革:五代十国后期,后周世宗柴荣的改革,清除五代弊政,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奠定基础。

(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正是伴随各项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管理水平。

主要了解选官制度、中央管理制度和赋税制度等)。

第 6 课《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复习提纲

第 6 课《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复习提纲

第 6 课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一、隋朝(581-589-618)
定都长安(今西安)
2.隋的经济建设:①广设仓库;②隋炀帝兴建洛阳城;③隋炀帝时开凿大运河(意义: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促进南北经济交流;有利于促进运河沿岸城市的发展。


二、唐朝(618-907)(繁荣开放)
1.定都长安
2.(1)政治:唐太宗“贞观之治”;武则天“政启开元,志宏贞观”;唐玄宗“开元盛世”。

(2)经济:出现了曲辕犁(最早出现于唐后期的江东地区,它的出现标志着古代中国耕作农具的成熟)。

(3)民族关系:唐朝前期的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影响:①进一步促进了民族交融;②有利于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③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3.唐的衰亡:①安史之乱755-763(唐由盛转衰)②藩镇割据;③宦官专权④朋党之争⑤黄巢起义。

4.灭亡:907年,节度使朱温废唐建梁,史称后梁,唐王朝灭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

三、五代十国(政权分立、民族交融)907-960
五代十国的实质:唐末藩镇割据的扩大和延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关陇集团指的是在中国历史上士族世家豪强占统治地位的历史时期关中和陇西地区的几大贵族集团的统称。

关陇贵族最早起源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当时孝文帝制定了严格的士族制度,而北魏的士族大部分起源于关中和陇西一带,故史称关陇贵族。

关陇和河东等地豪强地主的力量,在东、西魏的争夺战中,这些豪强地主都归附了宇文泰。

为了把北方六镇武将和关陇豪族的力量统一起来,宇文泰组成了以八柱国为核心,以大将军、开府为主要成员,以府兵系统为基础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这是一个依靠武装力量建立起来、胡汉结合的集团。

在西魏、北周、隋和唐初他们都占据着统治地位.其鼎盛时期在北周、隋,到武则天时期基本结束。

乃是北周统一北方,以至隋唐统一全国的基础。

2.府兵制度府兵制,中国古代兵制之一。

该制度最重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

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

府兵参战武器和马匹自备,全国都有负责府兵选拔训练的折冲府。

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建于大统年间,历北周、隋至唐初期而日趋完备,唐太宗时期达到鼎盛,唐玄宗天宝年间)停废,历时约二百年。

这一措施不但使农业户口大增,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而且更适应了民族融合和时代趋势,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3.八柱国西魏时期受封的八位柱国大将军,史称“八柱国”,分别为:宇文泰,元欣,李虎(李渊祖父),李弼(李密曾祖父),赵贵,于谨,独孤信(杨坚岳父,李渊外祖父),侯莫陈崇。

宇文泰首创府兵制,虽说是柱国之首,但地位早已超然。

元氏则是因地位尊崇而挂名,实际上是为六柱国,正合周礼治六军之意。

六柱国,各督二个大将军,所以有十二大将军了。

每个大将军督两个开府,每个开府各领一军,共24军,这就是府兵的系统了。

4.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

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对于三省制,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

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

各不同时期的统治者做过一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调整和补充。

5.大运河隋炀帝时开凿了沟通了洛阳和杭州的大运河。

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征发河南、淮北一带人开通济渠,由洛阳西引谷水、洛水到黄河,再由板渚引黄河入汴水,又从开封以东引汴水入泗水,最后通于淮水。

同年,又征发淮南人开山阳渎,自淮安引淮水。

绕扬州、仪征入长江,即原来吴王夫差开的邗沟。

大业四年(608年),征河北人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黄河,北通涿郡(今北京)。

大业六年开江南河,从京口到余杭。

这条运河长达四五千里,是沟通南北的大动脉,适应南北经济交流的需要,加强了南北联系。

6.大索貌阅是隋唐检括户口的措施。

隋初,农民隐漏户口、诈老诈小的现象极为严重,直接影响到国家财政收入和对劳动力的控制。

隋开皇五年(585),实行大索貌阅,为了查实应纳税和负担徭役的人口,隋政府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阅”。

