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新课程同行 创生态型课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新课程同行创生态型课堂
【摘要】自然生态系统要长期维持生态平衡,依靠的是自身调节平衡的能力。新课程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需要学生持续而稳定的学习源动力,把课堂生态化,关注课堂终极目标,立足课堂的生态效益,会给生物课堂带来勃勃的生机。
【关键词】生态型课堂新课程学习方法思维发展
生态平衡在生物学中的定义可描述为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和谐共处,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使之具有很强的自动调节平衡能力,使整个生态系统能长期维持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我们认为课堂与生态是相通的,生态型课堂就是要学生与教师和谐共处,在教学和教法上像食物链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一样,互为适应、互为影响、互为调节、共同进化,使课堂长期处于一种和谐状态,保护学生学习的源动力,使其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
高中生物新课程目标提出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体现国家对学生在生物科学知识和技能、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要求。从课堂的层面看,是要课堂的生态效益最大化。新课程的实施,从大环境上改变了学习理念,但小环境中的学生学习不容乐观,机械操作过多,作业量过大等问题,仍挥之不去。这种无形中对学生学习源动力的破坏性积累,可能会引发学生强烈逆反心理的暴发,等同于对资源
的过度开发,造成生态失衡,使教学心理环境趋于恶性循环,终身学习也就变成了一个美丽的神话。因此,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自动调节平衡的能力”,这种能力由学习方法、思维发展、心理动力等要素组成,是自主、合作、探究的隐性基石和坚强后盾,在教学中应时时关注,以期教学相长,立足长远。
一、与学生的学习方法同行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真正改变学习方式,提高终身学习能力”。从课堂学习的情况看,学生的学习方式应多样化。因此,认真关注学生学习方式上的差异,这是引导学生迈开自主学习的第一步。
1.发现、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实践证明适合教师自己的学习方式不一定能适合学生,因此教师要以学定教。在承认和尊重学生独特学习方式的前提下,努力采取适合不同个体的教学方式,从而让学生获得最佳学习状态。
2.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中教师是一个首席学习者,具有以学示学、以教示学、以导示学、以身示学的榜样作用,要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的同时,还能运用模仿、记忆、操作、探究、交流等多种方式学习。比如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课堂教学中,过程教学要求高且难度大,实际操作时学生存在眼高手低,有效参与度低的通病。自制各个时期的教具,不仅能直观地表示出各时期的特点,分散落实众多的新概念,与学生的思维同步,降低理解的难度,还能让学生动手操作各期的状况,落笔作画的可操作
性强。在学生制作各时期教具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悟过程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作图的规范性,描述的科学性,大大提升了学生对过程学习的认识,同时让其领会了作图学习法在生物学学习中的作用。语文教师有下水作文,生物教师也完全可以下水,与学生“一较高下”,特别是当学生的学习遇到一时难以逾越的困难时,教师要敢于下水。生物实验设计是教学中的一个难题,需要学生日常的积累,难以一蹴而就。帮助学生克服对实验设计的畏惧与引导学生在日常中进行有效的积累,成为突破这一难题的有效手段。教师在这一关键时刻果断下水,引导学生与教师在相同情景中“抗衡”,模糊教师的指导地位,让学生给教师“挑刺”,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尤其是有可能胜过教师时,学生被激发的斗志或许是无法用笔触所能形容的。通过师生互辩方案的优劣,让学生在无形中习得这种交流互助式的学习方法。为了加强课堂教学在课后的延续性,在实践中我们采用了问题互助法。学生把自己遇到的问题、难题写到悬挂在教室中的问题互答本上,由学生之间互相进行解答,教师只是定时反馈,作出评价,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化。
3.提倡反思性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让学生拥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是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如果一个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根本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就不可能自主学习,不可能主动思考问题,而只是附和教师的答案,那他将无法学到真正的知识。因此,要教给学生反思性学习的方法,使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形
式、材料这三个主要维度上预定目标,及时进行各类形式的反思。如: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制作生物纠错本,建立生物错题集,将错题集进行分类,及时指导学生构建生物概念图等活动。实践表明,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确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及时与自己的成功和缺陷对话,及时矫正自身的学习策略,并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在学习中主动设计自我成长的历程,使之成为学生自己的事,使学生为自己的发展承担责任,促进学习能力的内化、升华。
二、与学生的思维发展同行
从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看,高中生思维发展主要表现在广度和深度上,思维在向更为成熟稳定的阶段上升,这一阶段对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有着深层次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并设计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契合点,实现思维的有效发展。激发并提升学生思维参与的效度,最简洁有效的方法便是“用好教材”。用好教材这一显性教学资源,不仅仅折现出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层次,更体现了对新课程终极目标的关注。因此,在教学中,力争让教材的这种生态价值最大化,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发展。
1.利用好教材的驱动价值,打破学生的思维发展瓶颈。新教材各模块的教学内容都突出了以问题驱动学习的方法,把过去传统的教学过程转化为通过图片、引言、思考、讨论、信息、问题探讨、
实验、资料分析、自我检测等方式来引导驱动学生主动学习、自我评价,并加以引导和延伸。这样,在无形中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促进学生能自主使用教材,主动挖掘教材潜在的思维价值。同时,也使得教材与学生的思维相容,减小了学生思维与教材思维的距离。
2.挖掘好教材的潜在价值,提升学生的思维发展品质。在课堂中,要让教材成为每一位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领路人。(1)利用教材锻炼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如在分子与细胞模块的资料分析中,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关于酶本质的探索、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等介绍了科学家每前进一步都要冲破固有的
思想、观念和理论的束缚,通过种种假设,经过反复验证,每一步的成功都是进行发散思维的结果。(2)利用教材提升学生思维的策略性:从细胞的多样性到统一性、从细胞分化的专一性到细胞的全能性、从细胞产生到凋亡对正常生长发育维持稳态的必要性,这些都可以有效地启发学生进行辩证思维,提升学生进行辩证思维的能力。(3)利用教材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atp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能量的关系、细胞分裂、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等内容的学习过程,都充分体现了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培养。再如,在实验设计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对教材探究实验中的各种变量关系、逻辑推理的关系和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条分缕析,启发学生透过实验现象寻求内在的逻辑联系。用好这些材料,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