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唐朝的衰亡与五代十国》习题
初中历史《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时练及答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测试时间:15分钟一、选择题1.(2023山东章丘期中)天宝元年(742年),边军不断增加,达到49万人,占全国总兵数的85%以上。
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与中央的矛盾逐渐加深。
材料说明()A.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B.安禄山担负重任,势力强大C.中央与地方力量对比失衡D.李林甫、杨国忠祸乱朝政2.(2023山东兰陵期中)759年末,杜甫拖儿带女逃难到达成都。
到达成都后,他在《恨别》一诗中写道:“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由此判断杜甫一家逃难的主要原因是()A.罢官免职B.安史之乱C.黄巢起义D.唐朝灭亡3.(2022河南虞城期末)有人认为,唐代某一事件“是破坏国家统一的叛乱”,属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使中央权力大为削弱”。
该事件()A.导致了武周政治局面的形成 B.催生了国家外重内轻的局面C.成为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D.标志着唐朝政治统治的结束4.(2023广东天河二模)安史之乱后,朝廷对东南地区的经济依赖大大增强,于是政府再次主持疏通大运河。
到了唐朝后期,江淮地区的转运道路断绝,赋税无法运抵长安。
这是因为()A.东南地区海防松懈B.藩镇割据态势加重C.北方游牧民族内迁D.北方经济遭到破坏5.(2023广东阳春期末改编)有学者认为,安史之乱后,涌现出更多的藩镇,这是帝国为化解安史危机……而采取的一种相当理性的措施,中央政府在与藩镇的博弈之中,通过不断地学习与调整,重新树立起它对藩镇的权威与控制力。
因此唐政权在安史之乱后重新生存了下来。
作者意在说明()A.藩镇客观上延续了唐朝统治B.藩镇局面使唐朝由衰转盛C.安史之乱巩固了唐朝统治D.藩镇为唐朝走向灭亡埋下祸根6.(2023山东曲阜期中)“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内有宦官专权,外有强藩割据,纲纪隳紊,政治危机日渐加深。
”材料描述的是黄巢起义的()A.原因B.过程C.性质D.结果7.(2023山东高青期中)抓住关键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哪项与关键信息“黄巢”“转战南北”“唐朝统治腐朽”等紧密相关()A.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B.推翻了唐朝的腐朽统治C.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D.攻入长安建立后梁政权8.(2023四川达州四中期中)《廿二史札记》记载:“五代之乱,朝廷威令不行,藩帅劫财之风,甚于盗贼,强夺枉杀,无复人理。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学案含背记清单)参考答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参考答案【学习任务一:安史之乱】1.(1)唐玄宗(2)节度使(3)外重内轻2.安禄山;史思明3.①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
②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③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学习任务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1.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2.朱温;后梁【学习任务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1.藩镇割据2.统一一、单选题1.【答案】B【详解】根据诗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诗句“忆昔”反映的是开元盛世,诗句“垂老别”反映的是安史之乱爆发后人民遭受的灾难与统治者的残酷。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安史之乱,唐玄宗末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历时8年之久的叛乱,史称安史之乱,B项正确;八王之乱,是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黄巢起义是唐朝末年的农民起义,也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黄巢之乱转战近半唐朝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但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藩镇割据是唐朝中期以后的地方形势,不是材料所述两首诗句的转折点,排除D项。
故选B项。
2.【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表格可知,755年后,人口急剧下降。
结合所学可知,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人口急剧减少,A项正确;五代十国的出现是在唐朝灭亡后,排除B项;黄巢起义发生在878年至884年,排除C项;唐末藩镇割据的局面结束于北宋的建立,排除D项。
故选A项。
3.【答案】D【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巢起义沉重打击了唐朝腐朽统治,加速了唐朝的灭亡,D项正确;黄巢起义沉重打击了唐王朝,但没有推翻唐王朝,排除A项;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权力衰微,逐渐形成了藩镇据局面,排除B项;安史之乱发生在公元755年到763年,比黄巢起义早上百年,排除C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同步练习 有答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一选择题1.从表面上看,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混乱、动荡和黑暗的时期,实际上,这一时期一直都存在着统一的因素,而且统一因素在不断地增长。
统一的因素包括()①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②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③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④人民对统一的渴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晚唐诗人李商隐在《咏史》一诗中写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这是诗人对唐朝由鼎盛走向衰落的感悟。