即按户籍上登记的年龄和本人体貌核对,检查是否谎报年龄,诈老诈小并规定,如户口不实,里正、党正流配远方,奖励百姓互相检举。

通过检查,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出,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和赋税收入。

7.输籍定样隋朝采取的确定户口等级和赋役数额的措施。

开皇五年(585),文帝采用宰相高颎的建议,行此方法。

规定:每年正月五日县令出察,令百姓五党(100户为1党)或者三党为一团,根据财产多寡定出户等之上下,以此制定税额,并将各户应纳税额写成定薄并颁行天下。

这样人民不能逃避赋税,地方官也不能改任情舞弊,还吸引了部分逃亡农民,使他们重新列为国家编户,其中多数原是豪强荫庇的私属。

大量佃客脱离世宗大族,有利于国家的赋税收入,有效的打击了豪强世族的势力,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8.手实手实是唐宋时在基层官吏监督下居民自报户内人口﹑田亩以及本户赋役承担情况的登记表册。

在唐代﹐它是制定计帐与户籍的主要依据﹐每年填报一次。

因其是依照一定格式由户主亲自据实填报﹐所以称为"手实"。

安史之乱后。

这种制度受到破坏,没有经户主自行填报的手续﹐与原来的意义有别。

9.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由当时的天策上将、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

高祖即位后,李建成为太子,常驻宫内处理事务,为文官集团代表。

李世民为秦王,继续率领武将集团带兵出征。

双方长期斗争,李世民以建成、元吉“淫乱后宫”为由状告高祖,在二人应招入宫之时率兵在玄武门杀死了二人,被立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10.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627年到649),政治比较清明,社会较为安定,经济较快发展,史称“贞观之治”。

李世民标榜儒家传统的德政,君臣论治,继续完善唐朝前期的各种制度,重视选官用人、注意纳谏,并且注意发展经济,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华戎同轨,爱之如一,对少数民族采取以怀柔为主的羁縻政策,调整民族关系。

精减机构,提高办事效率。

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唐王朝出现了一片歌舞升平的繁荣景象,是我国古代社会著名的治世之一。

11.开元盛世开元年间,唐玄宗先后任命正直干练的官员姚崇、宋璟、张嘉贞、张九龄、韩休等人为宰相,在他们的辅佐下,针对时弊,进行了一些改革:(1)裁汰冗官,整顿吏治(2)抑制食封贵族(3)压制佛教势力(4)兴修水利,重视农业生产(5)搜检括户,限制土兼兼(6)重视教育文化的发展。

因为上述各项措施的有力实施,开元年间政治清明,政局稳定,加速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教育文化的繁荣,成为唐王朝的鼎盛时期,史称“开元之治”。

12.节度使唐睿宗时期开始在边境地区设置的军事长官,授职时赐给双旌双节,总揽一区的军、民、财政。

所辖区内的各州刺史均为其下属,本身并兼任所驻在州刺史。

天宝年间在边境形成10个节度使,一度有利于对边疆地区的军事指挥和控制。

但同时也形成了如安禄山一类的势力过分强大的军阀,为叛乱埋下了隐患。

安史乱后,内地亦多设立节度使,缘边节度使演变为天下节度林立。

其中一批节度使权力扩大,发动叛乱,形成唐代后期军阀割据。

13.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玄宗末年边镇守将安禄山和史思明掀起的反唐叛乱。

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身兼平卢(今辽宁朝阳)、范阳(今北京)、河东(今山西太原西南)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以诛杀奸臣杨国忠为名起兵反唐。

经过长达八年的拉锯战,在大将郭子仪、李光弼等人的艰苦努力下,终于于公元763年成功平叛。

安、史叛乱虽然被扑灭,但是长期的战争缺使社会生产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开元盛世所积累的社会财富一时消耗殆尽。

安史之乱后,大唐王朝再也没有了昔日的繁荣富强,成为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14.折冲府唐代府兵基本单位名,由统军府改革而来,遍布全国各主要州,皆有名号,有折冲都尉、左右果毅都尉,领所属备宿卫,出师则总领军器、粮草、物资、传点等事。

