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射线照相检验的基本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
4.背散射防护
在射线照相检验中,当胶片后方较近的地方存在物 体时,必须注意采用背铅板对背散射线进行防护。 否则,背散射线很可能会使底片无法达到规定的影 像质量要求。背铅板的厚度一般应大于1mm。 背铅板的厚度是否满足防护背散射线的要求,可以 采用下述的方法检验。在胶片暗袋背面贴附铅字 “B”。透照后观察底片,如果底片上未出现这个铅 字B的影像或出现黑度高于背景黑度的铅字B影像, 则说明防护铅板的厚度符合要求。如果出现黑度低 于背景黑度的铅字B的影像,则说明防护不足,应 加大背铅板的厚度。
12
4.2.3 焦距 焦距是射线源与胶片之间的距离,通常以F记号表示 焦距是射线照相另一个基本透照参数,确定焦距时 必须考虑的是: 1)所选取的焦距必须满足射线照相对几何不清晰度 的规定; 2)所选取的焦距应给出射线强度比较均匀的适当大 小的透照区。 前者限定了焦距的最小值,后者指导如何确定实际使 用的焦距值。
30
4.5 曝光因子 曝光因子给出的是曝光量与X射线机的管电流或放 射性同位素源的活度、曝光时间、焦距的关系。它 指出,在曝光过程中,只要保持曝光因子值不变, 就可以给出相同的曝光量,因此也就可以给出相同 黑度的底片。
31
导出曝光因子需要使用平方反比定律和互易律, 导出曝光因子需要使用平方反比定律和互易律,平 方反比定律给出了光线强度与距离变化的规律, 方反比定律给出了光线强度与距离变化的规律,互 易律给出了射线强度与曝光时间在感光时间的感光 易律给出了射线强度与曝光时间在感光时间的感光 作用中的相互关系。 作用中的相互关系。将平方反比定律和互易律结合 在一起, 在一起,就可以得到射线照相中的曝光因子的概念 射线可以写为: 。X射线可以写为:i1t1 = i2t2 射线可以写为
在一些标准中对X射线照相推荐了下面的最小曝光量值 : 1. 对一般灵敏度技术曝光量应不小于:15 mA · min; 2. 对较高灵敏度技术曝光量应不小于:20 mA · min; 3. 对高灵敏度技术曝光量应不小于:30 mA · min。
16
4.3增感
4.3.1增感概念 当射线入射到胶片时,由于射线的穿透能力很强,大部分穿 过胶片,胶片仅吸收入射射线很少的能量。为了更多地吸收射 线的能量,缩短曝光时间,在射线照相检验中,常使用前、后 增感屏贴附在胶片两侧,与胶片一起进行射线照相,利用增感 屏吸收一部分射线能量,达到缩短曝光时间的目的。 描述增感屏增感性能的主要指标是增感系数,它定义为 式中 E0 —— 底片达到一定黑度不用增感屏时所需的曝光 量; E —— 底片达到一定黑度使用增感屏时所需的曝光量; k —— 增感系数。
34
实际进行射线照相时确定透照参数经常采用 曝光曲线,从曝光曲线给出的关系可方便地 确定某种材料、某个厚度的工件、满足规定 的质量要求应选用的射线能量、焦距、曝光 量等。
35
4.6.2 曝光曲线的典型形式 对X射线照相检验,常用的曝光曲线有两种类型,第 一种类型曝光曲线以透照电压为参数,给出一定焦 距下曝光量对数与透照厚度之间的关系。第二种类 型曝光曲线以曝光量为参数,给出一定焦距下透照 电压与透照厚度之间的关系。图4-11是第一种类型 ,图4-12是第二种类型。
23
图4-9 散射比与射线能量和透照厚度的关系
24
4.4.2 散射线对影响质量的影响 散射线对影像质量可产生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 个方面:降低影像的对比度。 从射线照相对比度的基本公式 0.434µG∆T ∆D = − 1+ n 可以清楚地看到,如果散射比较大,影像的对比 度将降低很多,也就是散射线会严重地影响小缺陷和 裂纹性缺陷的检验。
4
4.1.2 射线源、工件、胶片的相对位置
射线源与胶片分别置于工件的两侧,具体考虑: 一是工件和设备的具体情况和特点。 二是可能出现的缺陷类型和特点。
5
4.1.3 有效透照区