唐朝由盛而衰的标志是()A.“开元盛世”B.安史之乱C.藩镇割据D.黄巢起义3.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都是()A.皇族的后代B.外戚C.朝中大臣D.掌握兵权的武将4.唐朝灭亡后,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局面,其中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先后出现在()A.海河流域B.黄河流域C.长江流域D.珠江流域5.唐朝灭亡的标志是()A.763年,平定安史之乱B.黄巢起义被镇压C.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D.五代十国局面的出现6.唐玄宗统治后期,一身兼任三地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的边将是()A.李林甫B.杨国忠C.安禄山D.史思明7.开元末年以后,造成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唐朝出现外重内轻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皇帝权力过大B.朝中大臣权力膨胀C.地方州县权力过大D.各地节度使势力膨胀8.下列不属于安史之乱爆发原因的是()A.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腐败B.社会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日益紧张C.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D.节度使权力越来越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9.某校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编排“安史之乱”历史剧,剧中不应该出现的历史人物是()A.安禄山、史思明B.杨贵妃、杨国忠C.黄巢、朱温D.唐玄宗、唐肃宗10.唐末农民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是()A.陈胜、吴广B.刘邦、项羽C.张角D.黄巢二非选择题1.开元末年以后,_________追求享乐,任人唯亲,社会尖锐,边境形势日益紧张。
《第0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0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唐玄宗统治后期,贪图享乐,不理政事,最终导致边将叛乱,唐朝从此日趋衰落。
历史上把这一叛乱称为( )A.大泽乡起义B.隋末农民大起义C.安史之乱D.唐末农民大起义2.安史之乱爆发的时间是( )A.618年B.755年C.763年D.907年3.下列不属于安史之乱爆发原因的是( )A.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腐败B.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日益紧张C.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D.节度使权力越来越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4.生活在唐玄宗统治时期的百姓,可能经历的事情有( )①姚崇就任宰相②杨国忠、李林甫把持朝政③安史之乱爆发④唐朝进入鼎盛时期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5.下列事件按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唐朝灭亡②唐朝打败叛军③黄巢建立政权④安史之乱爆发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D.④②③①6.张艺谋导演曾借用右图人物诗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一句作为影片名。
他曾率领起义军,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他是( )A.安禄山B.史思明C.黄巢D.朱温7.下列关于“五代十国”这一时期叙述错误的是()A.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B.北方政权更迭,政局动荡不安C.南方政局稳定,经济有一定发展D.后唐是这一时期最后一个灭亡的政权二、非选择题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杜甫《垂老别》材料二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不第后赋菊》(1)材料一描绘的是什么事件造成的惨状?这一事件是何时由何人发动的?给唐朝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2)材料二的作者黄巢是什么人?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叙述他的主要事迹。
【参考答案】1.C2.B3.D4.A5.D6.C7.D8.(1)安史之乱。
【★】2023-2024学年初中7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课时练第一单元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一、单选题1.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之一。
“五代十国”这一历史局面是唐末以来哪一现象的延续()A.政权更迭B.藩镇割据C.武将夺权D.政权分立2.加速了唐朝衰落的事件()A.安史之乱B.朋党之争C.任用奸相D.宦官专权3.唐玄宗统治后期,一身兼任三地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的边将是()A.李林甫B.杨国忠C.安禄山D.史思明4.唐朝灭亡的标志是()A.安史之乱的爆发B.唐末农民起义的爆发C.朱温建立后梁政权D.五代十国的出现5.唐朝末年,翰林学士刘允章上《直谏书》,指出老百姓有“官吏苛刻”“赋税繁多”“冤不得理,屈不得申”“冻无衣,饥无食”“病不得医,死不得葬”等“八苦”。
上述材料反映了( )A.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B.五代十国导致的混乱C.藩镇节度使拥兵自重D.唐末农民起义的原因6.从下表可获得的结论是()②五个政权的开嗣国君都是手握重兵的武将③这些政权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④这一时期政局相对稳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7.907年,朱温废掉唐朝皇帝,建立了新的王朝,在此后50多年里,相继统治中原地区的五个朝代是()A.后晋、后汉、后周、后唐、后梁B.后汉、后唐、后晋、后梁、后周C.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D.后唐、后梁、后汉、后周、后晋8.“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杜甫这首《垂老别》描绘的是()A.隋朝暴政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安史之乱9.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当时社会始终客观存在的一个必然趋势是()A.统一B.分裂C.民族融合D.农民起义10.“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是下图人物青年时代壮志凌云的一首诗,他是()A.安禄山B.史思明C.黄巢D.朱温11.《韩熙载夜宴图》描绘的是南唐高官韩熙载开宴行乐、众人聆听琵琶弹奏的情形。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同步分层作业含解析卷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分层作业(一)【夯基达标】1.(2022秋·天津红桥·七年级统考期末)“万国尽征成,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这是杜甫《垂老别》中的诗句。
该诗创作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动乱时期。