以善骑射者为越骑,余为步兵。

属员废置略有变化。

天宝中随着府兵制的瓦解停止上下鱼符及上番、发兵活动,天宝末虽保其官员和兵额,已有名无实。

15.藩镇割据是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外地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一直持续百多年直至唐朝灭亡。

其发生是由于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内地大量设立节度使,而节度使管辖的地区称为“藩镇”。

这些节度使父死子继,自己任命官吏,不向中央上报土地户籍,不输贡赋。

其军队主要来自破产农民或无业流民,一旦挂名军籍即全家随军,依赖粮饷赏赐维持生计,父终子继,世袭从军,形成新型的职业雇佣兵集团。

唐朝中央政府通过藩镇来平定一些叛乱,但导致唐朝混乱乃至灭亡。

藩镇割据基本上是安史之乱的延续;藩镇割据的问题对唐代、五代乃至北宋都产生重大影响。

16.元和中兴唐中叶以后,唐王朝复杂的政治斗争和众多的弊政暴露无遗,政治革新的声浪涌起。

随着一般地主阶级的发展,中小地主和下级官吏要求参与政治,革新政治。

通过各种革除弊政的努力,如顺宗时期的“永贞革新”,宪宗时恢复宰相制度和削平内地强藩,均取得一定成效。

对于藩镇割据,宪宗元和年间,一举平定了淮西镇的叛乱,随后沧景、卢龙、承德等镇相继归顺中央,淄青镇也被宪宗发兵击败。

到此时,唐朝算是恢复了表面上的统一,故史称“元和中兴”。

但中兴只是暂时的,藩镇割据并未消除,不可能持久统一。

元和十五年(820),宪宗被宦官杀死后,藩镇又相继叛乱。

17.募兵制与府兵制的“兵农合一”相比,募兵制是一种职业兵制。

唐朝初期实行府兵制来征集管理军队。

但到了唐玄宗后期,府兵制遭到了严重破坏。

天宝八年(749年),管理府兵的折冲府已经无兵可交。

唐政府不得不停止征发府兵,改行募兵制。

唐初曾在局部边地少量募兵,自玄宗时开始盛行,开元年间,京师宿卫、边镇戍兵和地方武力基本上俱为募兵充任。

募兵制下的士兵由地方军事长官自行招募,兵、将关系紧密。

以往兵、将分离、“内重外轻”的军事布局不复存在。

中央为加强实力,另建职业化常备军队,即中央禁军。

军费在政府财政支出中的比例大为增加。

18.榷盐(茶、酒)政府严格限制民间私酿自卖盐茶酒,由政府独专其利。

将其作为增加国库收人的一项较为稳定的经济政策,肇端于汉武帝天汉三年(前98)。

古今中外,都把酒类的财政收入做为国家重要的稳定性财源。

安史之乱后,唐廷面临严重财政困难,迫于形势,统治者采纳刘晏提议,实行榷盐之法。

通过国家的垄断生产和销售,盐价或者利润可以定得较高,一方面可获取高额收入,另一方面,也可以用此来调节盐的生产和销售。

19.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部分土地在身死后还给官府。

到了唐朝中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至唐天宝年间,根本无法实行土地还授,故至德宗年间被"两税法"取代。

均田制之所以能够实施,是由于唐建之初,政府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无主荒地,所以能够在局部范围内实施均田。

但是,政府掌握的土地毕竟有限,而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的加剧,政府显然没有足够的土地授给农民,只是徒有其名罢了。

20.两税法唐两税法是一项与庄园经济相适应的赋税制度。

唐中叶后,土地兼并势力发展,均田制被破坏,以人丁为本的租庸调制无法实施。

安史之乱后,为解决财政危机,德宗采纳杨炎建议于780年行此法。

即按田亩征收地税,按每户资产多少征户税,每年分夏秋两次征收,并以征钱为主。

它改变了按人丁户口征计的办法。

以土地财产多少征税,使赋税负担相对合理,而且适应唐代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和佃农大量存在的客观经济形势;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家的财政危机。

这种税制直到明代行一条鞭法后才被废除。

21.租庸调制唐时实行的以征收谷物、布匹或者为政府服役为主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