有效透照区,即一次透照的有效透照范围(因此,也 可称为“一次透照区”),是指透照区内在射线照片 上形成的影像满足下面要求的区域: 1)黑度处于规定的黑度范围; 2)射线照相灵敏度符合规定的要求。
F 1
2
F 2
2
г射线可以写为: 射线可以写为: 射线可以写为
A t1 1 F 1
2
=
A t2 2 F 2
2
32
在二次曝光的时候,只要二次曝光满足上面的等式 ,则可以得到相同黑度的底片对于 X射线可以记: it M= 2 F г射线可以记: At M = F2
33
4.6 曝光曲线与曝光量计算 4.6.1 曝光曲线概述 曝光曲线是在一定条件下绘制的透照参数(射 线能量、焦距、曝光量)与透照厚度之间的关 系曲线。这些条件主要是 透照工件材料; 射线源; 胶片、暗室处理技术、增感; 射线照相质量要求等。
9
4.1.4 中心射线束的方向
一般情况下应指向有效透照区的中心,为了使整个 有效透照区的厚度变化较小,使射线的照射角较少 ,提高检验性。
10
4.2 基本透照参数
4.2.1透照参数概念 射线能量、焦距、曝光量
11
4.2.2射线能量的确定 射线能量,对于X射线是以X射线管所施加的高压,即管 电压表示,一般称它为透照电压。对于γ射线是γ射线源 辐射的主要γ射线的能量或这些主要能量的等效能量。 射线能量是重要的基本透照参数,它对射线照片的影像 质量和射线照相灵敏度都具有重要影响。主要是随着射 线能量的提高,线衰减系数将减小,胶片固有不清晰度 将增大,此外还将影响散射比。推荐的选取射线能量的 原则是,在保证射线具有一定穿透能力条件下选用较低 的能量。
6
1.规定透照厚度比
透照厚度比定义为,有效透照范围内最大透照厚度 与最小透照厚度之比。按图所示,透照厚度比K可 以表示为 K=T ' / T 式中 T —— 中心射线束的透照厚度; T ' —— 边缘射线束的透照厚度。
7
2.规定射线源与工件源侧表面距离和有效透照区 大小的关系 这种规定直接规定射线源与工件源侧表面距离和 有效透照区大小的比,通过此比值的方式规定有 效透照区。常用的规定为: A 级技术:f ≥2L B 级技术:f ≥3L 在射线照相检验技术标准中,A级技术是一般灵敏 度技术,B级技术是高灵敏度技术,此外存在比B 级灵敏度更高的技术。
25
4.4.3 散射线防护的主要方法 减少到达胶片的散射线的主要方法是滤波、光阑、遮 蔽、屏蔽等方法,具体的布置示意图如图4-10所示。
1—X射线管 2—滤波板 3—光阑与准直器 4—工件 5—遮蔽铅板 6—前吸收铅板(箔) 7—胶片 8—后屏蔽铅板
26
1.铅屏蔽
在实际射线照相检验中,采用铅屏蔽防护散射线是 经常使用的措施。 主要的防护方法是用适当厚度的铅屏蔽板遮盖工件 非透照区,用适当厚度的铅屏蔽板遮盖工件以外的 胶片,采用适当的金属增感屏吸收来自工件的散射 线,或者在工件与胶片之间放置适当厚度的铅屏蔽 板,吸收从被透照工件产生的散射线。
20
图4-8 散射线产生示意图 1—射线源 2—工件 3—暗盒 4—胶片
5—地面
21
பைடு நூலகம்
对于实际的射线照相检验工作。到达胶片的散射线, 最主要的是来自被透照的工件本身,其次(当对散 射线防护不好时)是工件背面与周围的物体,特别 是原子序数比较低的物体产生的散射线。 从图中可见,对胶片来说,散射线可来自前方、后方 、侧面等各个方向,来自后方和侧面的散射线常被 称为“背散射线”,它们可从暗盒的背面入射到胶 片,产生曝光作用。
8
3.规定同一张射线照片的黑度
这种规定是一种间接的规定方式。它规定,同一张 射线照片的黑度必须处于规定的黑度范围之内,超 出的区域,除非另外证明这些区域的射线照相灵敏 度达到了规定的要求,否则不能作为质量评定区。 例如,美国的一些标准常如下规定: 最大黑度应不高于:D0+0.30D0 最小黑度应不低于:D0−0.15D0 其中D0是像质计所在处的黑度。
28
3.滤波
在X射线照相中使用的连续谱X射线,其长波(低能 量)部分X射线对射线照相检验不起主要作用,但当 它们直接照射胶片或穿过薄的物体到达射线胶片时 ,可以被强烈吸收并产生散射线。为了减少射线中 的这部分成分,常采用滤波的方法。即在X射线管窗 口附近放置滤波片,射线从窗口出射之后首先要穿 过滤波片,使长波部分的X射线被大量吸收。 滤波片就是适当厚度的某种金属材料平板,它的厚 度应按射线能量选取。