请问这场动乱是()A.八王之乱B.安史之乱C.七国之乱D.王莽之乱2.(2022·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同学们在阅读《五代十国帝王世系表》时发现:五代时期,中原地区先后建立了后梁、后唐、后汉、后晋、后周5个王朝,其中的后唐、后汉、后晋分别是沙陀人李存勖、刘知远、石敬瑭建立的,沙陀源于突厥。
由此反映了这一时期()A.民族政权并立B.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的加速C.民族交融加强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发展3.(2022秋·八年级单元测试)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
与下图中①对应的朝代是()A.汉朝B.唐朝C.金朝D.明朝4.(2022秋·山东烟台·六年级统考期中)唐朝灭亡后出现了五代十国割据混战局面。
其中五代统治的区域主要是()A.西北地区B.东北地区C.长江流域D.黄河流域5.(2018秋·河南周口·七年级统考期中)《三国演义》第一回说:“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强盛唐朝灭亡后而建立的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大分裂时期。
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都是()A.古代帝王的后代B.农民起义的领袖C.掌握兵权的将领D.把持朝政的宦官6.(2022秋·内蒙古呼伦贝尔·七年级校考期末)“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名句。
黄巢领导的这次起义()A.推翻了唐朝的统治B.是一场军阀割据战争C.发生在唐朝中期D.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二、【培优促能】1.(2022秋·江苏无锡·七年级统考期末)《旧唐书》记载:在这次战乱中,“宫室焚烧,十不存一,……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初中北京课改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唐朝衰落和五代十国》习题

第5课唐朝衰落和五代十国一、选择题。
1、开元通宝是唐朝通用的货币,唐以后历代的货币都以它为范式。
下令“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的唐朝皇帝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高宗 D.唐玄宗2、"开元盛世"与"贞观之治"的不同点是 ( )A.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B.政治比拟稳定C.经济繁荣开展 D.国力强盛3、导致“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最突出的原因是两朝统治者( )A.重用贤臣B.励精图治C.善于纳谏D.勤于政事4、“川中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
车首之末(从头到尾),缚以诸筒。
旋转时,低那么舀水,高那么泻水。
〞出现这种工具的朝代是( )A .西汉 B.唐朝 C.曹魏 D.东汉5、以下工具中,哪些是唐朝时候创造的?( )①耧车②水排③曲辕犁④筒车⑤翻车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⑤ D.③④6、武那么天建立的管辖西域地区的最高行政、军事机构是( )A.西域都督府 B.西域都护府 C.安西都护府 D.北庭都护府7、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地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物。
〞这种提水工具最早出现于( )A.东汉B.曹操C.唐朝D.北宋8、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是在( )A.唐高祖统治时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C.武那么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时期9、唐朝最盛时期,以下疆域范围不正确的选项是( )A.东至安东B.西迄安西C.北达黄河流域D.南抵南海10、谁统治时期,人口增长,边疆稳固开拓,史称有“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到来奠定根底。
( )A.唐高宗 B.唐中宗C.武那么天 D.唐玄宗二、材料分析。
1、阅读以下材料“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阅后请答复:①此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②这首诗反映的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③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情况2、大家来找茬:阅读以下材料唐高祖开创了大唐帝国得宏伟基业,继承他得事业,使唐朝步入鼎盛那么是中国历史上惟一得女皇武那么天以及唐太宗。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5课 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 课后检测(有答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后检测一、选择题1 五代是指唐朝灭亡后先后出现的位于黄河流域的五个政权,它们依次是()A.后梁、后唐、后汉、后周、后晋B.后唐、后梁、后汉、后晋、后周C.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D.后梁、后唐、后晋、北汉、后周2以下不属于“十国”范围的是()A.前蜀南唐B.东魏西魏C.南平北汉D.楚闽3. 五代十国并非指一个朝代,而是指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下列关于这一时期的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A.十国是指南方地区的九个政权加上北方的北汉B.北方政权更选,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C.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磁上有一定的发展D.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分立,国家分裂是必然趋势4安史之乱是当时社会各种矛盾所促成的,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下列关于安史之乱爆发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皇帝荒废朝政B发生严重灾荒C.社会矛盾尖锐D.节度使权力膨胀5 下列不属于安史之乱重要影响的是()A.安史之乱使北方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B.安史之乱后,唐朝形成了藩镇割据的政治局面C.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D.安史之乱的爆发,标志着盛极一时的唐朝覆灭CBDBD6.“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升平。
促使唐朝形势急转直下的是()A. 黄巾起义B. 藩镇割据C. 宦官专权D. 安史之乱7.以下哪个诗人的诗可能反映“安史之乱”时期的社会()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李贺8.某校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编排“安史之乱”历史剧,剧中不应该出现的历史人物是()A.安禄山、史思明B.杨贵妃、杨国忠C.黄巢、朱温D.唐玄宗、唐肃宗9.唐玄宗后期爆发的“安史之乱”从性质上看是一场()A. 农民战争B. 统一战争C. 兼并战争D. 叛乱战争10.“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
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
”这反映了唐朝时期出现的哪一局面( )A. 藩镇割据B. 宦官专权C. 黄巢起义D. 安史之乱DBCDA11.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起义領袖黄巢的诗句。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随堂检测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唐玄宗统治后期爆发安史之乱的原因有()①唐玄宗歧视少数民族将领②奸臣当道,政治腐败③唐朝内地兵力空虚④藩镇割据局面出现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④2.五代十国时期,各割据政权林立。
其中,位于太原的是()A.后梁B.南唐C.南汉D.北汉3.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是()A.后梁B.后晋C.南汉D.五代十国4.〔安史之乱和唐朝的衰亡〕755年,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A.黄巾起义B.安史之乱C.陈胜、吴广起义D.西晋末年流民起义5.〔安史之乱和唐朝的衰亡〕907年,建立后梁政权的是()A.李渊B.李世民C.朱温D.刘秀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历经坎坷故他的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据此完成6﹣7题6.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口口”之称。
“口口”处填写()A.诗仙B.诗圣C.史诗D.诗史7.唐朝由盛转衰的拐点是()A.安史之乱B.陈桥驿兵变C.澶渊之盟D.清军入关8.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阑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诗句中描述的情景会出现在哪位皇帝在位时期()A.隋文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9.如图书本描述的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是()A.618年B.626年C.755年D.763年10.唐末爆发农民起义的原因不包括()A.统治腐朽,宦官专权B.藩镇割据严重C.唐玄宗追求享乐D.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二.填空题(共3小题)11.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了安史之乱。
(判断对错)12.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
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日益紧张。
各地的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于一身,势力膨胀,形成的局面。
13.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史称“”。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的衰亡年七年级历史下册课后培优练(部编版)含答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的衰亡本课重点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
本课难点尊重历史时序,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1.“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
这次起义()A.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C.平定了安史之乱D.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2.“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唐朝灭亡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A.春秋战国时期B.魏晋南北朝时期C.五代十国时期D.辽宋夏金时期3.唐朝由盛转衰开始于下列哪一现象或者事件()A.安史之乱B.藩镇割据C.宦官专权D.黄巢起义4.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都是()A.皇族的后代B.外戚C.朝中大臣D.掌握兵权的武将5.“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生平。
促使唐朝形式急转直下的是()A.黄巾起义B.玄武门之变C.陈桥兵变D.安史之乱6.下列事件按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唐朝灭亡②唐朝打败叛军③黄巢建立政权④安史之乱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D.④②③①7.唐朝后期的政治态势是()A.藩镇割据B.五代十国C.民族政权并立D.南北朝分裂8.对下图历史人物解读正确的是()A.安史之乱的发动者B.农民起义的领导者C.五代十国的创立者D.重文轻武政策制定者9.在安史之乱中,在唐玄宗仓皇逃往蜀中时即位的太子是后来的()A.唐玄宗B.唐高宗C.唐肃宗D.唐僖宗10.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唐朝的建立者和灭亡唐朝的分别是()A.李渊黄巢B.李世民朱温C.李渊朱温D.李世民黄巢11.(2021·山东青岛·中考真题)公元907年,一个在东方屹立了近三百年的庞大帝国轰然倒塌,中国进入了又一个分裂割据的乱世。
这个“乱世”是()A.春秋战国时期B.魏晋南北朝时期C.五代十国时期D.辽宋夏金元时期12.(2021·四川德阳·中考真题)学习历史应掌握历史发展的分期及其阶段特征。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练习题含答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 安史之乱1.背景( 1 )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
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趋紧张。
( 2 )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
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2.爆发: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3.过程:安史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先攻占东都洛阳,又攻下潼关,逼近长安。
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
唐朝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悉数内调,并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反击叛军。
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终于763年被平定。