19
4.4 散射线的控制
4.4.1 散射线的产生 射线入射到物体后,由于射线量子与物质发生相 互作用,一部分被吸收,一部分被散射,一部分沿 直线穿透物体。因此,在透射射线中总包括下列的 成分:从射线源发出沿直线穿透物体透射的一次射 线,射线与物体相互作用中产生的次级射线,即散 射线。 在常规的射线照相检验中,散射线是有害的射线 ,应采取各种措施进行控制,减少它对底片影像质 量的影响。
射线检测
第四章 射线照相检验的基本技术
1
4.1 透照布置
4.1.1基本透照布置 射线照相的基本透照布置如图所示,考虑透照布 置的基本原则是使透照区的透照厚度小,从而使 射线照相能更有效地对缺陷进行检验。在具体进 行透照布置时主要应考虑的方面有: 1)射线源、工件、胶片的相对位置; 2)射线中心束的方向; 3)有效透照区(一次透照区)。
27
2.光阑与准直器
减少散射线的另一个主要方法是尽量减少物体被检 验区以外受到射线照射的范围大小,除了采用铅屏 蔽板遮盖外,常用的方法是用光阑或准直器限制射 线束的大小,限制透照的区域。 光阑采用对射线具有强烈吸收性能的材料制做,例 如,采用铅板制做,其厚度应能有效地吸收入射的 射线。光阑的孔径和孔的形状可按照透照区的大小 和形状设计,光阑通常放在靠近射线源的位置。
22
所产生的散射线的多少,与射线能量相关,与射线照 射物体的材料、厚度、面积也相关。对散射比来说,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简单地概括如下: 1)随着射线能量的提高散射比将降低,应注意的是 这是对能量变化较大的一般结论; 2)随着透照厚度的增大散射比也增大; 3)在较小的面积范围内,随着面积的增大散射线比 也增大,但当面积增大到一定程度后,散射线比不再 增大。
13
计算焦距最小值的公式
F in m d = T 1+ Ug
式中 Fmin —— 焦距最小值; d —— 射线源焦点尺寸; T —— 物体的透照厚度; Ug —— 几何不清晰度。 焦距直接关系到射线照相的几何不清晰度,并影响其他透 照参数的确定,对射线照相得到的影像质量,也就是 对射线照相灵敏度具有重要影响。从此式可以看到, 在确定焦距时应同时考虑物体的透照厚度、射线源的 焦点尺寸、限定的几何不清晰度。
17
E0 k= E
4.3.2 增感屏的类型与特点
增感屏主要有三种类型:金属增感屏、荧光增感屏、复合增感屏 (金属荧光增感屏)。
18
4.3.3.增感屏使用 使用时增感屏常分为前屏和后屏。前屏应置于胶片朝 向射线源一侧,后屏置于另一侧,胶片夹在两屏之间 。使用增感屏时主要应注意: 1)正确选取增感屏的类型和规格; 2)增感物质表面(金属箔、荧光物质)应朝向胶片; 3)增感物质表面与胶片表面之间应直接接触,不能放 置其他物品,如纸张; 4)在向前后屏之间装入胶片或从它们之间取出胶片时 应尽量避免摩擦,以免因摩擦产生荧光或静电,使胶 片感光; 5)使用前应检查增感屏表面是否受到污染或损坏,存 在这些问题的增感屏不能使用。
2
图4-1 射线照相的基本透照布置 1—射线源 2—中心束 3—工件 4—胶片 5—像质计
3
在图4-1中,射线源与工件源侧表面的距离一般记为f, 有效透照区一般记为L,射线源与工件胶片侧表面的 距离一般记为F,并称为焦距,中心射线束与透照区 边缘射线束的夹角一般记为 θ, 并称为照射角。T是 工件厚度,对于一个具体工件,通常所说的透照厚 度,即是指工件本身的厚度。
14
4.2.4曝光量的确定 曝光量是射线照相检验的又一个基本参数,它直接 影响底片的黑度和影像的颗粒度,因此,也将影 响射线照片影像可记录的细节最小尺寸。 曝光量通常用符号 E表示。曝光量本应是透照时曝 光时间(透照时间)与射线强度的乘积,即 H=It 但在实际射线照相检验中,都采用与射线强度相关 的量代替射线强度来表示曝光量。对于X射线, 采用管电流与曝光时间之积表示曝光量,即 E=it 对于γ射线,常用γ射线源的放射性活度与曝光时间之 积表示曝光量,即 15 E=A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