4.影响( 1 )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 2 )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 3 )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知识点2 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5.黄巢起义6.唐朝灭亡:907 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知识点3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7.含义: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8.社会状况:北方地区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
9.评价( 1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 2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 安史之乱1.下列选项中,属于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的是( A )①皇帝荒废朝政②节度使权力膨胀③军队战斗力薄弱④农民负担过重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下列描述与下图历史事件相符的是( B )A.导致“开元盛世”的出现B.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C.灭亡唐朝,建立新政权D.安史之乱最终取得胜利3.藩镇名义上受唐朝中央政府的管制,实则自己各霸一方,不服从中央的政令,形成了自己的独立王国,朝廷进一步失去对地方的控制,节度使林立,他们拥兵自雄,互相兼并。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 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 知识梳理(含习题)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知识梳理】(按照平时要求,把相关内容在书上逐页做好标记)一、安史之乱(23——24页)1、背景、原因:①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根本原因)。
②各地的节度使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政权于一身,势力膨胀。
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③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2、时间:755年----763年3、叛乱者:安禄山、史思明(安史之乱)4、概况:(1)从河北南下,攻占洛阳、潼关,逼近长安。
(2)唐玄宗逃往四川,太子李亨被拥为帝(唐肃宗)。
(3)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悉数内调,并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于763年,叛军被平定。
5、影响:(1)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地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2)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3)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24页)1、原因、背景:(1)唐朝后期,统治腐朽(根本原因),宦官专权,藩镇割据严重,中央无力控制藩镇。
(2)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有遇到连年灾荒,无以为生。
2、过程: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攻入长安,建立政权。
3、结果:起义被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4、唐朝灭亡: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25页)1、五代:唐朝灭亡后,在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
2、十国:南方地区出现的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
3、实质: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4、特点:①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②北方政权更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5、评价、影响: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时练习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时练习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
黄巢起义()A.推翻了唐朝的统治B.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C.平定了安史之乱D.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2.从下表中可读出的信息包括()政权名称存亡时间开国国君国君身份后梁907﹣923年朱温宣武节度使后唐923﹣936年李存勖河东节度使后晋936﹣946年石敬瑭河东节度使后汉947﹣950年刘知远河东节度使后周951﹣960年郭威邺都留守①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合称五代②五个政权的开国国君都是手握重兵的武将③这些政权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④表中五个政权先后出现,政局相对较稳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
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连年灾荒,无以为生,发动大规模起义。
起义军在黄巢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这段话不能说明唐末农民起义()A.推翻了唐朝统治B.波及范围比较广C.与藩镇割据并存D.涌现出杰出将领4.下列选项中,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事件是()A.玄武门之变B.陈桥兵变C.安史之乱D.巨鹿之战5.唐朝灭亡后,我国历史再次进入了一个大分裂大动荡的历史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战事不断,人民生活困苦。
以下对五代十国的评价哪条不符合史实()A.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的延续B.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均为武将C.五代在北方,十国都在南方D.分裂中蕴含着统一的趋势6.作为一个时代的主要文学表达形式唐诗,反映了唐朝历史的全景。
下列诗句中反映安史之乱的是()A.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C.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白居易)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7.如果你想了解唐朝衰亡的历史,下列哪些历史人物的经历可以给我们提供有益参考()①安禄山②史思明③朱温④张角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8.促使唐朝由盛转衰亡的因素有()①安史之乱②藩镇割据③宦官专权④黄巢起义⑤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③④⑤9.在中国封建社会,往往出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现象,唐朝灭亡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A.春秋战国B.三国鼎立C.五代十国D.魏晋南北朝10.《新唐书•兵志》记载: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练习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练习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1.诗人舒元舆写道:“正当天宝末,抚事坐追惜。
仰思圣明帝,贻祸在肘腋……两河连烟尘,二京成瓦砾。
”与“二京成瓦砾”相关的史实是()A.七国之乱B.八王之乱C.安史之乱D.黄巢起义2.公元907年,一个在东方屹立了近三百年的庞大帝国轰然倒塌,中国进入了又一个分裂割据的乱世。
这个“乱世”是()A.春秋战国时期B.魏晋南北朝时期C.五代十国时期D.辽宋夏金元时期3.唐朝诗人薛逄在《开元后乐》中写道:“莫奏开元旧乐章,乐中歌曲断人肠……一自犬戎生蓟北(今河北北部),便从征战老汾阳。
”诗中的“犬戎生蓟北”指的是()A.隋末农民起义B.安史之乱C.黄巢起义D.五代纷争4.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
由此可以得出,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什么?()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繁荣与开放时代D.民族关系发展与社会变化5.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五代”中第一个政权是()A.后唐B.后晋C.后梁D.后周6.如表是唐朝人口统计表,其中导致755年﹣760年人口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时间人数(单位:万人)唐太宗贞观23年(649年)约1900唐玄宗开元14年(726年)约4141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约4531唐玄宗天宝14年(755年)约5291唐玄宗上元元年(760年)约1699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约1576 A.安史之乱B.宦官专权C.黄巢起义D.藩镇割据7.“这次战乱使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战乱”是指()A.七国之乱B.八王之乱C.安史之乱D.黄巢起义8.使唐朝由盛转衰的事件是()A.光武中兴B.安史之乱C.五代十国D.靖康之难9.即使是在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分层作业)(解析版)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基础巩固】1.“此后,盛唐气象已一去不复返,唐人的心态变得不再昂扬,也不再那么自信,往日的繁华已成追忆,盛唐的诗篇也已无法唱响。
”这主要源于()A.黄巢起义B.八王之乱C.安史之乱D.李自成起义【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此后,盛唐气象已一去不复返,唐人的心态变得不再昂扬,也不再那么自信,往日的繁华已成追忆,盛唐的诗篇也已无法唱响。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导致了北方长期战乱,使唐朝由盛转衰,C项正确;黄巢起义是唐朝未年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唐朝统治。
但黄巢起义晚于安史之乱,不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排除A项;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因皇后贾南风干政弄权所引发,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李自成起义是明末农民起义,排除D项。
故选C项。
2.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下列关于安史之乱发生的原因,说法错误的是()A.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 B.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C.节度使势力膨胀,内轻外重D.人民赋役繁重【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人民赋役繁重,不是安史之乱发生的原因,D项符合题意,选择D 项;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节度使势力膨胀,内轻外重,均是安史之乱发生的原因,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
故选D项。
3.直接导致唐朝衰亡并最终灭亡唐朝的是()A.外族入侵B.安史之乱 C.宦官专权D.藩镇割据【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直接导致唐朝衰亡并最终灭掉唐朝的是藩镇割据。
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
人民赋税沉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
起义军在黄巢的领导下,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原为起义军将领的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D项正确;直接导致唐朝衰亡并最终灭亡唐朝的是藩镇割据,不是外族入侵,排除A项;安史之乱是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排除B项;直接导致唐朝衰亡并最终灭亡唐朝的是藩镇割据,不是宦官专权,排除C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复习练习

第五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复习练习一、单选题1、唐玄宗统治后期,边疆地区的军事将领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成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
这些将领的官职是()A.丞相B.转运使C.节度使D.三司使2、下列不属于安史之乱爆发原因的是( )A .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腐败日益紧张B .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C .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D .节度使权力越来越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3、下列哪一项不是唐朝走向衰落的原因()A.统治者不再励精图治反而纵情享乐B.地方军事势力逐渐强大,威胁中央政权C.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王朝无法与之抗衡D.宦官专权使朝政更加黑暗、腐败4、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源是()A .唐末农民起义B .藩镇割据C .宦官专权D .朋党之争5、安史之乱爆发和结束时的在位皇帝分别是( )A .唐太宗唐玄宗B .唐玄宗唐肃宗C .武则天唐玄宗D .唐玄宗唐中宗6、要读懂唐朝,先要读懂安史之乱。
战争的创伤,成为唐人难以治愈的心灵之痛。
安史之乱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唐玄宗任人唯亲,朝政腐败B.武则天打击敌对官僚贵族C.节度使势力膨胀D.北方地区遭到浩劫7、唐朝,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其灭亡的标志是( )A.安史之乱爆发 B.安史之乱结束C.藩镇割据局面形成 D.朱温建立后梁8、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平定安史之乱后,唐朝遗留的问题是( )A.藩镇割据 B.宦官专权 C.农民起义 D.以上都不是9、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认的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唐朝的建立者和灭亡唐朝的人分别是()A.李渊、黄巢B.李世民、朱温C.李渊、朱温D.李世民、黄巢10、“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唐朝灭亡以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A.春秋战国B.魏晋南北朝C.辽宋夏金D.五代十国11、五代十国并非指一个朝代,是指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2024年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堂练习题及答案

B.安史之乱
C.官吏冗余
D.宦官专权12345ຫໍສະໝຸດ 7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3.[2023•石家庄期中]关键词检索是历史学习中的重要方法,某同 学搜索了关键词“起义军”“攻入长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 击”。据此判断,该同学学习的是( B ) A.后梁政权的建立 B.黄巢起义 C.唐朝灭亡 D.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基础通关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1.唐玄宗统治后期,一场叛乱揭开唐朝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之
间争斗的序幕,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这场叛乱史称( C )
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123456 7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7.[2023•石家庄桥西区校级月考]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大破坏时 期。这一时期,上有暴君,下有酷吏,再加上常年战争征赋不断, 名都长安和洛阳都曾被毁。但这又是走向统一安定的时期,为北宋 统 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材料体现出该时期的整体特点是( C ) A.动荡不安 B.黎明前的黑暗 C.在分裂中孕育着统一 D.走向统一
——《资治通鉴》
12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材料三 (安史之乱后)夫以东周(洛阳)之地,久陷贼中,宫室 焚烧,十不存一……中间畿内(指洛阳附近),不满千户……东至 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旧唐书》 材料四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 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当时的南方地区,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 有的基础上也有一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唐朝的衰亡与五代十国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A、唐玄宗统治后期,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B.天灾人祸,战火连绵
C.唐玄宗任用奸臣,朝政腐败D.唐朝内地兵力空虚
2.加速了唐朝衰落的事件是()
A.安史之乱B.朋党之争C.任用奸相D.宦官专权
3.唐朝藩镇割据的局面始于 ( )
A.天宝危机中 B.安史之乱中 C.安史之乱后 D.黄巢起义时
4.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实质上是()
A.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B.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
C.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D.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和扩大
5.发动安史之乱的两位叛军首领是 ( )
①安禄山②李光弼③郭子仪④史思明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直接导致唐朝灭亡的原因是 ( )
A.土地高度集中 B.唐末农民战争
C.藩镇割据局面出现D.宦官专权
7.黄巢起义军建立的政权国号是 ( )
A.大齐 B.张楚 C.蜀 D.大顺
8.唐末农民战争最突出的特点是 ( )
A.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 B.占领长安,建立了政权
C.瓦解了唐朝的统治 D.起义军进行流动作战
二、填空题
9.安史之乱爆发于_______年,一直到_______年,唐军才平定叛乱。
10.875年,王仙芝、_______发动了唐末农民战争,转战大半个中国,后攻入长安。
11.五代十国是我国(统一或分裂)的时期,大约在公元年(谁)建立。
12.“五代十国”中“五代”指、、、、。
“五代十国”中“十国”指、、、、、、、、、。
三、简答题
13.史称“得人者昌”,“失贤则亡”。
试结合唐代前期百余年用人方面的史实加以说明,并总结其经验教训。
参考答案
1.B 2.D 3.B 4.B 5.A 6.C 7.A 8.D
9.755 763
10.黄巢
11. 分裂907 朱温
12. 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是指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
13.唐太宗重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听取规劝,调整统治政策,出现“贞观之治”;武则天重视人才,任用贤臣,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唐玄宗在开元年间,重视官员的选用与考核,任姚崇、宋璟等为相,出现“开元盛世”。
“开元”以后用人失当,任李林辅、杨国忠为相,酿成“安史之乱”。
经验教训:完善科举制度,有利于人才选拔;要用德才兼备、敢言直谏者;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危害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